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县志:1987-2007
- 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16548字
- 2020-12-10 10:07:20
第三章 工业门类
第一节 采矿业
煤炭工业
地区煤矿 20世纪60~70年代效益较好,80年代初开采量逐年减少,效益下滑。1988年,有职工980人,年产煤8万吨,产值120万元,亏损79万元,固定资产320万元。此后企业效益较差,职工逐年减少。2005年,职工147人,产煤1.3万吨,产值160.4万元,销售收入165.2万元,资产429.8万元,至2007年底,企业亏损严重停产。
曙光煤矿 原名龙王沟煤矿。1988年有职工220人,产煤1.28万吨,产值30万元,固定资产80.5万元,亏损3.1万元。1990年有职工257人,产煤8000吨,产值20万元,固定资产90万元。1999年,因资源枯竭破产。
黄金开采
县黄金公司 属全民所有制企业,1984年成立,时有职工90人,有100升采金船1艘。1986年12月,投资348万元建成李家沟脉金矿(地址在青羊驿乡李家沟),年产黄金112.5公斤。1987年,职工343人,年产黄金105公斤,产值168万元,利税8万元,年末固定资产为513万元。1990年,职工372人,产黄金99.45公斤,产值439.7万元,利税73万元,固定资产625万元,产品由国家统购。1991年,企业部分停产。
第二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粮油及饲料加工企业,主要有勉县粮食加工厂、饲料公司、粮油食品厂、油脂厂等。2000年后,县内发展个体民营粮油加工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定军米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天元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春光油脂有限公司、华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继光食品厂,生产各种果类罐头。2007年,勉县锦泰实业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加工魔芋精粉和魔芋系列食品。
县粮食加工厂 1955年建,时有年加工大米5000吨设备一套,后建起加工面粉生产线。进入21世纪,有年产大米2万吨生产线一条,年产标准面粉1.5万吨生产线、年产1000吨米糠油生产线各一条。建厂初期年产值200万元,1996年达到4360万元,职工100余人。2001年11月,勉县人民法院宣告其破产,终结日为2005年8月。
县饲料公司 1982年县粮食局建配合饲料加工厂,厂址在武侯镇莲水村,后改名为勉县饲料公司,属国有企业,职工60多人。年生产猪、鸡、鱼配合、混合饲料1.2万吨,年产值和利税最高时分别达到1200多万元和32万元。后效益逐年下滑,亏损严重,于2001年10月破产。
县粮油食品厂 1983年在城关镇建,属集体企业,主要生产机制面条和罐罐馍等熟食、半熟食产品,职工45人。最高年产值500万元,利税10万元。由于设备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1999年企业停产,资产全部处理,安置职工。
县油脂厂 1984年,在县城贾旗路北建,属国有企业。年生产能力最高达到1万吨,年产值最高8500万元。20世纪90年代,年利税超百万元,经济效益较为稳定。进入21世纪初,企业衰退,全厂职工人数增加到260人之多,企业严重亏损。2004年7月宣告破产,处置全部资产安置职工。
县食品厂 1988年4月建厂于县城解放北路中段,占地2099平方米,建筑面积10,146平方米,主要生产酱油、食醋、糕点、糖果、黄酒、饮料、啤酒7大类80余个品种,下设啤酒分厂、糕点糖果分厂、酿造分厂、综合经营部、展销门市部。1988年4月,投资32万元,购置安装4吨自动化快装锅炉1台。1989年,投资9.8万元,扩建食醋车间。1990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啤酒分厂开始亏损。1991年,取消原料供应优惠政策,成本上升,是年11月啤酒厂停产。1993年,增设罐头生产线,生产各种罐头销往省内外,同时增加生猪收购、屠宰业务。1994年,由于原材料价格高涨、企业资金紧缺、销售困难等原因,开始亏损。1998~1999年5月,企业改制,出让土地10.3亩及建筑物,补偿共计204.33万元,安置职工53人,偿还部分债务。2000年12月20日,改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勉县民生食品酿造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从事粮油生产、研发、经营一体化的民营科技企业。1993年,勉县黄沙镇人张建新买下公开拍卖的春光村油厂,筹措200余万元资金,租赁黄沙镇原砖厂闲置场地,创建勉县建兴油脂厂。2001年4月,租赁兼并勉县油脂厂,招收下岗职工50多名,成立陕西建兴油脂有限公司,下设勉阳、黄沙两个分公司。2002年5月,扩大规模兼并原南郑县油脂厂,年加工油菜籽5万吨,仓储能力2.7万吨,成品油储存能力1万吨。2002年10月,开发“建兴”牌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绿色食用油,总投资1.19亿元,年加工油菜籽15万吨,年生产双低菜籽脱皮冷榨绿色食用油5万吨、高蛋白菜籽粕8万吨,产值4.86亿元,利税3686万元。2004年5月,更名为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建成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食用油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建兴”牌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食用油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2005年,资产总额2.24亿元,固定资产5600万元,产值1.14亿元,利税591.7万元,员工51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8人。
