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兰兰说完又看向王玉珍说:“玉珍对高明的情意我们也都看在眼里了。整整半年高明杳无音信,玉珍一直都默默的等着高明。好不容易半年后收到高明的来信了,知道了高明的心意后,玉珍就让我转告高明‘不用在写信了,我会等他回来’我听了都差点感动的哭了。当时我和文战说这个事,文战也是感动的不得了。”
“可不是吗?当时我正好放假回来,听兰兰跟我说这个事,我都不敢相信。满打满算高明和玉珍也没有见几面不是,王玉珍同志真的是没得说,做的太好了,太对的起我们高明了。”马文战说。
王玉珍的父亲开口说:“要说这个,我们家玉珍不是我夸奖,这二十几年没有处过其他的对象,那是绝对的专一。”
“是,谁说不是呢。我和玉珍也是同学好几年,之后关系一直都很好,这些我都了解。知道玉珍好,所以才介绍给我的弟弟。我弟弟高明人也是很不错,而且也和玉珍一样之前没有处过别的对象。”
高明坐在位子上默默的点头。
冉兰兰又接着说:“今天我们都一起过来,目的有两个,一是高明这快一年没回来了,现在回来了先过来拜个早年;另一个就是我们郑重的提出想让高明和玉珍订婚。”
冉兰兰说完刻意的停下来,看看王玉珍和她父母的反应。
昨天冉兰兰已经和玉珍讲过了,所以玉珍反应挺平淡。王玉珍父母互相对看了一下,还是玉珍的父亲开口说:“这个订婚的事呢,我们还要商量一下,不过当然了这还是主要看玉珍的意思了。”
冉兰兰忙说:“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那要不我们就先回去,玉珍,你和你父母在商量一下,明天我再过来。”
王玉珍点点头。
冉兰兰站起来,马文战和冉高明也跟着站起来。
“那我们先回去了。”冉兰兰带头往外走。
“先回去了。”
“先回去了。”
冉高明和马文战跟着走出来
“好,那慢走。”王玉珍一家送到大门口。
送三个人离开后,王玉珍一家回到屋里,一边捡豆子,一边商量订婚的事情。
“玉珍,你也和高明正式认识有一年了,你自己是什么想法呀。”王玉珍的父亲问。
“嗯......我觉的他人还挺好的,就是也确实接触的太少了,具体的我也不了解。”
王建立听了姐姐的话也说:“爹,我也觉得这个冉高明还不错,挺有礼貌的,话虽然不多,但是谈吐不凡。”
王玉珍的娘有点担心的说:“高明这孩子我们是都看着不错,但是这结婚不是只跟他一个人结了婚就算了,这还要和他的家人相处不是,我觉得,要不这样,孩儿他爹,你现在去他们村打听打听,看看他父母的人缘怎么样,他们家人有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什么的。”
“我看这样行,等下快中午的时候我在去,现在去要是和高明他们碰上了也不好。”王玉珍的父亲说
“好,那就先这样,你去打听打听之后在说。”王玉珍的母亲说。
“好。先把豆子拣好,等下先去做豆腐吧。”
拣好了豆子,王建立和父亲先去豆腐坊做豆腐。
到了豆腐坊,发现今天做豆腐的人非常多,老爷子就让王建立先排着队,自己骑车先奔冉高明的村子去打听情况。
在快出村的时候,碰到本村的屠夫王大海,他刚从屠宰场那边回来。
因为上午王玉珍的父亲去看过杀猪的,王大海知道他有猪要宰,就说:“王叔,你家是不是要宰一头猪呀?”
“是的呀。”
“下午宰呀?”
“是,打算下午去。”
“那下午早点过来,我呀,下午有点事儿,你要是两点前到不了屠宰场,就明天在来吧,我今天得早点收摊子。”
“有什么急事吗?”
“是,家里有点事儿。”
王大海不想细说,老爷子也没一直追问,就说:“好,我两点前肯定来。”
“那行,那王叔我先走了,我回家吃饭去,吃完饭还得赶紧回来。”
“好的、好的,回见。”
“回见、回见。”
王玉珍的父亲一边往村外走一边想:“这年过关难过呀,事情是一波接着一波。”
冉高明所在的村庄名叫冉庄,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冉。冉氏家族占据了冉庄从东边数的大半个村子,村里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沾亲带故的非常多。
王玉珍的父亲是本地人,知道大概哪一片都是姓冉的人,所以有意避开。
现在是腊月底了,家家户户都为过年做准备,街上的人并不多。
王玉珍的父亲在村北边见到一个老太太拄着一根拐杖,一瘸一拐的往南走,随即停下来问:“大姐,您好。我向您打听个人家,看您知道不知道。”
“谁家呀,你说,我在这个村生活了几十年了,一般的我都知道。”
“冉高明家,您知道吗?”
老太太在路边找了一个石墩坐下来,想了一会儿。“冉高明,冉高明......是年轻的吧?”
“是,二十多岁,当兵呢。”
“知道他爹的名字吗?要是知道他爹叫什么,我保准就知道了。”
“他爹叫什么,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就是他家大概住在村子中间,家里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到本村了,大儿子、二儿子在西北,小儿子就是冉高明,现在在当兵。”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你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就是明子吗?”
“对、对应该村里人是叫他明子。”
“怎么了,你想问什么?”
“我是想问问他这个人怎么样?”
“明子这小伙子那是真的挺好的。”
“挺好的,奥。那他的家人怎么样。”
“这老冉头可是个老实人,老实巴交的一辈子,没和谁结过愁也没和谁生过怨的。”
“奥奥。”
“高明他娘,出身地主家庭,成分不太好,但是现在好像也不说这个了。”
“是,社会不同了。”
“年轻的一辈儿,也没听说有什么不好的事。”
“行行行,大姐,谢谢您了!”
王玉珍的父亲和这个瘸腿的老太太告别,继续往西南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