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会计学(第二版)
- 杨明海 夏喆
- 6047字
- 2020-08-29 04:20:04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是十分复杂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就企业而言,既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运动的静态变化,又有收入、费用及利润的动态变化。一项具体经济业务的发生,只能影响会计要素中的个别项目发生变动,而不可能引起会计要素的全部内容变动。为了准确地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会计要素中个别项目发生的数量变动,必须对会计要素包括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并赋予每个类别一个特定的名称。这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所以,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
通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给每一内容根据其共性取一个名称就是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的各种厂房、机器设备及建筑物等的共性就是劳动资料,我们将其归为一类,根据其特点取名为“固定资产”;为了反映和监督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企业应设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和“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科目。为了反映和监督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生产成本”,以及“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科学地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设置会计科目,一方面可以对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进行分类;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规范了相同类别业务的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和核算要求。设置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设置账户、处理账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考虑各企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任何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错综复杂,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具有不同的经济内涵。要实现对会计要素项目的分类核算,就必须通过设置会计科目来明确地区分每个会计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核算差异,以及区分会计要素之间的质的差异。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就需要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来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活动状况。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耗费、成本计算和生产成果的会计科目;商业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而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设置反映经费收支情况的会计科目。
2.既要符合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要求,又要符合对外报告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设置会计科目可以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资料。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就必须考虑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各个单位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同,需要设置的会计科目也应有所不同。如国家对银行存款和现金两种货币资金的管理要求不同,为适应不同的管理要求,就应分别设置“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企业的性质及经营业务不同,设置会计科目时也应加以考虑。如实行经济核算的生产企业就必须设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科目,而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设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科目。企业除了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外,也要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满足政府部门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潜在的客户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的需要等等。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企业内外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3.既要保持统一性,又要考虑灵活性
所谓统一性,就是企业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指标在一个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能够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利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在我国是由国家财政部统一规定的。它包括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核算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前后保持一致,对一些重要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应在全国范围和行业范围内统一起来。企业的会计科目应在保持统一性的前提下,考虑会计科目设置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做必要的增补或合并。如工业企业“原材料”科目的设置,对于大中型企业,为了加强存货管理的需要,可以分别设置“原材料”、“燃料”和“包装物”等科目;对于小型企业,为简化材料核算,可以只设一个“原材料”科目。
4.既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由会计制度加以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科目的名称、含义方面,特别是每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便在一定范围内综合汇总和在不同时期对比分析,这样可使会计核算资料具有可比性。同时,会计科目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新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例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为了反映和监督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和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债权债务的关系,核算中应该单独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也就是把预收、预付账款的核算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中分离出来。又如,随着技术市场的形成和专利法、商标法的实施,对企业拥有的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变动情况,要专设“无形资产”科目予以反映等等。
5.应保持会计科目总体上的完整性和会计科目之间的互斥性
完整性是指企业设置的一套会计科目,应能反映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所有的经济业务都有特定的会计科目来反映,不能有遗漏。互斥性是指每个科目核算的内容互相排斥,不同的会计科目不能有相同的核算内容,否则,会造成会计核算上的不统一。保持会计科目的互斥性是保证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准确性以及会计信息可比性的重要条件。
(三)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会计科目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核算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共同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按照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分类是一种基本分类方式,是我们了解会计科目性质的直接依据。我国财政部2006年制定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的会计科目共计156个,其中常用的会计科目见表4-1。
2.按会计科目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指总括核算会计要素并提供总括会计信息的科目,如“固定资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做得更为详细的分类,它能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如“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下按照具体单位名称分设的明细分类科目,具体反映所欠该单位的货款金额。在我国,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各单位在不影响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增设、删减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以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准则规定设置的以外,一般由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需要指出的是,也不是所有的总账科目都要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如“银行存款”通常不需要设置明细科目,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算需要和管理需要。
