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秘 辗转相除法

大虎学会了用短除法来求最大公因数,他发现用这个方法比用列举法算得快多了,他正在向周围的同学炫耀,这时小芳说话了:“大虎,你能求3139和2117的最大公因数吗?我正在解决这个问题,感觉太难了。”信心满满的大虎前来应战:“好,我来试试,用质数2试试,2不是它们的公因数,用3试试,不行,用5试试,还不行,7、11、13、…都不行!”满头大汗的大虎突然发现短除法不好使了,于是宣布道:“这两个数就没有公有的质因数,因此,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哈哈,虽然试了这么多的数都不行,但也不能断定这两个大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吧?其实我也不知道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小芳说道。

同学们都好奇地议论起来,但没有同学能确定最后的答案。

正当同学们抓耳挠腮的时候,阿帅老师来解围了:“当两个数都比较大时,还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求最大公因数法——辗转相除法。”

“什么?辗转相除法?难道是在地上来回打几个滚,就能得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听大虎这么一说,大家都大笑起来。

“像来回打滚一样简单!”阿帅老师笑着说,“不相信,我们现在就来试试吧。”

阿帅老师接着说:“我们就以课上讨论过的题目为例来讲这种方法吧,这样更好理解。”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用如下的符号来表示。”

“你们可以用两个数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看看余数与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小阳说:“我发现了,前面两个除法算式的余数正好等于被除数和除数的最大公因数,可最后一个算式不是这样的。”

阿帅老师说:“最后一个除式,你用除数48再除以所得的余数18,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如果没有发现,继续这样操作几次。”

大虎:“啊,真的有关系哎,这样算几次之后最终的余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这是为什么呢?”

阿帅老师:“这样算看起来神秘,其实仔细想想,道理很简单。以12和18为例,6是12和18的公因数,那么6是不是也是18和12的差的公因数?”

让我们想想……

小芳:“我明白了,6是12和18的公因数,从6的倍数18中减去6的倍数12,得到的数也一定是6的倍数。因为6的一个较大的倍数减去6的一个较小的倍数,所得的差一定也是6的倍数。”

阿帅老师:“道理是正确的,那么,你们再试着想想(162,48)=6这个式子。”

小阳:“6是162和48的公因数,162÷48=3……18,从6的倍数162中减去6的倍数48×3=144,得到的数18也一定是6的倍数;48÷18=2……12,然后从6的倍数48中减去6的倍数18×2=36,剩余的部分12也一定还是6的倍数;18÷12=1……6,接着从6的倍数18中减去6的倍数12×1,剩余的部分6也一定还是6的倍数。余数6正好是最大公因数6,证明完毕。”

大虎:“我们事先已经知道最大公因数是6,要是不知道,那要除到什么时候结束呢?”

阿帅老师:“那我们就接着除,看看会怎样。从6的倍数12中去掉6的倍数6×2=12,得到的数为0。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题目这样算最后得到的数都一定为0呢?我来用前面两个例子试一试。”

大虎:“还真的是啊,按照这样的方法一直除下去,最后所得的余数一定为0。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倒数第二个算式的余数。”

阿帅老师:“说得好,把我想说的都说完了。”

大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阿帅老师:“前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呢,谁来试试求3139和2117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大虎:“我想试一试。”

阿帅老师:“73是不是3139和2117的最大公因数呢?大家用前面学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阳:“我来用短除法验证。”

“43和29互质,只有公因数1。”

大虎:“我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试一试。”

“73确实是3139和2117的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结果,阿帅老师感觉很欣慰。

延伸阅读

南北朝时,李谧拜孔璠为师。

李谧潜心向孔璠求教,由于他功底深厚,又勤奋好学,所以进步很快。过了几年,李谧的学问超过了他的老师,孔璠对此很是高兴。有时,孔璠有了疑难问题还要向李谧请教,而李谧觉得很不好意思,孔璠很诚恳地对他说:“你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也是我做老师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