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村庄发展进程

1. 寂静落寞的畜牧村庄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照度远大于平原地区,属高紫外辐射区。草原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热,降水较少,蒸发强烈;土壤淋溶作用微弱,钙化过程发达,限制高大乔木的生长。因此,一望无际的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洼水清澈,青草齐肩,黄羊成群,驰骋在草原,尽感天高气爽,芳草如茵,群羊如云,骏马奔腾。年乃索麻村高原气候以及优良的草场资源奠定了村子的主要经济发展方式为畜牧养殖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生产方式不断变迁,人们的生活也随之一次次改变。

封建时期,年乃索麻部落牧地的土地所有权掌握在千百户、牧主头人、宗教上层人士私人手中。清雍正三年(1725年),清廷平定青海蒙古罗卜藏丹津叛乱,在青海善后事宜中规定将藏族划归官府管辖,清查户口,划定地界,授予部落头人以千、百户职衔,统领部落,藏族各部皆不再隶属于青海蒙古各部。自那时起,刚察族一直世袭千百户制度,形成了封建生产关系中带有奴隶生产关系的社会组织状况,包括草原和牲畜在内的主要生产资料为千百户、部落头人及宗教寺院占有。千百户、牧主头人和寺院占有大部分草水条件优越的草场,并可随意调剂使用,贫苦牧民放牧牲畜没有固定草场,由千百户分配安排。贫苦牧民在政治上受其统治,经济上属其管辖,大到分派徭役、分配草场、摊缴赋税,小到草场迁移,出售畜产品,均受千百户辖制。在封建土地私有制条件下,千百户、宗教上层人士和官府形成三位一体、政教合一的特权统治体系,对贫苦牧民进行剥削。其方式包括:畜租、高利贷、无偿劳逸、负担赋税徭役。因此,当时的牧民生活十分困苦。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与互助合作时期的生产形式,土地所有权逐渐从私有向公有进行过渡。1958年后,刚察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推行牧业生产合作社,顺利完成畜牧业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1958年8月,牧业生产合作化转为人民公社。同年9月,全县实现牧业公社化,扩社并队。建立起了包括泉吉在内的22个牧业公社,年乃索麻村成立生产大队,实行公社一级所有,统一核算的制度,牲畜等生产资料、资金、设备一律归公社所有。草山土地所有权属国家,由公社统一管理使用。劳动、财务、分配等管理权也集中在公社。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生产大队不搞独立经济核算。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牛羊数量有限,再加上集体公社的生产方式,使得年乃索麻村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产量低,人口多,不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百姓生活十分艰难。1966—1976年,全生产队集体所有制经受多次变革和严峻考验,畜牧业经济艰难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步进行土地和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对不保收的土地弃耕还牧,播种牧草,畜牧业开始进入稳定、优质、高产的发展阶段。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制度。开始对土地以及牧业生产所有制形式逐步进行改革。1980年,全县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善社队管理,克服平均主义,调动牧民群众的积极性。1983年7月1日,刚察县牧业大包干试点工作开始,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刚察县所有公社相继开展大包干生产责任制,落实完善牲畜、草场大包干。1985年,泉吉人民公社改建为乡级政权,年乃索麻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生产队改为社,管理土地分配、牧业生产等各项工作。同年7月,年乃索麻村开始推行“牲畜作价归户,户有户养,草场划归牧户、固定承包使用”的家庭经营责任制,1990年县委、县政府为深化牧区改革,促使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继续完善牧业生产责任制,在年乃索麻村进行“一包四定”试点,即草场承包到户,以草定畜、定产、定税、定畜产品任务和提留,与牧户签订“一包四定”生产责任书。试点取得了圆满成功,使生产力又一次得到解放。经过改革开放后几次生产责任制变革,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加强和完善,促使牧民积极性增加,年乃索麻村的畜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整体而言,由于畜牧业生产方式粗放,自然灾害频发,畜牧业生产量很低,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百姓生活清苦。

此时的年乃索麻村依然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畜牧村庄。人们依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放牧生活,没有通水通电,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村中没有学校,当时仅靠一些较有文化的长者带着村里的孩子在一片草地上简单教授孩子识字,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条件艰苦,村中很多人都是文盲。1958年,“大跃进”中,刚察县大力发展牧区小学教育,并大力开展扫盲教育和业余教育,声势浩大。1959年,泉吉公社终于办起了自己的完全小学,但由于师资不足,加之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师生参加劳动过多,影响了教学质量。年乃索麻村的孩子几乎没有能去乡里上学的机会,村中文盲率仍然很高。

