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缓缓拉开的战争帷幕

德国武装部队的集结与战略欺骗

当德国人进行西方战役时,留在苏德边境的德军据说少得连海关任务都承担不了。但当希特勒做出侵苏的初步决定后,从1940年7月到1941年1月,德军就向苏德国境、罗马尼亚、挪威北部派出了掩护梯队,其中包括:

B集团军群司令部(后来改为中央集团军群)

第4、12、18、装甲集群集团军司令部

12个军、44个师(其中8个装甲师)

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

1940年9月20日,此前在西线作战的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接到命令,将接管“东部”地区(波兰等地)的“警卫防务”,实际上就是为进攻苏联做准备。博克此时所辖的军队包括3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总人数约50万。10月15日,B集团军群参谋部迁往被征服的波兰首都华沙;10月21日,B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森(现为波兰城市波兹南)《中央集团军群:武装部队在俄国 1941—1945》第17页;《博克战争日记 1939—1945》第192页。。此后,B集团军群被改称为中央集团军群。

1940年11月,预定编成为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部队也开始部署《南方集团军群:武装部队在俄国 1941—1945》第9页。。罗马尼亚成为其集结区之一。但主力展开在华沙以南。

与此同时,早已开始的战区准备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东普鲁士和波兰,大量钢筋混凝土工事,机场,仓库被修建了起来,道路得到修补。在预定的主要战役方向上,修建了坚固的电话、电报线路,最重要的方向设置了地下被复线。为了便于指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也在1940年10月30日从法国的枫丹白露迁到柏林措森。

1941年初,在做出了入侵的最后决定后,更大规模的部队集结全面展开。从2月到战争开始,包括113个陆军师、大量加强、辅助、空军部队在内的德军开始分成5个展开梯队乘火车昼夜不停地开向东线。为了运输他们,一共动用了11784列火车、20多万个车皮。越到后来展开的梯队,其卸载的车站就离苏德国境越近。为了不致影响铁路运行时间表,如果列车不能及时卸载,铁路部门有权命令该列车载着还未卸下的部队物资往回开。

4月1日,德军原“C”集团军群被改组为北方集团军群,其司令部于4月22日抵达东普鲁士的埃尔宾(今属波兰),并接管预定参加“巴巴罗萨”北部行动的部队。4月中旬,该集团军群所辖兵力已经达到16个步兵师、3个警卫师和2个装甲师,其后还在继续增加《北方集团军群:武装部队在俄国 1941—1945》第18页。

大量作战物资也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东部地区。开战前,东线德军共储备了27.9万吨弹药。其中北方集团军群6.8万吨、中央集团军群12.7万吨、南方集团军群8.4万吨《德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四,第298页。。北方集团军群仅在南北两个后方供应地域就储备了近4.5万吨粮食给养和4万立方米燃料《北方集团军群:武装部队在俄国 1941—1945》第22页。

这样大规模的调动部队和进行战区准备,要想完全瞒住对方是不可能的。为了尽可能蒙蔽对手,德国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41年2月15日,国防军统帅部外国与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此人后来由于参加反希特勒密谋,被光着身体吊死)接到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关于对苏战略欺骗的命令。3月初,该局第三处(反间谍处)接到卡纳里斯的三点指示:第一,“对苏联进行积极的反间谍活动,特别应该……使苏联情报组织陷入瘫痪”;第二,迷惑各国的情报机关,“使他们认为德国真的改善了同苏联的关系,德国正在准备同英国开战”;第三,“为反苏攻势的准备工作和军队东调而严守秘密”。大规模战略欺骗由此展开。

表面上,德国仍然在和苏联融洽地解决着彼此之间的问题。在1941年1月和4月,两国分别就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后调处相互财产和解决从伊戈尔卡河到波罗的海的边界问题签订了协议。同时,德国人也和苏联一样,在内部报告中抱怨苏联人胃口太大、门槛太精的同时,“忠实”地向未来的对手提供各种机器设备和武器,甚至提供了406毫米口径海军炮、“吕佐夫”号巡洋舰和“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蓝图。出售了包括“梅塞施密特”BF-109E3型(购买了5架)、BF-110型战斗机和“容克”JU-88型俯冲轰炸机在内的30多架德国作战飞机。德国人估计苏联很快会被打败,来不及消化德国提供的技术。

