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西游:《西游记》的接受和演绎
- 左芝兰 丁济
- 13字
- 2020-12-01 14:49:20
上编 文本传播中的《西游记》
概述
对名著在后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研究是名著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名著在后世的演绎方式有很多种,在纸媒为主的时代,续书是考察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的重要途径。中国古代小说的续书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少见的。一般说来,越是名著,续书越多。《西游记》也不例外。
自从《西游记》正式刊刻以后,这部小说很快就被视为奇书,并广为流传。历来对《西游记》的研究,多围绕《西游记》原著展开,除了继续对文本本身进行研究这一《西游记》研究的核心之外,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研究者们更侧重于围绕版本、故事和人物形象文化原型及演变等基础性问题,来展开深入而卓有成效的探讨。他们多种研究方法并举,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尤其是西方现当代文艺批评方法结合,对《西游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对《西游记》进行探讨。
与《西游记》研究的繁荣相比,对《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略显萧索。《西游记》的续书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初和当代三个时期。相对于后面二者,明末清初这一段最有特色,最具研究价值。所以《西游记》续书的研究者们的目光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西游补》《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但对该时期《西游记》续书的研究则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的态势,其中以对《西游补》的研究为最,对《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的研究相对要少得多。
以明清小说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明清小说研究》为例,从1988年到2007年,有关《西游记》的文章共计172篇,综合论述《西游记》续书的仅有两篇,有关《西游补》的5篇,有关《后西游记》的1篇,关于《续西游记》的则一篇都没有。
国内其他期刊有关《西游记》续书的研究也相当薄弱,涉及《西游记》续书的约计30余篇,其中有关《西游补》的17篇,有关《后西游记》的2篇,有关《续西游记》的6篇。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对《西游记》续书内容、主题思想及艺术特点的探讨上,对续书的作者也略有涉及。其中对《西游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技巧的探讨,对作者也略有争议;对《后西游记》的研究集中于作品反映现实的功能上;对《续西游记》则或多或少提及其思想和作者。从这些侧重点可以看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续书各自的特色,却缺乏对其特色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分析;虽注重研究作品本身的价值,却忽略了续书与原著、续书与续书之间的关联;从而使《西游记》的续书研究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相比明清其他小说如《红楼梦》等的续书研究工作的繁荣,研究《西游记》续书的专著还未出现,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研究的一大遗憾。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明末至清初现存的《西游记》三种续书,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探讨明清之际《西游记》续书创作的心理成因及社会背景,总结作品的得失成败;结合明末至清初《西游记》续书与原著的关联,将三种续书进行横向比较,以期对该时段的续书研究建立起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