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县志:1987-2007
- 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7698字
- 2020-12-10 10:07:17
第五章 水利
第一节 水利工程
勉县河网密集,水利资源丰富,历代有识之士多倡导、经办拦河垒堰,开渠引水,兴办水利,民众颇受其益。明清时期,养家河、堰河、黄沙河等河道沿岸修建渠堰数十条,经久不衰。1941年引汉江水建成汉惠渠,灌溉近10万亩田地。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建成幸福渠、板凳堰、无坝堰、军民渠等引水灌溉工程,同时兴修大量的陂塘水库,提高灌溉能力。1998年9月,县委、县政府决定集全县之力,开工修建娘娘滩水库。2007年,开始修建“一江两岸”防洪工程。
灌溉工程
汉惠渠 为勉县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在今武侯镇莲水村西,始建于1938年。1941年7月北干渠竣工通水,总长32.07公里。1944年12月南干渠竣工通水,总长约10.8公里。工程总控制各河道流域面积(包括县外)3014.3平方公里。初修时,关键部位主要靠灰沙浆料石砌筑,工程质量较低。至1949年,坝体和消力槛、海漫三次被洪水冲坏,干渠涵洞、渡槽、水闸、桥梁等设施完好率均较低。建国后,多次整修。渠首枢纽拦河坝,原设计坝长195米,坝高4.15米,坝顶高程581.65米,最高溢水深3.8米,过水流量3500立方米/秒,坝体、坝面及海漫均用料石作表。1957年,对大坝以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翻修,坝高增至5.72米。经近半个世纪运行,坝身及海漫多处漏水。1999年春,国家投入50万元,对坝体及坝基帷幕作灌浆防漏处理。南、北干渠原设计引水流量9.9立方米/秒(南干渠0.9立方米/秒,北干渠9.0立方米/秒),1993年对南干渠进水闸改建,1999年对坝体防漏处理。实际引水量得到提高,北干渠为11立方米/秒,南干渠为2.2立方米/秒。
1956年3月,将洪水冲毁的走马岭下咸河隧道改建为双孔钢筋混凝土倒虹洞。1991年5月,对冲毁的倒虹洞再次修复。1981年起,分期分批对25处水蚀风化严重的砖涵翻修改造,至1999年,全部改造为混凝土或砌石拱涵。1999年底,衬砌北干渠23.2公里,占渠长32.07公里的72.34%,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63;衬砌南干渠7.6公里,占渠长10.8公里的70.37%,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61。南北干渠的58条斗渠,全长100.8公里,衬砌29.92公里。
汉惠渠灌区除渠道自流引水供水外,还通过向各地陂塘蓄水,建有多处抽水站。至1999年,全灌区共向57口陂塘年提供蓄水量47.8万立方米,供28处固定抽水站、13处抗旱临时抽水站抽水,总计可供1万亩左右农田灌溉。
1972年汉惠渠南北干渠有效灌溉面积9.75万亩。1975年,将华阳河以东的1.84万亩划拨给石门水库西干渠后,剩余有效灌溉面积7.91万亩(含0.85万亩水浇地),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2.71万亩的34.8%,惠及农业人口10万人,约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三分之一,灌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至2007年,灌区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0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80公斤。由于修建道路、工厂和城镇开发占地,灌溉面积逐步减少,至2007年,有效灌溉面积6.4万亩。
汉惠渠一处
勉县汉惠渠1989~2007年灌溉面积统计表
幸福渠 原名养惠渠,渠首位于阜川镇房家湾村南的关峡。1958年11月动工,引养家河水沿山修建,1966年竣工。1960年,渠道前端15公里内通水。灌区除阜川段外,西起元墩镇磨山坡,东至胡家渡茅草梁,自古称“四十里柴家坪”,海拔高度540~650米,渠长34.71公里,使沿途阜川、元墩、温泉镇、镇川4个乡镇的26个村、3.01万人受益。1993年,茅草梁村建抽水站一座,抽水灌溉,延长渠(红庙梁至茅草梁,长11.29公里)报废,茅草梁村脱离幸福渠灌区。1987年,渠首引水量3.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98万亩,旱涝保收田1万亩。2007年,渠首引水量3.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3万亩。灌区水稻平均亩产约4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约25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25公斤。
