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单兵反坦克火箭弹

火箭弹通常是指靠火箭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为动力,以完成一定作战任务为目的的无制导装置的弹药,主要用于杀伤、压制敌方有生力量,破坏工事及武器装备等。火箭发射装置只赋予火箭弹一定的射向、射角和提供点火机构,并不为火箭弹提供任何动力。

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发射的反坦克火箭弹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装甲车辆,通常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构成,弹径一般为60~120mm,初速为150~400m/s,有效射程为150~800 m。和导弹类似,由于飞行速度低,因此该弹种通常使用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威力可达900mm RHA。为了对付爆炸式反应装甲(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ERA),先进的单兵反坦克火箭弹往往也采用串联装药战斗部(图1-5)。

图1-5 单级/串联火箭弹结构示意图

(a)单级装药战斗部;(b)串联装药战斗部

单兵反坦克火箭弹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代火箭筒诞生于这一时期,代表型号是1942年美国研制的“巴祖卡”(Bazooka)和1943年德军装备的“铁拳”(Panzerfaust)无坐力炮型火箭筒,有效射程为100~250m,垂直破甲厚度达120~200mm RHA。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这是反坦克火箭筒蓬勃发展的时期,形成了第二代火箭筒。各国装备了30多种型号的火箭筒,如美国的M72式、苏联的RPG-7等。其中,苏联于1962年开始装备部队的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坐力和火箭增程结合型火箭筒。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军队损失的近1000辆坦克中,有25%就是被RPG-7型火箭筒击毁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如“蝮蛇”(Viper)、RPG-7 B、“阿皮拉斯”(Apilas)、“铁拳”-3、“丘辟特”(Jupiter)AC300、AT-4、AT-12 T等。其中,美国研制的AT-12 T轻型反坦克火箭筒装有串联战斗部,破甲威力为950mm RHA。表1-1列出了几种反坦克火箭弹的主要性能参数。

表1-1 火箭弹性能表

为了应对不断加强的装甲车辆防护系统,火箭弹的结构和性能不断提高和改进。图1-6为俄罗斯巴扎特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RPG-30反坦克火箭筒。该火箭筒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并联战斗部”方案:将主战斗部和诱饵弹上下平行布置。该火箭筒重10.3kg,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是大口径发射筒,用以发射配装有串联战斗部的PG-30式105mm火箭弹;下部是小口径发射器,用以发射诱饵弹。据称,RPG-30主要用以对付装甲车辆的主动防护系统。它首先发射诱饵弹,引发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进行拦截,然后利用主动防护系统拦截第二次威胁之前所必需的0.2~0.4s反应时间,采用与诱饵弹随进的PG-30火箭弹摧毁车辆装甲。在躲避了主动防护系统、穿透爆炸反应装甲之后,PG-30还具有超过600mm RHA的破甲威力。

图1-6 RPG-30反坦克火箭筒(俄罗斯)

火箭筒的成本低、质量轻,携带方便,是步兵班的主要反坦克装备之一。火箭筒弹径一般大于筒的口径,为65~90mm。采用的聚能装药战斗部可以在200~300 m距离穿透厚度250~300mm的装甲。新型火箭筒有的弹径超过100mm,可以在400 m距离内穿透厚度400~600mm的均质装甲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