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喜怒不形于色就好吗
- 别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不理智的自己
- 钟惠
- 1701字
- 2020-08-03 18:10:18
看待万事万物的观念,居中便好,不可矫枉过正。
李舒是个大学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是尚未从学生的身份转换过来,李舒说话做事都带着点学生气,口无遮拦、任性妄为、意气用事。初期李舒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就算是明摆着的工作失误,他也根本不当回事。仗着自己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像全世界都得让着他似的。
没多久,李舒便尝到了苦果。因为他做事毛糙,同事们又不愿意耐心教他,领导只好把部门的重点工作都交给其他同事做。很快,同事们说什么李舒都很难插上话,即便是偶尔搭上一两句,气氛一下子就会变得紧张起来。李舒这才警觉,开始检讨自己,学着收敛自己的脾气。
后来李舒脚踏实地了许多,上面交代的工作他认真地做好,与每位同事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仿佛与其他人之间都隔着什么东西似的。公司里开始有人用“喜怒不形于色”来形容他,更多的人说他“城府太深”、“阴险”和“摸不着底”。
刚开始李舒任性、做不好事情的时候,同事们不愿与他配合,而他性情大变以后,更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了,大家都默契地离他三米远。
李舒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感觉他的生活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力不从心,他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厌恶他脾气大,那么他改,现在他完全不表现出来了,反而更不受人待见,这个矛盾的世界是怎么了?
我们许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初出社会的时候棱角太多,难免会因此遇到许多挫折与教训,我们察觉到了,想要改正,可是有的时候太心急,常常走到了事情的另一端,反而变得更偏激,最后干脆就连情绪也不愿意表达出来了。
其实想改掉我们身上一些不招人喜欢的毛病,并不需要我们完全根除它、摒弃它。这世界并不拒绝棱角,每个人都可以有他的“个性”,但是表达情绪要有度,控制好分寸,我们可以理智地说出自己的不喜欢。我们需要改正的是我们身上过度的脾气,而不是当一个完全没有脾气的人。
生活中有些人根本就不是心胸开阔的人,他们明明想发脾气却控制着自己,然后把这些愤怒记在心中,秋后算账,找合适的时机报复回去。这样一来,他们表面上倒是成了不发脾气的人,却也在无形中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小人。
成熟做人不是让我们一味隐忍,理智做事不是让我们毫无脾气。冲动的人与世界握手言和,是要控制自己身上的“热血”因子,把心胸放宽一点,计较的事情少一点,而不是一言不发,变成一个众人眼中的怪人。
张晓晓在朋友圈中素来有“情商高”的美名,倒不是说她人有多聪明,而因为她说话做事总是能很好地把握尺度。张晓晓平常不怎么发脾气,但也绝不是那种万年的老好人,遇到了她认为不对的事情,她也会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会高声论“道”,但却极少惹人反感。
张晓晓说:“遇到令我不能接受的事情,我也会说,但我不会那么语气尖锐地质问。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都不同,大家坐下来当作聊天一样讨论,心平气和地沟通,只要大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了,基本上是吵不起来的,也不会引起对方太多反感。”
凭着良好的沟通技巧,张晓晓每次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看法时,都能得到较好的结果。面对矛盾,她说“做人做事留三分,日后好相见”是她的原则。遇到不顺心的事,她就告诉自己,谁也没有欠我什么,我也无须摆脸色给别人看,遇事说事,不要针对个人。
没有人逼着我们与世界握手言和,我们也无须去强迫自己磨光棱角。毫无棱角的人无法保护自己,棱角太多的人则会刺伤别人,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这世界不爱脾气大与不理智的人,也同样不喜欢毫无个性与毫无原则的人。活在这个世界,理智的人从来都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脾气服人。了解社会的生存法则,把握好分寸,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脾气可以发,但要理智地发;喜怒可以形于色,但不是毫无原则地对谁都开炮。自己有错自己要认,他人有错我们也可以去善意地指出,改变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
假如我们事事都放在心底,把暴脾气变成内心的积郁,一旦爆发,一定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第一是伤害身体;第二是可能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第三则是会影响我们的交际圈,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不良影响。
拒绝绝对化,我们虽不愿当不理智的人,但也不以“喜怒不形于色”的状态为荣,做个适度的人。100分的隐忍不恰当,80分的处世智慧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