幸福渠渠道沿线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前段和中段多为背山面水的悬崖峭壁,下段多为风化石段和黄泥地段,施工难度较大。全部工程国家投资340万元,灌区群众投劳200多万工日,历经近10年建成。至1999年,修建各类建筑物291座,干渠衬砌19.6公里,为四级小(一)型引水灌溉工程。此后,每年对干渠进行修整、衬砌。
勉县幸福渠灌区范围统计表
勉县幸福渠1988~2007灌溉面积统计表
说明:有效灌溉面积中包括水浇地0.121万亩
板凳堰 渠首位于新街子镇杨家湾村,引褒河支流沙沟河水。清嘉庆二十四年(1815)开凿隧洞183.3米,历时四年六个月废弃。1958年3月,在原旧址上开凿隧洞452米,修建拦水坝、进水闸、引水渠等。1960年6月,国家投资77.3万元,群众投劳修建,设计最大引水流量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2.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69万亩。通水后,连年整修,增修建筑物,治理滑坡,开凿隧洞,裁弯取直,修塘筑库。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渠系设施基本配套完善。
东干渠止老虎沟,长15.1公里。西干渠止李家湾村,长9.65公里。东西干渠共有斗渠54条,全长75公里。石门水库西干渠建成后,1975年将东干渠毛家沟以东、石门水库西干渠以南(高度580米以下)的有效灌溉面积4345亩,划拨给石门西干渠灌区。至此,灌区灌溉同沟寺、新街子、老道寺、褒城4个镇的25个村农田2.0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04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120公斤。属小(一)型灌溉工程。
1966年,从板凳垭隧洞出口修动力渠道1.55公里,利用水头160米高差,建成板凳堰水电站,尾水注入渠系灌溉农田。
勉县板凳堰灌区范围统计表
备注:灌溉面积不足100亩的村还有官沟、大坝、中田坝、照壁山、李家湾、余家河等
东西干渠渠线均沿褒略大断层修建,地质条件恶劣,渗漏和滑坡隐患严重。1987年后,对隐患进行整治。至1999年,东、西干渠衬砌18.26公里,占渠道总长24.77公里的73.72%。修建明涵56处,全长2.45公里,修建挡土墙30处,基本实现全渠安全行水。加固渠道,整修张家湾、庆家寨、黄沙窑、秧田沟、西窖沟、金洞岩6座水库和102口陂塘,有效蓄水量增至238万立方米。
娘娘滩水库是板凳堰上游重要的水源调节库,1998年,县政府动员全县人民集资修建娘娘滩水库。至2006年年底,累计投资3550万元,新增有效库容368.4万立方米,将解决2万亩农田灌溉问题。投资800万元修建坝后电站,装机1000千瓦,年发电404万度,于2006年底并网发电。
勉县板凳堰1987~2007年灌溉面积统计表
无坝堰 渠首位于金泉镇尤家湾村西,引汉江水。1958年3月10日开建,5月24日竣工通水。因初建时为无坝引水,故名“无坝堰”,后增修拦河坝,仍用原名。堰渠西起金泉镇尤家湾村,沿汉江南岸,自西向东,过寨山砭、仙人砭、杨砭,穿雍齿坝、贾村坝,由梁山镇梁西村进入南郑县境,又经上、下梁山、南寨等地,至王巷村龙岗寺水退汉江,全长21公里,其中县内长13.6公里。灌区范围为金泉镇宁家湾、雍西、雍东、雍新、群英、勤俭、海秀村和南郑县梁山镇梁西、梁山、南寨、王巷村,共11村74个村民小组。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其中勉县0.8万亩,南郑县0.4万亩。渠首设进水闸一孔,设计引水流量3.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5立方米/秒。在无坝引水时期,每年夏灌前民工抛石拦河垒坝。1962年开始垒砌堆石坝,后修建水泥砂浆加砌的拦河大坝,长430米,高2米,宽4米。1998年8月21日汉江洪水暴涨,渠首、拦河坝被冲毁,11月动工修复,1999年2月竣工。20世纪80年代,对渠道衬砌、明涵进行改造。至1999年底,全渠共改造明涵洞28处总长2.5公里,干渠浆砌防渗13.5公里。修建退水闸7处,人行桥95座,公路桥4座,排洪桥9座,斗门61座。修建斗渠61条,总长55公里。防渗砌护13公里。国家总投资近300万元,群众投劳约350万个工日。
该灌区勉县段内先后建抽水站6处,装机容量176千瓦,抽水流量1.052立方米/秒,扩灌面积1160亩,保灌面积1200亩。先后建有金泉寺、墓底泉、马掌三座小(二)型水库,合计有效库容7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00亩。
无坝堰修建前,金泉一带仅有金泉、墓底泉灌溉的水田300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苕为主。无坝堰建成后,水田1万余亩。2007年,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150公斤。
勉县无坝堰1988~2007年灌溉面积统计表
