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学精神

19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从词源学的角度认为,“大学(university)是传授普遍(universal)知识的地方”,既是知识的集中地,又是讲授知识的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到同一个地方探索高深的学问、彼此沟通、交流与传播思想。大学是对高级精神生活的追求。根本上,大学的产生是为了一种公开的信仰和使命,大学的存在则是为了实现人类自身关于普遍主义真理的理念。(28)大学之为大学还必须有自己的使命、精神和理念,这些构成了大学的灵魂;有灵魂的大学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1.大学精神解读

“大学精神”是在某种大学理念的支配下,经过所在大学人的努力,长时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对大学的生存起决定性作用的思想导向。它给大学注入了生命活力,使大学不仅仅是教学楼、图书馆、林荫道等的建筑群落,也不仅仅是人才的集散地,而是人、思想、价值观念、理性思考、创新、智慧与博大胸怀的代表。大学精神之于大学正如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的生命一样重要。“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质疑批判精神、创新创造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质疑批判精神。大学的质疑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主义,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史就是科学史重要过程的展开史,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其次,大学批判精神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置于较高的地位。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导致人的异化: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另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种现实的改变需要通过大学质疑批判精神来推动。

创新创造精神。创新创造精神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重要力量。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生理遗传,而是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传递。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学校:“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从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看,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现在大学科研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那么,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斯坦福精神”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它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及全美科学奖的获得者,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也就是说,它代表性地体现了大学的创新创造精神。

社会关怀精神。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社会关怀精神成为大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内容,尤其是在技术工具理性时代,社会发展导致的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来关怀和呼吁,包括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等;也包括大学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参与和建设。除了在生产力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外,大学通过直接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宣传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研究、文学创作与批判、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分子在创造知识和批判社会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传导到社会,为社会发展中的人提供直接的内容。大学既要坚守大学的象牙塔精神,以探求真理为宗旨;更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的发展。

2.大学精神的体现

伯顿·克拉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大学进行了定位和描述:它是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其基本材料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各民族中比较深奥的那部分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有关技能。其具体的活动表现在:一是知识的构建,当学者们对历代留传下来的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进行思考、记忆和批判性评论时,他们起到了保存和提炼知识的作用。二是知识的延续,当他们教书时,他们总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把大量知识传授给他人。三是知识的实践,即当学者实际运用他们的知识为社会其他部门提供帮助时,他们所从事的是直接应用知识的工作。总之,在大学组织中,知识是材料,研究和教学是主要的技术。(29)由此我们也看到,大学通过汇集各派学者,成为观点汇集和学术争鸣的平台,成为旧思想驻留地、外来思想的登陆点和新思想孕育的场所,由此形成一个学术场域,使思想时刻面临对手。(30)

第一,学术志业者的汇聚与互动。大学在中世纪产生时,是一个具有行会性质的由学者组成的社团。起初,学者的社团既指学生组成的社团,也指教师组成的社团,又指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社团。但大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旨在探索学问、追求真理的社团。通过建立社团,学者们可以设置行业标准,保护自身利益,共同切磋学问。正如科塞所言,从一开始,人们对理想学问的探求就把大学看作唯一能找到的庇护所,由此使贯穿数代学者不间断的知识事业能够取得一个立足之地,这对知识进步是绝对必要的。(31)通过社团这种形式,大学从一开始就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同时又给栖身其中的学者以学术自由。中世纪以后的教育家大都接受了“大学是学者的社团”这一理念。在20世纪,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雅斯贝尔斯指出,社会希望在它的疆界之内的某个地方开展纯粹的、独立的、没有偏见的科研,提供探索真理的服务,大学正是社会需要的这种机构,它把以探索、传播科学真理为指向的人联合在一起,共同追求真理。美国教育家赫钦斯也继承了“大学是学者的社团”这一理念,他在《学习化社会》中指出:“大学是人格完整的象征,保存文明的机构和探求学术的社会”。赫钦斯不但把大学视为一个学术社会,而且希望把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与传统的大学理想结合起来,创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社会。