2. 环湖赛带来新契机

2002年开始,每年7至8月在青海省青海湖边举行环湖赛。这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仅次于环法赛、环意大利赛、环西班牙赛等职业巡回赛。每年比赛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支左右运动队100多名运动员参加。2013年全程总距离为3057公里,比赛总距离为2000多公里,转场1050多公里。比赛线路设计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并向周边地区延伸,沿途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由于环湖赛的巨大吸引作用,每年全世界的赛手和游客来到青海湖旅游,给年乃索麻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开始活跃起来,迎来新的希望和未来。

(1)旅游业大大兴起

年乃索麻村地处青海湖西岸,有享誉“鸟的天国”的青海湖鸟岛景区,还有环湖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沙陀寺。村内夏季蓝天、白云、绿草、蓝宝石般的青海湖相映衬,景色诱人,鸟岛景区、沙陀寺、布哈河沿岸裸鲤鱼回游、候鸟栖息。村里有未开发的舍布齐岩画、卓龙沟天然景观、青海湖缩版尕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年乃索麻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青藏铁路经村而过,已建成旅游专线停靠点鸟岛车站。公路有环湖西路经村26公里,南接国道109线,北接国道315线,鸟岛旅游专线16公里经村而过,为本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升温和快速发展,以自驾旅游、组团旅游为主的游客络绎不绝,年乃索麻村依托自身地理优势,接待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旅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村旅游业的有序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拓宽当地群众增收创收渠道,乡党委政府结合村情实际,依托年乃索麻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支部+协会+牧户”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点。截至目前,共扶持该村乡村旅游接待点40处,据初步统计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同时,为使年乃索麻村旅游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今后该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旅游协会为依托,对全村的旅游产业进行统一组织和管理,并积极与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陕西春秋国际旅行社、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由旅游公司提供客源,“梦蓝圣境”旅游协会统一安排到各牧家接待点提供住宿、饮食等旅游服务,从而使该村乡村旅游发展逐步迈入规范化、合理化的发展步骤。

(2)生态畜牧业开始实行

畜牧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牧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青海省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5.47亿亩草原面积,不仅是全省75万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牧区人口增长促使牲畜饲养量增加,青海省90%以上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个别地区沙化严重。同时,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模式,致使牧户与市场对接不畅,严重制约了畜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为加快转变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双赢”目标,省委、省政府根据青海实际,在全国牧区率先探索并实践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从体制机制上闯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生态畜牧业建设改变了过去以畜牧业为主、采集业为辅的二元收入结构,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及省、县、乡的帮助,年乃索麻村不仅丰富和完善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理论基础,还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宣传体系,成功探索出了“股份制”“联户制”“大户制”和“代牧制”等不同的建设模式。该地区在生态畜牧业建设中,通过草场向合作社流转、牲畜给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规模生产、统一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新机制,不但解决了分散经营下小牧户与大市场无法对接、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通过股权转化、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经营,保护了牧民的根本利益。年乃索麻村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包括扶持和鼓励特色饮食、特色服饰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提高了畜产品的商业价值。

在生态畜牧业建设实施中,年乃索麻村总结以往草原生态保护以工程类保护为主,在工程实施时草原生态得到保护、工程结束时草原生态快速恶化的现实问题,从解决引起草原退化的最根本问题——人、草、畜矛盾入手,以生态畜牧业系统工程理念重新规划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采取“培植产业—转移牧民—核减牲畜—保护草场”的草原生态保护新机制,使得该村一部分牧业劳动力转变为非牧劳动力,不仅减轻了天然草场承载人口的压力,促进了以草定畜工作的落实,而且建立起了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保护和发展并重的产业格局,破解了传统草原工程建设中保护与退化交替循环的困局。同时,年乃索麻村紧密依靠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平台,积极学习、应用畜牧实用技术的牧业科技推广方式,不但解决了过去技术推广部门面对牧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实用技术推广难、推广成本大的难题,还通过合作社统一组织,有效挖掘了畜牧业潜力和资源优势,促进了牧业生产增效。包括藏羊本品种选育、母羊精补料、藏羔羊早期断奶料和强度育肥料研发和筛选等技术挖掘了藏母羊生产潜能,提高了产量。生态畜牧业的推进,使草原发生了巨变,实现了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

