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82年暑假,安徽省教育部门举办了一次地学夏令营活动。我有幸作为安庆市的五名中学生代表之一,来到了滁州地区的琅琊山。第一次远离家门的我,对琅琊山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是山上一座比较破旧的亭子,因亭名很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并牢牢记住了,它就是“醉翁亭”。那个时候,我还没读过《醉翁亭记》,更不知道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代表作。只是隐隐约约感到,这里面一定有典故。

我想,很多人认识、了解欧阳修也应该是从《醉翁亭记》开始的。那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知名度与“床前明月光”差不多。大家都知道欧阳修文章写得好,如果从“唐宋八大家”中评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将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与其同时代的苏轼,一同上榜。在一般人的眼中,填词好像不是欧阳修的专长,在灿若繁星的宋代词人中,欧阳修的地位显然不如他的文章高。实际上,能成为文坛领袖,仅有一招半式是难以服众的。欧阳修不仅会填词,而且写得相当好。不信吗?其实,一开始我也不信,一个号称“醉翁”的老夫子,能写出好词吗?答案是肯定的。记得辛弃疾大侠写的那首关于元宵节的《青玉案》吗?其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千古名言啊!不过且慢,如果以引用率来衡量一首诗词的优劣的话,另外一首关于元宵节的宋词绝对也是上乘之作,这首词的词名是《生查子·元夕》,作者: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熟悉吧,简直太熟了,熟得“好像那苹果到秋天”。简单易写的几个字,通俗易懂的几句话,经欧阳修不经意地一组合,仿佛神来之笔,让人展开无限的想象,可以演绎出多种不同的版本,或浪漫,或凄美,或忧伤的爱情故事。我首次读到这首词时,第一感觉是它应该出自元代戏曲名著《西厢记》,词作者想当然为王实甫。

这就是欧阳修,一个善于化繁为简的文章大家,一个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