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四:苏德空军编制及海空力量对比

德国空军的编制及实力

除了装甲部队,德军另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就是由希特勒的副手戈林担任总司令的空军。按照战前发表的《空军指南》的观点,德国空军是一支能够独立执行战略战役任务并对陆、海军进行支援的军种。可由于缺少远程战略轰炸机,德国空军实际上只是一支战术力量,其最大作用就是支援陆军作战,特别是配合装甲部队的突破。

尽管如此,德国空军的组织却是按战略空军标准设置,规模庞大且具有极高独立性。德国空军的兵种分为远程、近程侦察,战斗、驱逐、轰炸、俯冲轰炸、运输(1941年称为特种轰炸)、特种航空兵,空降兵,防空高炮兵,通信兵,以及后来组建的空军野战师。空军的最高战役集团是航空队,下辖若干个航空军、航空师、独立侦察航空群、独立大队或者联队。若干航空指挥部、航空管区、通信团和高炮军或旅。

航空军由数个轰炸、战斗、俯冲轰炸、特种轰炸联队(或大队)、独立侦察大队组成。后来为本土防空还组建过歼击航空兵军。

航空联队是单一机种的最高战术兵团。一般下辖联队部(4架)和3个大队(40架)。全联队共有作战飞机124架。另外每个联队拥有1个训练补充大队,也称为第4大队,一般编有16架飞机。

中队下辖3—4个“四机编队”,或者6—8个“双机编队”(苏联空军当时还采用落后的3机编队)。俯冲轰炸机部队则为4—5个“三机编队”。一个中队装备12架飞机(后改为16架)。一个中队人员包括20—25名飞行员和160名地勤人员;双发飞机部队则为80名地勤人员。

和德国陆军不同,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前就遭到了沉重打击,特别是对英国空战。仅1940年8月,就有493名德军空勤人员被打死、被俘、失踪《德国空军 失败的战略》第50页。。自进攻波兰以来到“巴巴罗萨”前夜,德国空军连同训练事故在内,已经损失了11004架飞机,其中6749架是不可恢复损失《空战史 1910—1970》第334页。

尽管如此,苏德战争前夕的德国空军仍相当强大。编成为5个航空队,另有独立的第10航空军和实力相当于一个军的中央航空司令部。德国空军的作战单位拥有4882架飞机。加上训练飞机和补充飞机等等,德国空军的飞机总数据说达10000架以上。

为了进攻苏联,德国空军在苏德前线集中了大部分力量,包括全部5个航空队中的4个。其中,第1、2、4航空队用于支援东线战区;而第5航空队的东部集群则负责支援芬兰战区的“挪威”集团军。按1941年6月24日的资料,4个航空队编有:

5个航空军

3个航空指挥部

1个驻外军事代表团的指挥机构

7个战斗机联队

1个驱逐联队

13个轰炸联队

1个独立轰炸大队

1个特种轰炸联队

1个快速轰炸联队

5个特种轰炸大队

3个俯冲轰炸联队

2个教导联队

21个侦察大队

3个独立侦察中队

德国空军为“巴巴罗萨”行动投入了多少架飞机?说法颇为混乱,不同说法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苏联史料认为德军约有4000架飞机。但是西方史料介绍的数字普遍要少得多,常见说法只有1945架或2500架、2770架等等。

可是,联邦德国最权威的官方史料《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却透露,截至1941年6月21日,德军在苏德前线一共集中了3914架飞机,其中3032架可用《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四,第364页。

这全部3914架飞机中,有3515架属于东线战区的第1、2、4航空队;108架属于芬兰战区的第5航空队东部集群;51架由空军司令部直辖;240架属于一些独立部队。按飞机种类划分,包括965架战斗机、102架驱逐机、952架水平轰炸机、465架俯冲轰炸机、910架侦察机、313架运输机、通讯机联络机等207架(详见下表)。

这3914架飞机,去掉运输机、联络机、通信机、独立部队所辖飞机等等,通常意义上的作战飞机有3275架。不过有些作者走得更远,把侦察机和维护状态下的飞机也全部去掉。西方史料中常见的所谓德军只有两千多甚至不到两千架飞机的说法就是这么炮制出来的。