为了不暴露大规模调动的真实企图,德国驻苏武官奉命通知苏军总参谋部:调到东部的士兵是为了替换那些准备退役的老兵。而德国情报机关则放出风来,说德军在东部的集结,目的是掩盖打算大举进攻英国的企图,同时借以躲避英国人的空袭。为了弄得真像那么回事,德军还在遥望英国的法国海岸煞有介事地为已经无限期推迟的“海狮”计划做着准备,“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牌赫然可见。而在摩洛哥出现了60万德国军队,或者有6万德军部署在西班牙的谣言也到处流传。

部署在苏联边境附近的德军也奉命采取伪装,装甲部队被称为“建筑部队”或者“训练部队”。为了在德军内部保守秘密,《关于麻痹敌人的指示》中专门规定:“应采取一切措施在军队内部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尽管“海狮”计划明显松弛,但登陆英国的准备工作将按完全新的方式进行……甚至对将直接在东方作战的部队,也必须尽可能久地使之不了解真正的计划。”

但德军内部的保密措施并没有瞒过德国老兵,他们很早便清楚德国进攻苏联的意图,而且明白这一点的还不只是他们。

发给斯大林的战争警报

如果德国情报机关真的认为他们能够完全把俄国人蒙在鼓里,那也太小看各国情报系统的能力了。在战后出版的《战争初期》一书中,苏联军事专家们指出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第二十一号训令本身印了九份,有关的战略集中展开训令印了三十份。副本如此之多,几乎不可能不泄密。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最高级别的泄密者竟是纳粹党第二号人物、希特勒的接班人、德国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戈林。

自从掌握大权以来,这位一战的王牌飞行员已经变得大腹便便,并日益沉迷于奢侈腐化的生活。在得知希特勒对苏开战的计划后,深恐因此而失去现有一切的戈林先是拼命劝告希特勒放弃这个计划。在遭到拒绝后,戈林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曾经在英德间充当密使的瑞典人达勒鲁斯。不久这个情报便转到了英国人手中。当然,也不能排除戈林得到了希特勒的许可。

毋庸置疑,除了戈林之外,英国人还有其他的消息来源证实德国即将入侵苏联。在战争前夕驾驶BF-110驱逐机溜到英国去的纳粹党第三号人物赫斯也不是没有可能向英国人提供了这一消息。虽然英国官方没有认可这一点,但至少赫斯本人没有得到希特勒许可就飞到英国来争取恢复“英德友谊”的事实,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和所获得的这些情报相比,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1年4月19日向斯大林发出警告的那封著名信件并无一些人(包括拼命攻击斯大林的赫鲁晓夫)所渲染的价值。上面只是说:德国人在3月20日以后将驻扎在罗马尼亚地区的3个装甲师调往波兰,而在南斯拉夫事件后又取消了这次调动,“想必您会很容易看出此事的意义”。

信的内容不假,但并没有多大意义。如果考虑到丘吉尔不仅是共产主义最凶恶的敌人,而且当时还在为解救日暮途穷的大英帝国而极度希望苏德间会发生战争,那他写这封信的企图是很可怀疑的。事实上,就在丘吉尔向斯大林写信发出警告的同时,一些所谓苏联企图入侵德国的“警告”也被英国人拿去到处散布。作为“报答”,对此心知肚明的斯大林也把美英提供的(在丘吉尔之前,美国副国务卿曾向苏联驻美全权代表发出过类似警告)德国即将入侵苏联的情报交给了德国驻苏联大使。

十字路口的斯大林

斯大林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他并不需要英国人提供的半拉子情报。就在丘吉尔写信的同时,大量从国境地带发出的令人不安的报告正如雪片般飞入斯大林的办公室。早在1941年4月,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德军在波兰、东普鲁士、罗马尼亚集结,并向边境移动的报告《苏联历史档案汇编》,第16卷,第168—173页。。基辅特别军区1941年5月报告称:在其所面对的地区,德国人的坦克、大炮、步兵正源源不断地开来,“战区的准备正在加快进行”。根据该军区的侦察,德国人将边境地区的居民都赶了出去,并把民用医院都改为军用。

