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北沙参

Beishashen

GLEHNIAE RADIX

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清肺泻火、养阴止咳等功效。主产于山东、江苏、河北和辽宁;也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北沙参主要病害有锈病、根结线虫病、花叶病、根腐病等。

一、北沙参锈病

(一)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及果柄。开始时老叶及叶柄上产生大小不等的不规则病斑,病斑初期红褐色,后为黑褐色,并蔓延至全株叶片。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黑褐色粉状物,为病原菌的夏孢子或冬孢子(图7-52、图7-53)。发病初期叶片黄绿色,后期叶片或全株枯死。

(二)病原

病原为珊瑚菜柄锈菌Puccinia phellopteri Syd.,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属真菌。

(三)发病规律

病菌为缺锈孢子型、单主寄生的锈菌,以冬孢子在田间植株根芽及残叶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春季形成性孢子器,并在其周围产生夏孢子堆及夏孢子,经气流传播,在留种田和春播田中蔓延。高温干旱对病菌有抑制作用,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出苗后即有发生,7~8月发病严重。

(四)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

(2)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治,可选用5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或25%粉锈宁800倍液等药剂,每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北沙参花叶病

(一)症状

病毒为害叶片及全株。发病初期在叶面产生黄白色的近圆形褪绿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受害叶片叶色黄绿相间,斑区呈黄白色的花叶症状,叶面皱缩(图7-54)。发病后期全株表现花叶,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抑制。

(二)病原

病原为珊瑚菜花叶病毒Shanhucai mosaic virus

(三)发病规律

病毒在病株残体及带病种根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现症状,5~6月发病严重,夏季气温升高后隐症。蚜虫是主要传毒昆虫;土壤干旱、植株长势弱、光照较强时有利于病毒侵染和扩展蔓延,故症状表现时轻时重,并且出现隐症现象。

(四)防治措施

(1)选择生茬地种植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配方施肥。

(2)春季发病盛期在田间选无病毒植株插标签留种;及时除草,并在蚜虫发生盛期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次,间隔期为7~10天。

(3)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 500倍液2~3次,间隔期为7~10天。

三、北沙参根结线虫病

(一)症状

植株受线虫侵害后,出现全株矮小,部分叶片萎黄枯焦。检视根部可见侧根及须根上产生小米或绿豆大小的黄白色瘤状物,呈念珠状或粗糙棍棒状。小瘤内有一至数个白色颗粒状雌虫。后期受害根皮层变褐腐烂,严重时大片死亡。

(二)病原

病原主要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线虫目、根结线虫属。根结线虫其他种如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Chitwood、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 Chitwood等也为害北沙参。

(三)发病规律

线虫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根结线虫主要以病根结遗留在土壤中,病土是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线虫以孵化的2龄幼虫引起侵染。参苗出土后即发生。在温暖或气温较高地区,多湿砂质壤土中有利于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豆科植物连作发病重。从出苗开始发病,整个生长期均可受害。山东及其他北沙参产区均有发现。

(四)防治措施

(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以花生等作物为前茬。

(2)翻晒土地;整地时用生石灰50kg/亩,杀灭幼虫和虫卵。

(王蓉 丁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