德国空军投入苏德战场的飞机,在其总体实力中占多大比重呢?由于统计来源和统计标准的差异,同样众说纷纭。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不妨引用德国空军参谋部按统一标准和时间区划编制的一线力量分配表。该材料显示,1941年6月24日统计的4784架飞机(含运输机,不含联络机和独立中队)中,3502架(占总数的73%)配属在对苏作战的4个航空队以及空军总司令部直辖侦察机队。剩下的有510架部署在西线(第3航空队),237架部署在本土(中央航空司令部)、535架用于北非及地中海战场(第10航空军)《德国空军数据书》第44—55页。

德国空军“巴巴罗萨”行动的部队兵力区分(与上表数字略有出入)《为制空权而战》第58—59页。(架)

德国的盟国也为“巴巴罗萨”行动集结了大量飞机,其中以罗马尼亚皇家空军规模为最大。罗空军在战争前夜拥有105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699架。构成为:战斗机301架、轰炸机122架、其他276架。

为了配合德国进攻苏联,罗马尼亚集中了2个轰炸机联队、1个俯冲轰炸机联队、1个战斗机联队和一些独立中队,总计623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3个中队的德制“亨克尔”HE-111H3双发轰炸机,2个中队的德制“亨克尔”HE-112B战斗机,3个中队第一流的“梅塞施密特”BF-109E3/4战斗机。罗军装备的其他战斗机包括自制的IAR80战斗机,对地支援飞机主要是IAR38和IAR39。

除了担负防空任务的飞机外,6月21日,罗马尼亚空军最好的253架飞机(205架可用)和208个机组直接隶属于德国第4航空队,准备支援罗陆军的进攻。这批飞机组成为“战斗航空集群”,拥有5个轰炸大队11个中队、3个战斗大队8个中队《罗马尼亚空军 1938—1947》第6页。

芬兰空军在1941年6月拥有7个战斗机大队,3个轰炸机大队,作战飞机总数307架,其中战斗机230架。芬兰空军的机种非常杂乱,其中有美国的“霍克”75A,苏制的I-153、“斯波”SB-2、“德波”DB-3,德制的“亨克尔”HE-59、HE-115,意大利的“菲亚特”Cr.50,也有法国制造的MS 406,甚至还有一战时代的“福克”D21。

匈牙利空军在对苏作战中投入了一个拥有48架飞机的航空团,主要装备意大利制造的“菲亚特”Cr.32、Cr.42战斗机。

连同盟军的978架飞机在内,德国军事集团一共集中了4892架飞机用于进攻苏联。

德国空军除了航空部队外,还拥有庞大的后勤与高炮部队等地面部队。在对苏作战的4个德国航空队的编成内,就有包括5个航空管区(13个供应营),6个特别航空管区,19个通讯团、11个通讯营在内的各种后勤、建筑工程及补给部队。

空军的防空高射炮部队不仅承担掩护德军的后方和机场的任务,而且还派出大量摩托化高炮部队支援东线德国陆军作战,其中包括为装甲集群提供防空掩护的第1、2高炮军。

第1高炮军负责支援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编有第101高射炮团司令部、第104高炮团司令部,6个高炮营和1个通讯营。第2高炮军负责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编有第6高炮团司令部,“戈林将军”团,10个高射炮营和1个通讯营。除了这两个军以外,每个德国集团军或装甲集群都得到至少1个团级高炮群的支援。

加上这些部队,东线德国陆军一共得到德国空军的2个高炮军、22个高炮团司令部、54个高炮营(17个轻型和37个重型摩托化营)的支援。每个营编有5个高炮连,全营拥有24门88毫米口径高炮和8门20毫米高炮,或者70—80门20—37毫米高炮。

为执行“巴巴罗萨”行动,德国空军向东线派出了239个重型高炮连和135个轻中型高炮连,外加25个探照灯连《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四,第376页。。不过与航空部队不同,东线仅投入了德国空军高炮部队总数的18%——整个德国空军当时共有1206个重型高炮连、887个轻中型高炮连、265个探照灯连。超过60%的高炮部队被用于本土防空。

