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康谈中国经济力量之三:创新力
- 贾康
- 8329字
- 2020-06-24 22:14:07
“一带一路”与商贸创新发展——兼论区块链的应用落地
时间:2018年8月
地点:厦门
会议:中国智库“区块链金融创新”论坛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全球化和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是我国实现和平发展和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倡议,这个倡议引出的是中国在地理空间维度上,向西网状地扩大实现与其他经济体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显然是基于经济,又扩展到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与经济体之间各维度立体化的联系和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和我国疆界相毗邻及相近的经济体共同实现相互之间的协作及互惠互利关系,这进而会影响欧美发达经济体和我国之间的互动。和广大企业及创业、创新人士的联系,也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将发生的。“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适应全球化的进程,以务实的发展实现多方面的互惠互利交流合作,从而追求共赢发展。这个共赢发展的理念也可以称为包容性发展,并非在竞争中去争夺赢与输,而是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合作竞争的最终目的是共赢,实现共同发展。这充分表明中国抓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时,这也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中央层面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创新来实现“五通”。
首先,各个国家的管理者,对政府主导的政策要充分沟通。可以看到,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其他各经济体之间的政策沟通已经在积极进行,接下来则需要有实际的硬件支撑,即设施的联通。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先人们在本没有路的条件下,通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些基础设施(至少要有驿站,要有丝绸之路沿线那些基本的联通条件),从而发展起来的。现在,我们有更加明确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在建设过程中联通起来。
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铁路线路已经实现了直通欧洲,欧亚大陆桥也已经实现了3条线路的运行,还有2条正在规划中。这种中欧间往来的班列在运行初期,很多都是在到达目的地卸货后空车返回,而如今不仅往来车次越来越多,且至少有一半车次都是装载了货品返回。可以期待的是,今后在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下,将更好地实现货畅其流。而货畅其流的本质其实是贸易畅通,实现这种畅通不仅需要资金融通的支持,还需要由经济、贸易发展到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支持。
在“五通”概念之下的交流和联通,从经济学层面该如何解释?首先,不同的经济体和社会成员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互通有无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古代中国盛产丝绸,而欧洲则没有丝绸这种产品,当我们把丝绸运往欧洲的过程中,会将途中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欧洲一些区域的特产带回国内。由此,国内百姓享受到的很多东西,是在这种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通过既有利于他人又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丰富起来的。现在很多我们已经离不开的东西,也都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而实现的。比如红薯、马铃薯、西红柿等很多作物,都是在最近几百年的交流过程中从境外输入到境内的。由此可以看到,所谓互通有无其实就是互惠互利,它带来的是随着贸易的发生而实现的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的正面效应。
我国本土的产品可以称为土产,尽可能多地被输送到外部;而外部一些被我们认为有需求的产品,也更多地流入国内,这样的互通有无所带来的效果是物尽其用。一些在国内剩余的产品,其他地方可能正好短缺,输出以后恰好物尽其用。其他地方也势必存在类似的情况,他们的商品流入到我们这里,也实现了物尽其用。物尽其用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资源配置的优化,随之而来的是地尽其利,意味着国土资源禀赋所形成的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出来。
物尽其用的关键是人,我们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人,在人本主义立场上人尽其才,进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是我们所有追求的归宿。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和随之形成的奋斗目标。实现人尽其才需要和社会方方面面进行互动,而“一带一路”倡议则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该如何以创新发展的脚步登上这个舞台,使自己通过符合人生意愿的方式形成应有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
从这一视角来看,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带来的人民福祉的提升。在共赢取向和“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发展,形成了从政策互通到民心相通的综合体系。其实,这“五通”更是相互结合的共通:政策沟通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货畅其流的贸易发展;资本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和资金融通带来的经济繁荣;从经济上升到社会、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升级,由此构建了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形成以下概括:这其中是有客观必然性的,源于人类社会在供给侧的创新,即生产力必然是由低向高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引出了当下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的共享经济时代。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包容和共赢,不是简单地在竞争中争取胜利,而是竞争与合作共存,最终一同实现目标。
