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金融实践的法律分析
- 彭冰
- 896字
- 2020-07-09 15:23:33
第一部分
互联网支付
二维码支付到底还能走多远?
王志宇[1]
【摘要】2015年3月,央行曾发函“封杀”二维码线下支付,但最近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动作频出,为二维码线下支付排兵布阵,力图抢占商机,如2014年12月12日支付宝的线下扫码促销活动。相比其他移动支付(如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最重要的特点是便捷、成本低廉。但便捷、成本低廉也蕴藏着大量风险,对于消费者资金安全、信息安全都相当不利。特别是作为支付终端的手机,其安全性是二维码支付需要突破的瓶颈。除此之外,二维码支付是否突破了现有的支付监管框架,二维码支付是否存在支付风险,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二维码支付;第三方支付;支付监管
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容量大、可标识文字网址等多种信息、成本低廉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在我国众多行业取得规模化应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通过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获得二维码承载相关信息与服务的应用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二维码已经逐渐从封闭系统应用(最初仅用于产品追踪领域)向开放系统应用转变。[2]
二维码技术之所以会被应用到支付领域,主要是各大商家看重二维码的便捷性——包含大量信息并能被识别装置快速识别,这也是二维码支付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和NFC(近场支付技术)相比,二维码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只需要在普通智能手机上下载相应应用软件就能实现;而NFC必须要在手机上配备NFC装置。和传统POS机相比,二维码的优势在于低门槛,费用低廉甚至没有费用;[3]POS机提供者往往排斥小型商家,而大型商家又排斥POS机的使用——消费者通过刷卡消费时商家会承担每笔1%左右的刷卡费(因商家主营业务的不同而费率不同)。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联和其他商家最近推出的CurrentC支付服务,也旨在降低刷卡消费产生的刷卡费,CurrentC运用的就是二维码支付模式。[4]除此之外,二维码支付还受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追捧,各大第三方支付机构都希望通过二维码支付技术获得更多的流量导入,获得消费大数据。
但究其本质,二维码只是一个数据存储体,本身并不是什么支付创新的结果,现有的各种二维码支付都只是把原有支付手段的数据载体替换成二维码而已。
本文旨在介绍二维码及二维码支付的各种模式,通过对二维码支付模式的分析,探究其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