德国空军高炮营对陆军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防空。他们拥有的摩托化牵引88毫米口径重型高炮在平射时的穿透能力超过德国陆军的所有反坦克炮,是当时对抗苏联重型坦克几乎唯一有效的手段,因此常常被用于反坦克作战。德国陆军非常想把这些高炮营纳入自己的编制,其他各国陆军也是这样做的。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却非要把掩护陆军的大部分高炮部队和88毫米高炮抓在自己的手里。他这种什么都要的做法,加上德国空军过于臃肿、庞大的后勤部队和各级指挥机构,使其总兵力在1941年6月高达168万人——作为一支实际只能执行战术任务的空军,其规模之大、垄断的资源之多,可以说是相当过分。

德国空军用于对苏作战的人员数字,很难找到准确统计资料。苏联人估计,有120万德国空军人员(含防空单位)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四,第28页。。但美国历史学家格兰茨认为只有70万人《摇晃的大国——世界大战前夕的红军》第294页。。考虑到德军防空部队主力并未投入对苏作战,格兰茨的数字可能更准确——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多数西方历史作者,总是把德国对苏作战兵力数字局限于陆军,有意或无意忽略了海空军。甚至格兰茨也是如此——虽然格兰茨在《摇晃的大国——世界大战前夕的红军》中把空军人员算入了总兵力,但他编写的苏德战争史《当巨人冲撞》还是按“老规矩”去掉了空军人数。

红军西部航空部队实力

与德国空军不同,苏联航空部队的主体实际上隶属于陆军各军区(战时改为方面军)。所以苏联空军没有太多的后勤机关等冗余人员,更不像德国空军那样有大量地面作战单位。临战前,苏联空军人员总数为47万6000人,只相当于德国空军的三成多。可是苏联的飞机却和坦克一样多到吓人!1941年6月,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拥有约20000架作战飞机。其中轰炸机8400架、对地攻击机100架、战斗机11500架。此外,苏军还有1.21万架训练机和运输机等等。

而在对德前线,五个西部边境军区以及西部海军舰队、河区舰队,以及远程航空兵的编成内,共有9917架飞机。西部军区的空军人员数量为25万人。其详细构成如下:

1941年6月21日 苏联西部地区空军(不含海航)部署《苏联空军理论 1918—1945》第87页。(架)

海军航空兵:1445架(北方舰队114架,红旗波罗的海舰队707架,黑海舰队624架《红色凤凰》第225页。


单纯从数量来说,苏联西部航空部队的飞机几乎比德国军队及其盟友多一倍。但和同样数量庞大的红军坦克部队一样,其中的大部分飞机都非常陈旧。这些快要淘汰的飞机相当一部分在开战前被随意扔在机场上,既没有人维护,也没有飞行机组。虽然可用飞机在总数中占到85%以上,可是由于飞行员数量有限(战前清洗了5616名飞行员),很多飞机都无法配齐飞行机组。据统计,在战争前夜,整个苏联空军飞行技术人员缺额达32.3%。仅波罗的海军区和基辅特别军区就分别有188架和342架飞机由于没有飞行员而无法使用《战争上空》第5页。。远程航空兵的1346架飞机中,也只有931架配有机组成员《伟大卫国战争中的苏军空军首长及司令部》第43页。。总的来说,战争前夜,苏联的5个西部军区总共只有5900多个机组,远远少于飞机数量《苏联空军理论 1918—1945》第88页。。会开新式飞机的飞行员尤其少。被寄予厚望的第9混成航空师有262架全新的MIG-3和MIG-1战斗机,可是只有140名飞行员能够驾驶《摇晃的大国》第200页。

与此相反,在德国空军中,第一线飞行机组数目却要比飞机数量多。以1941年6月27日为例,当天德国空军第一线单座战斗机(“梅塞施密特”BF-109)总数为1137架,而第一线飞行员数量为1452人。同时考虑到苏军的机场体系尚未完成这一事实,苏联飞机虽然数量占优势,但实际出动强度未必有多高。而且西部战区红军航空部队在1941年6月,总共只有1540架新式飞机。德军及其盟友却拥有约3200架新式飞机(约3100架为德国飞机),德国人在新型飞机数量上超过苏军一倍以上。

