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朕穷朕任性!

为什么刘策很倒霉?

你说他解释清楚了不就行了?

那你就是你想多了,你并不了解人心。

人们并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愿意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

你解释得再多,别人也不会相信。

所以,要保住刘策,就必须冷处理。

他只能在监狱里先待一段时间,等风声过了,什么事都好办。

而接下来呢?

接下来开始算账了。

因为接下来有一大笔钱要花出去。

犒赏!

按照之前的承诺,建奴滚蛋后,每人先给20两的赏银!

辽东军是边军中军饷最高的,一个人一个月1.4两,其他边军也才不过1两左右。

现在皇帝这个赏银,已经足够大方了。

别看这一段时间崇祯坐在皇宫里似乎啥事都不干,这银子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为何皇太极比历史上提前出关了?

因为广渠门和左安门被关宁军打败后,其他明军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因为有钱发!

当然,矛盾也是随之来了,这是后话。

十万大军,犒赏总额200万(约13亿元)!

还没完,死了2万人,每人50两抚恤,抚恤金达到100万两(约6.5亿元)!

还没完,还有额外加赏的。

祖大寿、赵率教、王承胤,各赏赐1000两(65万元)!

袁崇焕赏银10000两(650万元)!

满桂、侯世禄因败仗,无赏,不罚,但有受伤的抚恤金。

尤世威、杨国栋,各赏100两(65000元)。

耿如杞和张世功各赏100两(65000元)。

就此,总共300.84万。

另外又赏赐过关宁军18万两。

一共就是318.84万两。

比预算的200万两朝了118.84万两。

崇祯抄家一共得了多少银子?

538万两!

现在这赏银要不要发?

要!

并且要立刻发!

这事就由军事委员会来发,以发放犒赏的名义,在军事委员会下专门成立军政院,来执行犒赏的发放。

事后就不解散这个部门了,将军队的军饷发放从兵部转移过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这个时代的兵部这些文官,已经烂到根子了。

军政院的官员让孙老头来任命。

孙老头这个人有三个特点:一是战略能力强,战术执行会弱一点;二是看人比较准,可能和之前当老师有关系;三是为人非常正。

这件事让他去办,也可以提高他的威信。

军事委员会慢慢地开始从兵部蚕食他们的军政大权,以后兵部就做后勤就可以了。

当然,这事得一步步来,急不得。

但这一次绝对是一个好机会。

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在军事委员会下,再设立一个军政监察机构,叫军督院。

以后的定位就是专门监察军政,等时机到了就立军事法院和督察队!

这个机构的人就不能都让孙老头来任命了,不能啥事都给他,总得来个制衡的。

交给李邦华,他对整顿军政兴致非常高,而且不怕得罪人,就让他来整这些好了。

这个钱提报都没有让兵部来,而是军事委员会来做的,提报上来,先到内阁。

内阁写了一大堆的建议,什么不建议给这么多钱,国库紧张之类的话。

纯粹扯淡,皇帝吹出去的牛,装出去的逼,岂能收回来?

崇祯大笔一挥,钱?

给!

立刻开始给!

全权交给军事委员会来处理便是!

如果都给出去了,崇祯还剩多少钱?

219.16万两!

毕自严又申请了50万买粮食。

一是花28万从江南调度40万石粮食过来。

二是花22万从湖广在调度31万两粮食过来。

接下来还剩169.16万两。

多不多?

不多了!

马上要过年了。

算了,发红包吧!

朕任性!

朕韭菜多!

今年遭灾,人心不稳,发个红包来个气氛。

这事就交给高起潜带着宫里的小太监们去发。

正好可以一箭双雕。

怎么个一箭双雕呢?

崇祯朝的太监们可是富得油流的,一个个都贪得无厌。

让宫里的太监们去发,必然会出现拿钱的现象,就让那些讨厌太监的东林党去监督,肯定一个个态度非常认真,眼睛瞪得大大的。

抓出来一匹,先弄死一匹太监。

什么?

你说朕自闭耳朵眼睛?

这大明朝宫里的太监宫女都特么快十万了,朕每年要花几百万两养着紫禁城这些人!

北京民间有个非常不好的恶俗,许多失业男子把自己阉了想进宫混饭吃。

朕现在可不想养那么多人了!

而且人多了是非多,眼睛也杂,一大堆不干活只知道在这里打听事那里打听事的小太监。

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自己送自己上路,朕又可以抄一笔钱!

还可以让宫里的太监们和东林党关系继续恶化,何乐而不为?

这么好的事不做,朕还是人吗!

想好这件事后,崇祯立刻就让王承恩去把高起潜找来。

“皇爷有什么吩咐?”

“高起潜,朕打算拿出100万两,作为红包,发给老百姓,你带着1万太监去发,这件事交给你全权负责,务必在大年初十之前全部发下去,不得有任何闪失,否则朕斩了你!”

高起潜闻言微微一怔,连忙跪拜道:“奴婢遵旨!”

等高起潜走之后,崇祯立刻又召钱龙锡和韩爌陛见。

“臣等参见陛下。”

“两位,朕打算拿100万两出来给老百姓发新年红包,你们意下如何?”

红包?

“就是压岁钱!”

两位微微一怔道:“陛下圣德,此乃仁政。”

“好,这件事朕已经交给高起潜带着宫里的太监去执行了,你们二人参与进来做规划。”

“臣等遵旨!”

韩爌和钱龙锡都算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骄傲!

他们骄傲到甚至狂妄的地步。

有人是这么说东林党的,东林党崛起是因为他们太强了,东林党覆灭也是因为他们太强了。

别以为嘴里说清流,但东林党也是贪钱的,明朝的官场不贪钱是寸步难行的。

但是,东林党是绝对不会与太监过分亲近的。

尤其是高起潜这样的太监。

所以让这两个人参与进来,其实就是去监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