第二,知识体系的传播与延续。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教学,因此,大学也就是传授普遍学问的场所。这一理念也为后世所接受,成为许多人的大学理想。尽管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指出:“如果要用简短而又通俗的语言来阐明‘大学是什么?’可以用一句古语来表达,就是‘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但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的求知欲的本质特征在于单一性和完整性”,而不同学科的整合只有在知识形成一个整体时才达到最高境界,因此,尽管学者们在学科和研究课题上有很大的差异,大学仍需要学者们依靠共同的科学观而聚集在一起,实现人的基本求知欲,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他说:“每一个时代的大学都必须满足实用职业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它和古老的实用学校是一样的,但是大学却带来了一个崭新的观念,那就是把实用知识收纳在整体的知识范围之内。”因此,大学“对知识的探索无所不包,凡是世界上的知识,都应纳入大学的范围,成为学习的目标。”1865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成立,该大学的创办者康乃尔的大学理想也是传授普遍知识,他的那句名言——“我将创办一所任何人在任何学科都能获得教学的机构”,至今仍是康乃尔大学的办学宗旨,以强调通用性而闻名的康乃尔大学课程计划“康乃尔计划”,便体现了康乃尔的办学思想和精神。

第三,高深学问的探索与构建。这主要通过真理的探索和人才培养来完成。哈佛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普西在《学者的时代》的一书中指出:“每一个较大规模的现代社会,无论它的政治、经济或宗教制度是什么类型的,都需要建立一个机构来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并探索新的学问领域。换言之,凡是需要人们进行理智分析、鉴别、阐述或关注的地方,那里就会有大学。”在历史上,大学由“学馆”发展而来,大学是探索和传播普遍的高深学问的机构,而学馆则是探索和传播某一方面的高深学问的学校。高深学问(higher learning)是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逻辑起点,因此,许多教育家也坚持认为大学就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或称真理)的机构。洪堡是较早阐述这种大学理念的教育家,在《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中,洪堡指出,大学是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它总是把科学当作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难题来看待,它因此也总是处于研究探索之中”。大学不是高级中学,也不是专科学校,而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校,它一方面进行纯科学的研究,从而发展科学,探索真理,一方面将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由科学而达至修养”,培养人才。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指出:“大学是学问的中心,致力于保存知识,增进系统的知识,并在中学之上培养人才。”因此,真正的大学吸引着最有能力的学者和科学家以及最真诚的学生来研究和探讨学问。他反对把大学变成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认为,如果“大学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的话,那么大学就会变成一个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会有自己的用处,但肯定不再是大学。”根据弗氏的看法,当时没有一所大学符合他的这种大学理念。因此,他用一个新名词——“高深学问学院”来命名他心目中的大学。

第四,社会服务的功能与价值。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的报告指出:“从历史上看,大学为社区服务的观念源自美国赠地学院创办的时代。”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克拉克·科尔也指出:“公共服务概念始于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19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向各州提供联邦土地,在每个州至少资助一所从事农业和工艺教育的学院。“这些学院要在不排斥科学、经典学科和军事战术课程的前提下,教授与农业和工艺有关的学科。”虽然《莫雷尔法案》并没有要求赠地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但直接为社会服务却成为一些赠地学院的目标。在康乃尔大学获得特许状的庆典上,康乃尔大学的创建者伊兹拉·康乃尔指出:“这所学院将使科学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其他生产行业。”赠地学院不但培养工农业生产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研究工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推广科学知识和技术。在1904年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范·海斯指出,威斯康星大学应该为实现威斯康星州的改革目标服务,成为全州所有人的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与政府部门、社会间建立了双向的合作、服务关系,使威斯康星大学与州融为一体,整个州都成了大学的校园。“威斯康星理念”的形成与传授并对其他州立大学甚至私立大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社会服务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并成为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