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同文车同轨——秦始皇的历史贡献

公元前259年(周赧王五十六年、秦昭襄王四十八年),秦始皇嬴政出生于邯郸城。

秦昭襄王在位时,指定长子嬴悼为太子,悼去世后,指定次子嬴柱为太子。嬴柱亦称安国君,就是后来的秦孝文王(可惜后来即位仅三天就去世了)。

安国君当时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嬴异人的,非常不招父亲待见,原因很简单:安国君不喜欢这个儿子的生母夏姬。

于是,利用一个机会,异人,也就是嬴政的父亲被秦国送往赵都邯郸为质子。

我们知道,原本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晋国,但在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晋国被三家瓜分,实力削弱了不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力量一度颇强,而那时的秦国还处在迸发的前夜,不得不结好赵国,派出质子便是一种交好的方式,也是那个时代相对弱小的诸侯国获得强国“理解”的一种显规则。

在异人为质期间,秦国和赵国的关系时好时坏,这种局面必定影响他在赵国的生活,很多时候都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

一位卫国大商人叫吕不韦的,在赵国经商多年,此人颇有头脑,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决定进行一次政治豪赌。

于是他在邯郸主动去见异人游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异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自己已经落到非常凄惨的境地,且不受父亲喜欢,便不客气地回答道:“你吕不韦还是先光大你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徐福求仙

方士徐福上书秦始皇,说东海三座神山中有仙人居住,可求其赐长生不老之药。于是,秦始皇令其带三千童男童女、五种工匠及大量珍宝入海求取仙药。可耗资巨万,终无结果。徐福怕秦始皇加罪,遂逃之夭夭。后有文献记载说徐福率众逃至瀛洲。也有人说徐福逃到了今天日本大阪附近,在那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今其地有徐福墓。

修筑长城

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都在自己的北部边疆修起了长城,防止匈奴人的侵扰。秦统一全国后,派蒙恬率30万大军开往北方抗击匈奴,同时征调几十万民工,在原来三国修筑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新的长城。除加固了原来的长城外,又修建了很多新城墙,经过10余年时间,终于修成了一条横亘东西、长达万余里的长城。

但已经深思熟虑过的吕不韦接着说:“你是不知道的,我的门庭是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之后才能光大。”

异人突然明白了吕不韦说话的深意,就引吕不韦入内室与他详谈,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政治同盟意向,异人也承诺一旦吕不韦的政治计划成功,将以分国作为答谢。

吕不韦于是首先拿出五百金送给异人,作为其日常生活和公共关系之用;又投资五百金买来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

当时的人都知道,秦太子安国君最喜欢的女人是华阳夫人,而她却没有生育孩子。

吕不韦便采取递进策略,他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和姐姐做工作,托他们把珍宝统统献给华阳夫人,有意识地谈及异人如何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云云,更重要的是不断向华阳夫人传递一个信息:“异人把(华阳)夫人当作亲生母亲。因为不得相见而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安国君)和夫人”。

铁杵成针、水滴石穿,慢慢地,华阳夫人真的相信了异人待之若至亲,因此非常高兴。

帮助异人在华阳夫人那儿有了好印象后,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既然异人这么重情,自己又没孩子,不如认异人为养子吧。

华阳夫人欣然应允,并趁安国君情绪不错时,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异人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等,接着话锋一转,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你安国君的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异人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国君答应了这个要求,命人刻下玉符,不仅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养子,还决定立异人为自己的继承人。

异人名正言顺后,一切待遇自然就按部就班了——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派人带很多金钱财宝给异人,并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在成为秦太子的继承人后,异人的名声在诸侯中立刻响亮起来。

从此,吕不韦不再上心他的买卖,而是长住邯郸,和异人一道广交天下贤能,静待回国做太子、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拴住”异人,吕不韦还给他送去一个擅长歌舞的美女,因为是在赵国的都城,所以史上称之为赵姬。

赵姬随后为异人产下一子,这就是未来的秦始皇嬴政。

嬴政生不逢时,恰好此时秦国和赵国由盟友变成了敌人。

赵国在秦国进攻时想杀死异人,又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下,用重金贿赂了守城官员,他们连夜逃离邯郸城。

