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罗马)

我坐在大客车上,强忍着睡意,睁着双眼努力克服时差带来的困倦。车窗外是建在亚平宁山脉上的高速公路,当然这是通向罗马条条大路中的一条。

复活节的假日,公路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房车或者其他奔赴休假地的私车。意大利人就是如此地热爱生活,他们比美国人、英国人更懂得生命的意味,他们更重视家人,更享受来自于休闲时光的惬意。

去罗马的路

然而,早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世纪的数百年中,罗马人的祖辈却不是这样,他们一直忙于战事,以恺撒为例,他一生中历尽艰险,率领罗马军队彻底征服高卢人、赫尔维提人和日尔曼人,不仅清除了不列颠对他的威胁,还曾越过英吉利海峡,将罗马的疆域扩大到了英格兰中部。

从那以后,罗马的帝王并没有就此罢休,经过一系列的扩张战争,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屋大维击败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使罗马帝国成为世界霸主,它的版图北部边界到现在欧洲的英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地,东边一度达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苏丹北部、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边面临大西洋。历代罗马皇帝都致力于把罗马变成众城之城,让罗马的外在形象与其拥有的巨大权力相匹配。他们通过最有雄心的城市规划,建造巨大的建筑,巨大的建筑会让人产生一种崇敬感和压迫感。那些被征服地的君王,走进这令人炫目的城市,都会心悦诚服地俯首称臣。伟大的罗马政治高度统一,经济空前繁荣,同时,罗马帝国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组织民众、劳工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硬面公路8万公里。这些大道在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罗马作为西欧宗教的中心,各地教徒纷纷前往朝圣,街道上车水马龙。

古罗马废墟

修筑道路网,具有军事和政治目的,同时也有商业贸易用途,线路常常采取以前的大道走向,在不接触或穿过乡村的限制之下,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尽可能做到取直的道路特点令人称奇。奥古斯都建立的帝国驿道,还设有一些驿站,为旅行者提供食宿,随意来往的人流越来越多,后来发展成了市场或者城市。有人笑谈,当年从欧洲的任何一处开始旅行,只要踏上大道不停地走,最终一定可以抵达罗马——这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由来。而此时,我们正在一条通往罗马的大路上,与赶赴休假之地的意大利车流并驾齐驱,时不时要减缓车速,偶尔也要停下等一等。为了公路上和隧道里的交通安全,路上耽搁一点时间是值得的。

古罗马集市废墟

古罗马角斗场废墟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为西方文明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认为古罗马的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也许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至今仍被法学界研究、借鉴。

产生于古罗马的拉丁文散文和罗马诗歌,是各国学者毕生研究的对象。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对欧洲或者说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的影响无法估算。

时差造成的昏昏欲睡,让古罗马在梦境之中若隐若现,偶尔醒在现实,听到陈导在慷慨陈词;偶尔又走入梦中的罗马战场,看到恺撒或君士坦丁大帝挥舞着刀枪。在我真正醒来之时,陈导正操着台湾普通话替意大利人正名:“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感谢意大利人,谁都不能否认,是意大利人为美国人发现了美洲,是意大利人教会了英国人写诗和耍手腕,是意大利人教给德国人打仗入侵别国领土,是意大利人教给法国人烹调,是意大利人教给俄罗斯人跳芭蕾舞。所以,意大利被称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当之无愧。”这时候,大客车已进入罗马市区,窗外的景色已经带有浓浓的罗马味道。当车行缓缓之时,向往已久的罗马废墟已近在眼前。隔着车窗的玻璃,我看到在一堵废墙上雕刻着四幅地图,简洁地标示了罗马从一座山城演变成一个庞大帝国的进程,而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最伟大的一位罗马人就是恺撒,正是他把罗马帝国的辉煌推上了最光辉的顶点。遥想当年,恺撒从这里出发,指挥千军万马,英勇征战,攻城掠地,开疆拓土,把罗马帝国的边疆延伸到最遥远的地方。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曾这样叙述恺撒作战的情景:像旋风和闪电一样攻下八百城池,三千部族迅速土崩瓦解,三百万人激战得天昏地暗,上百万的尸体横陈荒野,一代一代的西方人都记得恺撒登陆后向罗马报捷的豪言:“我到达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

古罗马神庙废墟

人们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意大利。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意大利积淀了太多的记忆和说不尽的过去,历史遗迹记载着意大利人辉煌的成就、高贵的传统和浪漫主义魅力。罗马真是遍地的艺术品和名胜古迹,要写成故事和编成剧本的话,这里就是最大的素材库。

记得余秋雨先生曾在《行者无疆》里写道,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但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这个词叫伟大,这座城市叫罗马。

有人说现代罗马人具有远见卓识。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自己祖先的历史。事实上,这种智慧恰恰来自于对旧时代的罗马人拆毁这些伟大建筑行为的反思。我们从古罗马角斗场的废墟里,可以找到这种说法的证据。

古罗马角斗场,也有人称它为古竞技场,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成,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现在已经残破不堪,而在那些残垣断壁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个黑黑的石洞,这就是后来的罗马人,拆除建筑上的金属构件后留下的痕迹。

角斗场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其形状很像现代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围墙是用石头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万观众,其规模的宏大,设计的科学,建筑的稳固,不要说在2000年前,就是现在,也仍然会令人惊叹不已。