(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在我国农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是政府长久以来持续探索的目标。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特别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政府将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出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通过“百企联百村”项目、“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项目、“村容村貌整治”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进行,年乃索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可喜成绩。2009年至2011年在年乃索麻村鸟岛集镇集中建设游牧民定居工程,建成游牧民定居房49套,户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小区占地面积约12亩,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共安置49户,153人。年乃索麻村游牧民定居小区建成供水管道2674米,土井24处;道路硬化1.7公里,公共厕所2处。共绿化小区空地6200平方米,安装绿化隔离带1000米,新建排水渠1630米,照明路灯7盏,小区主入口品石1座,小区内共安装大门41扇,修建围墙1340米,整合省人力资源厅援建资金建造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文化墙3500平方米。

从已建成设施规模及结构来看,截至2014年,年乃索麻村已通四级(村级)砂石路97.64公里,硬化路25.3公里。全村70%的牧户家中通有自来水,自来水管道共31公里,有供水点31处,另有土井105眼,饮水半径为3公里。在年乃索麻村的408户牧民中,通电户数为389户,未通电户数为19户;在通电户中,372户为电网覆盖,17户为太阳能覆盖。该村大电网通电覆盖率为95.34%,其中,电网覆盖率为91.18%,太阳能覆盖率为4.17%。年乃索麻村通电里程为109公里,其中,0.4千伏的低压电网83公里,10千伏的高压电网26公里,有变台22个。年乃索麻村共有暖棚191幢,均为两用暖棚,其中,60平方米的暖棚有20幢,120平方米的暖棚有152幢,200平方米的暖棚有10幢,240平方米的暖棚有6幢,600平方米的暖棚有3幢。

从投资规模及结构角度来看,截至2014年,年乃索麻村项目总投资199.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额为122.30万元,乡镇帮扶额为38.70万元,群众自筹额为38.20万元。从投资的用途来看,2014年为无电户提供太阳能发电设备30幢,总投资额36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新建住房24套,总投资额为14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0.5万元,乡镇帮扶38.7万元,牧户自筹36万元;修建畜棚3处,总投资额为3万元,全部为国家投资;修建暖棚5幢,总投资额为1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8万元,牧户自筹2.2万元。

通过国家的投入和村民自筹,今日的年乃索麻村整齐的帐房随处可见,街道整齐穿梭在碧绿的草原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美丽。现在的家庭,通了井水生活更加便利,夜晚广袤的草原上灯火闪烁,宁静安详。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成绩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牧民对现在的幸福生活十分感恩。

(4)教育事业飞快发展

受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年乃索麻村教育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没有正规的学校,孩子不能正常入学,师资力量差,村子文盲率一直很高。随着环湖赛的开展,年乃索麻村逐渐走向开放,经济活力也逐渐加大,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前教育阶段。现在,年乃索麻村有了自己的幼儿园。鸟岛年乃索麻幼儿园,现位于青海湖鸟岛旅游区。其前身为泉吉乡鸟岛寄校,始建于2004年4月。2011年时,鸟岛寄校与泉吉乡寄校合并,原学校经改造,成为现在的幼儿园。幼儿园共占地11960平方米,而总建筑面积只有678平方米,其中建有教室2间,活动室1间,幼儿午休室1间,办公室1间,教师宿舍2间及厨房1间。鸟岛年乃索麻幼儿园现设有小、中、大三个班级,在校生共36人,都来自年乃索麻村。考虑到现有的办学条件及学生年龄偏小,幼儿园采用走读制,家长需早晚接送孩子,中午则留在园内就餐并午休。同时,幼儿园采用月休制,每月遵照上级通知早于乡小学一天放假,方便孩子父母接送不同求学阶段的孩子。幼儿园对入园学生实行免学费、书本费及生活费,这部分费用统一由村委会及县政府补助,学生仅需每学期交纳120元的保育费,即午休时的被褥使用费。虽然幼儿园设在鸟岛市集附近,方便了大部分村民接送入园孩子,但仍有住在偏远地方的部分村民由于路程遥远、交通工具不便等无法完成早晚接送,从而放弃送孩子入园。总体而言,当前年乃索麻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已在现有客观条件下接近最大化,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2%、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幼儿园现有教师3名,包括1名见习教师和2名正式教师,都是青年教师。此外,还有2名支教教师在暑假前支教期满,返回原校继续学习。目前,园内教师都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经事业单位考试进入教育系统,并按县教育局人员安排进入鸟岛年乃索麻幼儿园任教。教师工资遵照国家事业单位标准,由上级部门统一按时发放。

