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能源之路

“十面霾伏”与一杯茶,为我们敲醒了发展的警钟。今后何去何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杰里米·里夫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改变世界,把整个人类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我们的传统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的时候,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种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能否搭上第四次工业革命这趟班车,还需要仔细的考量。首先要肯定一点,我们已经普遍接受并有意识地去准备这一场变革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足以说明,环境问题、发展方式问题已经得到了中央高层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一股新的潮流,虽然过去我们没有明确地说如何应对这股潮流,但是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同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正在积极地准备着,迎接这一划时代的变革。这是因为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重视绿色发展,提倡人与自然和谐,提出创新发展战略,这些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不谋而合的。而且,我们科学发展观的范畴更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更大。所以说,我们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有准备的,是在无意当中开展了准备工作,但这也是顺其自然的。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尽管人们在思想上已经接受并开始准备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了,但准备工作还并不充分。也就是说,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问题我们目前还没有认识到,而这些将来都会成为我国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障碍。回顾前两次工业革命,我们国家与之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结果就是近代百余年来的落后和受到西方列强的凌辱。为什么我们没有融入前两次工业革命?这里当然有当时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略这些变革本身的因素。这些变革都是由西方国家开启的,它们是在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背景下产生的,而这些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都具有重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把它们引入中国首先就会遭遇水土不服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但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例如,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是把十月革命的经验拿到中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面貌。这说明,中国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不可能走相同的道路模式。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当时沙俄是一个较有实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总体上还是农业国,但比起在封建军阀统治泥沼中的中国来说工业比较发达,这样工人阶级就比较强大,无产阶级革命有便利的条件;而在中国,封建统治根深蒂固,国内大多数是农民,工人阶级的革命相比起来没有什么群众基础。并且,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正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作为协约国成员在东线独自抵挡德国进攻,节节失利,伤亡惨重。国内各阶层均希望尽快停止战事,这时俄国无产阶级适时站了出来。这也是历史给予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中国共产党则没有。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俄国的资产阶级实力相对薄弱,导致十月革命迅速胜利。而中国的封建买办阶级牢牢统治着这个尘封上千年的古老国家,实力强大。这从革命伊始革命者血流成河就可见一斑。而当时我党我军主要负责人就没有分析两国背景上的差异,错误地照搬照抄,结果损失严重,濒于崩溃。当时,除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没有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狰狞面目外,就是李达、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险些将刚刚站住脚跟的红军送入虎口。共产国际的博古认为红军也应该像俄国无产阶级一样攻打大城市,一举夺得政权。这就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中国当时的情况和十月革命时的俄国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同样犯过类似的错误。对于西方国家提出的理论偏听偏信,不做深入的分析,结果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发展风电、太阳能、LED产业等,使我们国家损失惨重。先说说气候变暖,相信大家对《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名词都非常熟悉了。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由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出席的联合国气候会议,这甚至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但研究发现,人造二氧化碳加起来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也不过是1/952;而人造二氧化碳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贡献比例,还要更低。可以说,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发展中国家付出更多的成本。还有臭氧层空洞。在中学地理课上就告诉我们要“保护臭氧层”;在中国环保部网站上,还列举了中国政府官员砍掉氟利昂项目的“政绩”。但是,我们真的把臭氧层的问题搞清楚了吗?其实,大家一直蒙在鼓里,殊不知这是西方科学圈子里的一场世纪骗局。1997年,国外一些臭氧专家惊呼:“不得了了,南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照此速度下去,地球臭氧层一百年后就消失了,谁来保护地球啊!”由此,“保护臭氧层”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国际首脑们的会议从蒙特利尔开到了维也纳,政客们签字、宣誓、立法、颁行、动员、奖励、督促、落实、检查、惩罚,科学家们观察、研究、实验、抽样、统计、计算、跟踪、拍照、建模、分析,好不忙乎。其实,两极臭氧空洞的大小是随太阳紫外辐射强弱周期而变化的,南极臭氧空洞扩大,正说明太阳紫外辐射处于减弱期,紫外辐射减弱了,还要那么厚大的臭氧层干什么呢?雨都停了,还要撑伞吗?事实上,南北极圈的空洞面积这几年又减小了,因为太阳正在步入下一个活动高峰期。而氟利昂本来是一种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不爆炸的化合物,对地面大气与人类健康不构成威胁。历史已经证明,它是人类的朋友,对环境并没有什么伤害。况且,在高空的光分解与化合反应过程中,氧在太阳紫外射线作用下又会还原成为臭氧。这些骗局背后,真正吃亏的还是咱们中国这些发展中国家。人家玩制冷剂玩了半个多世纪,钱都赚够了,正当中国要发展制冷工业的时候,西方三流环保科学家随便编个“科学故事”,就能有效遏制你的经济增长,使你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与机会损失超过修一座三峡大坝。而这些所谓的“国际框架公约”对于发达国家本身来说,只是一些政客赚取舆论支持的糖票,有谁像我们中国这样认真呢?再说,人家洋专家本来就是骗你玩的。