有的总账科目由于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比较广泛,则在总分类科目下,先设置必要的二级科目,然后在二级科目下再分设明细科目。如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生产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等明细科目。又如,对于材料物资的核算可以设置“原材料”总分类科目,如果材料种类繁多,可以下设“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二级科目,然后再按材料名称设置三级科目。
(四)会计科目的编号
为了明确会计科目的性质和所属类别,同时为了正确、迅速地在会计电算化中输入、调用、处理和输出会计科目,我国财政部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目前,总分类会计科目均采用四位数码编号,其中:
(1)四位数码的千位数(即从左到右的第一个数),表示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所属的分类类别,即会计科目大类。千位数的“1”表示资产类、“2”表示负债类、“3”表示共同类、“4”表示所有者权益、“5”表示成本类、“6”表示损益类。
(2)四位数码的百位数(即从左到右的第二个数),表示会计科目在大类下所属的小类代码,凡是小类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都具有在业务性质、要素特征上具有基本一致或类似的特征。如编号为“1001”的会计科目的第二个“0”,是指“1”大类(资产类)下面所属的货币资金类;又如,“1401”的会计科目中的“4”表示“1”大类(资产类)项目所属的存货资产类等等。
(3)四位数码的十位和个位数(即从左到右的第三、第四个数),表示会计科目在各个小类别中的顺序号。我们从表4-1中的资产类会计科目可以看出,编号从“1001”、“1002”就直接跳到“1012”,中间存在很多空号,这主要是为了企业如果发生货币资金类的业务,但不能在“1001”、“1002”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时,可以增加设置“1003”、“1004”……会计科目用以核算。增加空号现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可以适时增加会计科目。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总分类会计科目都设置有二级会计科目、三级会计科目等,此时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各级明细科目进行编号。对明细科目编号是在总分类会计科目编号后面增加编码。如“1012(其他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下分别用“01”、“02”、“03”……表示“外埠存款”、“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如“101201”表示“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科目。会计科目编号的构成如图4-1所示。
图4-1 会计科目编号的构成
(五)会计科目表
以下是常用的基本会计科目。如表4-1所示。
表4-1 会计科目参照表
二、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项目进行分类的项目,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能直接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如果要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记录下来,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就需要有一个记录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按照会计科目所规范的内容而设置的会计账户。通过账户中记录的各种分类数据可以生成各种有用的财务信息。
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反映和监督并具有一定格式的工具,它是用来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和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增减变化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企业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数量上的增减变化,为了分门别类地反映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以便为日常管理提供核算资料就必须设置账户。如“原材料”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数量和金额,通过这个账户,可以了解企业原材料购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设置会计账户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原则,对于设置会计账户是完全适用的。通过设置会计账户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从而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设置会计账户可以把金额核算与实物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财产物资;科学地设置会计账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综合地核算和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貌;另外,科学地设置会计账户还有利于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在经济生活中,企业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经济业务,即使你开设一家小商店,也会发生许多经济业务。如果需要反映这些经济业务,会计上必须首先解决有关经济数据的分类记录问题。为此,需要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户,通过会计账户记录各种分类的会计数据,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为了在账户中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账户要有一定的结构。企业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要素数量的变动,这种最基本的数量变动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个部分。因此,每个账户的结构也相应地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部分登记增加额,一部分登记减少额。
账户是依附于账簿而开设的。每一个具有基本结构的固定格式账户,又产生了账簿中的账页。一个账页的基本内容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经济业务发生的日期;
(3)账户的记录依据,即记账凭证的号码;
(4)经济业务发生的内容摘要;
(5)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及余额。
账户的基本格式如表4-2所示。
表4-2 账户的基本格式
银行存款(账户名称)
为了便于理论分析和教学的需要,通常将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为T型账户或者“丁”字账户,如图4-2所示。
图4-2 账户的基本结构(T型账户)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在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其左方一律称为“借方”,右方一律称为“贷方”。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数,哪一方登记减少数,需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和会计账户的性质而定。各类账户的“借”、“贷”含义可概括如图4-3所示。
图4-3 各类性质账户的“借”、“贷”含义
(三)会计账户的四个指标
账户的基本结构中,其重要功能是能够反映某一项目数量变化的过程与结果,其核心为四个指标,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如月份、季度和年度),在账户的增加方所记数额的合计。本期减少发生额是指一定时期内,在账户的减少方所记数额的合计。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账户的本期增加发生额和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余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出现的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本期的期初余额就是上期的期末余额。
“银行存款”账户的结构如图4-4所示。
图4-4 “T”字账户示意图
上图中,“银行存款”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0000元,本期增加发生额为7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8000元,期末余额为9000元。因此,“银行存款”账户的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
=10000+7000-8000
=9000(元)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进行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两者分类的口径和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如“原材料”科目与“原材料”账户的核算内容、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会计科目只是名称,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而会计账户既有名称(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又有结构,具有一定的格式,它既说明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又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情况;第二,会计科目主要是为了开设会计账户和填制会计凭证之用,而会计账户则是系统地提供某一具体会计要素的会计资料,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和经济管理之用。
由于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把两者等同起来,不加区别。因此,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为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