陕西建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至2007年底,已形成年加工油菜籽15万吨、稻谷9万吨的生产能力,成品油储存能力1.8万吨,原料仓储能力2.7万吨,主要产品为国标菜籽油、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食用油、营养保健菜籽油、高蛋白菜粕、汉谷源大米、汉谷坊大米等6个系列近30个品种,建成以西北、西南市场为主的经销网点1050个,是陕南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于2004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被省科技厅评为科技企业,被省农业厅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国家扶贫办公室确定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建兴”牌食油产品被国家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油”, “建兴”牌双低菜籽脱皮冷榨食用油被第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组委会授予“后稷特别奖”。2007年,职工318人,产值4.09亿元。
陕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 从事食用植物油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民营企业。1998年,勉县黄沙镇春光村人武庆博投资258万元创办勉县春光油脂化工厂,职工48人,产值400余万元。2001年投资300万元,对部分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日加工菜籽量50吨。2002年7月,更名为陕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2003年,投资400余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加工油菜籽能力达到2万吨。2004年5月,在县农场征地50亩,总投资5200余万元。2005年8月,建成年产3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被国务院农业开发办公室批准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至此,年加工油菜籽能力12万吨,总资产1.2亿元,职工32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人,成为陕南自有资产规模最大的油脂企业,被省、市、县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陕西春光油脂有限公司
从2001年起,实行“公司+农户+科技”订单专业利益连接机制,采取免费培训、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方式,推广“双低”优质油菜种植,在全市六县区建立优质油菜种植基地60万亩,精选自建优质油菜种植基地的油菜籽,采用国际先进加工生产工艺,形成6大品种20余个规格的“定军春”牌系列菜籽油,2004年5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5年3月,被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确定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9月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放心油”称号,10月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是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产品”。2007年,公司职工226人,产值1.33亿元,销售收入1.23亿元。
锦泰实业有限公司 2001年11月,勉县天荡水泥厂法人代表张富全投资近亿元创办。2006年,先后同西北农业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等7所高校、科研单位合作,解决魔芋产品加工生产中的技术问题,购进一套日加工鲜魔芋30吨的振动流化床、魔芋烘干生产和精粉生产设备。其生产的魔芋精粉经中国魔芋协会和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黏度、葡甘聚糖、二氧化硫均优于国标GB/T18104—2000特级品,取得全国薯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及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认证。公司有6万亩魔芋生产基地和年加工鲜魔芋3万吨的生产能力,生产的“秦汉牌”魔芋精粉、魔芋膳食纤维片、纤维粉,分别荣获2007年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后稷金像奖”,企业被授予“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企业”“汉中市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勉县锦泰实业有限公司
陕西中宝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宁强县人邹仲宝在周家山镇境内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从事生猪冷鲜肉加工,建有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自动化传输分割肉生产线、同步卫检线。采用“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打造放心冷鲜肉品牌,产品质量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肉食产品大多销往上海、北京、沈阳、兰州、西安、武汉等大中城市。2006年、2007年,连续被评为市、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中国第七届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后稷金像奖”。
汉王米业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从事精米加工、经营一体化的民营企业,1999年成立。固定资产580余万元,有生产、加工、仓储用房3000余平方米,高精度加工设备48台(套),优质米生产线2条,生产工人80名,技术员15名,营销人员20名,日产高精度大米200吨。在黄沙镇、老道寺镇、新街子镇建立绿色水稻和无公害稻谷生产基地3000余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与农技部门合作,推行订单合同,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水稻,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2006年,被汉中市政府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阳安”牌汉王米、贡米、翡翠香米等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20多个品种,荣获2000年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后稷金像奖”。2005年10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阳安”牌系列6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荣获中国粮油协会授予的“放心米”称号。2007年,“阳安”牌商标先后获得“汉中市著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认证。