从商贸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交流与发展过程中的互利互惠显然有共享、共赢的趋向,也必然伴随经济学所解释的比较优势所形成的互惠互利机制。直观地看,首先它依托于各个关联的经济体,如中国毗邻的各个经济体,网状联系下的欧洲,以及通过水路联系的美洲,各国经济中实际的产出是支撑互联、互通过程中相互之间基本联系的关键。不同经济体的产出在这种联系中需要依托各自的资源要素禀赋和产业集群的特定结构(各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和资源禀赋势必不同,因而相关产业集群的结构特点也将不同),大家在这种联通中可以借由交流带来升级效应,以及互通互联后优势互补的拉动,再加上金融的支持和金融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科技金融概念,这些可能释放的潜力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或将促进升级的实现。
从主观努力的视角来把握这种创新十分重要,至少涉及以下几个创新维度。
第一,观念的创新。对当下的世界来说,创新日新月异,很多东西很快就会被人们“看不上”;而很多新的东西又让一些人“看不懂”;等你稍微看懂了一些时,又会觉得这时已经“跟不上”了,其他人已经捷足先登;当你看到其他人做大、做强,赚得盆满钵满时,只好感叹“来不及”了。
以上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在发生着,这种过程告诉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坚持思想解放。另外,还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些狭隘的眼界,也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的狭隘心胸,要真正在思想观念上与小生产的因循守旧划清界限,不要陷入守成、小富即安、因循守旧的窠臼,要通过创新来引领观念层面。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供给机制的创新。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条件建设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点,首先涉及硬件。我们已经注意到,为了支持硬件建设要努力构建“大通道”,通到各个节点上的各种交通枢纽、相关产业园区、物流中心,要支持各地的各种宜居城市建设,这些工作都在不断向前推进。然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不应听信一些负面传言,只看到失败和困扰。而是要看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带来的共同利益,这才是我们应该抓住的主流。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审慎地防范风险。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系统性风险完全可以被防范和控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同时也是和企业界直接对接的机制创新——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各类公共工程、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和产业新城建设运营方面,PPP有极为可观的潜力,近年来在我国已经实现了积极发展,并不断通过经验总结来推进相关的规划和制度建设。未来很长时间内,在“一带一路”倡议践行的过程中,我们会基于国内经验,借鉴国际经验,把千千万万企业的潜力对接到PPP机制的创新中去,从而支持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而这其中不仅仅涉及大企业,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也将涉足PPP项目,为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已经有通过各个国家政策和制度协调而建立的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也有各种区域性产业基金的配套支持。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应该形成和这些政府牵头主导的投融资资金力量之间的互动和协调配合。
第三,贸易和交流模式的创新。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抓住“互联网+”,以及区块链应用等概念,来支持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是当下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贸易和交流模式创新层面来看,当下所需的生产模式是定制化、个性化和小批量化的,而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能力该如何匹配甚至每一件产品都不同的定制化的要求?例如,3D打印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即产出的主体仍是社会化大生产,是成规模的企业,但同样可以接受单个订单。订单的要求可以通过信息技术、3D技术,以及现在已经掌握的软硬条件,通过创新形成的技术加成,便捷、高效地完成。这些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今后在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过程中,势必将融入商品输出、劳务输出、技术输出、资本输出所形成的大潮流中。在产品和服务形式实现定制化之后,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支持基础会继续发展和壮大。
我们注意到,其中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的跨国公司。相比过去,当下跨国公司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其市场主体已经不再由某一个人来掌控,而是充分实现了股权分散。前十大股东所掌握的股权往往不超过20%,而其中最大的股东通常是共同基金,是养老基金和其他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股权持有者是大量社会成员,即很多普通劳动者通过分散持股所形成的资金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一些大企业,所对应的产出可以具体化到接受一张单独一件产品的订单,并用3D打印机来完成产品的生产。
在前沿创新环境之下,科技金融的支持至关重要。科技金融的核心是落实到投融资视角上的创新,是以信息化时代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支持有效供给的产出能力。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与人工智能的对接已经在很多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功能的全面升级。此外,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提供了诸多便捷,实现了“点对点”解决供给问题。此前,为了建立信用,需要某个公权体系的维系从而形成种种制约和保障,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形成“点对点”不可更改的信息,以及基于这个信息的信任关系。这一技术的产生前所未有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带有明显的去中心化特色,可以有效实现交易费用的降低,使整个行业和广大市场主体及社会成员充分受益。区块链通过“点对点”建立信任关系,可以有效支持市场中的交易以及相关的投融资活动,由于有效节省了成本,也意味着创业、创新的门槛随之降低。未来,在万物互联的前景之下,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互联网+”,以及万物互联下的人工智能,前沿创新一定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可以设想一下,今后的贸易既有商品贸易,也有服务贸易(由此衍生出来的技术输出也可以认为是贸易),而资本输出在某种意义上是借助于这些贸易的进一步升级,未来都有可能在万物互联的环境下形成一种大系统特征,很多信息的沟通能够迅速形成信任,分散的信任随之形成交易,并覆盖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在这种模式之下,人们将形成一个共同的预期——在区块链所建立的信任保障之下,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将更有活力,实现更蓬勃的发展。
