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 姬雄华 冯飞 李兴开
- 16字
- 2020-11-18 17:10:53
第三章 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整体状况
第一节 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成就与主要做法
一、延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成就
(一)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加,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到2015年底,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发展到8.6万户,其中法人企业8590户,个体经营户7.8万户。延安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49亿元,利润总额120亿元,实交税金3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20%、64%、71%和140%。延安市非公有制企业资产总额546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130%和增加8.6万人。
2016年工信部直报398户企业和省预警监测928户企业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36亿元,同比增速15.01%,其中批发、零售、旅游住宿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三个行业的营业收入总和达到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18亿元,同比增速12.6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占GDP比重26%,较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升了8.89个百分点,年均上升1.48个百分点。2016年延安市中小企业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3个,其中新建项目26个,续建项目27个。累计完成投资30.9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53%。本年度实际完成投资18.77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1.3%,其中本年度工业实际完成投资13.8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2%。
2016年新增市体场主25117户,累计达到11.53万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9.3户,同比增长15.07%,累计达到2138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0214户,同比增长9.24%,累计达到93921户;新增工业企业157户,新增个体加工户491户。
(二)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由传统的商贸、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建材、轻工、原煤采掘等行业扩展到油煤化工、石油伴生气开发、装备制造、制药、医疗保健、农副产品深加工、工艺品、节能环保及市政配套、旅游、文化、娱乐、学校、医院、中介服务等多领域,涉及三十多个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二、三产业份额增长较快,到2015年,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中一、二、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10年的8.6∶34.2∶57.2调整为7∶39∶54。二产中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三产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2010年的86亿元增加到182亿元,年均增长16%。非公经济为活跃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非公有制经济社会贡献逐年提升。在延安市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数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占到96.75%;在延安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四上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占87.26%。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占到延安市二、三产就业人数的57%。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分别为17.1%、18.1%、18.5%、19.7%和21.1%,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35亿元增长到65亿元;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从2010年的12962元增长到18935元,年均增长7.9%。实缴税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19%提高到现在的23%,成为继石油、煤炭工业外重要的税收来源。
2015年,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延安市非公有制企业克服困难,积极应对,稳中有增,稳步发展。预计延安市非公有制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全年计划1334的100.1%;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342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全年计划340亿元的100.5%。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左右,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四上”企业达到852户,当年新增180户。延安市非公企业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0个,总投资72亿元,这些项目生产工艺先进、市场前景看好,将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16年,延安市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353.34亿元,超过延安市中小企业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7.63%;实现利润52.24亿元,同比增长5.65%;上缴税金26.9亿元,同比增长8.3%;新增建成投产企项目19个,新增营业收入10.6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8户,入园企业总户数达到394户。
(五)成长梯队企业高速增长。2016年,延安市新增成长梯队企业71户,总数达到109户。其中,行业之星企业8户,成长之星企业29户,创业之星企业34户。109户成长梯队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缴税金分别实现25亿元、2.34亿元、0.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12%、13.95%、5.09%,其中成长之星和创业之星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分别达到11.41%、20.09%。
(六)创新驱动不断增强。2016年,延安市研发经费投入5.36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800万元,规上工业企业投入5.18亿万元,占GDP比重达到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2%。技术市场交易额完成7605.8万元,知识产权 (专利)授权达到543件。培育科技型企业21户,累计达到145户。引进高层次和专业技能紧缺人才77人。目前延安市认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9个,高新技术企业24户。
二、延安市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励企业加快发展
政策支持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延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意见》《关于促进商贸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业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42条措施》《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等,这些政策措施从市场准入、税收奖励、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产品认定、产品市场开拓、法律维权以及财政奖励等各方面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成长。2016年共争取中省支持延安市各类中小企业及县域工业园区项目12个,专项资金3883万元,相比2015年资金量翻了一番。五年来共争取中省支持延安市各类中小企业及县域工业园区项目276个,专项资金1.39亿元。用财政杠杆激励企业加快发展。