再看新能源产业。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光伏产业过了三年顺风顺水的日子。但到了2012年,这个产业遭遇了变局之痛。表面上看,导火线分别来自欧美的反倾销。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8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但实际上,光伏产业的问题出在产业本身。2011年底,我国光伏产业的颓废之势就已显现,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需求减弱、产能过剩等严重问题,企业债务缠身、漏洞百出。光伏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长不大的产业,可是在政、银、企的狂热追捧之下,光伏产业的产能不断扩张,最终吹起了巨大的泡泡。既然是泡泡,迟早都是要破的,欧美的制裁只不过是让泡泡破灭来得更早一些。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替代传统能源的产业。光伏产业“热”开始于2009年,为什么早不热晚不热,偏偏在金融危机后就变得热门呢?这又缘起于低碳经济的骗局。金融危机过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他们痛切地感到,金融、保险等虚拟经济靠不住,虚拟经济是一堆泡泡,说没就没了,而工业才是实实在在的,只要机器设备还在,随时可以启动。欧美国家曾经实现了工业化,后来走了一段去工业化的道路,现在又要发展工业,叫作再工业化。

可是,他们的工厂都转移到中国来了,又想发展工业怎么办呢?如果发展那些已经转移出去的工业,他们已经没有优势,竞争不过中国,那么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一种新型工业,这种新型工业必须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只有他们才有这个能力和实力。低碳产业就成了当时的热门产业,他们有的是资金和技术,可以处于这个产业的领先地位。可是如果你不跟着他们走,照样发展你的传统产业,他们的计划就会落空。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要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光伏产业作为低碳经济的杰出代表,也就应运而生。各方的良好愿望是,传统能源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光伏产业还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可谓一箭双雕。如此的美妙,足以令众人瞩目。

低碳经济虽然光彩照人,却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需要更新设备和使用太阳能。企业增加了成本,却改变不了产品性能,改变的只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据说,在上一个百年,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气温上升了0.1度。可是太阳能的价格非常昂贵,全生命周期价格比煤电的要贵三到五倍,如果真的使用太阳能,企业将难以有竞争力,不亏损才怪呢。除非这个企业的钱多得烧不完,否则不会去用太阳能发的电。各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心怀鬼胎,都希望对方多减排,自己少减排。美国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却始终不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不承诺减排;中国排放量也不少,虽然承诺减排,但是不准国际组织来核查。2011年11月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本来是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后机会。只有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和瑞士愿意签约,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加拿大都不愿意签约,结果是不欢而散,毫无建树。在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富有契约精神的欧洲人做得最好,这一点需要表扬,所以欧洲是太阳能使用中心,欧洲太阳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所占比例始终在75%—82%之间。可是欧洲太阳能的使用,是寄托在政府大量补贴消费的基础上,补贴上网电价。企业只管用电,谁也不知道那是不是太阳能发的电。当欧洲经济繁荣的时候,补贴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反正有钱,可是从2011年以来,欧洲麻烦不断,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欧洲修出了正果,债务危机让欧盟国家疲于奔命,欧洲经济正在走下坡路,像太阳能这种花拳绣腿的事情,只好暂时放在一边。继续花大价钱补贴太阳能,那就是吃饱了撑的,欧洲太阳能市场因此走向崩溃。

狡猾的美国人把中国人和欧洲人引上了太阳能的发展之路,可是自己早就进行了战略转向,它的新能源战略不是太阳能,而是页岩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并且大获全胜,被称为美国能源史上的页岩气革命。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不足天然气供应的1%,而今天已经占到30%,而且份额还在上升。美国天然气市场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天然气价格和进口量降至十年来的最低点。据美联社报道,仅在2011年,美国天然气价格就下跌了35%。页岩气大开发使得美国对进口石油依赖下降,2011年降到了45%,中国是56.5%。

2018年11月最后一周足以被载入史册,美国七十五年来首次打破对外国石油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依赖。尽管这只是“暂时结果”,但仍然是美国能源独立道路上颇具意义的时刻。目前,美国的四大核心页岩产区的油井数以万计,随着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美国难掩产量扩张态势。

美国的煤炭企业开始遭遇滑铁卢,天然气正在取代煤成为美国的主要发电能源,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美国的煤炭发电比例也从2010年的46%跌至2018年的30.1%。2012年以来美国煤炭上市公司的股价一直跌跌不休,中国已不断地从美国买便宜的煤。与此同时,美国掀起了开采石油的热潮,如同历史上的黄金大发现,如今的美国开始了“黑金”大发现,而且真的发现了。谁说石油即将枯竭?早着呢,全球石油生产重心正悄悄由中东转移到美洲,以后哪怕是中东炮火连天,美国也可以岿然不动。如此丰富低廉的天然气和石油唾手可得,美国已经快乐得不再想什么新能源,用我们的成语叫作乐不思蜀。那么昂贵的新能源,美国才不玩,让其他国家玩去吧。在美国只有像苹果、谷歌这样的暴利企业才玩太阳能,北美太阳能消费只占全球的9%。美国不玩太阳能,却在早期大量生产太阳能设备卖给中国。