军民渠 渠首在周家山镇红花寺村北的外坝河与董家河汇流处,引外坝河(黄沙河)水,1958年5月建成。因修建中得到兰州军区某部工兵连支持,军民共建,故名。灌区范围为西止周家山镇的猪嘴坡,南止黄沙镇的西营,北止金家坡、照壁山,东止马圈沟。浇灌周家山、同沟寺、黄沙3个镇的23个村、124个村民小组农田,受益农业人口1.75万人。全渠由东、西、南三条干渠组成,全长约21.6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8万亩。
东干渠居黄沙河东岸,与河道并行,绕罗家梁、徐家梁,东折过拐沟湾、疙瘩寺、蔡家沟、大林沟,越大坝梁、白家槽东梁,填方跨高家坪到漫坝沟西梁止,长6.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立方米/秒,灌溉同沟寺镇农田2900亩。
西干渠居黄沙河西岸,由渠首起,沿红花寺、魏家湾村后,绕葛毛梁过贾家湾、金家坡,上柳沟坪、丁家沟,经欧家沟水库渠坝跨欧家沟,绕周家山后沟到猪嘴坡止,长8.6公里。设计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灌溉同沟寺、周家山两镇农田5600亩。
南干渠原称黄龙渠,因修渠引黄沙河水上黄龙岗(黄泥岗),故名。渠首位于军民渠渠首以下、红花寺村东南约500米处,沿黄沙河西岸向南至五塘村,西折设涵洞作大填方,跨汪家沟南行至西坪,过柳沟于王家湾北,作石拱土渡槽跨汉惠渠北干渠,沿黄泥岗中部南行至川陕公路,东折下岗,水退汉惠渠11斗。全长7.38公里,引水流量2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300亩。该渠建成后,为解决灌区内部分高地灌溉问题,先后建成魏家湾、青岗梁、元坡子、中林山、照壁山、二梁、王家湾和北站8处抽水站,灌溉面积200余亩。至2007年,灌区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00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150公斤。红花寺水库建成后,先后建成坝后电站和魏家湾、西坪3个水电站,装机6台,容量940千瓦。
勉县军民渠灌区范围统计表
勉县军民渠灌区1988~2007年灌溉面积统计表
天堰灌区 为多堰头引水,由大小9条渠堰、6座水库和100口陂塘组成。灌区西起元墩,东至温泉镇光明村(小中坝),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3公里,浇灌养家河流域定军山镇杨家山等村和温泉镇部分农田。9条渠堰中,引养家河水的有马家堰、白马堰、麻柳堰、天生堰、金公堰、浕水堰,引黄坝河(养家河支流)水的为常青堰,引镇川河水的为龙台堰、顺天堰。除常青堰、顺天堰外,其余7处为古堰。管理单位设在原天堰乡,故名天堰灌区。
灌区内9条渠堰干渠总长50.87公里。斗渠117条,总长60.8公里。水库7座,其中龙台沟水库为小(一)型,筒车沟、深沟、蒙家槽、寨子沟、康家沟、中坝水库6座为小(二)型,总有效库容282万立方米。陂塘100口,蓄水量33万立方米。电力抽水站32处,装机48台,装机容量871千瓦。机井60眼,机井配套54眼,装机61台,容量424.3千瓦。至2007年,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6,50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153万亩,水稻平均亩产56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104公斤。
勉县天堰灌区1988~2007年灌溉面积统计表
勉县天堰灌区各渠堰情况统计表
堰惠渠 渠首位于距县城北7公里的转咀子大坡下。分东、西两条干渠。
东干渠居堰河以东,西干渠居堰河以西,1956年建成,因引堰河水故名。灌区东起周家山,西至马超庙,南邻汉惠渠北干渠,北接丘陵山脚的狭长地带,浇灌武侯、勉阳、周家山镇的15个村、76个村民小组农田。渠道自流引水及塘库蓄水、提水灌溉,有效灌溉面积2500亩。
西干渠全长10公里,流量1.2立方米/秒,斗渠38处,总长29公里,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
堰惠渠灌区除自流引水外,为解决扩灌高地和蓄斗补欠问题,先后修建李家沟、大沟、猫儿沟3座小(二)型水库和17口陂塘、7处抽水站、20眼机井,扩灌面积1000亩左右。至2007年,全灌区水稻平均亩产6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25公斤,油菜籽平均亩产150公斤。
勉县堰惠渠1988~2007灌溉面积统计表
石门水库西干渠 石门水库位于褒河谷口内1.8公里的石门处,故名。1968年开工,1979年竣工。坝高88米,总库容1.098亿立方米,有效库容0.607亿立方米。渠道分东、南、西3条干渠,东、南干渠灌汉台区、城固县农田,西干渠灌勉县华阳河以东农田。
西干渠引水口位于拦河拱坝右端(褒河西岸),底槛高程592.19米(比东干渠底槛高1.39米,后增设西干渠渠首抽水站以补平衡),塔式闸门放水,正常引水流量4.5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5立方米/秒。渠道南向沿褒河右岸直下,到褒城镇北折向西行,至东沟东梁,水退东沟水库。干渠全长14.35公里。沿途有隧洞18座,总长2.98公里(不包括引水隧洞);明涵19座,总长1.22公里;渡槽2座,长136米。其他建筑物10余座。设支渠3条、斗渠28条,支、斗渠共长90公里。至2007年,干渠衬砌8.8公里,斗、支渠砌护31.03公里。