嬴政和母亲赵姬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异人。

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嬴政和母亲赵姬得以平安回到秦国。

安国君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离世了,于是异人即位,是为秦庄襄王。

异人践诺,刚即位便授吕不韦为相国,加封为文信侯。但秦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去世了。不过,他在位期间,派吕不韦灭了东周,并且多次发动战争鲸吞了韩、赵、魏的大片土地。

公元前246年,刚十三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是为秦王嬴政。因为年幼,秦国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还尊吕不韦为“仲父”。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他清除了与母亲通奸的吕不韦势力,又歼灭了原吕不韦门客、后来与赵太后有奸情的嫪毐(lào ǎi)一伙,大权归于自己。

此后,嬴政重用尉缭、李斯、王翦、杨端、王贲等人,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歼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大范围的统一,华夏人的疆域达到空前辽阔的程度。

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九百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率领戍卒杀死押解他们的军官,发动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再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最终失利。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约法三章

刘邦入关后,听从樊哙、张良的建议,封存秦的府库财宝,还军灞上。然后安抚父老豪杰,宣布废除秦朝的严苛法律,与他们相约制定了三条法规:“杀人者死(杀人者处死),伤人及盗抵罪(伤害人及盗窃者判罪)。”秦人大喜,争相带着牛羊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后来人们用“约法三章”代指临时规定的共同遵守的一些简单条款。

这令人咂舌的效率和成就,并非秦始皇和他一般人的一时之力,而是建立在秦国历经数代人的不断努力改革发展基础之上的。

早在嬴政的五世祖秦孝公执政时期,秦国就产生了强国的战略思想,向天下发布《求贤令》,以引进各类人类实现富国强军。

卫人鞅(以国为氏即卫鞅,后因功后被封于商地作为采邑,故也称“商鞅”,一般称商鞅)从魏国跑来,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革新,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在孝公宠臣景监的举荐下,商鞅献上了一套中心思想是“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变法计划。秦孝公看后极其赞赏,下决心实行变法。

商鞅的核心思想是:重刑、弱民、抑商和禁旅。考虑到当时秦国积贫积弱太久,国民懒散、政府公信力不高等现实,商鞅在变法前采取了“徙木立信”等手段,迅速把政府的诚信度拉升了起来。

商鞅变法迅速使得秦国从一个周朝西部地区不起眼的弱国,变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短短十余年间,被治理得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安居乐业,同时,经过训练后的秦人皆“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闻战则喜,“乡邑大治”。

这下,连周天子也送礼给孝公,封其为“方伯”(即一方诸侯领袖的尊称)。各诸侯国纷纷前来祝贺和取经,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最强大和富足者。

商鞅主持的变法在各国中是最全面,最系统,最彻底的。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军功授爵制)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也不断改进,实现了兵器的“标准化”,具体就是统一规格的零配件和维修模式,而同期其他诸侯国的兵器一旦损坏便几乎成为废品;在兵种上优化编组,成立步、车、骑不同的集团式部队编成。

秦国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成为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无法抵御的强大力量。

商鞅变法惠泽后世,先进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机制,使得精英层出不穷,到嬴政担任秦王时,又出现了尉缭子、王翦等一大批名将。

阿房宫

秦始皇役使数十万人修建规模宏大的朝宫建筑群,其中建在上林苑中的前殿最为雄伟,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里面可坐万人,树立五丈高的大旗。但直到秦二世时,宫殿尚未建成,亦未正式命名,因修建前殿之地名阿房,故称阿房宫。后项羽入咸阳,将其焚毁。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嬴政认为称王不足以展示其赫赫功绩,自认为其已超越先世“三皇五帝”,于是将之结合为“皇帝”,而他本人就是“始皇帝”,他希望自他以后,皇帝一直在嬴家,二世、三世,无穷尽也。

秦始皇建立秦朝,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废除了以往尾大不掉、矛盾重重的分封制,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也就是今天中国乃至全球都在采取的行政管理体制,其先进性可见一斑。

秦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增至46郡,以咸阳(今陕西咸阳秦都区)为都城。

秦朝在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这套成熟的治理体制被称为“秦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特别是从都城咸阳向北修筑的秦直道,在今天仍有遗存且仍可使用,在今天仍可以看出其当年气魄之宏大。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明确要求罢兵养民,收缴天下兵器进行集中熔化,期冀国内不再发生战争,这无疑是过于理想化的,因为在他死后不久爆发的战争中,秦军反而吃了武器不足的亏。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始终没有对长期祸边的北狄、匈奴人掉以轻心,他采取进取攻势。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大将蒙恬率军攻占匈奴人长期盘踞的黄河以南九原地区,设置34县,组建九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