中国人以为找准了产业发展方向,甚至上升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度,“大跃进精神”与“大包干精神”一起迸发,光伏产业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光伏企业产能占全球的30%,随后迅速上升,2010年占50%,2012年占63%,我国俨然成了光伏产业大国,可是两头在外,两头都受制于人。虽然从初期设备在外和产品销售在外,因欧美双反而转向了国内为主。2016年全球多晶硅产能达49万吨,硅片有效产能100GW、产量74.8GW,组件产能则达到123GW、产能达77.9GW,年增长率24%。2016年光伏组件产量达到57.7GW,占全球产能70%。我国不掌握核心技术,机器设备需要向欧美企业购置,欧美国家通过生产设备实现再工业化。初期产品销售市场也在国外,中国人讲究实惠,几乎不使用光伏产品,都指望欧美人使用。2010年96%的产品出口,2011年88%的产品出口。主要出口到欧美市场,尤其是欧洲。光伏产业的市场主导权完全掌握在欧美人的手中,欧美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让中国企业大打喷嚏。光伏产业也曾过了一段好日子,2008年全球多晶硅达到每千克400美元的顶峰,随后每况愈下,2012年1月至6月,多晶硅从每千克30.5美元下降至每千克23.6美元,降幅达22.6%,各光伏企业毛利率急速下滑。江西赛维2011年第四季度和2012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均为—65.5%;尚德电力第一季度毛利率仅0.6%;英利绿色能源第一季度毛利率4.5%;阿特斯毛利率7.7%,仍亏损20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我国的光伏产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欧美低碳经济的圈套。风电的情况也是一样,这个我要在后面重点阐述。还有LED产业。我国有3000多家半导体照明(LED)企业,大多数都处于产业链下游;全国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已多达13个,产业结构同质化、核心技术空心化等问题逐渐显现。和其他新能源产业相类似,我国LED产业在大干快上、高速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产业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根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LED产业签约计划投资额合计为2178.85亿元,截至2010年底,新增项目已实际完成投资金额343.2亿元。2018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2576亿元,较2017年的1920亿元增长34%,成为2011年以后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年份。快速增长的投资数字固然喜人,但我国半导体照明行业存在的诸多弊端也令人担忧。全国3000多家LED企业,大部分处于封装和下游环节,在产业最关键的衬底材料技术、外延片生产核心设备方面,技术专利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导致技术上总比国外慢一拍。“技不如人”,只能在核心装备设备和技术上依赖进口。

更严重的是,面对国外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国内企业都是单打独斗。除了各种“产业基地”层出不穷,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企业转型,出台了不少针对LED企业的优惠政策,如设备补贴、税收优惠、本地示范工程优先考虑本地企业等。这些政策给国内其他区域企业跨地区整合兼并、开拓市场增加了阻力,使真正的强者无法做强。而对于一个成熟健康的产业来说,跨上下游、跨地区的产业整合必不可少。一个个散落在各地,“独霸一方”的畸形企业,对国内LED照明产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实践给我们的教训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看不准,还是让市场去做选择吧。眼下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节能产业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不要再烧钱了,否则会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越陷越深。

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引进外国的经验,必须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可以说,中国化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离开这个环节,所有的经验都会失灵。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一样,它是西方国家根据自身发展阶段提出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国家的背景与之有天壤之别。

比如说,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这个时候他们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我们国家才发展到工业化中期,有的地方甚至还以农业为主,可以说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城乡统筹社会保障进程这“三大任务”均没有完成,其中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才刚刚开始。我们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工业化较欧美落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可以说,我们的国情与欧美国家显著不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欧美国家也有很大不同。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欧美国家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出来的发展战略,是具有西方国家特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战略,虽然它具有普遍适用性。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一般性,而忽视了它的特殊性。在引进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中国化的环节,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这也是我写作的出发点。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化的问题,即怎样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进理念、先进科技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也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位问题。只有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实施路径,才能真正融入这次革命。

明确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定位,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抢占先机。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我们当前阶段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前面说过,我们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他们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以后,是在此前工业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而我们还有很多现实问题要面对,我们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城镇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城乡差距还很大,区域差距还很大,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要融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要完成西方国家现在正在做的任务,还要把我们在工业化中没完成的任务加紧补上。所以说,在发展阶段、产业基础、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都具有很大差异的条件下融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要担负更多。要抢占先机,我们只能依靠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以大无畏精神的勇气,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勇往直前,永不退缩,朝着我们的目标奋勇向前。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实质就是新能源及相关联产业的革命。在人类可以使用的各类资源中,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能源演变的历史。人类社会离不开能源发展和进步,能源发现、能源开发、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决定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交通模式、定居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能源发展标志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能源利用为人类享受高水平物质生活提供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