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刘荣的悲剧

王娡的计谋

刘嫖以“人彘”之说进言汉景帝后,观察到汉景帝心有所动,实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娡。王娡见时机来了,绝不肯再次放过。她确实富有心机,在关键时刻大胆采取超出常人想象的计策,帮助她顺利铲除了栗夫人和刘荣。

王娡明白栗夫人虽然无望立后,可是汉景帝不会轻易废掉刘荣。因为废立储君关系重大,必须经过朝臣同意。当时,窦婴是刘荣的太子太傅,他的地位显赫,是朝廷上说一不二的人物,就连汉景帝也让他三分。他一心辅佐刘荣,打算做佐命大臣,藉此稳固提高自己的权势,当然不会同意废掉刘荣。还有丞相周亚夫,他是文帝时期丞相周勃的儿子。周勃平诸吕,安刘氏,迎立刘恒为帝,是汉家头号功臣。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后,也被拜为丞相,他家的权势如日中天,不容忽视。周亚夫认为太子不能轻易废立,也坚决支持刘荣,不会同意汉景帝废太子。有这两位重臣强烈反对,刘荣几乎不可能被废。这一切,王娡了然于心,怎么样才能促使皇上痛下决心废掉刘荣呢?看来还要从栗夫人身上下手。

聪明多智的王娡想出了好办法。

当时,掌管宾客礼仪的官员称作大行,负责宫廷礼仪事宜。王娡多方观察,觉得此人可以利用,于是她暗地里让人调唆大行,说刘荣册立太子时间久了,可是他的母亲一直没有被立为皇后,这样不合朝廷礼仪,应该建议皇上早日立栗夫人为皇后,以此安定人心。大行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认为这是自己职责内部的事情,于是急忙上奏折请求皇上刘启说:“母以子贵,母爱而子荣,如今太子已经册立一段时间了,请皇上早日立栗夫人为后。如果一再拖延立后,不合朝廷礼仪。”

汉景帝正在为废掉栗夫人和刘荣伤神呢,猛不丁见到这样一份奏章,怒火燃烧,指着大行的鼻子骂道:“废立皇后的大事也要你来操心吗?你管得也太宽了!”不由分说,让人拉下去把他关进大牢,不久下令将他处斩了。

汉景帝斩了大行依然不放心,他看到朝中大臣为刘荣和栗夫人说话,担心长此下去,刘荣年龄大了就会形成太子势力,这样必定威胁自己的皇权,到那时难以控制局面,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想到这里,他终于下了决心,于公元前150年,也就是刘荣立为太子的第三年正月,他下诏书废掉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

刘荣被废,朝野震惊。周亚夫和窦婴眼见既成事实,顿感无力回天,看到汉景帝怒不可遏、不可接近的样子,只好默认这个事实,不敢强行进言。

此时,刘荣的舅舅栗卿不甘心外甥被废,冒死进谏。汉景帝既已下了决心,哪会轻易放弃,他训斥栗卿顾念儿女私情,不顾朝廷大局,并且下令让人审查他。栗卿被关进大狱,最终被判为死刑。栗夫人也被打进冷宫,再也难见圣颜,郁郁愤懑,不久就死去了。由于她一人的过失,害得儿子被废,兄弟惨死,家族败落,真是可悲可叹。这个容貌超人却骄横少礼的女人尝到了亲手炮制的苦酒,她至死都没有明白,如果没有王娡这个聪明的女人与她对抗,她的命运也许不会如此凄惨。

王娡施计除掉挡在自己和儿子面前的两大障碍,心中大悦,她知道当下储位空缺,新一轮太子争夺战又要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凭个人的力量毕竟太淡薄了,必须尽快确定与长公主刘嫖的亲家关系,好让她更加积极地为自己和儿子活动。这样,刘彘作为普通皇子,已经被册封胶东王,本来已经无望参与储位之争,却由于母亲的积极运作,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淘汰出局,他争储的希望顷刻间大大提高,宛如旭日东升,冉冉照亮了他前方的道路。

刘荣和刘彘,同为皇子,差别在哪里?一个立了太子却被废,一个本无希望争储却机遇降临,随着他们背后女人的操纵,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刘荣的结局

刘荣由太子降为临江王,很快离开长安皇宫,远赴属地临江的都城江陵。繁华京师已经没有他留恋之处,浩浩未央宫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这个年轻的皇子卷起行李,备好马车,轻装简行直奔江陵。

江陵远离长安,刘荣暂时获得了安稳的生活。他秉承父祖信奉的黄老学说,宽政安民,在临江博得了百姓们一致赞誉。这本来是件好事,却触怒了父亲汉景帝敏感的神经。父子不相容,汉景帝担心刘荣不死心,博取好名意图他日再次争位,东山再起。帝王家族权势倾天下,对于“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的人类来说,毕竟难以抵抗富有天下的巨大诱惑。

终于,汉景帝抓住了儿子刘荣的把柄。刘荣久居长安,生活在浩大繁荣的未央宫内,不习惯江陵的小宫殿,打算重新扩建宫舍。可是,江陵地偏物薄,旧有的宫殿四周无地可扩。这可怎么办?