第三节 酿造工业
三粮液酒厂 20世纪60年代初,建勉县酒厂,开始生产白酒。80年代更名为勉县三粮液酒厂,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87年底,该酒厂(两个分厂)共有职工778人,年产白酒4200吨(其中三粮液瓶装酒1800吨),产值778万元,利税287.95万元,固定资产280.3万元。1990年,生产白酒2600吨,主要为“定军山牌”浓香型三粮液系列20多个品种,年产值697.9万元,利税227.7万元。产品主要销往陕西各地(以陕南为主),少量销往北方中小城市,部分曾出口美国。1994年分为一分厂(厂址联盟村)、二分厂(厂址武侯街),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后因体制不顺,效益下滑,亏损严重。2001年,一分厂破产。2003年10月,二分厂改制,由勉县老道寺人杨鸿雁出资收购流动资产,租赁固定资产,改制为民营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6875万元,产值4547万元,纳税1200万元。2007年,产值2025万元,销售收入3818万元,纳税950万元。
县果酒厂1984年从三粮液酒厂分出成立,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葡萄酒、猕猴桃酒和刺梨酒等,产品大部分供县内消费,少部分销往外地,时有固定资产16.7万元。至1987年,职工86人,产值113万元,生产各种果酒0.1万吨,利税1.4万元,固定资产81.9万元。1987年10月,“衮雪牌”刺梨果酒产品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后因生产设备落后,于1994年初破产。
玛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5月成立,为私营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位于勉县定军山风景旅游区内,占地50亩,2005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固定资产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一条,经省、市、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生产条件质量体系认证,取得国家QS生产许可证。年产高、中、低档葡萄酒4000吨,果醋、饮料500吨,30余个品种,年产值8000万元,综合利税1029万元。至2007年,有员工89人,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强氏庄园”商标。
第四节 印刷 纺织
印刷
勉县印刷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规模较大的有勉县彩印厂。90年代后,印刷企业有所衰落。至2007年,规模较大的有勉县教育印刷厂、汉中智达彩印有限公司等。
县彩印厂 1985年有职工50人,年总产值17.6万元,利税2.4万元,固定资产21.9万元。1987年,增加彩冲业务,职工60人,产值29.9万元,完成利税3.3万元,固定资产26.6万元。1990年职工76人,产值35万元,利税3.1万元,固定资产27万元,主要为铅印。1995年,改为股份制,引进彩色套印,后因管理不善停产。
教育印刷厂 属勉县二中校办工厂,1982年创建,1996年更为现名,集体所有制企业。初期投入资金2万多元,购置四开铅印机2台,切纸机1台及其他设备,主要承印学生作业本和部分学生试卷,员工大部分来自教育系统职工家属子女,同时为二中学生勤工俭学基地。1988年,从汉中第三印刷厂聘请老技师3人,对青年工人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培训,承印全市高考预选试卷和《农村扫盲课本》,承印的《勉县农业资源调查和规划报告集》获省、市印刷质量优秀奖。1992年有职工20人,其中全民集体工6人,产值20万元。2002年购置胶印设备。2006年购置对开胶印机2台,数显切纸机1台。2007年实现电脑排版、胶印、胶订等工艺,当年职工人数16人,印制作业本100万本,试卷、资料等100万份,产值80余万元,利润8万元,上缴税金4万余元。1997年被教委认定为校办印刷企业,2005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九五”期间勤工俭学先进单位,2006年被汉中市教育局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汉中智达彩印有限公司 原名勉县黄沙印刷厂,1984年创建。2001年迁入县城后更名为勉县智达彩色印刷厂,2005年更名为汉中智达彩印有限公司,为私营企业。厂区占地1万平方米,职工100多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30人,拥有对开、四开多色胶印机4台(套),有制作复膜上光烫金、开槽压痕裱糊等配套设备。取得陕西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出版物、商标、包装、装潢、信封印刷资质许可证,被汉中市财政局确定为政府定点印刷厂,被市、县确定为政府公务印刷定点企业,所印制的书刊、年鉴、画册、礼品盒深得用户好评,被市、县评为诚信文明企业。
此外,县城还有10余家小型印刷厂,全县城乡有百余家打字复印部。
纺织、缝纫
县针织厂 1987年有职工304人,生产袜子155万双、手套72万双、衣裤1万件,产值212万元,利税27.4万元,固定资产67.7万元。1988年“旱莲牌”针织涤龙袜获省优产品,1989年获部优产品。1990年有职工231人,生产旱莲牌男、女棉纶丝袜36万双,棉线手套65万双,产值58万元,亏损6.5万元,固定资产62万元。1995年投资120万元,改产塑料纺织袋。2000年因亏损严重停产,2004年12月破产。
汉江塑料制品厂 1984年,在县搬运公司内附设汉江塑料制品厂(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有职工89人,年编织塑料袋40吨,产值31.8万元,利润2.6万元,固定资产10.5万元。1987年有职工104人,编织塑料袋70吨,年产值49.9万元,利税7.6万元,固定资产12.9万元。1995年有职工90人,年产编织袋180万条,产值254万元,销售收入200万元,利润11.6万元。2003年停产。