红军航空兵战斗机的比重非常大。五个西部军区所有航空部队拥有4226架战斗机。而德国及其盟友只有1570架战斗机,数量甚至不到红军的一半。

尽管如此,德军所装备的1067架战斗机,全部都是当时第一流的“梅塞施密特”BF-109E、F型战斗机(965架)和BF-110型双发驱逐机(102架)。罗马尼亚另外拥有24架与BF-109E性能接近的HE-112B战斗机,以及36架BF-109E型战斗机。这1415架新式战斗机,最高飞行时速都在500公里以上,有的超过600公里,爬升性能优良,普遍装有每分钟发射520发炮弹的MG/FF式20毫米加农机关炮,或特制的MG151型15毫米高速机枪,火力强大。

与德国新式战斗机相比,占苏军战斗机总数80%以上的都是那些速度只有三四百公里,大部分装备7.62毫米机枪的I-15、I-16、I-153老旧战斗机。在抗日战场,中国空军曾驾驶这些飞机与日本的早期“零”式战斗机做过较量。虽然我军处于拦截敌方远程来袭机的有利地位,但由于I-16、I-153在性能上与“零”式差距太大,结果导致中国空军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后,都未能打下一架“零”式飞机。现在苏联却必须驾驶这些过时的飞机去对抗上千架性能比“零”式还要优越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红军还装备了数量较少的新式战斗机,其中绝大部分是“米格”MIG-3和MIG-1型战斗机。作为一款为高空拦截而设计的新式战斗机,“米格”MIG-3有着优美的外形,并且配备了马力强劲的水冷式发动机,在速度上可以与德国最好的BF-109F型战斗机媲美,当然前提条件之一,是苏联也得使用和德国人一样好的航空燃料。MIG-3战斗机的缺点在于其重量过大,因此在中、低空与“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的盘旋格斗过程中处于明显劣势。同时这型战斗机的火力也比较弱,只配备1门12.7毫米机枪,机体的防护性能也比较差。正因为如此,驾驶MIG-3战斗机的苏联第2号王牌波克雷什金在被击落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面前,看着上面的2门20毫米机炮和防弹玻璃等MIG-3所没有的配备时,竟然会羡慕不已地赞扬BF-109:“那真是无可挑剔的”。

除了“米格”飞机外,苏联空军当时还少量装备了另外2种新式战斗机,“拉格”LG-3和“雅克”YAK-1。这两种飞机都装备了20毫米机炮(只有1门),飞行时速都在500公里以上。至少在这两项性能上,它们和德国飞机还比较接近。但2种战斗机的生存能力也不算好。其中LG-3是一种全木质的飞机,虽然它的设计师相信它所采用的木板在用甲酚醛树脂浸透后会非常结实,但在实战中,LG-3却是一种据说打到任何部位都会完蛋的飞机。加上这两款飞机即使在新式机中也是少数,因而在战争初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苏联的轰炸航空兵也非常落后。除了少量“佩”PE-2,“伊尔”IL-2,PE-8,“苏”SU-2等新式飞机外,当时的主力轰炸机是“斯波”SB快速轰炸机和为数不多的“德波”DB-3中型轰炸机。和德国拥有的“亨克尔”HE-111,“容克”JU-88,“道尼尔”DO-17轰炸机相比,苏联轰炸机的速度、续航、自卫、载弹能力都比较差。至于苏联的四发“特波”TB-3远程轰炸机,在当时已经过时,无法担当起远程空袭的任务。

当然,如前所述,德国空军由于非常缺乏四发重型轰炸机,同样不具备大规模战略轰炸的能力。事实上,对于连前线战斗机、轰炸机数量都不能够完全满足的德国来说,制造战略轰炸机显得太不切实际了。在由陆战决定胜负的苏德战线,德国投入的306架“容克”JU-87俯冲轰炸机虽然性能不甚突出,但优良的俯冲轰炸能力所发挥的作用或许要比远程轰炸机更为实际。当然,苏联的“佩”PE-2也有优良的俯冲轰炸能力,而且飞行性能不错。但由于苏联飞行员当时驾驶这飞机的时间太短,数量又太少,因此在1943年以前,它的俯冲轰炸能力并没有怎么发挥出来。