小学教育阶段。按照“乡办小学”的教育布局安排,年乃索麻村适龄学生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在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完成的。泉吉乡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地处刚察县青海湖北岸高寒牧区,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学校是在原泉吉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的基础上,于2010年由刚察县委县政府提供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扩建成的一所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总占地面积507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8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5名(其中工勤人员50名,专任教师45名),教职工中本科学历28名,大专学历16名,小教高级17名,小教一级23名,未评5名。目前全校共有在校生765人,其中住校生688人,共设18个教学班,平均班容40人左右。学校采用月休制,学生每月1日开学,25日左右按照上级通知时间统一放假。就当前年乃索麻村的就学情况来看,小学教育的适龄学生共有106人,其中包括男生58人,女生48人,入学率达100%。

初中阶段。升至初中,年乃索麻村的学生都会到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就读。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是在原刚察县民族完全中学的基础上改扩建的,始于1964年,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校园面积共488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0.7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9693.56平方米,生均12.4平方米。学校共设28个教学班,现有学生约1588人,少数民族学生865人,住校学生10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22名,其中专任教师89名,高级职称教师22名,中级职称教师35名,全部教师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硬,结构合理。学校还拥有学生计算机机房、各类实验室、语音室等,教学设施比较完善。年乃索麻村适龄学生在该校就读,相较于小学阶段,学习环境将更加优良、学习动力将更加充足,故而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100%。

高中教育阶段。年乃索麻村有能力且有条件读到高中的学生,除2名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被选派到重庆就读以外,其余都选择到海北州的高级中学就读。毕业后,根据高考成绩情况,尽可能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5)社会保障日益暖民心

低保方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救助的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网底,以保障农牧区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为基本目标,根据2007年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文)中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农牧民其他方面困难,国家通过建立各专项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予以解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是解决农牧民最低生活所需的衣、食和基本生活必需费用。2014年年乃索麻村贫困户76户,230人;低保户35户,98人;五保户全村有6人。按照国家标准,对村子的低保家庭进行经济援助,帮助困难家庭。通过低保制度,保障了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村子的和谐建设有重大意义,也是民族团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农合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简称新农合,保险基金的筹集主要为个人缴纳、集体和政府酌情补贴。新农合作为农村居民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成为覆盖青海省人口最多的一项医疗保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行为,遏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严厉查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的违规行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2014年12月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下发了《海北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参保金征收、基金预付、基金审核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定点零售药店管理进行了规范。管理办法的实施继续巩固和扩大参保覆盖面,新农合参保率继续巩固在100%;统一了缴费时限,新农合每年9月1日至12月20日征缴下一年度参保金;完善了门诊统筹,调整了诊疗项目乙类药品费用自付比例;取消了新农合基金支付乡镇卫生院一般诊疗费制度。

年乃索麻村现有村级医务人员一名,学历为职业中专,2008年选聘为乡村医生,村医年报酬每年11840元,村卫生所业务用房40平方米,设备较为简陋,有高压消毒锅一个,紫外线消毒一个;药品多为基本药物,西药75种,藏药30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年乃索麻村全村共参合404户1545人,参合率100%。缴费标准为未成年人(18岁以下,不分男女)每人每年53元;中青年女性:19~54岁每人每年63元;中青年男性:19~59岁每人每年63元;老年人女性55岁以上包括55岁每人每年53元,男性60岁以上以及包括60岁每人每年53元。五保户、低保户、双女户不需要缴纳保费。

(6)扶贫力度逐渐加大

针对年乃索麻村的贫困情况,国家及乡政府有关部门近年来也积极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牧民脱贫致富,收效也比较明显。