县服装厂 1985年有职工167人,生产服装7.8万件,产值54.5万元,利税3.8万元,固定资产10.1万元。1987年职工有129人,生产服装8.5万件,产值75.4万元,完成利税2.2万元,固定资产9.5万元。生产设备为普通缝纫机,主要生产男、女服装,承接零活。1995年企业破产,人员下岗。
第五节 化学工业
境内化学工业主要以汉中地(市)属企业为主,1987年有汉中地区磷肥厂、汉中地区茶店磷矿,规模较大。县属化学工业企业主要有1972年在茶店陈家嘴创建的勉县磷肥厂,1986年建成的勉县活性炭厂(周家山红光村),1987年底建成的勉县汉江化工厂(勉县火车站东站处),1986年建成的勉县制氧厂等。
汉中化肥总厂 原名汉中地区磷肥厂。1987年有职工636人,生产磷肥0.7万吨,产值560万元,利税73.1万元,年末固定资产331.3万元。1997年1月,更名为汉中化肥总厂。1988~1990年先后进行技术改造,共投资9600万元,建起年产工业硫酸6.5万吨、磷肥10万吨、颗粒磷肥2万吨、高浓度三元彩色复合肥和专用肥3万吨,氟硅酸纳300袋,年吞吐量30万吨的生产规模。1997年12月,经汉中经贸委批准,汉中化肥总厂与汉中茶店磷矿合并,组建陕西省汉中化肥总厂。2005年有职工850人,生产磷肥12,362万吨,硫酸36,077吨,产值4014万元,销售收入3561万元,税金11万元,固定资产1.53亿元。2003年,复合肥生产线出租给江苏无锡中农新肥有限公司经营。
江苏无锡中农新肥科技有限公司 又名汉中远东化肥有限公司。2003年,江苏无锡中农新肥科技有限公司租赁汉中化肥总厂复合肥生产线后,成立汉中远东化肥有限公司。2005年生产复合肥33223吨,产值6415万元,销售收入6139万元,固定资产1014万元;是年,投资420万元,新建生产20万吨复合肥的生产线,产品销往省内外。2007年生产磷铵6.5吨,硫酸3.5万吨,复合肥13万吨,产值2.8亿元,销售收入近2亿元,利税1150万元。
汉江化工厂 1985年县政府投资632万元,在原何营乡(今勉阳镇)贾旗村创建,1987年底建成,有职工200人,1988年6月2日试产成功。1990年产值528万元,上缴税金132.5万元,利润25.5万元,有固定资产830万元。1995年营业收入3668万元,总产值4704万元,利税107万元,利润8万元,固定资产1033万元。2000年生产电石1.4万吨,年产值2756万元,销售收入2648万元,利税-109万元,职工410人,固定资产280万元。因企业亏损严重,于2002年停产。
汉中茶店磷矿 1987年有职工371人,年产磷矿石4.38万吨,产值88万元,利税7.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254.6万元。1985~1988年,与江苏徐州合成化工总厂合资,建成年产1万吨黄磷生产线,后分设独立为汉中合成化工厂,矿区占地面积32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矿区地质磷储量1700万吨。1989年,利用国家化肥专项经营资金2000万元进行扩建。1993年形成南北两个矿区,达到年产15万吨生产能力。2000年有职工481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35人,资产总额2060万元。2006年有职工240人,产值1100万元,销售收入1097万元。
汉中化工总厂 简称“地化”。1992年由国家投资130万元建成(在今勉阳镇境内),占地1.41万平方米,建筑占用1.9万平方米,属汉中市直属企业,主要经营烧碱、盐酸、液氯、氯化石蜡等。1993年有职工601人,辖4个生产车间和1个汽车队。1995年生产烧碱6518吨,盐酸8367吨,液氯3067吨,销售收入1709万元,固定资产5494万元。2000年,因提供原料的企业长期停产,该厂破产。
汉徐化工厂 1995年由国家投资500万元建成,地址在勉县老道寺镇赤土岭,为汉中市属企业,2000年破产。
第六节 建材工业
1973年县石灰厂改称为县建材厂(金泉镇墓下村),1978年改为县水泥厂,1987年在全省小水泥厂评比中获第一名。20世纪70年代末,温泉区创办温泉水泥厂、高潮区创办天荡水泥厂。80年代末,县砖瓦厂、水泥厂和温泉水泥厂、天荡水泥厂为建材行业骨干企业。90年代初,各乡镇村陆续创办石材厂、石灰厂、砖厂,较有名者有武侯砖厂、元墩砖厂、诸葛砖厂、柳树营砖厂、镇川石灰厂、老道寺石灰厂、沈寨石灰厂、老道寺石材厂、褒联大理石制品厂、定军白云石厂等。随着国营和集体建材企业逐步实行民营或股份制经营,至2007年底,全县建材业继续发展,尧柏水泥集团在勉县建厂,天荡水泥厂投资新建天实商砼有限公司。
水泥制造
定军山水泥有限公司 原勉县水泥厂,原属县办国有企业,后改制为民营企业。1987年有职工716人,年产水泥7.15万吨,产值426万元,利税60.4万元,固定资产893.9万元。1992年有职工617人,产值1247.2万元,销售收入1305.3万元,利税114.4万元,固定资产1164.9万元。1998年,更名为勉县定军山建材工业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因管理不善,企业生产不正常,开始亏损。至2004年,因亏损严重,依法破产,由江西客商李春江等人合股收购,组建勉县定军山水泥有限公司,年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15万吨,有固定资产2100万元,职工160余人。2005年产量10.7万吨,产值2252万元,税收176万元。2007年产值2597万元,销售收入2566万元,税金238万元。
定军山水泥公司
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原名陕西勉县温泉水泥厂,为原温泉区公所创办的乡镇集体企业,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85年投资225万元,淘汰土法蛋窑生产,建成年产2.5万吨水泥旋窑生产线。1992年投资85万元,建成2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1994年投资200万元,建成采选分厂、制备分厂、构件分厂,产值达到1500万元,成为省市县骨干乡镇企业。1998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由原厂长定军山镇人王明贵控股,当年投资1058万元进行技改,建成10万吨机立窑生产线。1999年水泥生产总量15万吨,产值3600万元,利税210.3万元。2003~2004年,投资2200万元,建造年产30万吨的3×45米干法回转窑、五级旋风预热设施生产线。2005年生产水泥25万吨,产值5015万元,上缴税金465万元,固定资产7600万元,从业480人。主导产品为“西城”牌水泥5个品种系列,其中PO42.5、PO32.5水泥先后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称号,为陕西省名优产品和著名商标。2006年有职工390人,产值6226万元,销售收入6323万元。2007年有职工390人,产值8450万元,销售收入8030万元。
