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物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 李晓愚
- 1194字
- 2021-03-25 08:19:43
首批登月的动物
有一年我请一位美国朋友来家里过中秋节,晚饭后我们坐在一起赏月,我就跟他聊起了和月亮有关的种种神话传说。听到后来,这位朋友不停地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太了不起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登上了月亮的土地,这是人类的双脚首次踏上月球。可听了这些故事我才知道,你们中国人早就用想象力把嫦娥、吴刚、玉兔、蟾蜍和桂树统统送到月亮上去了。有男有女,有动物有植物,太伟大了!”感叹完之后,他又不解地问我:“世界上有那么多动物,中国人为什么偏偏选择把癞蛤蟆和小白兔送到月亮上去呢?小白兔倒也罢了,蛮可爱的;癞蛤蟆多恶心,嫦娥天天看见它,不会倒胃口吗?”
我把原因跟他说了之后,他吃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蟾蜍之所以在月亮上,是因为它根本就是嫦娥变的。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王母娘娘那儿求来的长生不老药,直接奔到了月亮上。据西汉古籍《淮南子》中记载,她“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就是说嫦娥化身为蟾蜍,成为月亮之神。对于绝世美女变癞蛤蟆的典故,我的美国朋友表示难以接受,我就告诉他:“你们西方童话里不是也有王子变青蛙的桥段吗?可见这种人兽互变是神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的惯用套路,没什么稀奇的。”他继续追问:“是不是因为中国人特别厌恶那种背弃丈夫的女人,所以就把嫦娥变成丑陋的癞蛤蟆以示惩罚?”这完全是以今人之腹度古人之心,要知道蟾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如意的化身,古人认为蟾蜍能活三千年,是长寿的象征;而且在汉代及其之前,蟾蜍就一直被认为是“月精”,月中之神。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中,月亮上面就画着一只伏在地上的大蛤蟆。所以让嫦娥变身蟾蜍并没有任何道德批判的意思。
如果说蟾蜍是嫦娥的化身,那么玉兔则可以看成她的小宠物。其实玉兔最初的主人并不是嫦娥,而是王母娘娘。这只兔子是在王母娘娘手下“打工”的,主要负责制造长生不老药,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玉兔形象就是挥舞着捣药杵,在药臼中不停地捣,非常勤奋。后来人们考虑到仙姿玉貌的嫦娥姑娘一个人待在月宫中,冷冷清清、孤单寂寞,就想着不如把王母娘娘手下的小白兔派去给她做个伴儿,就这样勤劳的玉兔被送去了月宫,继续从事制药工作。晋代文学家傅玄在《拟天问》中就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白兔长得讨喜,干的又是医疗行业的工作,传说它能用仙药医治百姓的疾病,所以受到人们的敬奉。尤其是到了明清以后,民间开始单独祭祀玉兔,把它塑造成一位威武可爱的将军模样,北京人管它叫“兔儿爷”,在封建时代“爷”可是对尊贵之人的称呼呢!
蟾蜍和玉兔幸运地成为世界上首批登月的动物——虽然只是在神话当中,但这两个小家伙为月亮增添了一丝温馨浪漫的色彩,人们也渐渐习惯于用它们的名字作为月亮的代称。比如蟾宫、冰蟾、金蟾、蟾轮、玉兔、金兔、瑶兔、蟾兔,要是在古诗文中读到这些名称,你要知道它们指的并非丑丑的癞蛤蟆或顽皮的小白兔,而是悬挂在天边的那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