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组织史
- 中共武功县委组织部
- 8639字
- 2020-12-14 17:15:04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组织史资料(1998.6—2007.5)
综述
1998年6月至2007年5月,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武功县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武功宏伟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结构调整、开放带动和科教兴县“三大战略”,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武功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期间,1998年6月至2003年1月为中共武功县第十二届委员会任期,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为中共武功县第十三届委员会任期,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为中共武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任期。
中共武功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后,中共武功县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任务,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指导,坚持农业抓调整兴特色、工业抓创新强支柱、流通抓搞活扩三产、城建抓改造兴新城、整体抓项目增后劲,全县经济社会步入较快发展时期,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1998年11月,按照中央要求和中共陕西省委、咸阳市委统一部署,武功县委下发了《关于在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在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下简称“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做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通过学习文件、自查剖析和制定整改措施3个阶段,用整风的精神,以改造主观世界为主要内容,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宗旨观念、廉洁自律等方面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00年5月,中共武功县委出台了《中共武功县委常委会“三讲”教育整改意见》,针对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和常委会班子检查剖析出来的突出问题,提出了6项33条整改措施,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认真推动落实。2000年12月,结合“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县委对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看,制定了《中共武功县委常委会“三讲”教育整改方案》,进一步提出了9大类39条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整改工作引向深入。通过近两年的“三讲”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咸阳市委安排,武功县委下发《关于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四教育”活动的安排意见》,分3批在全县15个乡镇212个行政村中开展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民主法制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教育即“四教育”活动。第一期“四教育”活动在南仁乡、代家乡、普集街乡、苏坊镇、游凤镇5个乡镇98个村进行。第二期“四教育”活动在大庄镇、贞元镇、普集镇、河道乡、薛固乡5个乡镇97个村进行。第三期“四教育”活动在武功镇、长宁镇、观音堂乡、北营乡、小村镇5个乡镇基层干部中进行。为了促进活动扎实开展,县委从县级部门抽调10名科级领导干部和10名优秀机关干部,组成10个指导小组,进驻乡镇,督促指导“四教育”工作;抽调1042名县、乡机关干部,组建15个工作队、212个工作组,进驻乡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年多的集中教育,乡、村两级干部政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农村各项工作出现新的起色。
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中共武功县委在全县12个乡镇、10个县级部门、163个基层站所、212个行政村中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分工作准备、学习培训、对照检查、整改提高4个阶段。活动重点是,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聚精会神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努力争当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富裕文明武功的模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封闭守旧、小富则安等落后观念,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为建设小康武功多做贡献。活动期间,县委分两期对参加第一批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12个乡镇212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统一发放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文件汇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村干部必读》和《好支书郭秀明》光盘等学习资料,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学习;乡镇党委普遍对乡镇机关和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一次轮训。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党员受教育面达到全覆盖,在活动期末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到98%。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全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发展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讲文明、树新风、争最佳、创一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1999年至2003年,中共武功县委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来抓,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教育管理,创新干部选任机制,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1999年下半年,县委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鼓励和支持干部在平等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探索建立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工作新机制。2001年11月,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劳局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的办法,顺利完成了全县15个乡镇的机构改革工作。县委结合县情实际,先后印发《关于加强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宏观管理;修订《关于党政群机关富余人员分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武功县末位淘汰工作制度》,形成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竞争激励干部管理机制。2002年,推行了对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制度,加大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2002年5月,中共武功县委根据省、市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上统一部署,分学习提高、实施“二定”(即定编定岗)、建章立制、检查验收4个阶段,实施武功县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意见》《关于加强国有资产和财务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档案资料管理移交的意见》《关于对县乡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进行审计的通知》等12个配套文件,规范了县乡机关运作行为,保证了机改的顺利进行。实施改革后,县级党政机构共设置39个,县委工作部门9个,直属事业机构2个;县政府部门24个,直属事业机构3个;派出机构1个,较机改前的54个减少了15个,精减率为28%。全县共设12个乡、镇(8镇、4乡)。2003年,县委围绕建立“创新、高压、严管、重奖、敢淘汰”的干部管理机制,又制定出台了《科级领导干部谈话诫勉规定》《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武功县科级干部任职程序暂行规定》《武功县干部考察工作暂行规定》《武功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试行意见》等10多项配套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了干部选任、管理、追责等各项工作制度,使干部队伍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