天荡水泥厂 始建于1987年7月,为勉阳镇西寨村村办企业,总投资1040万元,固定资产760万元。1995年有职工240人,年产量5万吨,销售收入1200万元。1998年企业改制,以每年116万元租赁给定军山镇人张富全经营。先后投资1040万元,进行以增产节能、降本增效、环保降耗为主线的技术改造。2000年12月,企业通过中国方园标志认证委员会认证中心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农业部“创名牌重点企业”“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陕西经济明星企业”等多项荣誉。2005年年产量6.2万吨,产值达到1329万元。至2007年,企业职工198人,产值2250万元,销售收入2176万元。
砖瓦生产
民间手工制作砖瓦较为普遍,1965年在何营公社西寨大队(现勉阳镇西寨村)建县砖瓦厂,1966年投产,全县始有机制砖瓦生产。至1987年,有职工765人,固定资产271.6万元。1990年有职工534人,28门轮烧砖瓦窑,生产机砖5830万块、机瓦356万块,产值632万元,完成税金15万元,固定资产626.5万元。所生产的砖、瓦大部分本县内使用,少量销往外县、市。后因黏土资源缺乏,砖瓦厂改建为勉县镁冶炼总厂,在生产金属镁锭的同时生产砖瓦。至2000年,因黏土缺乏停产。
此外,全县有20余户规模不等的砖瓦厂,主要分布在勉阳镇、同沟寺镇、新街子镇、定军山镇、元墩镇、温泉镇、阜川镇等乡镇,主要生产黏土砖,各厂规模不等,产值不稳定,生产机砖主要供应勉县。
石灰生产
石灰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定军山镇、同沟寺镇、老道寺镇、金泉镇、温泉镇、镇川乡等乡镇,既有原材料产地,又有加工基地,生产的石灰主要为内销。
老道寺石灰厂 1987年投资10万元建窑,占地3.8亩,属镇办个体私营企业,当年产值12万元,利税7000元。1990年,产值20万元,利税1万元。之后每年产值、利税以10%的速度递增。2000年,投入20万元再次扩大规模。2007年,产值100万元,利税6万元。主要生产袋装生石灰,远销省内外。
沈宅石灰厂 占地15亩,1992年投资30万元建成投产,属个体私营企业,当年产值200万元,利税4万元。2002年投资扩建,解决就业140人,产值年1200万元,利税40万元,产品主要供应汉江钢铁厂。
其余乡镇的石灰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自销,供县内建筑使用。
石材生产
主要分布在老道寺镇和褒城镇,集原料开采及石材加工于一体。20世纪80年代至2004年前,产销两旺,效益较好,2004年后效益开始下滑。
陕西汉江石材有限公司 原褒联大理石制品厂,1986年8月成立褒联大理石制品厂,属区办企业,占地12亩。1987年投产,年产值12万元,利税8000元。1988年,投资40万元扩大规模,年产值24万元,利税1.6万元。1989~1991年,企业产值、利税、人员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1992年更名勉县石材厂,属区办企业,年产值200万元,利税12万元,当年投资80万元扩大规模,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1993年产值400万元,利税70万元。1995年底属镇办企业,被国家税务局评为“企业税法学习宣传先进单位”。2000年投入150万元创办分厂。2003年产值560万元,利税44万元,人员180余人,年加工石材3万平方米。2004年底,成立陕西汉江石材有限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后企业效益开始下滑。2007年产值260万元,利税12万元,职工60余人。2000年前,企业主要生产“雪花白”“牛头红”“大花绿”等石材产品,80%出口欧洲、东南亚等地。2000年后,主要生产“米黄”“汉白玉”等产品,主要销售国内市场。
褒城工业园区 成立于1997年10月,1998年4月开始生产运行,有15家石材加工企业入驻园区,总占地100余亩,从业130余人,产值2800万元。2004年后,受市场价格、资源等影响,部分加工企业开始转产。2007年,园区占地300亩,有石材加工企业8个,职工160余人,产值1200万元。主要生产“大花绿”“雪花白”等石材产品,销往国内市场。
第七节 冶金工业
1987年前,冶金业处于发展阶段,景况较好。县属企业勉县黄金公司投资建成的李家沟脉金矿,1987年产黄金105公斤,产值168万元;另有100升采金船1艘,在汉江河滩采金,效益显著。创建于1958年的汉中地区钢铁厂(俗称“小汉钢”),1987年有职工2109人,年产生铁6.03万吨,铁合金0.31万吨,年产值1548万元。始建于1969年的陕西汉江钢铁厂(省属企业,俗称“大汉钢”),1991年第一座300立方米高炉投产,1994年第二座380立方米高炉点火;1993年,勉县镁冶炼总厂建成。这些企业投产后,效益较好。
至20世纪90年代,由于市场变化以及企业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部分矿产资源缺乏,企业效益开始下滑。1991年,县黄金公司因脉金矿资源枯竭停产。1996年后,小汉钢因管理不善,连年亏损、导致破产。2000年5月,陕西汉江钢铁厂因产品单一,管理粗放,加之负债16.79亿元,严重亏损,企业宣布破产,4800多名职工全部下岗;是年10月,大汉钢被唐山宝业集团整体租赁经营,成立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2001年,唐山宝业集团将已破产的小汉钢收购,部分下岗职工重新上岗。1998年,勉县镁冶炼总厂因镁锭价格下降,企业严重亏损停产,960名职工除退休职工外,其余540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下岗。原省属企业海红轴承厂(镇川乡小河村境内),1995年迁入西安市北郊新厂,厂址被陕西八一铜矿收购。2000年9月,由于八一铜矿矿产资源缺乏,职工自发成立持股会,注册成立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批准成立汉中八一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始锌冶炼生产,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2001年始,县委、县政府将“工业强县”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外引内联,上级扶持,创造条件,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发展为集团公司,汉中八一锌业有限责任公司迅速发展。围绕冶金工业,一些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全县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汉中地区钢铁厂 1958年筹建,1987年有职工2109人。1987~1995年,经济效益较好,时为勉县工业支柱企业,年生产铁6.03万吨、铁合金0.31万吨,年产值1584万元。后因管理不善,亏损破产,固定资产2200万元。2001年被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收购。