(二)推进“双创”工作,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延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在全省各地市率先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会。市委、市政府召开延安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大会。出台了《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延安市创业促就业五年行动计划 (2016—2020年)》《延安市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等文件。市、县两级政府通过积极搭建资金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平台、举办招聘会等措施,全面支持“双创”健康发展。2016年,延安市对优秀民营企业和创业先锋奖励资金达到551万元。共为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49笔3.88亿元。举办就业创业、职业技能、中小微企业管理、电商等各类培训60场次2万多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基地38个,孵化企业100户以上。举办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56场次,参与企业300多户,应聘人员3000多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突破800多人。2016年8月15日,在安塞区组织召开了延安市创业就业现场推进会,为各县区推进“双创”工作提供了模式和样板。
(三)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中,延安市着力抓好三个环节,即催生、助长、扶强。在催生小企业方面,通过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典型引导,让更多的自然人成为市场主体。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延安市新增中小微经济实体14700户,其中法人企业2272户、个体经营户12428个,新增就业8.6万人。在助长和扶强方面,除了不断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延安市主导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接续后续产业发展外,还注重中省项目资金的申报争取工作。“十二五”期间共争取中、省中小企业各类发展资金13824万元,年均2764万元,有力助推了企业成长。
(四)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县域工业园区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县域经济快熟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从实际出发,县县建园区”的思路,大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到2015年,延安市有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进入了省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之列,集中区规划总面积68.7平方千米,开发建设面积23.7平方千米,建成14.3平方千米,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4亿元,项目建设投资235亿元,入园企业达到334个。2015年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入园企业开工建设项目41个,完成年度投资41.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13%,安置就业36600人。呈现出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的良好趋势。
2016年,延安市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强化考核工作。年初,对照《延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反复与各园区、市级相关部门研究对接讨论,将园区工作再次纳入市对县的年度考核中,制定下发了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积极争取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今年申报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个,争取扶持资金670万元。加强县域工业集中区预警监测工作。年初制定了县域工业集中区主要经济指标月快报及预警分析工作制度,定期跟踪监测入园企业运行情况及重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每月20日开始,督促各园区上报月快报、重点建设项目跟踪表和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5日前,汇总形成延安市月度县域工业集中区月快报报表、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在延安市经济运行调度会上向市政府提出各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建议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建立县域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项目库。2016年,经县区上报,我局认真筛选确定延安市县域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项目共52个,总投资643.36亿元。其中在建项目41个,总投资390.69亿元,完成投资143.78亿元,同比增长88.54%。
(五)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先后开展了调查摸底、制定推进方案、编制传统优势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工作。成立工作推进机构,制定初步推进方案。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意见》初步方案,明确了传统优势集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对照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从商务、城建、交通、科技、旅游、文化等11个相关部门和13个县区了解掌握行业、企业情况,汇总建库摸清底子。目前已建立餐饮、酒店、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手工艺、医药、家政服务等11个行业767户的企业名录库。确定了2016年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工作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并以市政府文件下发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编制传统优势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传统优势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的52户企业名单。下达各县区推动传统优势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项目。
(六)组建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13年以来,围绕延安市石油配套产业、工程技术服务、投融资、地方商会行业商会等领域进行集团组建的探索,先后成立了延安延昌装备制造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涵宇井下工程作业有限 (集团)公司、延安九重 (集团)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延安晨枫钻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智领油气工程有限公司、延安能源化工集团能新科油气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延安民间投资集团、延安装备制造联盟、延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联盟、中小企业商会、中小企业联盟等企业集团和行业联盟组织,积极探索非公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七)开展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工作。目前,延安市仅有规上工业企业140户,大力培育更多的企业上规入统,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队伍是我们近年来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2016年,延安市中小企业局按照延安市“小升规”目标任务要求,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确定24户企业作为2016年拟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对象,并作为年度目标任务分解下达,明确要求各县区企业主管部门制定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提升计划,每月进行督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态,会同统计、工商等部门对培育对象进行“会诊”,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入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延安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户,累计达到161户。同时,市中小企业局积极落实已上规工业企业税收奖励,为2015年8户规上工业企业返还三税奖励245.59万元,从2013年开展返税奖励政策以来,四年来市中小企业局共对33户新入库的非能源规上工业企业发放奖励资金1563万元。