苏联空军的侦察飞机是最不受重视的机种。战前,苏联人甚至把侦察机数量的减少作为空军战斗提高的标志。拥有200多万陆军、近万架飞机的5个苏联西部国境军区一共只有7个团的侦察机。由于侦察机数量不足,苏联人在战时只好组织大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去执行侦察任务。但驾驶员缺乏专业的侦察知识,飞机也没有侦察设备,因此效果不佳。其实苏联专用的侦察机R-5、PO-2的侦察效能也不怎么样,这两款飞机速度分别只有230公里和145公里,航程很短小。由于性能太差,很难在敌方空域生存。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缺乏专业机载照相设备,侦察机机组只能依靠目视观察,即使有的装了照相机,也因为洗印设备落后,侦察结果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

和苏联相比,德国的侦察机部队不仅规模庞大,技术上也非常先进。在战争开始时,除了德国空军配备的侦察机外,陆军的军、集团军、集团军群和装甲师都配属了侦察机中队。德国侦察机部队还装备了大量BF-109、BF-110、JU-87、JU-88,DO-215、DO-17,FW189等新式机种。这些飞机性能优良,战场生存能力强,并且都装备有先进的侦察设备。它们几乎时刻盘旋在敌军的头顶,随时为德军各级部队提供敌方的动向,帮助火力校射。想把它们赶出去并不容易,FW189凭借坚固的机体和凶猛的后射火力,使打下过德国第1流战斗机的苏联飞行员都望而生畏。而苏军的高级指挥员则对这种战场侦察机优秀的性能称赞不已(他们称其为“框架”)。甚至在兵临柏林城下时,苏联元帅科涅夫还在为苏军没有类似的飞机而惋惜不已。侦察机在东线德国航空兵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除了飞机性能和武器的优势以外,德航空兵在飞行员和无线电方面同样占据上风。当时德军一线战斗飞行员飞行时间都在450小时以上,二线飞行员也有250小时。而苏联飞行员驾驶新飞机的时间往往只有10——12个小时。在实战经验上,他们更不能和德国人相比。

在通讯方面,对英国空战后,德国飞机已经普遍安装了无线电接收和发射设备。而苏联飞机却和坦克一样,只有少量指挥员驾驶的飞机才有笨重的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这种情况即使在新式战斗机部队中也毫不例外。在空战中,苏联飞机之间只能靠摇摆机翼来传递信息。这种原始的联络方式不仅作用有限,而且还导致飞机彼此间不得不尽可能地飞得近一些,结果又对其在空战中的机动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所有西部军区的航空部队全部只装备有70只无线电罗盘,苏联飞机的导航也处于极落后的状态,飞行与编队都很困难。

总的来说,由于飞行员素质的差距和无线电设备的落后,苏联空军在编队空战、作战指挥、飞行调度上和导航等众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德国空军。这使在飞机性能上已经处于劣势的苏联空军处于更不利的地位。

苏德海军力量对比

尽管苏联是一个大陆国家,但从彼得大帝时代以来,打开出海口就是俄国人一贯的目标,因此海军无论在俄国还是苏联都有着特殊地位。但自日俄战争以来,俄国海军就沦落到二流水平,到苏联时代甚至一度搞得三流不到。斯大林希望能重新建立大海军。尽管面临德国来自陆地的军事威胁,斯大林却不惜投入巨额经费,秘密开工了4艘“苏联”级超级战列舰(“巴巴罗萨”开始后停工)和大量其他军舰。

在苏德战争前夜,红海军的最高指挥机关海军人民委员部(1937年成立)有着很强的独立地位。当时担任海军人民委员的是库兹涅佐夫海军中将,海军参谋长是伊萨科夫将军《伟大卫国战争年代的苏联》第24页。。在苏联西部地区,红海军有3个舰队和几个河区舰队。战斗舰只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46艘驱逐舰、131艘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四,第36页,数字根据《苏军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做过调整。。单就数量而言,苏联海军的规模虽然不如当时的世界海洋五强(美英日法意),却也算一个中等海军强国,特别是潜艇部队的规模极为庞大。此时的苏联海军没有航空母舰,但管辖着岸基的海军航空兵。

