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屯环翠楼

在介休市东南部的狐岐山脚下有一个洪山镇,此地原有古泉名曰洪山泉,亦名鸑鷟泉。《山海经》载:“狐岐之山无草木,多青碧,胜水出焉。”因此在泉水源头处建有源神庙,以祀水神,可惜今天因乱采乱挖煤矿,泉水早已断流,只剩下干涩的河床在太阳下发着惨白的光。昔日这里的泉水向下流淌,灌溉过大片的良田,也成就了黄土高坡上的一道葱郁风景。

介休市洪山镇石屯村环翠楼

介休市洪山镇石屯村环翠楼

在洪山镇西北不远处有一座石屯村,古名石洞、石桐,村中部现存一座桥楼,便是跨在洪山泉水之上而建的,虽然现在流水早已绝迹,河床里也成了垃圾场,但这座北方罕见的桥楼却保存下来了,也算是昔日碧波流转中的一个见证。这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孔石桥,中央两个桥墩迎着水流的方向修建成船头形,桥面两侧石栏板基本保存完整。因建此桥时周围林木环绕,翠色盎然,遂名为环翠桥,上边的楼阁亦名环翠楼。此楼顺桥身而建,造型颇为独特,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两层歇山顶楼阁,在楼顶中部又突起一座十字歇山顶,好像给楼阁加戴了一顶帽子,使环翠楼有了不拘一格的三重檐效果,可谓奇思妙想,匠心独运。

楼内由四对粗硕的大柱撑起整体构架,尤其中央四根,更是直接承载最顶上沉重的十字歇山顶,外檐廊柱则相对纤细得多了。在一层西南角上设有梯道可以登楼,二层比一层低矮,长边开九眼窗,短边开五眼窗,因楼内供奉玉皇大帝,也称为玉皇阁。站在桥头绘之睹之,脑海中勾勒着当年的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掩映,灰白色的三孔石桥卧波而过,高耸如殿阁一般美轮美奂的桥楼点缀其间,这不就是一幅完美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吗?

碑刻载,此楼创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虽然楼阁尚在,但周边却早已环翠杳然,河床淤积,三个桥洞也被埋住大半,垃圾腐臭气息不时飘来。在晋省之内此等桥楼或桥亭存世极少,亦无一座能堪与环翠楼相比,但却几乎别无二致地被垃圾淤埋,真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

环翠楼西边不远处还有一座破烂的源神庙,仅存戏台和正殿两座建筑,现在是房倒屋塌,尤其大殿已垮塌了一多半。我画完环翠楼正饥肠辘辘,但觉得这庙不能错过,便打算一鼓作气把源神庙画完再出去找吃的,不想却被附近村民当作来盗取庙里文物的可疑分子围攻,不由分说上来就是几记老拳,我却不敢反抗,否则势必演变为群殴,也就越发说不清楚了。他们自以为逮住了贼人,赶紧打电话叫村支书,趁此机会我也立即向前不久新认识的介休小董兄弟电话求助,偏巧小董正好认识本村支书,于是支书来后向村民解释了误会,便把我放了。在外寻古多年,还是头一次遇上这样倒霉的事情。支书说前不久庙里的建筑构件刚刚被偷,乡亲们正在气头上,因我是外地口音,又带着巨大的背包,被认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