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精神:创新驱动的核心
- 李春蕾
- 927字
- 2020-08-03 16:30:01
引言 新时代需要科学精神
回首过往,我们会发现,人类“科学观”的发展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当近代科学在西方兴起并逐渐传入中国后,中国社会最初对它是俯视的态度,认为那都是“奇技淫巧”。待近代科学发展成熟,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犯我中华时,国人才意识到自己与西方之间的差距,并开始仰视西学。不过,那个时期对科学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技”和“器”的层面。
到了20世纪初,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依旧是浅显的,甚至分不清科学与技术、科学与魔术,对科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都是混乱的。直到《科学》一刊问世,才改变了这种现状。1916年1月,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在《科学》第2卷第1期上发表了《科学精神论》一文,这是“科学精神”首次在中文文献中得到系统论述。
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重视用“科学”的尺度衡量世界一切事物,崇尚理性,反对迷信和愚昧,认为只有具备“科学精神”,国人才能摆脱“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束缚。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科学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它的精神气质。当中国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科学精神也有了它全新的使命。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表示:“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培育的人才,也有其成就的事业,而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就是科技强国的使命。”
新时代的中国正在开创的未来,没有任何的参照系,完全要走自己的路,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通向未来的道路是光明的,但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繁花似锦相伴,也会有荆棘密布的阻挠,交织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在智能时代,要解决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更是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历史不会给任何崛起图强的国家太多试错的机会,唯有对科学秉持审慎和敬畏之心,才能尽可能地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至少不犯颠覆性的错误。
科学精神,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也是每一个新时代人要秉持的态度。于我们而言,科学精神就是对抗混沌世界的那一道光。有了这道光,即使暂时迷失,也总能找到方向;有了这道光,即使世界冰冷,也总能发出一点热。守护来之不易的科学精神,培养正在萌发的科学精神,是每个人要用毕生精力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