西干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先后修建曹家沟、石头沟小(二)型水库2座及8处抽水站,灌溉范围为东到褒河边,南到汉江边,西到东沟,北及西干渠沿线,浇灌褒城、老道寺、长林3个镇的24个村农田,以及汉台区和南郑县(在长林镇境内)的部分农田。2007年,灌区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250公斤,油菜平均亩产130公斤。
石门水库西干渠灌区勉县受益范围及面积统计表
防洪工程
包括排水工程、江河治理及县城区堤防。1987年后,县政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强防洪工程建设,至2007年底,全县新修堤防6公里,衬砌堤防36公里,修建护岸2.6公里和护基坝、丁坝160座,整修加固堤防57公里,修建涵洞12座、涵闸14座,堤防工程总投资5600余万元。
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1987年后,县政府逐年安排资金,分期分批解决全县部分农民生活饮水困难问题。1987~2003年,全县完成近200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8.57万人的饮水困难。2003~2004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2处,投资489万元,解决1.6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5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6处,投资251万元,解决1.1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8处,投资134万元,解决0.4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至2007年,先后实施“以工代赈工程”“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人饮安全工程”,建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近300处,解决14.3万人的饮水困难。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44处,投资1028.81万元,解决2.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第二节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勉县丘陵及浅中山区,或为黄泥土,或为石渣土,质地疏松,且山高坡陡,极易冲刷侵蚀。农业生产中,开荒种地,乱砍滥伐,加剧土层松散程度,削弱丘陵山区涵养水源的能力。在修建道路、水利设施及采矿等活动中,忽视水土保持,长期存在边治理边破坏、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现象。每年7~9月暴雨期,山洪暴发,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沟河淤塞、塘库淤积,路渠被毁、农田村庄被淹等灾害时有发生。
1981年8月特大洪灾,全县29个乡镇(时全县56个乡镇)12.7万人遭受水灾,33个村庄被毁,倒塌房屋2.5万余间,冲毁渠道、堤防、道路、通信线路等各种设施3000余处,毁淤农田8.7万亩,滑坡885处,滑坡致死70人。
据武侯水文站观测,1998~2007年,汉江内年均悬移质输沙量85.5万吨,较20世纪80年代前降低。据市水文局专家评估认为,汉江上游输沙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降雨量下降,行洪少特别是警戒流量行洪少所致。退耕还林等治理措施尚未完全显现效应,如遇1981年的特大洪水,还会造成严重损失。
水土流失治理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273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1987~2007年,主要实施龙须草推广、百喜草引种推广、桔橘基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土地复垦等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90平方公里,其中坡地改梯地108.2平方公里,改造流失区水地54.3平方公里,建设水土保持林490.7平方公里、经济林果169.6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种草10.6平方公里,封山育林56.6平方公里。
