第十九节
奢华何曾

咸宁四年(278)十二月十三日,西晋的太宰朗陵公何曾逝世,年七十九岁。

何曾,字颖考,陈郡阳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父亲何夔(kuí),是曹魏的太仆,封阳武亭侯。何曾年少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跟其他优秀人物一样,他从小很爱学习,见识广博,在乡里有良好的名声。曹魏时期他出仕做官,多次获得升迁,嘉平(249—254,曹芳的第二个年号)年间任司隶校尉,负责治理洛阳。当时有个叫尹模的人因受宠而恣意妄为、巧取豪夺,非法获得巨额利益,但朝廷内外都惧怕他的威势,不敢向皇上直言。何曾不畏权势,上书弹劾他,因此获得一致好评。

何曾和司马家关系很好,当年司马懿宣称有病不再上朝,何曾也跟着称病引退,直到曹爽被诛才又出来做官。曹魏正元年间(254—256,曹髦的第一个年号),何曾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将要去赴任的时候,司马昭派司马炎和司马攸前去送行。他们兄弟和何曾一边走一边聊,不觉走出了几十里路,到了河北地界。何曾一看都到这么远了,便说要尽地主之谊,命人准备牛羊猪肉等丰盛的食物和美酒,尽情招待司马炎等人,大家都酒足饭饱,很尽兴。

何曾之前在司马昭面前积极谏言,要求立司马炎为世子,这些司马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等司马炎继承王位后,便任命何曾为自己封国晋国的丞相。后来曹魏的皇帝曹奂禅位,何曾与裴秀、王沈等人一起劝司马炎登皇帝位。司马炎登基后,封何曾为司徒,爵位晋升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后又晋位为太傅、太宰,并且特批他朝会时可以佩剑穿鞋,乘车上殿,待遇和西汉时的萧何一样。

何曾非常孝顺,和王祥、荀顗并称为西晋“三大孝”。他行事严肃庄重,从小到大都不沉迷歌舞娱乐,也不养小老婆,与妻子相敬如宾。年老以后,与妻子相见时也仍然端正衣帽,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两拜再上酒,敬酒完毕后就出去了。何曾看不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守丧期间饮酒吃肉,一度请求司马昭流放阮籍,但司马炎很欣赏阮籍的才华,把他保下来了。

就是这样一个不追求女色享受的人,但却沉溺于物质生活的奢侈无度。何曾在生活上豪华铺张,帷帐车服要尽可能的华丽,酒席饭食的用度甚至超过王室贵族。每逢朝廷宴会,他都不吃御膳房准备的食物,嫌弃不够好,皇帝司马炎也不恼,宽容地允许他取自家的食物来宴上。

司马炎在这方面对何曾这么宽容,大概是因为他的一个身份——美食家。何曾对美食确实是颇有研究,还著有《食蔬》一书,专门记载各种食谱。何曾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连蒸饼都是不裂开十字的不吃——裂开口的蒸饼就相当于现在的开花馒头,是需要经过发酵后再蒸的,松软可口,易于消化。他一天饮食耗费一万钱,还说无处下筷子。

这里说的一万钱,指的是五铢钱。根据有关资料介绍,西晋的时候,一万钱的价值相当于一两黄金。如果按我写作这天一克黄金约二百八十元计算,一两黄金就是一万四。就算在今天,有谁一天吃喝消耗万元以上,也是非常奢侈的了。

司隶校尉刘毅数次弹劾何曾奢靡浪费,但司马炎认为何曾是国家元老,又对自己有恩,不予理会。都官从事(司隶校尉的助手)刘亨也曾经上奏说何曾过于奢华,用铜钩丝带(铜在当时比较值钱)做牛鼻绳、装饰牛的蹄角。后来何曾召刘亨做属官,有人劝刘亨不要去,刘亨坦荡,觉得这完全是公事,不应卷入私人恩怨,就去了。但就像别人担心的那样,何曾睚眦必报,常因为一些小事对刘亨施以杖罚。

何曾趋炎附势,当时贾充权势熏天,他就主动投靠,打压正直的庾纯等人,受到朝内正义之士的非议。

何曾去世后,在讨论该给他什么样的谥号时,博士秦秀说:“何曾奢侈无度、铺张浪费,在朝野影响很不好。宰相大臣本是全国官员的榜样,如果在世的时候随心所欲,死了之后又没有贬抑,那各位王公大臣还怕什么?依照《谥法》的规定,名誉和实际不符的称为‘缪’,肆意妄为的叫作‘丑’,应该赐何曾为‘丑缪公’。”

不过看在以往情分的面子上,司马炎不予采纳,下诏赐何曾谥号为“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何曾奢侈的作风传染给了儿子何劭,这一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日食以两万钱为限。

八王之乱中,何家被灭族,但何曾、何劭这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没有消失,还很快被一个“花钱达人”超越了,这个人叫石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