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报国如乖愿,归耕宁买田。

——欧阳修《答太傅相公见赠长韵》

这两句直抒抱负、掷地有声的诗句分明渊源于儒家的传统文化,是欧阳修从政的行为准则,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实践。

欧阳修论文宗法韩愈,在文道关系的阐释方面却有突破和创新,自有其超迈韩愈的独到见解。韩愈以卫道者自居,置复古明道、张扬儒学于首位,将文视为道的附庸。北宋中期,中央君主集权制确立已久,当务之急是刷新吏治以纾民困,不能让皇权旁落或架空。欧阳修也主张师法儒家“六经”,但强调“通经学古,履忠守道”,经世致用。因此,不能“弃百事不关于心”。所谓“百事”,涵盖面极为广泛。上自治国平天下头等大事,下及“忧水患”、“教人树桑麻、畜鸡豚”等有关国计民生的实际问题,把学者的视线由儒家经典引向关注并揭发弊端以至解决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各种矛盾上来。他力主“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用”,“切于事实”,“中于时病”。这是欧阳修文论的精髓所在,也是他对北宋诗文革新的独特贡献。在文体改革方面,对“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的西昆时文深致不满;同时,又对矫枉过正、泥古不化、追“奇”求“怪”的太学体,予以不留情面的正面抨击。欧阳修力主博取众长,“勿为一体”、“取其自然”,“简重严正,或时肆放以自舒”,从而达到“本深而末茂”、“言之所载者大且文”的境界。正由于他蓄道德而能文章,坚持不懈地实践其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文学主张,才成了群彦向往、闻风影从、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也留下了自己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创作业绩。

欧阳修向以诗、文、词、赋兼擅著称。其中数量最多、成就尤为突出的当推散文。且不论其政论散文几乎全是参政议政的载体,无不以匡时救弊、刷新吏治为旨归,富于现实的针对性,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就连史传散文也往往以史为鉴,在传序、论赞中提出诸多发人深思的论断,寓有鲜明的诤谏意义。他还写过不少记人、叙事、写景、抒情散文,大都朴质醇厚,明白晓畅,用笔简约而极饶韵味。从总体上看,欧阳修的散文不像韩愈那样以汪洋恣肆、浑浩流转见长,而是别开生面,自成一格,用苏洵《与欧阳内翰第一书》的话说,那就是“纡馀委备,往复百折,而条达疏畅,无所间断;气尽语极,急言竭论,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如此臻于化境的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既深且远的影响。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明代的宋濂、归有光、唐顺之、茅坤,清代的方苞、姚鼐等,无不受其沾溉和启迪。唐宋八大家历来被奉为古代散文家的楷模,而欧阳修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中坚。

诗,据欧阳修的夫子自道,是其馀事。今存860余首,以气格为主,矫西昆之失。触事感物,以理取胜。长篇多效韩愈,以文为诗;多议论,参以李白,用语平易自然,不像韩愈那样故作盘空硬语。他力主“发声通下情”,取径又与白居易讽谕诗近似,或议论时弊,为民请命;或寓言托物寄兴,劝世救俗。由于欧阳修长期从政甚至身在班列,可用政论、奏疏、表札直陈己见,故这类题材的诗歌并不多,涉及的社会生活面也不很宽广,较多的是记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尤其是受谗见逐、贬谪外任期间,写下了不少即景抒情、含思凄苦之作。另外,他的赠别、论诗之作也不乏佳构。就诗体的运用而言,近体诗力矫西昆雕琢之失,用典、议论不多,不尚藻饰,音节工整和谐,用语浅近自然,自具宋人格调,但往往有句无篇。与近体相比,他的古体诗更有特色,成就也更大,其中尤以七古为最。七言长句高处直追昌黎,为王安石之辈所不及。其特点在于用韵富有变化,既有句句押韵、一韵到底者,也有开头句句押韵、以后平仄互叶或其他方式押韵者,更有不少句句押韵、隔句押或换韵而融会一体者。选用不同的押韵方式意在适应表情达意的需要。如此写来,或流利深至,或英伟挺拔,各极其妙。这是一。其二,句式长短不一。五、七言交替使用者居多,时或插入三言、九言、十一言乃至十三言,略无常式,错落有致;又间或插入四言、六言双音节句子。欧阳修以为“古诗时为一对,则体格峭健”,这和运骈入散一样,熔铸古今,于散漫中寻求整饬,觉前后俱振,引人注目。其三,散文化、议论化,便于点清题旨。尽管欧阳修诗歌创作成就不能与其散文相比,但和梅尧臣一起,为以刻露见长的宋诗开辟了道路。当然,也有少数篇章失于快直,为道学家用诗体讲哲学、史学以至天文、水利开了先例,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欧阳修的词,今存《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和《醉翁琴趣外编》,都是后人所编,中间羼杂了不少他人之作,较可信的有240首左右。数量超过了在他以前的所有词家,就影响论,也不在其诗歌之下。在宋人的心目中,诗言理而不言情,新兴词体承担了抒发情兴、描状艳情的功能。诗俨若世家阀阅,讲求端庄雅正;而词仿佛是文苑中的暴发户,不必讲究身份、名位。诗庄词媚,渐成定势。文酒之会,佐以妓乐,这在当时司空见惯。即兴填词、即席赋诗,简直成了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何况欧阳修自己也说“余本漫浪者”,同时又深受冯延巳词的熏陶。现存那些风流蕴藉之词,多为诗人初入仕途时所作。年过“而立”、迎娶薛夫人,特别是在仕途蹭蹬历尽磨难以后,这种作风已大为收敛。至于不肖之徒为挟私报复而编造的暧昧之谤,则是不可信据的。词集中有60来首为写景咏物、咏史述怀之作,有的感慨身世,于浅直处见深沉,包孕着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有的托物寄兴,抒发其无可告诉、不便言表的隐衷,含思绵邈,耐人寻绎;也有的流连光景,流露出全身远祸、聊以排遣自适的心态,格调清新隽永,雅俗共赏,别具情趣。这类词就数量而言,所占比重仅四分之一。从欧词的影响看,疏隽开子野(张先),深婉开少游(秦观),同样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赋承传到欧阳修手里,打破了六朝以还下逮宋初骈赋、律赋的模式,吸取韩、柳散文的优长,出现了能反映诗文革新精神的新面貌。这一突破性的开拓,后来传递到苏轼手里,最终完成了对传统赋体的历史性改造。

此外,欧阳修因势利导,致力于对官方文书——四六文的推陈出新。他的致谢、求改官或乞致仕的表札,往往不以切对为工,而以散行之气,运骈俪之文,倾诉衷曲,行文婉畅,使宋代四六面目一新,为苏氏兄弟、曾巩、王安石等后继者导夫先路,不乏引领风气的开创之功。

如上所述,欧阳修堪称文坛巨擘。读其全集,仿佛跋涉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山阴道中,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何况顾及全人,他在历史上又是位多有建树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对于这样一位硕果累累的文学大家,要想用极有限的篇幅来全方位地显示其创作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统筹兼顾,力求撷取其为世所称的重要篇章,来较为清晰地勾画出他平生的主要遭际和创作轨迹。管中窥豹,聊见一斑;沧海遗珠,在所难免。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今天的读者提供走近欧阳修这位宋代大文豪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