西部特别军区的报告则说得更明白:“根据一系列经过核实的情报,德国针对苏联的战备工作最近以来,特别是从5月25日以来,进行得更为紧张。”

海上的消息同样令人不安,从6月10日起,德国船只开始离开苏联港口,有些甚至还没有卸完货物。而6月14日以后,就再也没有德国船来到苏联港口了。德国船只也不再进入波罗的海的中部和东部。但苏联方面仍有40艘船停泊在德国港口内。与此同时,在苏联的德国人也纷纷离去,到开战时只剩120人。而苏联却有1000人留在德控地区。

情报也来自德国本土。在柏林,早在1941年2、3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传闻已经充斥大街小巷。一个德国工人给苏联大使馆送来了正大量印刷的俄语会话手册,上面写着:“你是共产党员吗”、“举起手来”、“我要开枪了”之类的话。苏联军事武官图皮科夫和海军武官沃龙佐夫收集着德国军列开往东线的情报。在一个外交宴会上,一个不知名的德国空军军官(据说是一位刚从非洲战线回来的少校,按军衔似乎是个联队长)向苏联驻德外交人员发出过警告:德国可能对苏联采取侵略行动。4月,一份德国许诺在击败苏联后,将比萨拉比亚归还罗马尼亚的文件也落入苏联之手。这些情况都被汇报给了莫斯科。

更为准确的报告来自东京,提供者是一个名叫理查德·左尔格的德国人。他的公开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日报》驻日本记者、纳粹党员、还是一个深受德国驻日使馆信任的“日本通”和“亚洲通”。而左尔格的真实身份却是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情报人员。凭着与德国驻日外交人员的接触,早在战争前3个月,左尔格就已经确信德国将进犯苏联。1941年5月5日,他向莫斯科转交了一个拍摄自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发给驻日使馆密电的缩微胶卷,其中透露德国将在6月中旬对苏联发动战争。10天以后,左尔格又用无线电告知莫斯科,进攻的准确时间是1941年6月22日。

左尔格并非唯一预报入侵日期的人。当年4月17日,在布拉格的苏联情报机构也发出过德国将在6月入侵苏联的情报。按1973年的统计,斯大林至少获得过84份类似的报告。虽然它们都被红军情报总局归入了“可疑情报来源”。

历史学家、赫鲁晓夫、持不同政见者和“新思维”主义者们都指责斯大林在如此众多的警报下,居然还会相信希特勒。但斯大林并没有相信希特勒,也并没有完全忽视情报的存在。对此最有说服力的事实在于:在庞大的德国战争机器缓缓向东部移动的同时,苏联的军事机器也在发动之中。

德国在战前曾获得过瑞典驻苏武官情报,宣称苏联早在3月就把60%的军队集结到了西部地区。战后的苏联史料承认,在5月13日,苏联内地军区的第22、19、21集团军和从远东方面军和后贝加尔军区调来的第16集团军(2个步兵军,1个机械化军)、一个步兵军(第21军),共计28个步兵师已开始按总参谋部的命令,向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开进并编入基辅、西部军区。另外,第20、24、28集团军也做好了变更部署的准备。为了隐蔽企图,上述部队的转移是在部队野营训练的伪装下,不改变铁路正常运行时刻表而隐蔽地进行的。这和德军集结兵力的手法非常相似。

6月14日到19日,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各军区在当月21日到25日内,必须将指挥机构迁入野战指挥所。6月19日,又下令对机场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伪装,坦克和汽车必须涂上伪装色。与此同时,苏军总政治部起草了一份《近期红军中政治宣传的任务》,上面明确要求:“准备进行一场正义的,进攻性的,无坚不摧的战争。”