苏联西部地区的三个舰队分布在巴伦支海、波罗的海和黑海三个独立海区。其中波罗的海舰队实力最强。具体兵力区分如下:

波罗的海舰队(特里布茨海军中将)

2艘战列舰(“十月革命”、“马拉”号—1943年5月31日更名“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

2艘重巡洋舰(“基洛夫”、“马克西姆·高尔基”号)

2艘驱逐领舰、12艘驱逐舰、7艘老式驱逐舰

48艘鱼雷艇、69艘潜艇

黑海舰队(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中将)

1艘战列舰(“巴黎公社”号——1943年5月31日改名为“塞瓦斯托波尔”号)

2艘巡洋舰(“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

4艘老式巡洋舰

3艘驱逐领舰、14艘驱逐舰、47艘潜艇、4艘炮舰

北方舰队(戈洛夫科海军少将)

8艘驱逐舰、7艘护卫舰、3艘大型潜艇、6艘中型潜艇、6艘小型潜艇

希特勒帝国的海军是个有些尴尬的存在。虽然拥有一些相当精良强大的新式战舰,但其水面舰队规模太小,无力与英国舰队决战,只能打海上游击或在英国海军的围剿下东躲西藏。德国潜艇部队规模庞大,也基本用于与英国的战争。德国海军既没有航空母舰,也没有真正意义成规模的海军航空兵。

当然,和苏联海军比,德国海军无疑有很大优势。可是希特勒没有要求为“巴巴罗萨”行动拿出太大海军力量,甚至没有在重要的黑海海区部署舰艇(由于土耳其保持中立,德国海军难以进入黑海)。“巴巴罗萨”计划倒是非常重视波罗的海,尤其担心该海域的苏联舰艇威胁德国的海上交通线。但因为地理限制,德国在这里也没打算使用大型战舰。

于是,德国海军只有北方海军集群(司令卡尔斯上将)派出一些兵力参与“巴巴罗萨”行动。其中在波罗的海部署了古泽指挥的“波罗的海海战指挥部”;在巴伦支海有申克指挥的“北极沿岸指挥部”《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四,第382、465页。。“巴巴罗萨”开始前,德国海军在上述两个海域有大小上百艘舰艇和几个岸炮连,却没有1艘战列舰、巡洋舰和驱逐舰。除去一些布雷舰扫雷艇和辅助船只,海上作战力量只有5艘潜艇、28艘鱼雷快艇、2艘护卫舰。

颇为讽刺的是,希特勒的几个仆从国投入的海军力量反而比较强。芬兰海军有52艘舰艇,包括2艘安装重炮的大型岸防装甲舰和5艘潜艇。罗马尼亚海军有57艘舰艇,其中有2艘辅助巡洋舰、7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即使加上这些,轴心国在苏德战场所使用的海军兵力依然极为薄弱。

“巴巴罗萨”行动轴心国海军力量(艘):

巴伦支海德国海军

6月22日:护卫舰2、扫雷艇11、巡逻艇19《苏联北方舰队作战行动的分析1941—1944》第15页。

7月:驱逐舰5(第6驱逐舰区队)、潜艇6、护卫艇6、扫雷舰10、缴获的挪威驱逐舰3、布雷潜艇2、护卫舰10

波罗的海德国海军

潜艇5、鱼雷艇28、布雷舰10、磁性水雷障碍突破舰3、扫雷艇100(10个艇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三,第565页。

罗马尼亚海军黑海舰队

辅助巡洋舰2

驱逐舰7、潜艇1、炮舰3、鱼雷艇3、扫雷和布雷舰13

罗马尼亚海军多瑙河区舰队

浅水重炮舰7、浮动炮台3、装甲艇15

芬兰海军

岸防装甲舰2(标准排水量3900吨,舷侧装甲55毫米、甲板装甲20毫米、炮塔100毫米、司令塔120毫米,安装4门254毫米火炮,航速16节)

