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率与劳动力成本对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影响
- 张家胜
- 5字
- 2021-04-02 10:29:48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拟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收支发展态势较好。与此同时,人民币总体上呈现升值的趋势,国内劳动力成本也不断攀升。
(1)近年来,人民币呈现出升值的趋势。图1-1给出2000~2012年的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REER)[1]走势。
图1-1 2000~2012年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走势
注:REER-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交易日数据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得出,见附表1-1。原始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
从图1-1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其间虽有下降,但总体上处于升值的趋势,由2000年的93.0242上升到了2012年的108.6042。另外,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由原来单纯盯住美元改为参照一揽子货币定价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有所加快,见附表1-2。
(2)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主要表现为各行各业的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图1-2给出中国纺织服装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变化情况。
图1-2 2000~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
注:FZGZ-纺织服装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当年价),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得出。纺织服装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四个子行业的平均工资经算术平均计算得出,见附表1-3。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2013年各期。
从图1-2中不难看出中国纺织服装业工资水平不断攀升的态势。纺织服装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2000年的8159元上涨到2012年的33589元。工资水平的上涨必然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3)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规模越来越大。虽然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但是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图1-3所示。
从图1-3中可以看出,2000~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669.34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874.41亿美元,出口规模由2000年的530.44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626.28亿美元,进口规模由2000年的138.9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248.13亿美元。
图1-3 2000~2012年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走势
注:T—纺织服装进出口额,x—纺织服装出口额,M—纺织服装进口额,见附表1-4。数据来源于《2013/2014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二、拟解决的问题
人民币币值变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通常会带来一些经济社会影响(详见第二章分析)。近些年来,人民币总体上趋于升值的趋势,而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也很明显。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可能非常深远。试图以纺织服装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出口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为例,研究人民币币值和劳动力成本变化对纺织服装进出口等各方面的影响。由于纺织服装进出口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出口主要受纺织服装产出、汇率、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而进口主要受国内实际国民收入、劳动力成本、汇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主要就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实际国民收入、纺织服装业产出等因素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研究这些因素对纺织服装规模与结构方面的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主题:
(1)对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
(2)对不同地区(东部、中部、西部)的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
(3)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两类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差异。
(4)对不同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来料贸易、其他贸易)下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差异。
(5)对不同贸易主体(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纺织服装进出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差异。
(6)对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间纺织服装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的影响差异。
本项研究利用2000~2012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
(1)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
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REER,即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也采用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Real EERs are the same weighted averages of bilateral exchange rates adjusted by relative consumer prices。即实质有效汇率也是经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进行调整的双边汇率的几何加权平均值。实际上,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实质有效汇率都相当于间接标价法表示。
(2)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解释,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因此,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根据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的划分,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本项研究采用以上分类标准。因涉及统计数字问题,本项研究在分省份或地区来进行分析时,不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