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秘书到宰相:张廷玉
- 吴新华
- 1462字
- 2021-03-28 17:28:56
为父丁忧
从法华寺为母亲诵经回来,张廷玉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每天上朝,他总是恍恍惚惚,眼前时常出现母亲那慈祥的面孔。同僚们能理解,康熙皇帝也能体谅,母亲去世,遇上谁都一样悲痛,如果这个儿子整天嘻嘻哈哈,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必定会被大家指着脊梁骨痛骂!
张廷玉正在悲痛欲绝之中,另一个非常不幸的消息传来:父亲张英病重。原来自从老夫人去世后,张英整个人都快垮掉了,虽然不让二儿子张廷玉返回,自己却整天以泪洗面。在封建社会,女人地位虽然极低,只要有钱,多娶几房老婆实属正常,但是姚氏却完全不同,她除了给张英生了九个孩子外,在张英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无人可以替代。
张英身体本来不佳,哪里经得起这种打击,不久就病得卧床不起。张廷玉收到来信,内心非常焦急,他要回家探亲,但是这次皇上会批准吗?他为母亲守孝都不批准,探病更加不会轻易批准吧。
但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张廷玉便不会放弃。他写了一份探病奏书,亲自向康熙皇帝汇报。
康熙皇帝听说张英病重,从龙椅上腾地站了起来。张英张爱卿,是自己忠实的干将,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一定得让他好好养病。
康熙皇帝对张廷玉说:“张爱卿,你带上御医立即回家,千方百计也要将你父之病治好。”
张廷玉露出久违的笑容,高声说:“微臣遵旨,谢主隆恩。”
这让大臣们很是羡慕嫉妒,同时大家也钦佩皇上。遇上重情重义的好皇帝,大臣们累死苦死也值得啊!
这就是所谓的皇恩浩荡。
随后,张廷玉和御医快马加鞭来到安徽桐城老家。此时,张英已病入膏肓。
张廷玉火急火燎地对御医说:“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治好我父亲的病。”
御医也没说话,只是愣愣地望着张廷玉。
“你说话啊!”张廷玉大声说。
“给老大臣吃好点,照顾好点吧。”
“什么意思?”
“老大臣的病已回天乏术。”
张廷玉面对残酷的现实,只得听从御医的意见。这就是宿命。此后,张廷玉亲自照顾父亲,时时嘘寒问暖,但是张英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还在替张廷玉着想,分析天下时局,让他坚定不移地做皇帝的人。
张廷玉曾经想与太子交往,成为太子之人,希望成为未来政局的核心人物。但张英告诉他,太子不一定能当上皇帝,因为太子不聪明,而且现在有实权的皇子众多,太子不一定能成功。
后来的情形果然被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张英言中。
张英望着儿子张廷玉,他知道儿子的水平、能力不在自己之下,智商、情商也比自己高,相信他此后取得的功名一定不在自己之下。
这年(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冬天,张英终于含笑九泉……
张英去世后,张廷玉马上向皇上写了一份守孝奏书,要求丁忧。这次张廷玉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当官之人,身家性命都已卖给了皇家。
此时张廷玉得到了一个不妙的消息,朝廷形势严峻。太子气焰嚣张,经常不考虑康熙皇帝的感受。面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纵使权倾天下的康熙皇帝也无良药可治,只得经常唉声叹气、愁眉苦脸。这是一场“现任皇帝”与“未来皇帝”之间的对抗。可想而知,康熙皇帝一定希望身边能多一个帮手,不会批准他请假的。
但是结果却让张廷玉很是意外,康熙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意他守孝三年。这次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同意?道理非常明显,首先,张英是大清帝国的功臣,应该享受的待遇,一样不能落下;其次,张英当过太子的老师,皇上不想让与太子胤礽有半点关系的人留在身边,影响自己的决策。
应该属于你的东西,不一定是你的。然而太子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爱把太子比作皇上,那就更错了。太子就是太子,他绝不是皇上,其实太子离当上皇上的路还很漫长。
守孝三年,像上天有意安排一样,让张廷玉远离宫廷内斗,保持了一个清白大臣的身份。这次内斗,答案不说,你也会知道的,太子胤礽最终被康熙废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