明信钢铁有限公司 2003年8月,由汉台区徐保民收购汉江化工厂,投资1580万元筹建。2005年有职工225人,固定资产220万元。2007年,生产硅锰合金15148吨,产值7620.2万元,上缴利税236.6万元。
镁冶炼总厂 前身为勉县砖瓦厂。1993年因土源枯竭改产,投资3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镁500吨的生产线。1996年投资1600万元,扩建成2000吨的镁生产规模。1998年,因市场变化停产。全厂有职工960人,除退休420人外,其余540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
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陕西汉江钢铁厂)是国家建设的中型钢铁联合企业。1969年开始筹建,1991年第一座300立方米高炉投产,1994年第二座380立方米高炉点火。由于全额贷款建设,负债经营,产品单一,管理粗放,建厂31年仍然是有铁无钢,企业亏损严重,总负债16.79亿元,资产负债率249%。2000年1月28日企业全面停产,4865名职工全部下岗,靠每月205元下岗生活费维持生计。2001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政策性破产企业。2000年10月,经中央组织部扶贫办公室牵线搭桥,由唐山宝业集团整体租赁经营,成立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吸收原厂下岗职工上岗,加大投入,恢复生产。2001年3月,租赁汉钢杨家坝铁矿,安排下岗职工667人;10月,先后投入1100万元,重新启动汉钢杨家坝铁矿生产,安排职工700余名;又注入资金700万元,开始2#高炉及其他辅助设备检修,当年11月11日点火生产,安排职工800余名。2002年7月21日1#高炉点火生产,500余名职工重新上岗。在破产法律程序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先期投资2亿元,建设60万吨炼钢和铸造工程,并于2003年5月2日顺利投产。至2007年,公司有员工5500名,总资产近30亿元。
2000年10月以来,斥巨资先后对大汉钢、小汉钢、略阳钢铁厂、汉中化工总厂实施全面收购,使企业达到百万吨级规模。主要生产设施有:含量过亿吨铁矿山2座,总容积1350m3炼铁高炉3座,45吨炼钢转炉2座,四机四流方坯连铸机两台,6000m3/h和15000m3/h制氧机各一套,2×48孔捣固焦炉及配套化产回收、煤气发电设施一套,热轧带钢生产线一条,水泥生产设施一套。建成年产铁矿石120万吨、铁精矿45万吨,生铁130万吨、铁合金5万吨,连铸钢坯150万吨、热轧带钢80万吨,二级冶金焦60万吨,发电1.3亿度,水泥30万吨,粗苯硫氨等化工产品6000吨的生产规模,位居全国钢铁行业第110位、全国1000家大型工业企业第998位,产品分别取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L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认证。2004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再就业先进单位”称号,产品销往陕、甘、川、鄂及华东地区。2007年,全年生产合格钢坯70.7万吨、生铁75.2万吨、热轧带钢38.8万吨,铁精矿35.1万吨、冶金焦39.95万吨,硅锰合金2.48万吨,水泥24万吨,自发电量6000万度,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上缴税金1.1亿元。
汉中八一锌业有限责任公司 原陕西八一铜矿资源枯竭后,职工面临失业。2000年9月,原八一铜矿职工自发成立持股会,并在以660万元有偿收购和600余万元无偿划拨接收原海红轴承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经上级政府部门批准,注册资本由原2500万元增至1亿元,并分别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有)、陕西八一铜矿职工持股会(代表集体)、公司经营层以自然人,按67:20:13的比例持股。公司职工1300余人,总部驻勉县,资产规模8.3亿元,有年产12万吨高纯电解锌、20万吨工业硫酸、2.5万吨电解铅生产能力,是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骨干成员企业和锌、铅冶炼基地,电解锌产量2005年度,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七位。2005年,产值85,303万元,生产电解锌72412吨、硫酸129,259吨,销售收入10.25亿元,利税1.04亿元。2006年,工业总产值26.3亿元,销售收入25.13亿元,利税2.8亿元,资产规模12亿元。2007年资产规模15亿元,工业总产值30亿元,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总额2.9亿元,生产电解锌12万吨,工业硫酸19万吨。
第八节 机械工业
1955年,全县集中个体手工业者成立勉县铁业社,生产小型铁制农具。1960年更名为勉县农械厂,1969年更名为县农机修造厂。1980年更名为县农械厂(阀门厂),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主要生产低压阀门、打谷机、打米机、饲料机、小麦脱粒机和扬场机等。1955年,城关镇和各区、乡纷纷成立铁业社。1979年,城关铁业社更名为轻工机械厂,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区、乡(公社)铁业社先后更名为农械厂。
1987年,全县有56个乡(镇)农械厂,除维修当地农具外,年生产小农具14.48万件。此外,1956年在城关镇创办的铁皮厂,1979年更名为钣金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年产铁皮桶1700只,年产值2500多万元。至20世纪90年代,手工作坊式的企业先后解散。90年代末,规模较大的县阀门厂(农械厂)、轻工机械厂、钣金厂等先后破产倒闭。
1969年在原小河公社(现镇川乡境内),国家投资建成省属海红轴承厂。1962年起,先后在勉县建成航空工业部所属国营群峰机械厂(即31号信箱,在老道寺镇境内)、国营险峰机械厂(后改称为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厂,即28号信箱,勉阳镇境内),均为规模较大的机械制作(造)企业。1995年,省属企业海红轴承厂迁往西安市,国营群峰机械厂和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厂重新组合。县属机械企业主要有:
