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争斗,斗争(3)

一言既出,吐沫四溅。刘孔昭虽然为人够狠,脸皮够厚也没再敢在多说一句话------在场是个人就指责他,你小子什么意思!群情激愤了。

从在场的所有人大脑接收到刘先生的讯息到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才几秒钟的功夫。只因为他隆重推荐的这个人名声实在太臭,据说苍蝇、老鼠跟他做邻居,怕玷污了自己的名誉都得马上搬家。实在是没有最臭,只有更臭。

这个人就是不仅在当时就恶名远扬,而且在后来又吸引了众人骂声长达数百年阿当同志。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是很难,要做成一连串的事更难。马大人虽然官做到了总督但搞政治确实是和东林党的同志们判断的一样:基本上是抓瞎。

然而从迎接福王、糊弄史可法到护送并拥立福王为帝,几件事干的是一路顺风,滴水不漏,连久经政治风雨的许多东林党老同志们都被涮了。只因为老马同志有个专门帮他搞策划的军师为一切的一切做好了准备。而这个幕后的推手就是阿当。

阿当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个很普通的小名,不过叫阿当的人却是大有来头。

十几年前时任吏部尚书的王绍徽精心编写了一本书,恭恭敬敬地送给了他的上级,并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随之此书在王尚书的直属领导的夸奖下也得以大量发行,到最后竟成了当时在朝大臣人手一本久翻不厌的必读物。

一本书能有如此大的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读者群在当时看来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不过更不得了的是它的内容。

这本必读物本人也有幸看过,因此可以向大家保证,此书科普读物、励志故事、最新研究成果通通的不是,在这本书上只是密密麻麻地列出了百十来个人名和相应的绰号且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谁要说它是畅销书估计没出版商会信,当我仍要告诉各位,我说的都是事实。

其实王尚书的那位直属领导并不是皇帝陛下而是个挺有名的太监,因为王大人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阉党。而畅销书的书名叫做《东林点将录》。

王大人是个体贴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为帮助整日忙于整人的魏太监能够有效地记住政敌的名字,王大人苦心经营终于写出了这本书,书中创造性地将《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的绰号与反对魏公公的各位大臣(主要是东林党)相结合,方便了文化水平长期处于文盲阶段的魏公公的加深记忆。

这份黑名单确实够黑,因为在它问世不久,名单上的大多数人就一个接着一个地被魏太监黑掉了,可谓是按图索骥,一黑一个准。

《东林点将录》在厚黑史上留下了相当黑的一笔,但它有一点确是应该得到肯定的,那就是实事求是,不搞忽悠。

《东林点将录》里的排名绝对是按综合实力排的,童叟无欺。它绝对不像水泊梁山上排座次那样,不仅靠能力还得靠关系(谁和宋公明哥哥铁谁排前面)。在这份黑名单里东林党资历最老的元老级人物(还健在的)是钱谦益,绰号浪子(还挺适合)而在这上面也有阿当的正式用名和他的外号,没遮拦。

如果本人没记错的话,没遮拦排名是第二十二位,浪子是天罡之末第三十六位。

二十二到三十六中间差一大票人呢,东林党的仁兄们在三十六号的带领下打输,可以理解。

好了,不卖关子了,该让阿当正式登场了。

阿当者阮大成也。

阮大铖,关于这个人的先前经历我们不用了解太多,因为他的前半生几乎没对历史的轨迹产生多大影响,所以在这用一份人事档案的简历大致就能搞定,内容如下:

姓名:阮大铖(字集之)免冠照片:暂无性别:男民族:汉

籍贯:安徽怀宁(今安庆市)血型:未知

主要经历:阮大铖,万历四十年进士,天启初升任给事中,因为有个老师叫高攀龙,又有个老乡兼老友叫左光斗故而加入东林党,曾在打击东林党的老对头方从哲的铁杆史继偕等人的斗争中立下大功,从此成为骨干。天启四年,由于组织内部出现分歧,丧失出任吏科都给事中的资格愤而脱离组织与东林决裂。

不久在魏公公四处挥舞橄榄枝时,投奔阉党成为太常少卿,“弃暗投明”的反东林楷模。

崇祯二年(1629),执法人员朱由检同志查封阉党,由于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和曾起到的有效的模范作用,被皇帝大人亲自授予第六级荣誉奖励,回家凉快,永不叙用。