在国境地区,苏军西部各军区也进行了大规模部署变更。大量部队以变换夏季野营的名义在夜间向边境开进。到了6月中旬,西部军区的预备队已有一半开始调动,只是这些部队的炮兵因为还未完成打靶训练,结果大都被留在了后方靶场。这一情况后来对苏军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在战争前夜,接近三百万人的庞大苏军已经集结在了西部地区。他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命令掩护国境的第一梯队部队打开战前发给的防御计划、进入一级战备、领取弹药油料和补给、进入边境野战工事。而在接到最高层(斯大林)的许可前,他们却只能待在营房里。

当然所谓边境工事,也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存在。因为苏联军队现在所把守的这条国境线是1939—1940年扩张形成的,多数地段都没有来得及构筑坚固要塞。临战前俄国人抢建了2500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其中1000个安装火炮,1500个内置机枪。但工程并未完成,缓慢的进度让红军总参谋部大为不满。就在开战前这几个月,为了是否把老国境要塞的大炮拆下来安装到新国境,苏军高层还爆发了争吵。结论是老边境的工事和武器还是要尽量保留。

问题是,现在200多万苏军已经被部署在新国境附近。无论边境工事是否完善,进入工事的时间对这些军队可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但斯大林这时还不想下达第一梯队进入野战工事的命令,因为这样的命令会成为德国入侵的借口,而军队对战争的准备还很不充分。来自边境部队的众多报告证实苏联军队仍然问题成堆。仅仅坦克部队据说就还有17条缺点必须克服,其中包括:摩托化步兵被当成普通步兵训练、炮兵不能在开阔地带熟练地操纵火炮进行直接瞄准射击、无线电兵水平太差等等。指挥员的缺乏即使在释放了大批被捕的军官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解决。苏军第二战略梯队虽然已经开始向边境移动,但由于国土过于辽阔,因此也无法在德军之前完成战略集中和展开,这将使已经集结的第一梯队苏军处于兵力上的劣势。

在这些现实的因素制约下,斯大林只能在确信德军进攻日期的情况下才能下达最后的命令。而各种情报提供给他的日期却有14个之多,其中既包括德国人曾经确定但后来又改变的进攻日期5月15日和6月15日,也包括最后定下来的6月22日。

日期是无法确定的,而拖延时间在斯大林看来却做得到。况且,按常理估计,德国应该不会冒两线作战的危险,他们也不大可能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发动战争。至少在此前,德国无论进攻波兰还是进攻法国,事先总还是制造了一些外交争端,临战前还找了些借口。即使这些借口是捏造的,却可以在实际动手前提供一小段预警时间。而如果德国人搞外交争端,斯大林就可以在谈判桌上拖上几个月。半年后的美日开战就是遵循这种“传统模式”:美国在掐断了日本的能源供应后,美日经过长达几个月的马拉松式讨价还价,迎来了双方都明白的谈判破裂,然后有了攻击珍珠港——而此前美军实际已经进入警戒。

但希特勒这次却不打算按常理出牌,也不理会任何“传统模式”。他没打算和俄国人搞什么外交争端。甚至也不需要制造事端提供战争借口。他要搞一次真真正正的不宣而战。希特勒对部下说过:“历史从来不会责备胜利者”——战后,斯大林也说过同样的话。

德国进攻日期的变更

按“巴巴罗萨”计划最初的规定,应该在5月15日发动进攻。但由于针对南斯拉夫、希腊的巴尔干战争,迫使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在1941年4月3日发出指示,将对苏作战至少推迟4个星期。再加上1941年春季大雨导致道路毁坏,影响了部队的机动,致使德国人又把日期改为6月15日。4月29日,希特勒又将其改为6月22日,这是最后确定的日期。左尔格向苏联提供的正是这个日期。在4月29日前,英国驻苏联大使也曾经宣称德国将在6月22日进攻——看来纯属挑拨离间。

前夜

战争在一步步迫近,部署在东线的德国陆军师数目开始急剧增加。在1941年3月12日,那里的德国师只有34个,到4月23日便增加到59个,6月5日则达到了100个。就在这一天,希特勒批准了确定侵苏战争最后准备工作的“巴巴罗萨时间表”,战争准备进入倒计时。从这时开始,已经到达东线的德国师开始利用夜间向国界地域开进,步兵师进至距边境线7到30公里,装甲师、摩化师则进至20——30公里处。这里将成为他们的进攻出发地域。