县阀门厂 又名勉县农械厂,主要生产低压阀门、打谷机、饲料机、打米机、小麦脱粒机、扬场机等。1987年有职工200人,产值104万元,利润8.6万元,年末固定资产56万元。低压阀门运销外地,其余所产农具供应本县。1990年,生产普通中、低压铸造铁阀门580吨,产值280万元,利润25万元,职工200人。1992年,投资300万元扩产改造,年生产能力1000吨,产值287.4万元,税金15.2万元,利润14.1万元,职工250人。1993年投资1200万元,在水磨湾筹建1000吨球形阀门生产线。1995年生产量1500吨,产值620万元,销售收入4863万元,税金17万元,利润-72万元。1996年产值751万元,销售收入547万元,税金16万元,利润-68万元。1997年停产。1999年企业产值191万元,销售收入77万元,税金3.2万元,利润-53.4万元。2000年,企业因负债破产,时年职工550人,固定资产870万元。
县轻工机械厂 集体所有制企业,地址在县城民主街。1987年有职工108人,产值56.8万元,利税3.5万元,年末固定资产20.6万元。1990年有职工87人,固定资产51.4万元,年生产各种农机具0.3万件,铸铁管件140吨,产值156.8万元,销售收入90.2万元,利润5.4万元。1992年,投资987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成年产1000吨的铸锻件生产线,投产后亏损较大。1995年产值227万元,销售收入99万元,税金6万元,利润0.5万元。由于连年亏损,1998年依法破产。
县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原系县阀门厂生产车间,1998年分出组建勉县矿山机械有限公司。2005年有职工50人,固定资产194万元,销售收入312万元,税金8万元,主要生产矿山机械配件。2006年有职工75人,产值733万元,销售收入568万元,利润12万元。2007年有职工42人,产值518万元,销售收入280万元,税金16万元。
县五金厂 1990年投资60万元在继光村筹建,职工35人,投产一年多即倒闭。
县钣金厂 1987年有职工43人,生产铁皮桶0.17万只,产值27.2万元,利税2.4万元,固定资产2.3万元。1990年,生产二次进风炉1500具,铁桶800只,产值2.2万元,销售收入0.8万元,职工24人。1995年企业倒闭。
第九节 电力工业
电力管理
1988年,县电力局有职工75人,内设办公室、生产技术股、财务供应股,下辖城区、纪寨、黄沙、阜川、新铺、茶店6个供电所和校表班、修理试验班、安装队,管理用电线路484.33杆公里、51965千伏安变压器63台。售电量425万度,电费收入466.39万元,线损率11.39%,设备完好率97%,安全运行最高纪录200天。
1995年有职工76人,线损率9.2%,安全运行975天。2001年有职工90人,内设办公室、基建办公室、创一流办公室、生技股、农电股、财供股、修试班、校表班,下设城区供电站、新街子供电站、综合服务公司,有基层供电所16个。
2004年,县城规划区内有变电站5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1座(勉县变电站),主变容量2×120MVA,电源来自碧口电厂及略阳电厂各一回220千伏线路;110千伏变电站3座(高潮变电站),主变1台,容量63兆伏安,由勉县变电站出线2回供电及火车站110千伏牵引变电站;35千伏变电站1座(贾旗变电站),容量2×50兆伏安。县城由勉县变电站、高潮变电站和贾旗变电站出10千伏线路供电,最大用电负荷22.7兆伏安。
2007年,县电力局有职工107人、农电职工189人,4个管理科室、15个供电所,管辖35千伏变电站4座,10千伏配变7台总容量46.15兆伏安,10千伏线路783.01公里、0.4千伏线路2188.14公里,配电变压器1311台120.591兆伏安,年售电量1.64亿度。
大电网供电设施
1970年起,由西北11万伏和22万伏大电网供电。1971~2005年,先后在纪寨、茶店、海红、阜川、贾旗、高潮、继光、黄沙、毛堡等地建设变电站,有10千伏线路15条、35千伏线路1条,承担全县县级以下企业及25个乡镇242个村供电。1987年,全县有高压线路484.3公里、低压线路1710.1公里,变压器632台,53765千伏安变电所6个,乡(镇)电管站29个,供37个乡(镇)232个村用电,年收入394.40万元。1990年,售电4602.13万度,产值535.58万元。1995年,售电6147.39万度,收入1628.3万元。
2001年,有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20条737公里,1042614千伏安变压器1215台,0.4千伏低压线路4803公里,35千伏变电站5座,固定资产原值6034.38万元,售电量9452.27万度,完成销售收入3974.64万元。
2002~2003年,经过农网改造,电网自动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县内有330千伏输变电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和10千伏线路20条737.043公里,104261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215台,0.4千伏低压线路4803公里。
水电站
板凳堰水电站 位于新街子镇杨家湾石山寨板凳垭南沟内,距县城21公里。1965年筹建,归县水电局管理。1987年有职工60人,年发电量996万度,产值49万元,年末固定资产211万元,因管理不善连年亏损。2000年,改制为员工持股的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二级发电站及综合服务公司构成,总装机容量4750千瓦,属沙沟河流域梯级开发电站。一级电站利用板凳堰水源,设计年发电量927万度,年利用3241小时,多年来一直安全运行;二级电站位于板凳堰一级电站前池以上,引沙沟河水。1988年4月开工,1990年9月试机并网运行。全部工程投资594.99万元,完成土方11.55万立方,总装机容量1890千瓦,设高压输出变压器一台,架设输出高压线0.7公里,并入电网。2007年职工109人,年发电1300万度,实现产值502万元,销售产值479万元。
勉县板凳堰电站1987~2007年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红花寺水库坝后电站 在红花寺水库土坝下游250米,由红花寺水库调节供水。1993年,由汉中供电局、军民渠管理站将原设备更换,并入纪寨变电所10千瓦电网,设计年利用4700小时,年均发电量300万度,总投资160万元,其中汉中供电局投资80万元,军民渠管理站投资80万元。改建工程自1995年4月动工,1996年元月竣工并网运行,年均售电量295万度。为股份制企业,由军民渠管理站代管经营。