自此开始在家待业并从事戏剧创作,写下了《燕子笺》、《春灯谜》等四五个传奇剧本且大多深受好评。

几百年后当一位知名学者看完了阮大铖闲着没事时写出的《春灯谜》、《燕子笺》后都认为这是明清时期难得一见的佳作,顺便说一句,这位学者名叫陈寅恪。

阮大铖的往事大致如此。

按理说一般人被退休了,就该在家里好好休息,没事看看书,喝喝茶,写写作,小日子过得也是可以很滋润的。

但是阮大铖不是一般人,所以阮大人除了搞搞戏剧创作的副业,发展一下业余爱好外还干了些件正事,比如说拥立首辅。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在阮大铖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下,老滑头周延儒同志得以再次重回北京城并成为首辅兼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收了人家的钱,上台后自然得帮人家办点事,否则良心还真过不去。

因此,周延儒在不久后的一天找到了阮大铖,亲切地问: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

阮大铖:起用我。

周延儒复任首辅在很大程度上靠了东林党的力量,所以周首辅不敢为阮大铖惹着这帮大爷。

周首辅只好回复,这个真不行。

不行算不行,不过恩还是要报的。周首辅虽然老了但好在脑子还好使,直接报恩搞不掂,咱曲线报答还不行吗?于是周延儒再次找到了阮大铖问:

“谁跟你最铁?”

阮大铖也充分理解了周首辅的苦衷当即回答:“马士英”。

这就好办了周延儒当时就拍板表示,我马上起用马士英,之后让马士英转荐你。

阮大铖也表示同意,就这样阮大铖万历四十四年的会试同年因贪污公款下岗十年的马士英终于实现了再就业,第二年接替了被张献忠打得很惨的高斗光被起用为凤阳总督。

你曾经在我最凄凉的时刻给我伸出了援手,今天我终于进入内阁,是报答的时候了,阮兄。

马士英已经决定不惜任何代价起用这位恩人,哪怕身败名裂!

要让阮同学的政治生命得以复活确实是件难事,先前刘孔昭只不过在会上顺口提了一句就被一帮人骂到崩溃,现在如果贸然给弘光同志上奏章要求起复阮大铖,那接踵而来的肯定是在朝大臣们暴雨般的口水,这事不能干啊。

但是不干又不行,起复阮大铖是当前一切工作的重心,而起复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压制一下东林党或者是控制吏部,事情基本就成了。于是马士英与阮大铖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不久,阮大铖终于找到了,这个人就是张慎言。

张慎言字金铭,号藐山,山西阳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弹劾张慎言对于马士英一党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张大人是新任的吏部尚书,而且张大人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身份,东林党人。

攻击对象找到了,然而马士英和阮大铖却没有下手,不是不敢下手而是真的无处下手,因为他们发现要整一个人有时真的好难。

张慎言,人如其名,慎言慎行,平时做人相当地低调且在工作中一丝不苟,是个老实人外加老好人,既没有生活作风问题也没任何工作失误,要找他的把柄简直比从海里捞针还难。

那就只好等待时机见机行事了,机会只要肯等总是有的嘛。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上天并没有让阮大铖和马士英等太久,机会随即出现了。

五月十六日,弘光召开了自己的第一次朝会,史可法是个很负责的大学士,皇帝大人一示意奏本,史可法就马上发言表示要北伐中原收复故都,弘光听完史大人的一番讲解马上也激动起来,立即回复,先生讲的很有道理,故都是一定要收复的,不过现在军务混乱,仍需准备,着明日再议。

因此第二天大臣们再次朝会讨论北伐及出镇督师的人选。

这时大太监韩费周首先发表意见,马相国宏才大略,堪任督师,史相公安一宁静,可任居守。这句话的意思是马士英擅长军事实践;史可法善搞政治工作,因此应该让马大人出去带兵打仗,让史大人在朝中处理政务(内史外马,两得其长)。

韩公公话一说完就马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不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同意这个安排。但有一个人不愿意,他就是马士英。

自己出去卖老命再不小心送了老命,不是得不偿失嘛,因此老马同志极不想去。

但不去总得给个理由先,于是马先生开始装起了孙子。

马士英说,吾当年擒刘超,平老回回,多负勤劳,如今老矣。史阁部镇抚皖城,败张献忠、李自成,屡建奇功,督师者非公而谁?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想当年我抓刘超,搞定老回回确实很牛,但现在老了,估计还有骨质疏松,干不了这事了,不过不要着急史大人也是懂业务的,打过张献忠、李自成还屡建奇功,可以让这年轻人去嘛。

史可法一见皮球给踢过来了,就知道老马是在装熊而不是真熊,但史大人不想在朝堂上与马大人玩传球游戏,再看看周围也没合适的人选,只好表示还是我去吧。(诚如公言,毋过其实也。不敢私尺寸,愿受命。)

弘光见史可法积极主动十分高兴,马上任命史可法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代天巡狩,督师淮扬,驻守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