德军在边境附近的战术准备几乎趋于公开化。6月12日,斯大林得到了来自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两份报告。报告显示:在乌克兰边境,发现德国人在河里架设电缆以窃听苏军的电话。德国空军的越境侦察极为频繁。4月15日,苏联战斗机在罗夫诺地区迫降了1架德国飞机。这架飞机曾深入苏联纵深200公里。5月,苏军逮捕来自德国的353名偷渡者;6月头十天,又逮捕了108名偷渡者。这些人往往携带武器,并以武力对抗苏军。仅5月的半个月内,就有36名这样的偷渡者被打死。

6月14日,希特勒的帝国总理府整整一天都在接待东线各集团军群、集团军、航空队的指挥官。听取他们的汇报后,希特勒设宴招待将军们。饭后,他向在场的28个将军作了一次长篇演讲,指出英国正拉拢苏联美国与德国为敌,苏联则利用有利立场敲德国的竹杠并大肆扩张。苏联的军事力量对德国构成巨大威胁,而这支军队正集中在边境上,给了德国早日将其歼灭的大好机会。希特勒宣称这是最伟大的进军,并预言“6周以后,最艰巨的作战就会过去”。

当天,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篇莫名其妙的声明,宣称苏德关系正常,并无战争迹象。该声明战后曾遭到指责,说它造成了苏联军民思想的混乱。这种说法无疑是夸大其词的:生活在苏联体制下的人都知道,政府的公开声明如果没有内部指示加以解释,就只具有“对外意义”。事实上,当天苏军副总参谋长的解释就是“战备照旧”。加上德国人没有对塔斯社的声明作出任何回应,更激发了苏联战备步骤的加快。

就在这个6月14日后,战争迹象进一步明显起来。6月16日,东线德军开始下发作战指导纲要。6月17日,希特勒下达了关于“巴巴罗萨”行动于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最后命令。6月18日,东线德国陆军总兵力已达145个师(包括陆军总司令部东线战区预备队),其主力已经在苏德边境展开。同一天,从6月10日开始大规模调动的德国空军主力也在东线集结完毕。由于大量人员涌入,一些空军高级将领也只好将就住在一起。德国海军在5月29日的作战日记中写道:“为‘巴巴罗萨’进行的预备性军舰调动工作已经开始”。6月18日下午起,满载着3300颗水雷的德国舰艇开始行动。此后几个夜晚,这些舰艇在东波罗的海布设了水雷障碍区。

6月19日,莫斯科得到报告,德国及其仆从国的飞机11次进入苏联境内。其中至少1架遭到苏军高射炮射击(这架飞机深入苏联110公里,飞过了摩尔曼斯克),还有3架德国飞机在利沃夫以北遭到迫降。可无论莫斯科的斯大林、苏联总参谋部还是西部地区的苏军司令部,都不知道在6月19日,希特勒已经起草了告东线士兵书。这个自以为是救世主的人宣称为了“拯救我们整个欧洲的文明”,必须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并希望得到上帝的保佑。随着战争的日益临近,这个纳粹“元首”心头不安的情绪也越来越重,必须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正如他自己告诉戈林的那样,在这场战争中,德国人将和一个有坚定的信仰的敌人作战,战斗会无比艰巨。而戈林比他的“元首”还要悲观。在和希特勒作上述谈话的当天,他将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用密码发给了达勒鲁斯。在日记中,戈林干脆把东线称为“死线”。

尽管充满不安,希特勒仍然不肯(事实上也已经不能)放弃他的疯狂计划。6月20日,他正式通知东线部队,进攻时间定在2天以后开始,即1941年6月22日。

6月20日,德国空军继续频繁地越境侦察活动,有些飞机甚至挂着炸弹。其中一次空中越境发生在当天18时05分。在布列斯特空域,苏联战斗机试图拦截1架越境的德国轰炸机,并对其开枪警告。德国轰炸机居然也开火还击,然后逃回德方空域。虽然没有造成伤亡,但这次双方实实在在交火了。当天,德国及其仆从国飞机进入苏联境内38次。第二天(6月21日)19次《苏联历史档案汇编》,第16卷,第193、196页。