第四,旅游和交流的创新。如今,越来越多人接受和热衷房车旅游,这种形式解决的是人们对于旅游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升级的需求。其中,对于可以自己选择满意的路线,游玩时间也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房车旅游来说,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此外,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国人不再局限于本土,人们的旅游地点日益多样化。并且,大多数人不再热衷于跟随大团队的旅游方式,以往十几天甚至一周游玩八九个国家的“到此一游”式旅游方式已经不被接受,人们更希望按照自己的偏好实现定制化旅游。未来,在信息支撑条件越发成熟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更迅速地在手机上掌握沿途的情况,实现更便捷的旅游体验。未来10年内,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进程。而在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创新发展中,需要市场人士抓住和把握好每个机遇。
二、区块链的应用与落地
当下,对于区块链这一应用,业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积极肯定区块链的鼓励意见,也有表示怀疑,甚至质疑、抨击的意见。但越来越多人注意到,目前区块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在我对行业内一些知名电商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已经在社会上形成重大影响的企业都明确表态正在应用区块链技术。虽然当下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区块链的定义还有所区别,但大多都认为这种以点对点、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技术应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一些新闻报道里也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人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跨国界支付等,而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以往的跨国支付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过程,而现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支付。虽然现在的很多应用尚处于试水阶段,但其发展势头可以用一句古诗来完美概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面对好的机遇,我们不妨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以创新、创业这个取向融入以区块链及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作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潮流。在这个方向之下,我们应高度重视区块链所体现的科技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在创新的环境下,要把生产力的传统要素,即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配上一个乘数。对此,业界早有学者论证这种创新不是做加法,不是加上第四要素,而是在传统三要素的基础上放大。在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加上制度创新、高标准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及负面清单管理,让企业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式的发展。以这样的高水平创业环境,来实现中国继续超常规发展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持。区块链技术恰恰是紧密结合全要素生产率里科技创新这个要素的。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前沿的创新概念既然联系着区块链、科技金融和风险防范之下的超常规发展,我们就必须继续在这方面投入努力,并在继续观察的同时,积极而审慎地考虑有何作为。
第一,需要鼓励和包容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未来,区块链的发展可能也将经历类似移动商务、微信等的创新过程。在互联网概念普及之后,一些市场人士提出,很快互联网就将转变为移动互联,而移动互联出现后一定会引出移动商务。当时,很多人无法想象移动商务在几年内就成为现实,但事实却真的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不仅仅可以通过手机享受移动互联,还可以在手机上完成手机银行业务或进行商务处理,移动商务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
微信在前些年的发展中,大致路径是产生于美国的原创技术被国内的有识之士关注到后,加上了一些应用条件使其前景广阔。其实,最早运用这一原创技术的还有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但飞信最终没能发展起来。而腾讯在抓住这个原创技术,对微信进行研发和推广的过程中,也曾经历了痛苦的挣扎。据说在最困难时腾讯曾想过把微信卖出去,但并没有人接盘。谁也不曾想到,微信在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其发展便一飞冲天。如今,大众通过微信可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在街头巷尾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实现或大或小的消费,即使是零散的资金也可以享受各类理财服务,投资理财的门槛大大降低。这些我们已经享受到的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还没有实现。
