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节 延胡索

Yanhusuo

CORYDALIS RHIZOMA

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W.T.Wang别名元胡,为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之功效。主产于浙江,以缙云县所产质量最好。产区常见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菌核病及立枯病等,其中以霜霉病威胁最大,常因病毁种。

一、延胡索霜霉病

霜霉病是延胡索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的危害,雨后转晴10天左右能使全田枯死,药农称火烧瘟,减产可达50%~70%。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茎部。叶面出现不规则形、黄绿色至黄褐色斑块,边缘不明显,斑块相应的背面生致密的微紫灰色霜霉层。茎部叶柄分叉处也极易受害,田间一旦发病,扩展极快,整个植株茎叶变褐腐烂。

(二)病原

病原为紫堇霜霉Peronospora corydalis de Bary,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霜霉属真菌。子实层紫灰色,孢囊丛生,主干198~430μm×8~11μm,上部双分叉2至多次,末端分枝成直角。孢子囊单生,柠檬形,近无色,大小16.9~23.7μm×13.5~16.9μm。卵孢子黄褐色,球形,直径33.8~37.14μm。

(三)发病规律

土壤病残组织中的卵孢子是翌年病害发生的主要侵染来源。病部产生的孢子囊通过风雨的传播,在田间不断发生多次再侵染。延胡索的发生和流行与温湿度的关系极大。早春3~4月,当气温上升到10℃以上,多雨,忽冷忽热,日夜温差大,容易结露和产生重雾的天气,及密植、早春块茎膨大时灌水过量造成田间高湿度,都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地上茎叶极易发生提前倒伏枯死。但如天气干旱少雨、砂壤土及高畦栽培及肥料充足地块发病则轻。

(四)防治措施

(1)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避免连茬,选择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和没有种过延胡索的稻麦田或山地,注意播种不宜过密。无病田留种。春寒多雨季节,要做好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块茎膨大需水期,每次浇水量应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利用野生延胡索杂交培育抗病品种也是有效的防治途径。

(2)发病初期选用1:1:300波尔多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洒一次,喷洒药剂覆盖面一定要均匀周到。农用链霉素对霜霉病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单用或与代森锌混用防治霜霉病的内吸性药剂,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2~3次。

二、延胡索菌核病

(一)症状

近地面茎基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至褐色条斑,植株软腐倒伏,被害叶片、叶柄呈青褐色腐烂。发生严重时,植株成堆死腐,药农称其为“搭叶烂”、“鸡窝瘟”。土面病株残体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此外,立枯丝核菌也为害延胡索的茎基部和贴近地面的叶片,在潮湿情况下也极易引起植株倒伏烂叶(图7-76、图7-77)。但病部可见蜘丝状菌丝联附着小土拉状棕褐色菌核,此点可与菌核病相区别。

(二)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真菌。菌核球形,大小1.5~3mm×1~2mm。一般萌生有柄子囊盘4~5个,子囊盘盘状,淡红褐色,直径0.4~1.0mm。子囊圆筒形,大小114~160μm×8.2~11μm。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大小8~13μm×4~8μm。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不产生分生孢子,主要靠遗留在土中的菌核越冬、越夏。早春菌核萌发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菌核也可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地面的茎叶引起病害。受害茎叶上的菌丝体又蔓延为害邻近植株。菌核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早春当温度达到15℃~18℃时,多雨潮湿、排水不良及植株生长过密、枝叶柔嫩等最有利于发病。江苏、浙江一带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实行水旱轮作、深耕和施用腐熟堆肥;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田间湿度。

(2)及时铲除病株病土,撒施硫磺石灰粉或1:1的石灰与草木灰粉。药剂喷洒可选用甲基托布津、速克灵等。

三、延胡索锈病

(一)症状

锈病在延胡索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年份发生少,为害轻。病菌主要为害叶、茎。叶面首先出现褪绿黄色斑块,背面生有圆形隆起的小疤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橙黄色粉堆,为病菌夏孢子堆和夏孢子。病斑若聚集发生在叶尖、叶缘时,叶片局部卷曲变褐色。茎和叶柄受害后上面也生锈斑,呈现畸形弯曲。黑色冬孢子堆较少见。

(二)病原

元胡柄锈菌Puccinia brandegei属担子茵亚门、锈菌目、柄锈菌属真菌。

(三)发病规律

病菌生活史不详。夏孢子有可能生存越冬,在廷胡索生长期反复侵染为害。在江苏、浙江3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为害严重。春雨多、空气湿度大及植株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重。

(四)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疏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2)发病初期选喷波美0.2度石硫合剂及20%粉锈宁2000倍液等药剂2~3次。

(周如军 丁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