(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品牌战略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延安市政府每年都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进行奖励,鼓励支持企业创建品牌。截至2014年底,延安市共获得国家驰名商标8件,其中非公企业获得6件;获得陕西名牌产品19个,其中非公企业获得13个;获得省著名商标117件,其中非公企业获得105件;认定延安市知名商标19件,其中非公企业获得13件。中小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既获得了名优品牌和著名商标,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又逐步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扩张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创新企业融资服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融资服务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信贷资金向非公有制企业投入,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到2015年,延安市共成立信用担保机构18家,注册资本金4.18亿元,累计担保企业3652户,担保资金12.12亿元;延安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42个,注册资本金32.26亿元,覆盖13个县区,投放贷款余额28亿元;村镇银行和引进的股份合作银行也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有效缓解了融资难题。2015年,市政府把多措并举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为战略突破点。一是全面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二是建立新四板融资直通窗口。目前,延安市汇宝实业有限公司、延安恒德工贸有限公司、富县宏佳果贸有限责任公司、延川宏达枣业公司共4户企业分别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三是建立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库,向省中小企业促进局推荐新三板上市后备企业44户,助推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四是扩充资本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担保融资力度。
2016年,延安市积极建议市财政设立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缓解延安市中小企业“过桥”贷款资金紧张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金融产品,按照《延安市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协调工、农、中、建、交等11家驻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优势,针对不同创业群体、不同贷款需求,推出便于理解、操作简单的特色金融产品30余款,共为2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0亿元。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商会互助贷”新型融资产品。为探索解决延安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在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财政首期注资1000万元,由市中小企业局与长安银行延安分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商会互助贷业务。已累计发放互助贷款1500万元。这种中小企业商会互助贷融资方式为延安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探索出一条程序简单、风险可控的融资担保新路子。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力度。延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8个,注册资本41841万元。2016年新增担保企业204户 (其中中型企业3户,小微企业28户,微型企业27户,个体工商户146户),新增担保额3.35亿元,期末在保企业达到1758户。开展政银企合作。市中小企业局与延安邮储银行签署了共同服务中小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协议,并现场为洛川宏富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塞隆鑫家庭农场等10户中小企业授信贷款金额4080万元。市政府召开政银企对接会议,市中小企业局编制了《2016年延安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介册》,会上共为29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5.28亿元。到2016年,延安市共召开银企对接会49场次,达成贷款意向20.34亿元,为64户企业发放贷款19.8亿元。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市中小企业局在已建立44户新三板后备企业资源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近20户企业参加省局新三板挂牌培训会、座谈会,多形式多内容帮扶指导企业上市融资。目前延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双丰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洛川县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已与证券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全面加快上市进程,有望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从而实现延安市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零的突破。
(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制定了《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延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入驻服务机构进入、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加强延安中小企业网络平台建设,提高资源共享率。目前平台网络已正式上线运营,建成电视电话视频会商系统、呼叫系统。三是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支持社会第三方开展企业征信评级工作。2016年,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精心组织,顺利完成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省级验收工作。二是积极拓展服务平台业务范围。借助服务平台搬迁新城办公之便利,在原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筛选,新引进14家服务机构入驻平台,总数达到28家。新增服务项目8项,即贷款担保、投融资、招标代理、工程及造价咨询、资产评估、职业培训、管理咨询、投资管理。三是充分发挥服务平台资源,开展咨询、培训、人才招聘、融资、商标代理等各类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共为7349户企业及个人提供咨询服务,为4909户企业及个人办理业务服务,举办各类培训8期,举办人才招聘会6期。在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信息1036条。为中小企业融资3360万,为37户小微企业担保贷款37笔2.96亿元。帮助注册公司143户,受理基础商标84件,认定知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9件。信息化服务390户 (次),各类审计、验资报告1179项。法律援助案件10件,法律服务案件47件,为10户企业担任法律顾问。代理招投标1015户 (次),工程概算、预算、结算13户。完成可研、评估报告46件,规划8件,投资分析报告4件,司法鉴定报告26件,资产评估报告1292件,测绘报告2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