小流域治理
1983年,确定茶店镇王家河上段为小流域治理重点,并列入省、地试验点。在治理中,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海拔高程用不同措施治理。在海拔700~800米范围内,修建水平梯地,以种粮为主,提高粮食单产;大于25度的陡坡地,退耕还林;海拔800~1000米以内,发展用材林、经济林,适当种植牧草;海拔1000米以上,发展马尾松和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薪炭林;河沟地带植树插柳,栽植水杉,干砌护岸。至1988年,新修水田40亩,坡地改梯地1144亩,陡坡地退耕还林476亩,人均基本农田由原来的0.66亩提高到1.15亩。修水塘24口,增加蓄水量1400立方米,修建500米引水渠一条。完成王家河干砌护岸工程194米,稳定河槽。封山育林9585亩,其中疏林地补种1350亩,营造水土保持林8026亩,人均林地面积由治理前的2.57亩增加到8.26亩,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62%,年土壤侵蚀量由治理前的1339吨/平方公里减少到463吨/平方公里,流失泥沙总量由治理前的1.72万吨减少到0.595万吨。梯田、梯地保水、保土、保肥效果明显,减少径流量70%,减少土壤流失量80%以上。一般日降雨量在50毫米时,梯地无径流。
至2007年,建成王家河、丁家沟、欧家沟、李家沟、外坝河、吴家湾、战地沟、小河庙、四坪、艾叶口、沈寨、寨子坡、四沟等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点。累计完成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建水平梯地7平方公里,治理流失区水地0.3平方公里,建水土保持林58.7平方公里,建经济林果17.9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种草7.5平方公里,封山育林5.9平方公里。
第三节 水利管理
工程管理
1987~2007年,实行跨行政区域受益的工程,提高一级管理;非跨行政区域受益的工程,谁受益、谁管理的制度。根据工程规模,设立机构;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建立调度运行、维修养护、防洪抢险、绩效考核等制度。全县大小2500余处水利工程,每年春、冬实行统一安排,管理单位制订实施计划,按受益情况分摊任务,或包干,或民办公助,全面整修、加固,补缺配套、更新改造,保证灌、排水安全畅通。
20世纪80年代起,实施全县八大渠堰系统加固补修工程。至2007年,汉惠渠衬砌总长的72%,幸福渠衬砌51%,板凳堰衬砌74%,无坝堰衬砌65%,军民渠衬砌33%,天堰灌区衬砌25%,堰惠渠衬砌45%,石门西干渠衬砌61.3%,渠道利用系数均较前提高。
1988年起,对全县所有渠道、堤防、水库、抽水站、机井等工程设施的安全范围和管理范围划定界线,埋桩亮界,划段包干,签订合同,落实管护责任和报酬。各类工程保护范围为:渠道工程为干渠挖方开口线向外3米,填方渠堤由外坡脚向外2米范围内;水库工程为大坝背水坡脚及溢洪道开口线向外20米,库区由校核洪水位以上高差10米范围内;江河堤防护堤地为汉江、褒河以河堤背水坡脚向外10米,其他河道以背水坡脚向外5米范围内。由县土地管理部门定权发证,明确权属,在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耕种,不得取沙、取土,不得修造建筑物,不得建坟。
水资源管理
1987年7月成立勉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98年11月组建勉县水政监察大队,两块牌子,一个机构。1991年完成《勉县水资源评价报告》,1993年制订《勉县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报告》,开展城区自备井清查整顿、取水许可审批发证工作。至2007年,办理取水许可证69家。
水资源费由水利部门征收,列入县财政预算外收入,按比例上交省市。1988年开征,至2007年追缴水资源费55,225元,追缴滞纳金12,530.7元。
农业水费1987年为3.2元/亩,2007年为26元/亩。水资源费1992年地下水为0.04元/吨,地表水为0.03元/吨,地热水为0.15元/吨;2007年调整为地下水0.2元/吨,地表水0.15元/吨,地热水1.0元/吨。
渔政监督管理
1995年成立勉县渔政监督站,与勉县水产站合署办公。针对个别人在江河、沟溪电鱼、毒鱼、炸鱼和偷、抢养鱼户塘鱼的现象,渔政部门在每年3~5月鱼类产卵期,实行封江禁渔,对汉江天然鱼类产卵段(场)江湾、杨砭等处安排专人看守,渔政监督员巡回检查,配合公安部门打击电鱼、毒鱼、炸鱼行为。1989~1993年,查处并放归大鲵3000余尾,没收电鱼设备20余套。1995年7月,团结水库因抗旱库水放空,库内养鱼被抢,公安机关依法对9名带头抢鱼者处以4000元罚款。至2007年,全县共查处各种渔业违法案件38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