潜艇5、炮艇4、摩托化鱼雷艇6、扫雷舰艇和辅助船若干

结果,海军成为苏联人在开战时唯一对德军占有优势,而且是绝对优势的军种。但红海军的兵力优势无法改变苏军在陆地和空中的劣势,而且本身也将成为陆、空战失败的牺牲品。实际上,由于苏联海军低劣的训练水平和消极态度,他们甚至没有与略胜于无的德国东线海军正面交锋的勇气和能力。

而对德国海军而言,“巴巴罗萨”计划只要求他们在保障己方海岸线安全的前提下,阻止苏联海军逃出波罗的海,保障波罗的海交通线的安全而已。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也不需要他们和苏联海军大规模交战,只要用布设水雷和钢铁栅栏网的方法挡住俄国人的航道即可。德国人相信,只要在陆战中夺取苏军的港口基地,苏联海军就将逐渐灭亡。

总结 两军战略战役态势

很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对苏战争时,将太多的兵力留在了西线。但从本书的资料可以得知,在战争爆发时,德国全部380万野战陆军中的327万人(占总数的86%),全部15万武装党卫军,21个装甲师中的19个,全部13个摩托化师、全部独立坦克强击火炮营,全部127个炮兵营的124个(占总数的98%)都被投入了苏联战场。德空军6月24日所拥有的4784架第一线飞机中的3502架也部署在东线(占73%)。但德空军高炮部队只有18%部署在东线。

而布置在其他地区的部队,加起来也仅有五十多万人,仅占德国野战陆军总数的14%,主要编为56个陆军师(大部分是二、三流师)。苏德战场以外地区,只有德军27%的作战飞机。其中,西线德军只有38个孱弱的步兵师和510架飞机,几乎没有装甲部队和独立炮兵营。非洲军团有2个装甲师和2个独立炮兵营,装备350辆坦克和535架飞机。

相比之下,在1941年6月,苏联部署在对德战线以外的兵力,包括其44%的陆军师、50%以上的飞机、45%的坦克。其中在远东,用于防御日本关东军的兵力编成2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8个坦克师、13个航空兵师、3个步兵旅、1个坦克旅、4个航空兵旅、1个国土防空旅、13个筑垒地域。

1941年6月22日,远东苏军实力如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卷十一,第314页。

兵员:703714人

火炮与迫击炮:10080门(不含50毫米迫击炮)

轻型坦克:3188辆(含第30机械化军的2969辆坦克《希特勒的报应:红军1930—1945》第116页。

作战飞机4140架

作战舰艇94艘

由此可见,被牵制在远东的苏军无论在总兵力中的比例还是实际数量,都比被牵制在西线、非洲的德军大得多。这可以说是俄国人的“第二战线”。

在东战区,德国及其盟友所有对苏作战的181个师,19个旅中除了24个师外,全部编入第一战略梯队,将由它们实施强有力的首次突击。苏军的170个师中,首先承受德军第一战略梯队157个师打击的则是由108个师组成的国境掩护部队,其第一梯队56个师除边防军和11个团外,全部都在离国境8至20公里的野营中,第二梯队的52个师更是远在50至100公里以外。在敌人的主攻方向,他们大都无法先于做好准备的德军进入指定的防御阵地。红军预备队(62个师)配置在100至400公里的纵深地带。

在战争前夜的1941年6月21日,沿着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长达5000余公里的国境线,苏联、德国及其盟友集结了近800万军队、近两万辆坦克、一万五千余架飞机、八万余门火炮迫击炮,规模之大空前未有。如上所述,正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国军队及其盟友,在部队实力、素养、战备、战略、战役态势等各方面都比正艰难转型的红军占据优势。对希特勒来说,当时的确是最有利的时机,胜利似乎唾手可得。但他所不了解的是,在苏联辽阔的后方,红军还拥有一支兵力达48个师的庞大战略预备队,而德国的战略预备队只有4个师。更重要的是苏联已建立起一套适应全面长期战争的体系,只要他们能挺住德国人的首次打击,其巨大的后备力量就将最终压垮敌人。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必须用巨大的牺牲和深重的苦难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