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少年来说,死读书大概是最没意思的一种选择。
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首先选择的,应该扩大自己所能够构建的知识体系的范围,充实自己的知识。
在那之后应该做的是培养自己创造的力量。
吾常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虽然我对这句话深恶痛绝,但是我还是要把它写下来。)
如果只是漫无目的的苦读,那么你这样的行为根本不能增加你的知识储备,对完善个人,提升自我,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而如果我们根据“愉快哲学”这也非常有趣而经典的结论,让自己的视野,随着自己的阅读开阔起来。
在书籍之中,正确的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一个能思、能创造的人,这样的生命才会有意义。
写小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我和很多朋友讨论的时候,他们都在苦恼:怎么什么样的名字才能显得这个角色与众不同?能够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
事实上一本书的成功与否和主角的名字并无太大的关联(只要不是纯粹的口语化)。人们是因为这个故事而记住了这个人,而不是因为这个人来记住这个故事。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座的读者可能很少……几乎没人没有看过三少的书。
那么我们来举个有趣的问题,三少的招牌作品,斗罗大陆,这本书中,角色的名字是否非常的特别引人注目,一看就一生都忘不了,完全区别于其他作品?
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虽说你应该苦恼的并不是如何给角色取名字,而是如何把故事写好,让故事以他所能呈现的最美好的形态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有不少人偏爱“死读书”的方式。
我知道这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家长……毕竟我深有体会。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昼夜不停的学习,就是他们最努力的表现。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最正确的办法。
家长总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认为这是一种用功学习的好方法。
但事实上,死读书仅仅是比完全不读好一点,实在是不能算是很好的方法。
回归阅读的本质,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只是把作者早就想过的事情,再加以描绘一遍而已。
所以,我们看人写的书,或听人家报导的广播节目,看人家在电视上的表演等等,都只是一种被动的行为。
在这些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动脑筋去思考。
因此,如果你整天只是在看书或者看电视。你只是被动的接受了他人传达给你的信息,而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筛选处理。
我们知道分泌蛋白,在经核糖体合成之后,必须要经过内质网的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处理,才能够发挥正常的作用。
处理信息同样是这个道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在阅读他人所写的书时,对其内容加以符合自我价值的,适度的反驳,或回想一下自己平日的思考,与此书的内容有何异同等等。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刺激大脑,因而产生属于自己,而不是照搬别人的想法。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作用。
如果一个阅读者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那么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接受别人的想法,那将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只是把别人的想法放入脑中,将自己脑部拥塞起来,反而没有一点空间,能够容纳自己的思想了。
就像现在,各位读者正在看我所写的书,你们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但却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光是念我所写的文字并不能了解其中的思索过程。
因此,如果你想作为一个成功的阅读者,那么请你一定要尝试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让我们扯到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如何用最少的话来骂赢对方?
(虽然我个人是不喜欢和别人对骂的,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人在和别人吵架的时候处于下风,而大多数情况是因为自己被对方带了节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非常简单,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你不要顺着别人的思路来进行反驳。
比如你和你的同桌发生了口头上的交锋,这个时候你最好仔细冷静地审视一下双方的实力,差距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克彼之短!
你必须要坦坦荡荡,临危不乱的与他争论,挑出对方的弱点之后,更要给予其致命的一击。
在听到对方说出某一句话的时候,你要思考一下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它是否是想要通过这句话把你带到某一个思想的死胡同之中?如果是,就不要纠缠下去,直接开启一个新的话题……
而这一保护自己的能力,正是我们从平常的批判性阅读中所得到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了一个观点是:卓越的成功无法被复制!
欣赏作者的美妙文句、修辞、明喻、暗喻、独特描写、幽默、讽刺、明快手法、厚实作风……
在阅读的时候你觉得它让你心中产生共鸣,这是很好的,因为这至少表明了你是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的读者。
但如果你只是依葫芦画瓢,搬来借用,写出风格类似的文章,那么是绝对无法成为作家的。
阅读他人的作品是为了了解到对方思考的方式,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把自己脑海中所想要表现出来的内容呈现出来。
当然,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他的作品与文笔一开始可能显得有些很青涩、稚嫩。
但你要清晰的认识到,这些文字,这些词汇,这些句段,完全凭借你自己的实力写出来的,你所展现的是一种创造力,而不是模仿力,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成为一个作家的最基本的要求。
所以说,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章,无论是谁,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之中培养自己创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