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精确制板与工艺:棉服·羽绒服
- 卜明锋
- 8字
- 2021-03-25 12:01:53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绪纶
一、棉服、羽绒服的发展与趋势
棉服、羽绒服作为重要的衣着品类,其历史悠久,早在周代,人们就用鸟兽的毛羽制成羽衣(也称毳衣),用于冬天御寒穿用。而在汉代,人们采用牦牛毛作为衣服的填充絮料。到唐代,又出现了用鹅的毛绒作为填充絮料制作的衣被。这些都可以认为是棉服、羽绒服的早期雏形。
1920年,中国羽绒工业创始人丁鹏翥在长沙创建中国第一家羽绒企业——长沙市华新羽绒公司。1927年,上海成立了永盛福记羽绒毛厂,1945年,成立了国华羽绒制品厂,这些都是中国早期具有一定规模的羽绒生产企业。国华羽绒制品厂制造的优质消毒羽毛羽绒能与国外产品相媲美,品种有鹅毛、鸭毛、鹅绒、鸭绒。在1947年又试制各种坐垫、靠垫、沙发、鹅绒鸭绒被褥等,但是当时所生产的羽绒制品存在钻绒的缺陷。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民主要以棉花为填充物来制作棉服(图1-1)。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80年代以后棉服的填充物材料增加了喷胶棉,这种新型的棉服逐渐成为人们冬季主要的日常服装。改革开放后,随着化纤织物涂层工艺的出现,使羽绒易钻绒的缺点得以克服,从而促使羽绒服流行起来。开始,羽绒服装使用的面料档次较低,加工技术水平差,款式造型简单。由于含绒率低,为了达到保暖效果而填充大量的羽绒,造成外观的臃肿,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面包服”,成为冬季御寒的珍品,当时主要的穿用对象是滑冰、登山运动员等,并未大规模进入百姓的生活中。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羽绒服经过不断的改良,轻柔蓬松,具备良好的保暖性,且洗涤方便、天然环保,使羽绒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市场的发展空间也逐渐放大,羽绒服真正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服装。
图1-1 改革开放前棉服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服装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高科技环保面料、新型填充物、自动化缝制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越来越重视棉服、羽绒服的科技含量与功能性,产品由传统的“厚、重、肿”变成“薄、轻、美”,如摒弃传统防绒的内胆,直接填充羽绒,使羽绒服结构由原来的四层(面料、胆料、胆料、里料)变成现在的两层(面料、里料),服装变薄,重量减轻一半,可以团起来塞进小包、便于携带(图1-2)。此外,还陆续推出了发热保暖棉服、生态抑菌型羽绒服、轻薄型羽绒服等新型的功能性棉服、羽绒服。如德国阿迪达斯(Adidas)公司已成功推出的充电保温运动裤(Hotpants),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发的智能传感服装,可以监测呼吸水平、心率、肌肉群状态。这类服装能与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相连接,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便捷、舒适、智慧的体验。功能化、智能化、时装化、运动化、轻薄化是棉服、羽绒服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1-2 21世纪新羽绒服
二、棉服、羽绒服的造型设计
棉服、羽绒服的造型设计需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性,主要涉及廓型设计、绗线设计、开口部件设计等。
(一)廓型设计
廓型设计是指整件服装的外部轮廓形状。棉服、羽绒服为达到良好的保暖性,要在面料与填充物之间、衣服与皮肤之间形成空气层,使热传导减少。款式不宜设计过紧、贴身,也不宜设计过于夸张的宽松型,较为适用的廓型有H型、A型、X型、O型等(图1-3)。
图1-3 常用廓型
(二)绗线设计
棉服、羽绒服由于其内部有填充物,为防止填充物坠落、堆积不均匀,需加以固定,最常用的工艺就是绗线处理,这是棉服、羽绒服一个重要特点。
绗线根据方向或形状,可分为水平绗线、曲线绗线、斜向绗线、几何型绗线、方格绗线、菱形绗线等(图1-4)。绗线本身就是造型线,通过改变绗线之间的形状、间距等,可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1-4 常见绗线
在实际使用中,要结合充绒量来决定绗线间距。根据实验室测试及实际经验,一般绗线间距为6~13cm,蓬松度及保暖性较为理想。
如因款式需要,面布及里布均不出现绗线,则需进行暗绗线固定填充物。否则填充物会下坠、堆积,影响外观及保暖效果。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不用机缝绗线也能固定填充物,主要是通过双层面料黏合或交叉织造而成,但表面也会产生印痕。
(三)开口部件设计