西部国境的苏军已经直接感受到国境线那边庞大德国武装力量的存在。西部特别军区6月21日凌晨2时40分发出的密电指出,他们当面的德军已经在夜间拆除了铁丝网,边防军可以听到对面森林里传来的坦克履带轰鸣声。然而在此前一天,苏联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华西列夫斯基按斯大林的指示发给军区的密电仍然不同意该军区部队进入野战工事。10天前,从塔什干赶来的1个军官曾经问这位副部长,战争何时会爆发时,他的回答是:“今后15天到20天要是不打起来就算不错了”。

1941年6月21日夜,一个闷热的夏夜。在黑暗的掩护下,由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十万辆装甲、摩托化车辆组成的庞大集群向上千公里长的国境线移动,数千门火炮在阵地展开。在机场上,上百架飞机的发动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此时,德国人更为紧张。他们担心苏联人可能已有所察觉。可是从边境望去,俄国方面似乎一切如常。

就在这同时,一个德军司务长却抢在他的部队前面渡过布格河进入了苏联境内。这个叛逃者告诉苏联人,德国军队将于22日凌晨发动进攻。早在3天前的6月18日,另一个据说是因醉酒打了军官的德国叛逃士兵曾把同样的消息告诉苏联人,但却并没有引起特殊的重视(1941年春夏带来类似消息的各种身份的叛逃者很不少)。而现在,在战争马上就要降临的时刻,这个神秘的德军叛逃者的话却令苏联人警觉了起来。

神秘的叛逃者

据朱可夫回忆,6月21日的叛逃者来自德军第74步兵师第222步兵团,但德军中并没有这个番号(德军直到1943年才开始组建第74步兵师,但也没有组建完成。第222团倒是存在,属于第75师),另一种说法则称他是捷克共产党党员,他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据说被斯大林下令枪决了),至今还没有见到此人的德方记录。或许,他是个不为人知的苏联间谍?

在接到朱可夫关于此事的报告后,斯大林(朱可夫回忆说斯大林是在睡梦中被叫醒的,他似乎忘了斯大林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的)最终允许朱可夫起草了总军事委员会第一号令。命令要求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进入一级战备。虽然只要下达事先规定的行动代号,就能通知西线苏军执行战前制定的国境掩护计划,但斯大林还是制定了一个冗长的文件,列举了一堆烦琐要求:

边境部队在夜间隐蔽占领发射阵地;黎明前,将飞机分散到野战机场,并进行伪装;城市和目标区实行灯火管制。除此之外,苏军什么都不能做,还必须“不受任何挑衅的干扰,避免使问题复杂化”。事到如今,斯大林还想避免战争。

这道长长的命令直到22日凌晨0时30分《朱可夫自传》第56页。才下达完毕。此时离德国人的进攻只剩2个小时多一点。1时20分,命令传到各军区司令部。下面很多集团军司令部则要到2时到3时30分才接到《军事学术史》第240页。。而他们管辖的各个师,从接到警报到进入阵地,需要4——20个小时或者更长《胜利与悲剧》(下)第158页。。后来的事实证明,除了此前就有充分准备的苏联海军外,西部各军区的苏军都已经没有足够时间来执行甚至接到命令了。

1941年6月21日夜注定成为和平的最后时刻。斯大林仍在寻求外交解决。在莫斯科,晚21时30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请来了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询问德国对苏联究竟有什么不满,德国大使馆人员为何大量离去,德国怎么看苏联的和平表态等等。可他什么答复都没得到。在柏林,苏联驻德大使用了一天时间找寻躲起来的德国外交部长。入夜,留下值班的俄国外交官看着台钟,每隔30分钟就给德国外交部打一次电话《我是斯大林的译员——外交史的篇章》第51页。。那天晚上,心神不宁的苏联政治局委员们在开会讨论局势后,聚在一起看了场电影,享受了最后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