尽管以今人的眼光看秦始皇,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当把他置于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放在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看待,那么会由衷地敬佩这位为中国、为中华民族长期保持多民族统一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其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华夏人历史上第一个广域帝国,更在于他所采取的多项带有极大创新性、预见性、战略性、先进性的体制和机制,其贡献不仅是对中国人的贡献,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比如郡县制。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者耳熟能详的话,正是秦始皇远见卓识的集中体现。

我们知道,人类走出蒙昧时代以后,在口语得以清晰表达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了记录的需要,于是文字就产生了。文字是口语的书面表达,更是文化、文明传承的最佳载体。

今天,中国讲汉语的人口超过了13亿人,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辽阔国土上,口语种类繁多,彼此间千差万别,不同方言很多不能互通,但是一旦诉诸文字,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这就是统一的汉字的功绩。

因此,文字的一致性,不仅是文化、文明的共性体现,更是维持一个族群最强有力的保证。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下令把原先不同诸侯国自身使用的不同的文字,统一为秦国使用的“小篆”,不仅大大降低了当时人们相互交流的社会成本,而且由于“小篆”简单易学,也减轻了人们学习的压力和强度。

同样,当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车辆制造尺寸,有自己的一套道路设计和建设标准,非常不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人流,而且会造成巨大浪费。为此,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境的车轨标准,这样就使各地的道路在几年之内压成宽度一致的硬地车道,大大减少商品和旅客运输过程的成本,也便于军队大规模迅速向边陲集结和进发。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虽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发明创造,也不是秦朝率先采取的,之前六国也有过类似的举动,但确是在一个空前大帝国全面推进且卓有成效的,这一点在当时的历史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不仅需要巨大的决策勇气,也需要情形的预判和评估,还需要执着和坚持,以及在推进进程中的精益求精。

楚汉战争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分江苏徐州);刘邦被封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汉中)。秦国的三个降将被封到关中,六国贵族之后及起义首领等也被封到东方各地。不久,诸侯之间因分封不均发生战争。刘邦占领关中后,乘项羽攻齐之际,联合五个诸侯攻入彭城,项羽回军大败刘邦。

刘邦与项羽相持在荥阳、成皋间。刘邦派韩信攻取赵、齐之地,派彭越居梁地切断项羽的运粮路线。项羽虽经常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但腹背受敌,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

公元前203年,项羽与刘邦讲和,以鸿沟为界,以东属楚,以西属汉。项羽东归,刘邦背弃和约,带兵向东追击。因韩信、彭越没有按期到达,遂为项羽所败。公元前202年,刘邦再次约韩信、彭越合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败后自刎于乌江。

经过长达四年的大战,刘邦取得了最后胜利。

经过秦始皇的一系列创新性的治理,秦朝全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他本人就是一位极其勤勉努力的统治者,比如,那时候还没发明纸,因此大量文书多是用竹简写就。每天,秦始皇为了节省身边人的劳动量,尽可能自己搬动沉重的竹简来批阅奏章。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为的是不让帝国的重要情况奏本在处理上耽搁时间。

上行下效,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极大影响着整个官僚系统。今天,从我国很多地方考古发掘的秦简中不难看出,那时的官员,几乎每人每天都要审阅几百斤重的竹简,试想,简简单单一个个地回看,就要人费去多大气力。

可惜,秦始皇在晚年却陷入了通常帝王们同样的窠臼,疯狂地追求长生不老,同时性格上也随之出现了很多怪癖,对人和事的判断也不断出现偏差,表现在疑神疑鬼,喜欢听小话,喜欢阿谀奉承。

原本忠厚、忠诚的长子扶苏,顺理成章应是接班人,但秦始皇偏偏听信谗言,愣是将扶苏“发配”到塞外戍边,而让狡猾的第十八子胡亥有机可乘,终于在秦始皇突然病倒并亡故后,胡亥采用阴暗恶劣的手段夺取了皇位,即秦二世。

但是,原本基础良好的秦朝,由于秦二世一伙的暴政,使得陈胜、吴广等人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被灭亡了。秦朝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称帝,至前206年灭亡,总计历三主,享国十五年。

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