第一,利用支持藏区发展项目,采取扶贫周转母羊滚动式发展,加大扶贫力度。泉吉乡吸取多年来的扶贫经验,结合本乡实际,采取滚动式扶贫方式。目前,全乡的滚动扶贫周转母羊共5353只。其中,2013年年乃索麻村村集体出资15万元购置周转母羊250只。村委会分配一个生产合作社管理周转50只母羊,一个生产合作社每年扶贫1户,一户扶贫周转母羊50只,扶贫周期为一年,一年全村扶贫5户,扶贫户于次年六月中旬交至村委会母羊50只(扶贫户随时更换年老母羊)、羔羊2只(作为周转母羊后备母畜及业务管理费)。每年以此类推进行滚动扶贫。采取此项措施后,扶贫户平均每户家庭收入增加12000元以上。经过几年的扶贫周转母羊滚动式发展,年乃索麻村的少畜户和无畜户的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全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观。

第二,利用扶贫产业发展资金试点项目,村级互助资金发挥整体效益。泉吉乡扶贫互助资金工作于2010年启动。根据青扶贫局〔2010〕47号文件的要求,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同时鼓励村民配套参股,扩大“互助资金”规模。该项目资金属财政扶贫资金,村民共有,村民管理,村内互助,有借有还,周转使用,滚动发展。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委员会章程进行使用和管理。资金借给入会牧户后,只能用于增加收入的项目,主要以发展养殖业等支持贫困村群众发展短平快的生产项目。村级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严格限制在本村使用,不得跨村和用于发展生产以外的非增收性活动。上级扶贫部门近年累计安排了互助资金90万元。年乃索麻村于2010年利用互助扶贫资金15万元购置周转母羊300只。

第三,贴息贷款发放。2014年泉吉乡安排小额扶贫贴息资金100万元,其中,年乃索麻村牧户贷款5万元,重点扶持养殖业。小额贴息贷款用于购置育肥基础养和购置饲料等,采取农牧户从信用联社贷款,由信用联社出具还款证明,县农牧局扶贫办出具贴息证明,县财政局贴息的方法,保证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扶贫农牧户,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充分发挥了扶贫贴息贷款的效益。

第四,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提升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刚察县组织开展的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已经进行了几年,也取得明显的增收效果。培训工作一般在9月开始到次年2月结束,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方式采取集中授课、实际操作和考察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内容主要是围绕生态畜牧业建设、农牧民合作社建设、养殖小区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以及农牧区建设和技术推广开展。培训经费全部由县政府出资。其目标是要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年乃索麻村在扶贫工作中,积极利用农牧业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的平台,采用村干部宣传引导的方式,积极鼓励有剩余劳动力的家庭参与到培训当中去,采访当中有不少人因为参加培训学到手艺后外出发展,并最终改变了家庭的贫困状况。近四年来,年乃索麻村累计组织培训20期450人,实现劳动力转移350人。

第五,惠民利民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和帮扶救助措施。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惠民利民政策待遇十分优厚,年乃索麻村牧民也享受到了国家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除了对低保、五保、贫困家庭的国家规定的帮扶资助外,乡上的领导干部还经常与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慰问,送去生活用品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近期的困难。在走访慰问贫困户方面,乡政府与村干部做了很多工作,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村里的贫困家庭对乡政府与村干部十分信任,他们也坦言自己现在的生活全都要靠政府。

由于年乃索麻村能够更多地关注贫困人口,更深入地了解贫困的深层次原因,年乃索麻村正在实践精准扶贫路线。在分清贫困类型、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的束缚。通过多种手段的扶贫措施的实施,年乃索麻村扶贫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给村子的特困家庭进行了物质和技术上等援助,缓解了贫困状况,对村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也相信,在年乃索麻村的不断探索和进取下,村庄的明天会更好。

八月,澄澈浩瀚的青海湖犹如巨大的宝镜,在蓝天的映衬下时时变换颜色,和白云交相辉映,梦幻的色彩让人着迷动容。千里草原就像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虽是炎炎夏日,这里的年乃索麻村却不时掠过丝丝凉意。年乃索麻,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也是一个有着诗意一般美好景色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不仅能感受青海湖和草原的交融美景,更能体会到独具魅力的藏族民俗风情。随着青海湖闻名度的加大,年乃索麻村也逐渐在走出封闭,将自身更多地展现给世人,村庄发展也不断提高,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生态畜牧业的开展,村庄建设趋于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社保得到加强。现在的年乃索麻村是一个村容整洁,人民生活幸福的和谐景象。我们也相信,在村党组织的不断带领下,在上级政府的不断关怀下,在年乃索麻村村民的不断努力下,年乃索麻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