古江陵

刘荣也是鬼迷心窍,他发现宫殿不远处就是祖父汉文帝的太庙,心想,正好借助太庙的一面墙,这样两处结合,不就可以扩大宫殿了吗?他想得幼稚,做得也迅速,却万万没有料到这一举动将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刘荣借太庙修建宫殿,消息很快传到长安,引起汉景帝大怒。他当即传旨,让刘荣火速回京,承担有辱祖宗的罪行。

年轻的刘荣踏上回京之路,江陵百姓涌上街头,与他挥泪作别。人们清楚,刘荣此去凶多吉少,恐怕难以再回江陵了。

果然,刘荣回京后连父亲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交到中尉郅都手里。郅都是有名的酷吏,他本来只是宫廷侍卫官员,因为敢于直谏,受到汉景帝的信任赏识,被提拔做了中尉。他为人极其严厉,做事认真,向来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枉法,有的亲戚想让他为自己办事,又不敢当面向他提出,就用书信的方式告诉他。郅都知道后,竟然再也不拆阅私人信件。他的行为几近刻薄,对于罪犯不论出身如何,哪怕是皇亲国戚、公主王侯,他都一视同仁,按罪论刑。他主张轻罪重判、使用酷刑等等策略,认为只有严刑酷法才能警戒世人。当时人们都十分怕他,担心不小心落到他的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有人给他起外号“苍鹰”,可见他多么令人恐惧。

汉景帝让郅都接管刘荣一案,足以看出父子之间感情荡然无存。刘荣被关进大狱,他请求郅都给他一副刀笔,他想给父皇写封信,请求他的原谅。昔日皇太子,今日阶下囚,“苍鹰”郅都拒绝了刘荣的要求,不给他任何机会。

窦婴来到狱中看望刘荣,师生二人抱头痛哭。刘荣哭毕,哽咽着说:“我辜负了太傅的教导之恩,今日相见恐怕是诀别了。”

窦婴安慰他说:“王爷不要灰心,臣相信皇上会明断此案的。你等着,我让他们给你送副刀笔来,您尽可以把实情一一奏明皇上。”

一副刀笔都要费如此周折,竟然要堂堂王侯偷偷传递,刘荣听了,悲切心中起,长叹几声,再也没有言语。

过了几天,窦婴透过狱吏偷偷送来了刀笔,交给了刘荣。此时的刘荣,经历人生大喜大悲,尤其是近几日狱中凄惨生活,他看清了自己已经没有希望继续生存下去,父亲不会放过他。他想起郅都残酷的刑法,不愿在大堂上忍受侮辱性的惩罚,给父亲写了封绝命信,然后悲切地自杀身亡了。

刘荣自杀,传遍朝野内外,深居后宫中的窦太后听说孙子死在了郅都的手里,哭得死去活来,她一边大骂郅都,一边迅速召见刘启,让他即刻处死郅都,以解心头大恨。

汉景帝看到刘荣的绝命信,心里也十分难过,不过郅都是他信任的大臣,怎么随便处死呢?情急之下,他只好免了郅都的职务,调任他为雁门太守,守卫北方边境。当时,汉廷和匈奴联姻修好,双方签订和约,在边境上互有来往。后来郅都到任后,做事严厉,不管汉人还是匈奴人都一律对待,谁违反了律令都要受到严酷刑罚。这样,郅都又得罪了匈奴。匈奴人见他厉害难对付,于是派使者向汉廷提出抗议,说郅都虐待他们,不遵守和约。

一直记恨郅都的窦太后听说此事,借机再次逼迫汉景帝杀了郅都。汉景帝为郅都辩解说:“郅都是忠臣,这些年来为朕做了不少事,为朝廷出了不少力。”

“哼,”窦太后训斥汉景帝说,“他是忠臣,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了?荣儿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遭到这样的厄运?”说着,她泪流满面,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汉景帝看到母亲伤心,吓得急忙跪下说:“儿子不孝,让母亲为难了。母亲,您放心吧,儿子一定严惩郅都。”

窦太后这才止住哭泣,拉起汉景帝说:“儿啊,母亲心疼孙子,难道您就不心疼儿子吗?郅都严酷无比,人人把他比做空中‘苍鹰’,这样的人做官,只会残害生灵,荼毒百姓,留着有什么用?”她信奉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对于郅都这种积极进取、几近苛刻的做法很不赞同。

其实,文景之治后期,由于国富民强,经济条件好转,社会矛盾也日渐突出,主要是贵族阶级强大并且逐渐影响政权统一,为此,身为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窦太后是黄老学说的受益者,她跟随文帝多年一直全心全意推行无为而治的思想,这些学说已经固化了她的思想。后来,以她为代表的黄老学派与以汉武帝刘彻为首的儒家学派展开了多次斗争,差点影响了刘彻的皇位。

汉景帝恭敬地站在母亲身边,嗫嚅着说:“母亲,您不要太难过了,儿子这就下旨惩办郅都。”汉景帝最终下令处死了郅都。这是后话。

刘荣死后,大家重新把眼光投向了空置的太子之位。这时,一位争储黑马又杀了出来,他就是汉景帝的弟弟,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