在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中共武功县委、县纪委坚持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警示教育,把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引向深入。1999年3月,中共武功县委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了各级党组织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分管领导、牵头部门、协办单位的相关工作责任,全面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一票否决制”。县委成立了县委书记韩保福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机构,确定了小村镇、武功镇两个试点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全盘,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同年12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收支两条线”工作会议,要求从2000年开始,全县统一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办法,从源头上纠风抑腐,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2000年9月,县委下发了《警示教育安排意见》,决定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典型案件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一次警示教育。警示教育共分3个阶段,即学习阶段、集中讨论阶段、总结检查阶段。县委印发了《邓小平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胡长清案件警示教育教材》等学习材料,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规定内容,采取召开警示教育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学习交流,使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开展。同期,县纪委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1998年2月至2002年12月,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48件,结案34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11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29人,开除党籍12人,起到了震慑作用。
1998年至2003年,中共武功县委把深入学习贯彻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重中之重,立足县情,全面加强“三农”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8年下半年,中共武功县委先后出台了《武功县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提出,要全面加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严格将农民负担控制在2.79%以内,到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2010年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2000年初,县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原则是:从轻确定农民负担水平,并保持长期稳定,兼顾乡镇政府和基层组织运转的正常需要,规范税费征收行为,实施增税配套改革,健全农民负担管理机制,从制度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具体措施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即:取消乡统筹费、面向农民征收的农村教育集资和政府性集资、屠宰税;用3年时间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按照全省农业税7%税率合理确定农业税计税价格,合理确定农业特产税;改革农村征收提留使用办法。通过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00年初,县委、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二牛”的优惠政策》和《武功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将“二牛”(通指奶牛、肉牛)发展为重点的畜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县富民的战略重点,提出依托神果集团和陕西秦川肉牛食品加工厂,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同年,县委下发《在全县开展“二牛”发展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干部包户,大力推进“二牛”养殖基地建设。到2002年底,全县新增奶牛2908头,新增肉牛3244头,畜牧业产值达到1.29亿元,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兴主导产业。
2000年上半年,武功县委、县政府围绕贯彻陕西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全力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武功县国有企业改革程序》,明确以产权置换为重点,采取出售、转让、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推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至2000年底,已对全县43户国有企业采取出售转让、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造,累计盘活国有资产1.5亿元,处置不良债务512万元,安置职工2100人。在抓好改制的同时,不断加大企业管理体制创新力度,积极做大做强和扶持骨干企业。王中王集团总公司组建了燃油、燃气锅炉股份公司和常压锅炉股份公司,武功制药厂与香港企业合资组建了陕港瑞尔功达制药有限公司,东方纸业集团新建8条生产线投产,武功县棉织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车间租赁协议,通过改制和管理创新,多数企业生产经营有了转机,迈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2003年1月20日,中共武功县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武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武功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8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5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初级小康成果进一步巩固;到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8500元,全面提高小康建设水平,实现经济强县目标;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1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2.5万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03年初,按照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咸阳市委统一部署,武功县委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实施意见》,2004年根据省、市委要求,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大力实施“旗帜工程”的通知》,面向县乡村部署了“三级联创”活动和“旗帜工程”建设。围绕实施“旗帜工程”,创造性地推出了“三培三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产业带头人、把产业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党组织带领党员致富带头人进步”)和“两个示范工程”(创建农村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到2007年5月,全县先后把105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93名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84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农村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带头人,把62名党员产业带头人选拔为村干部,创建了29个党员科技示范基地、49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优化了结构和农村干部队伍,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2004年,中共武功县委依据干部“四化”标准,坚持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原则,按照基层推荐、组织考察、择优入选的程序,建立了50名正科级后备干部、5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100名跨世纪后备干部和100名企事业后备干部队伍的“三百”培养计划,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有效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005年,县委围绕健全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察预告、任职公示、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认定标准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实施了《武功县干部任职(推荐或提名)全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武功县干部任职(推荐或提名)常委会票决制试行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对各乡镇、各部门党政正职实行全委会票决,对其他副科级领导干部实现常委会票决,提升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5+1”文件以及《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等5个干部人事工作法规,坚持严把提名推荐、任职考察、讨论任用,注重多层次、多渠道推荐干部,多视角、全方位考察干部,积极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规范干部任用工作。