君士坦丁的父亲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之后,军队里的一些将士要求君士坦丁当皇帝,但是另一些将领却反对这一提议,因而爆发了一系列内部战争。战争一直到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他的最后一个劲敌马克森提乌斯时才告结束,在角斗场西面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就是为纪念这一胜利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凯旋门上方的浮雕石板是当时从罗马其他建筑上直接取来的,主要内容都是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如安东尼、哈德连等,下面则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战斗场景,这座门就是一部生动的罗马史。

君士坦丁凯旋门

据说,古罗马城主要由公共建筑和附带设施组成,罗马城区规划受古希腊模式影响,将严峻而优美的形式与实用目的结合起来,建有很多神庙、祭坛、永久性市场和公共浴室。

罗马圣天使城堡

罗马就是这样一个城市,置身其中,人们的眼前很快呈现着千年之前的景象。从下而上,以优美的曲线和直线连结起来的数十层大台阶,让我们一睹1725年所建的西班牙广场。这是一处巴洛克风格大师贝尔尼尼的杰作,台阶之上是白色的圣三位一体(宗教哲学名词: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教堂。虽然西班牙广场的名字是因为西班牙大使馆坐落于此地而得,据传,修建西班牙广场的资金却是法国驻罗马大使提供的。当初的法国人本打算建造一座可与许愿池媲美的喷泉,但是由于经费实在庞大,才会有今天独树一帜的大台阶。

当年罗马发了洪水,曾经有一条破船被冲到台阶之下,老彼得罗·贝尔尼尼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得到喷泉的设计灵感,才有现在大台阶被称为“破船喷泉”的石雕。你可以看到破船喷泉真正流出的水量很小,导游说这也是大师因地制宜,设计巧妙之所在。慕名而来的游客全都围着喷泉拍照,如果不积极向后来的人表达你想要拍照的意思,就永远不可能拍到这条老贝尔尼尼的“破船”。这座喷泉之上的台阶中间,还有一座花坛,4月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繁花簇簇尤其惹人喜爱。

听来自台湾的罗马导游讲,司汤达、巴尔扎克、瓦格纳、李斯特、勃朗宁等大文豪和艺术家们都在这一带居住过。这里也是文学爱好者常去瞻仰的地方,阶梯下左侧建筑的墙壁上有文字记载着:1821年诗人济慈于此亡故。现在此处已经建成济慈的纪念博物馆。

罗马许愿池

西班牙广场上的咖啡馆是济慈、拜伦、雪莱等文人最爱去的地方,特别是位于对面大街上的吉可咖啡馆,从18世纪开业到现在的几百年间,吉可咖啡馆从未曾关门,可以称作罗马最古老的咖啡馆。吉可咖啡馆不但是诗人聚集之处,各地的艺术家也常在此逗留,如意大利雕刻家卡诺瓦(Canova,卢浮宫里的著名雕塑“爱神丘比特与普赛克”的作者)、丹麦雕刻家杜巴森,文学作家易卜生、戈果里,音乐家萧邦、白辽士、比才、李斯特,此外意大利人所崇拜的大文豪哥德,其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就是在此地完成的。

早就听说罗马有个许愿池(少女喷泉),很想去许个愿,可是真的到了许愿池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在这里许过的愿望都可以实现的。许愿池是力量的象征,只因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说法:背对喷泉,从肩以上抛一枚硬币到水池里,就有机会再次访问罗马。就是说,所谓可能实现的许愿,只是再次来罗马而已,纵然投入更多的硬币,其他的愿望全都是非分之想。尽管这样,很多旅游者还是在喷泉边争先恐后地往里抛硬币,可见罗马这座城市特有的迷人魅力。许愿池喷泉名叫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意大利语是三岔路的意思,因为喷泉前面有三条道路向外延伸。

许愿池总高约25.9米,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也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罗马的象征之一,在电影《罗马假日》风靡全球后闻名于全世界。背景建筑是一座海神宫,中间立着的是海神尼普顿的海马战车,引两个水神驾驭两匹带翼的战马,一匹难以驯服,而另一匹则温顺安详,据说以此象征着大海的两面性。海神宫的上方站着四位少女雕像(也是叫少女喷泉的原因),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许愿池的每一座神像的神态各不相同,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泉水从各神像和海礁之间喷涌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海神宫建筑完全左右对称,海神像是雕刻家伯拉奇(Pie-tro Bracci)在1762年设计的。

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许愿池都乐于拿出一枚硬币,许再来一次罗马的愿望。据说每隔一段时间,当地一家清洁公司把水池内累积的硬币打捞上来,欧元硬币归当地有关部门用于修缮罗马的古代遗迹,而非欧元硬币则捐赠给世界红十字会。我怀着单纯的再次来罗马的愿望,向池中投了一枚人民币一元硬币,作为向中国红十字会的捐款。

许愿池旁边的商铺生意非常兴旺,其中的一家小食品店,吸引了数不清的游客。我们的导游说,他每次来罗马都会到这家店里吃一个冰激凌,因为这家店有免费的卫生间。

在后来的行程中,我们游览了更多的古罗马废墟:倾塌的旧城墙,残破的旧宫殿,斑驳脱榫的石梁和缺手少臂的雕像。我不去辨认哪个是曾经雄伟的埃米利亚殿堂,哪个是曾经华丽的马森齐奥殿堂,仅仅一个罗马,仅仅在罗马的大路上走过一遭儿,足矣!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和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