从国家层面而言,面对以上创新发展所坚持的思路是“审慎包容”,而这恰恰营造了一个关键性的创新环境,润物细无声地鼓励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对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二,企业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握好自身偏好和必要的风控。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做好,每个企业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偏好,因此要把握好生产经营战略的设计特点。企业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掌握好自己真正可以依仗的核心竞争力,制订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对于中央层面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的落地点就是结构优化取向下的各个行业和企业,以及市场主体的本职领域,如何形成高水平的定制化方案。其中,关于自身偏好和相关的风控,需要各企业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做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合理把握。
第三,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特定支持。这一点是有国际经验的,同时在国内也已经得到了验证。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例,这两大企业均在关键时刻得到了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支持。对于“一飞冲天”的阿里巴巴来说,如果从投资取得的回报来看,收益最丰厚的并非马云,而是在阿里巴巴的瓶颈期给予支持的孙正义。这位国际知名的投资人在阿里巴巴最艰难的时刻给予了2000万美元天使投资,而在阿里巴巴成功以后,孙正义获得的回报接近600亿美元,收获了3000倍的收益。然而,这样的励志故事仅仅是个案,对于各大企业来说,要有面对市场风险的思想准备,判断自身的偏好是否适合进行需要承担很大风险的创业、创新,是否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得到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支持。
第四,在共赢取向下,要动态地处理好“发展中规范”与“规范中发展”的顺序和权衡关系。对于区块链的发展而言,还需要经历一段“发展中规范”的观察期。目前,我们尚不能明确区块链应用的落地会带来怎样的风险,此时审慎包容应该占据主导位置,这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监管层不应急于设立种种风险防控方面的具体规定。但随着发展过程的推进,一旦积累了一定经验,明确了风险点,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将会升级,会制定更加严格和具体的行业规范。
PPP的发展也是如此,前些年管理层对于PPP的发展更多的是鼓励,而现在对其发展的管理更多是规范化的约束,但这种规范化的目标是法治化、阳光化和专业化。当下,市场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也应在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先理解好发展中规范的必要性,同时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在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到这一创业、创新的过程中,一旦形成了鱼龙混杂的局面,出现了明确的风险点,加强风险防范控制势在必行,此时管理层必将对其形成要求和约束。很多事物都遵循波浪式发展,但其需要经历的“发展中规范”和“规范中发展”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一旦颠倒过来先讲规范再发展,那么很多创新活动就失去了试错空间和弹性的处理空间,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一定要实现在规范中发展,对已经看准的风险加以控制,严格处理好风险防范问题。这些是在此前一些行业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基本经验,需要市场人士与管理层不断加强沟通,处理好这两大关系的顺序和相关要领。
第五,处理好先行者的寡头垄断和后进者的共荣发展这一机制创新的“群落式”关系。可以看到的是,新经济的发展在垄断的概念上,已经明显划出了新阶段。以美国为例,过去其经验是当某个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就要援引反垄断法实施强制切分。20世纪80年代,我曾在美国做过一年访问学者,我所在的城市是匹兹堡,在我与当地的电话公司联系时得知,这个公司就是从曾经著名的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强制切分出来的。由于AT&T公司的规模过于庞大,在整个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太强,于是美国政府依据反垄断法,把它强制切分,迫使长途电话业务形成竞争,各个地方的电话业务由多个地方公司经营。然而,这个反垄断原则并没有运用到美国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商的发展,美国管理当局意识到它必然会在“烧钱”之后迅速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回看中国,很多企业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局面。在经过初期的超常规发展之后,大家耳熟能详的也仅仅只有几家企业。此时,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在这种格局之下,广大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何在?新经济带来的是迅速成功的寡头垄断企业,但这些企业可以带领大量中小微企业一起走向繁荣。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甚至可以带领一些原本经济落后的地区开展跨越式创新。此时,政府如果展开一些培训,再加上一些企业的配合与支持,可以使原来认为一旦行业形成寡头垄断后,注定无望分享发展成果的大量小微企业和个体进入共荣发展的过程中来。
而在区块链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也会形成这样一种关系。某些先行者经过大浪淘沙的考验,会成为新的发展阶段中为数不多的对于市场有寡头垄断影响力的主体,但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仍然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大家一同寻求共赢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电商行业已经形成了“电商界限模糊”的概念。例如阿里巴巴系的盒马鲜生、京东系的7 FRESH,都在实施线上、线下的结合,整个供应链一直延伸到大量的田头农户。当然,它有一套完善的供应链管理和冷链管理,通过信息技术配套的种种新流通模式,使服务对象即消费者,得到线上、线下结合的电商、非电商的混合式供给,这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升级服务。在先行者创业成功以后的发展中,会带动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跟随发展,这使我感受到了新经济中共赢的巨大空间。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发展,也必将符合新阶段中已经可以观察到的共赢发展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