棉服、羽绒服的开口部件主要包括领、帽、袖、口袋、门襟、下摆等,在造型设计中,防风、保暖因素占重要地位。
棉服、羽绒服常用领型有立领、罗纹领、翻领(图1-5),主要作用是挡风、保暖。领内层可用抓绒布或针织罗纹织物,触感温暖、舒适。棉服、羽绒服无领设计较少,消费者一般搭配脱卸毛领或围巾穿着。
图1-5 常见领型
帽可以与领口直接拼接,也可以做成可脱卸型。通常帽檐口上有调节扣,可以调节帽檐大小、形状,以便更好地与头型吻合,贴在脸颊及下颏,起到较好的固定及保暖效果(图1-6)。帽口镶毛边,更显活泼、时尚漂亮。
图1-6 常见帽型
袖除了要与衣身相匹配,达到平衡、美观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穿着得舒适性、易活动等。日常服中多采用绱袖,较为合体舒适;户外服则多采用插肩袖,活动松量较大;此外还有无袖造型,如背心,袖窿采用罗纹或弹力带,保暖贴身、活动自如(图1-7)。
设计棉服、羽绒服的袖口时,应多考虑防风保暖性,常见使用罗纹布、弹力织带、袖内加防风袖口、袖口内缝橡筋带、袖口装调节扣(图1-8)。
图1-7 常见袖型
图1-8 常见袖口
棉服、羽绒服一般需设计口袋,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棉服、羽绒服口袋主要有贴袋和插袋两类,配以袋盖、拉链或四合扣,起到关闭袋口、保暖的作用(图1-9)。
图1-9 常见口袋
门襟分明门襟、暗门襟,通常设计在前中线位置,既方便开合,又能使外观达到平衡对称,一般加明防风门襟或暗防风门襟起防风、装饰作用。常使用拉链开合,也有使用四合扣开合(图1-10)。
图1-10 常见门襟
棉服、羽绒服的下摆开口较大,应考虑防风保暖性。下摆边常使用罗纹布,或内缝橡筋带、内装调节抽绳等,既保证活动性又有利于保暖。一些户外服的后下摆长于前下摆,能避免人体向前运动时,后身偏短露背而产生钻风现象(图1-11)。
图1-11 常见下摆
三、棉服、羽绒服内部结构设计
棉服、羽绒服一般由面布、里布、胆布构成封闭空间,常见二层、三层、四层结构设计(结构层数不包含填充物),配以不同的绗缝工艺以固定填充物,常见内部结构设计如表1-1所示
表1-1 棉服、羽绒服常见内部结构设计
四、棉服、羽绒服的材料选用
(一)面布
棉服、羽绒服由于具有特殊功能性,在选择面布时要着重关注面料的性能,其次考虑面料的风格、市场定位等。
(1)轻盈、防风、透气。在保证必要透气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织物的密度或特殊涂层(如特氟隆)来达到防风保暖要求。
(2)防钻棉、钻绒。主要处理方法有:面布覆膜或涂层;面布压光处理(将高密度织物通过机器轧光处理,使纱线成扁平状态,纱线间更紧密,提高防钻绒性);直接在面布下添加一层防钻棉、防钻绒胆布。
(3)其他特殊要求。如防泼水、防污、防水。防泼水面料,针对专业运动棉服、羽绒服和较寒冷多雪地区的羽绒服,面料经防泼水透湿剂加工,可使水滴形成圆珠状,不产生渗透(图1-12),这类面料一般具有良好的防污性,用水可洗掉污渍。为防止拼缝针眼处透水,要对针眼处压胶,密封接缝,杜绝渗水。而防水面料,采用防水透湿膜复合,防止水分子渗入,并且能有效把穿着者的汗气导向体外,避免闷热。防水面料需做耐水压测试,比防泼水面料有更高的耐水压指标(图1-13、图1-14)。
图1-12……防泼水面料
图1-13 防水面料的结构
图1-14 防水面料测试仪
表1-2 常用面布
(二)里布
(1)密度高,防止细小的棉绒、羽绒钻出。
(2)抗静电处理(里布经抗静电处理),可适当减少针孔钻绒、钻棉现象。
表1-3 常用里布
(三)胆布
不防钻绒的羽绒服面料以及内部为絮状填充物的棉服需要使用胆布。胆布的要求是防钻绒、防钻棉,同时还要柔软、轻薄,保证填充物能够自然蓬松。但是不可以使用不透气的薄膜材料,以确保人体舒适性。
表1-4……常用胆布
(四)填充物
填充物主要作用是保暖,因此,对填充物要求首先是热的不良导体,其次是要轻柔、蓬松。
表1-5 常用填充物
图1-15 常用填充物
(1)喷胶棉颜色的选用:常规棉服中使用的喷胶棉为本白色。如果整件衣服采用不同型号、克重的喷胶棉,颜色应当统一。
(2)羽绒颜色的选用:羽绒分为白绒、灰绒,灰绒相对产量较高,价格较低,在生产中,为了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需对颜色区分应用。选用时,应根据表层面料的品质、颜色而定,以成衣不透出灰绒中黑点为原则,避免影响外观(表1-6)。
表1-6 羽绒颜色的选用
因款式设计需要或为方便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棉服、羽绒服的各部位可能采用不同的填充物,如行业常规羽绒服生产,大身、袖子一般填充羽绒,而帽子、领子、门襟、嵌线、袋盖、袖克夫、下摆克夫、腰带、襻等小部件用喷胶棉或针棉作填充物。
受面料透光及结构层数的影响,整件衣服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填充物,可能出现不同的色差。为使整件衣服颜色统一、协调,需另加隔色衬。判断是否使用隔色衬的方法为:做填充羽绒的羽绒包(按实际衣服的结构层次),与其他填充物(喷胶棉、针棉)的拼块拼接在一起对比,在D65光源(标准光源中最常用的人工日光)或自然光线下,色差程度在四级以下为不合格,需使用隔色衬(图1-16)。隔色衬材料一般为价廉的里布、防绒胆布、无纺布等。
图1-16 选用隔色衬对比方法
棉服、羽绒服色差产生原因很多,具体处理方法如表1-7所示。
表1-7 色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