通过笔试、面试、实地调研、竞职演讲“四轮决赛”,公开选拔了12名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制定了《武功县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经过理论考试、主题演讲、现场答辩等程序,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拔了6名30岁以下、第一学历为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副职,为乡镇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4月9日,县委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的实施意见》,由县委组织部组织实施,对党员领导干部11项个人有关事项实行年度报告制度,使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共武功县委在全县546个党支部、12547名党员中分3批开展为期一年半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活动中,县委共抽调3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调研组,深入乡镇和部门,在全县党组织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调研,确定了26个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并在工作一线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岗”,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推行“认真履职永葆先进性”为主题的“党员承诺制”,做到了党旗插在一线,效益出在一线,形象出在一线,使基层党组织在产业结构调整、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落实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中流砥柱作用。2005年,开展了“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教育活动,实施了干部全员大培训。2007年,建立了党政机关干部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明确规定凡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未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学历教育,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年间,全县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55场次,培训各类党员领导干部12478名,参加各类函授教育340人,各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执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中共武功县委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实施“整顿后进、增强班子战斗力,激励先进、增强班子发展力”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工程”,以“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素质工程”,以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开展“顺排查树典型、倒排查抓整顿”的创建升级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2004年7月,武功抓村级后进班子整建的实践经验在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2005年至2006年,采取“自建、联建、包建、帮建”等形式,投入465万元,新建、改建阵地143个,在全市率先消除“无党员活动室、无村委会办公场所”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中共武功县委、县纪委不断深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深入行政监察和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厉行节约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县级“降标准”、乡镇“廉政灶”、村级“零接待”的节约制度,全县2007年县、乡、村三级累计节约招待费36万元。相继出台了《武功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见》,为全县12个乡镇配齐了专职纪委书记,对工作推诿扯皮、以权谋私等违纪行为进行监察处理,2名部门主要负责人受到行政问责。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两项清理、四务公开、六项惠农政策落实”,制定下发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关配套文件13个,建立和完善各类制度40余项。全县建立规格较高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7个。在全县212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纪律监督委员会,配备专职纪检委员,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在各基层站所设立了基层专职纪检委员。突出查办重点案件,不断强化办案措施,四年间,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举报101件(次),立案75件,结案7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5人。案件查处立案98件,结案98件,处分党员干部74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00多万元。
2006年10月30日,中共武功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大会确定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即:“抢抓发展机遇,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两翼平台,推进武杨一体,实施八大战略,构建和谐武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9亿元,年均增长13%;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000万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70元,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不超过43万人。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强县为目标,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一线两带”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武功杨凌一体化,加快西宝北线、中线两翼经济带开发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着力构建特色型县域经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努力实现武功跨越式发展。
2007年初,中共武功县委在总结以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突破体制束缚,创新制度设计,讨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以及农村党员教育、民主政治、经费保障等10个方面30条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科学性、长期性、稳定性较强的一套农村党建工作制度,有力促进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频共振,互动双赢。2007年3月9日,以关心基层、关爱群众为出发点,武功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每村必进、每户必访”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进企业、访企情”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由3月5日到5月10日,分动员培训、开展调研、汇总整理3个阶段,抽调12名县级领导、242名科级干部、654名一般干部进村入户,进企业访企情,为暖民心、促和谐、保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3月,中共武功县委在全县开展了“驻基层、强组织、促发展”活动,选派乡镇干部281名,进驻了212个行政村,围绕全面做好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推动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公益事业、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八个方面任务”,常年驻村开展工作。至2007年5月,全县共创建党建示范村“五个好”乡镇党委10个、“五个好”村党支部127个,党建示范村60个,培养致富能手870个。
2007年3月14日,武功县委办公室、武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和党务公开、规范乡村两级财务管理、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监督,并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10条行为规范,进一步巩固了先进性教育成果。2007年4月,县委组织部印发了《武功县党员教育规划》和《武功县2007—2011年党员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发展党员“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实行积极分子入党前短期集中培训制、发展党员计划报告制、责任追究制、票决制、预审制、公示制度,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通过不断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中,党员占到了90%以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至2007年5月,中共武功县委下辖22个党委,其中,10个县级部门党委、12个乡镇党委、32个党组;全县共有党员12788名,其中男党员11526名,女党员126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