魏家湾电站 位于同沟寺镇红花寺村魏家湾。1979年9月建成,总投资23万元(其中军民渠自筹8万元),安装水轮机2台、发电机2台,单机容量75千瓦,安装180千伏安输出变压器1台,年发电量80万度,输入纪寨变电所10千伏电网。由军民渠管理站管理,属原高潮区区办企业。1995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后,属军民渠管理站。1998年,该电站产权拍卖,由个体户经营。
西坪电站 位于同沟寺镇西坪村。1980年6月动工,1981年12月建成,并入纪寨变电所10千伏电网,属区办企业。1995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后,属军民渠管理站。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安装水轮机2台、发电机2台,单机容量75千瓦,安装180千伏安输出变压器1台,年发电量66万度。该电站利用灌溉渠道水源,灌溉季节数月发电不正常。
上坝电站 位于张家河乡上坝村,为引水式电站,1981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引水流量1.8立方米/秒,安装水轮机2台、发电机2台(单机容量100千瓦)、240千伏安输出变压器1台,设计年发电量40万度。国家投资23万元,地方自筹1.6万元。1981年8月18日洪水冲毁拦河坝,引水渠遭到破坏,机组被淹。1983年,国家投资0.8万元修复渠道。电站恢复后,安装240千伏高压佃出变压器1台,供张家河乡金洞、地坝和金华庙乡吊沙、楼房沟村及乡机关用电,输出线路3条,长约12公里;变压器4台,容量185千伏安,用于照明或粮食加工。因山区住户分散,无工业用电,建站以来单机运行,负荷不足50千瓦。电站由三人承包管理,属张家河乡办企业,自管自用。由于管理和维修费用困难,1996年作价4万元卖于私人经营。
娘娘滩电站 位于二道河乡,利用褒河支流沙沟河水源,在二道河乡政府驻地以北约2公里。设计流量0.93立方米/秒,有水轮机1台、发电机1台,总装机容量16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95万度,180千伏安输出变压器1台、180千伏安变压器3台,10千伏高压输出线路3条8.5公里,向全乡8个村34个村民小组供电,同时向汉台区马家沟两个村民小组供电。1998年9月,电站上游250米处娘娘滩水库工程开工后,电站停止运行,由水库建设指挥部付给二道河乡政府补偿费6万元,乡政府拆除原有设备。娘娘滩水库建成后,建成水库坝后建水电站,投资0.8万元,装机1000千瓦,年发电404万度,2006年年底并网发电。
石峡电站 位于长沟河乡汪家河村,引用堰河支流油柳沟水源,设计引水流量0.16立方米/秒,水轮机2台,发电机2台,安装180千伏安高压输出变压器1台。设计年发电量30.2万度,国家补助28万元,1986年5月建成投产,属汪家河村办工程。有高压主输出线路3公里,供原乡政府、供销、林业等单位及附近村组照明加工用电。一台机组运转,负荷约50千瓦左右,利用效率较低。
堰河电站 位于长沟河乡堰河下游,距县城10公里,为引水式无径流调节电站,渠首位于火神庙乡马家沟口上游东侧。1998年9月开建,设计引水流量4.6立方米/秒,总装机容量3×800千瓦,年发电量1010度,年利用4200小时,水轮机3台,发电机3台,输电线路6公里,电压10千伏,并入贾旗变电所10千伏电网。工程总投资1721.67万元,资金由陕西省阳春电力投资公司和勉县化工厂筹集,属勉县重点工程之一。
此外,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各种小型发电站563处,总装机容量11,000千瓦,年发电量1.63亿度,大部分属山区小型水电站,受季节、水量影响较大。
第十节 建筑业
1988年前,全县建筑力量较弱,设备较落后。1987年,建筑企业有县建筑公司、第二建筑公司(属乡镇企业局,1985年建)及乡、村基建队62个,其中定有级别的建筑队32个,建筑工人2608人。20世纪90年代起,建筑业日益发展。2000年以后,建筑行业实行改制,县建筑公司和乡(镇)、村基建队(建筑队)通过拍卖,人员安置后由私人经营,部分乡(镇)、村基建队解散。
至2007年,全县有民营建筑公司(队)25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余个,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知名度较高的民营骨干企业,主要有陕西聚兴建筑公司(原温泉乡建筑队)、陕西正泰建筑公司、联盟建筑公司等。
1988~2007年,全县建筑企业在建工程782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30%。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2个,市级文明工地75个,未发生质量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其中勉县一中教学楼、县医院综合楼、田园住宅小区、三国文化广场和平路工程、贾旗路工程、马营大道工程等10余处工程质量优良,赢得用户好评,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勉县1988~2007年民营建筑企业统计表
陕西聚兴建筑公司1988~2007年建筑施工情况统计表
陕西正泰建筑公司1988~2007年建筑施工情况统计表
联盟建筑公司1988~2007年建筑施工情况统计表
第十一节 乡镇企业
1987年,全县有乡镇企业9880户,从业人员33,498人,总产值9995万元,上缴税金395万元。1988年后,县政府要求乡镇、村组、联户和个体“四轮驱动”,种植养殖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五业并举”,推行领导包抓责任制,利用集资、引资、贷款等办法抓项目建设,抓重点企业发展,分期分批组织企业领导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1995年,全县乡镇企业15,384个,其中集体企业1038个,私营企业、个体企业14,346个,从业人员59,474人。1999年,针对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发展缓慢等问题,县委、县政府提出“实现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要求,推行县级领导人包抓重点乡镇、骨干项目、利税大户、重点私营企业的工作责任制。同时,县上与各乡镇签订乡镇企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扼制了乡镇企业的下滑趋势。
至2007年底,全县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总数达到16,413个,从业人员55,844人,实现产值39.3亿元,营业收入46.9亿元,实现利税1.65亿元。
勉县1988~2007年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