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很多人认为,静物摄影是艺术,产品摄影是商业,因此二者没有多大联系。但事实上,二者本质上却是相通的,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商业化应用。

安迪·沃霍尔说,赚钱、工作、商业都可以是艺术。这就是我把两者写进一本书的原因。我喜欢在闲暇时间进行静物创作,这为我拍摄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视角。

静物和产品摄影可以说是专业摄影入门的基础,它们是静止的,你可以开动大脑,去体验、思考要拍摄的对象——构图、光线、表现手法、技术难点,等等。

无论是自己拍摄创作,还是拍摄能让人心甘情愿付费的产品,都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观察事物的专业角度/眼光,以及耐心。

例如,拍摄一双鞋子,怎样去网上找鞋子的样片资料,怎样编辑样片组成拍摄提纲。看看要拍的鞋子,卖点在哪里,应该怎样摆放,要搭配什么道具,怎样打光,用什么拍摄视角,等等。这些想清楚后,再与客户沟通,着手拍摄。

前期的观察和计划/准备工作,比真正拍摄更重要。摄影新手往往缺乏对产品的耐心,拿来鞋子直接就凭印象摆放、拍摄。静物和产品摄影是按思维一步步来操作的,并与偶发性因素综合形成最终的效果,而不是按逻辑学里的“试错法”一次次碰出来的。

2.拍摄技术。这一点无须强调,技术保证照片的专业水准。

但要明确的是,拍摄技术应该超越单纯的相机操作、佳能尼康的门派之争、红圈焦外德味之类的问题,而应该就基本的白平衡、ISO、快门、光圈在各种场景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去展开应用。

我是一本音响杂志的合约摄影师,自己也带摄影培训班。每期学员都会看到我在现场工作时,顺手使用不同品牌的相机(杂志社的相机不固定),而在解决产品表面的质感和内发光问题时,又如何使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对于器材,我使用现场能用的最好的,但对品牌从不“挑食”。

3.图像处理/修图技术。

当今,不会做图像处理的摄影师,绝不能称为合格的摄影师。可以不必像修图师那样花四五个小时去塑造或合成一张照片,或者像平面设计师用Photoshop排版,但图像的调色、去污、美肤、锐化、钢笔抠图、蒙版、合成图像,是必须要掌握的,就像以前的胶片时代,摄影师必须进行类似的暗房操作一样。

修图技术会极大地扩展摄影师的视野,从而在前期拍摄时制定出最佳的拍摄计划,例如哪些操作在前期拍,哪些效果后期合成。

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要掌握专业的修图技术,因为有一些题材,例如珠宝类,大部分效果都是修/画出来的。

以上三点要求,是静物和产品摄影师需要具备的。

下面,再回到更加务实的产品摄影。

很多人认为产品摄影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可是细究起来,拍摄产品,从打开产品包装的那一刻起,就必然会面对某些问题——这些问题毫不起眼,但会让摄影新手无所适从,恼怒万分。例如,产品是正放还是侧放?侧多少度?相机是高位拍摄还是低位拍摄?产品是直接放在桌面,还是悬空固定?总之,产品一拿出来,什么问题都来了。

我们还是从摄影思维上来解决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1.熟悉产品结构后,才可以开拍。不了解产品,你会无从下手。

比较可靠的产品摄影师,一定会先认真研究产品,而不是尽快拍完,收款。

如果已经接到了一单,但又对产品不了解,怎么办?那就查找资料(网络上的资料应该十分丰富),或者向客户咨询。不要怕羞、怕掉面子。

以吉他为例,如果你初次接触,需要知道民谣吉他和古典吉他在某些部件上的异同,它们的功用、琴弦、琴枕、共鸣箱……当了解产品后,就可以专心进行布光,针对吉他的材质采取相应的布光方案。

2.根据产品结构布置镜头,拍摄思维才能清晰,从而对一个产品所需要的镜头角度也会心中有数。例如,正面、30度侧面、背面、产品头部、颈部、Logo特写、特殊做工部位特写、质感/材料特写……而不是跟着感觉盲拍,或者顺应客户的想法每个产品拍摄一大堆图片——几十个产品拍下来,最后你会疯掉。事实上,无论是画册还是网店,根本用不了那么多图(一般来说12张左右就足够了)。

3.每一个镜头要表现什么?在对产品已经相当了解并且布好灯光后。端起相机,眼睛凑近局促的取景器外框,这时候,大脑要飞快旋转:“这张,我应该拍摄什么?是做工、质感,还是造型?”

点、线、面、光线、形状、色彩是静物摄影的切入点,也是我们以摄影师的眼光观察事物的出发点。这些基本概念贯穿于所有的摄影门类,无论是静物、产品,还是风光、纪实、人像。这些摄影语言是一名摄影师终生会使用的工具。

4.摄影永远是做减法。要表现什么部分,就不要把多余的东西包含进画面。在有道具的产品拍摄过程中,道具只是产品展示的平台,能少就少,一般只需要一部分从四角切入画面即可。在有背景的产品拍摄中,背景也是越简单越好。实际上这是构图问题。想提高构图水平,平时就要多看静物摄影。

5.同一个部位的特写,镜头仅仅摇摆10~20cm,就是这么点差别,表达的内容就会完全不一样。

例如,拍摄家电的功能面板,虽然画面中包含相同的功能键,但前一张是在强调开关按键,后一张强调的是定时按钮。

6.拍摄时就已经考虑后期画册或网页设计可能用到的图片,这时可以即兴发挥,客户一般也很乐意配合。例如,请现场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扮演产品使用者,等等。

7.每次产品拍摄,都记下光位图,特别是外出拍摄。这样下次拍摄时能快速整理好器材设备。好多粗心的摄影师每次去老客户那里拍摄同类产品时,都想不起以前的灯光设备配置,结果每次调试灯光都要半天时间。

最后,介绍一下本书的结构。

本书包含三部分,每部分细分为若干章节。第一部分(第1章~第4章)是静物与产品摄影的思维,包括光感思维、构图思维、质感和材料、色彩思维。你会发现,我并没把内容牢牢限制在静物、产品这四个字里(否则那将多么枯燥啊),个别章节里的图例实际上还包括了风光、人像摄影的内容。因为,摄影门类虽然不同,但某些原理却是通用的,而用风光、人像摄影的实例能更形象地阐明原理。

第二部分(第5章)是能带来收入的静物与产品摄影技术。

我相信很多读者除了生活中喜欢拍摄风光、人像,工作中还要拍摄本公司的产品。所以才来到书店、网上寻找技术类摄影书吧?恭喜你,找对了!

静物/产品种类千差万别,有的重在前期拍摄,有的重在后期修图,因此第二部分每节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无论是布光还是拍摄,这里展示的都是行业里的专业技法。

第三部分(第6章)是后期修图的内容,这是摄影师必不可少的技能,能够把前期拍摄的素材进行最后的加工。至此,摄影的整个过程才算完成。

最后,再说一说摄影器材。本书关于器材的内容很少,我的观点是:与其关注相机和镜头,不如关注摄影灯;与其关注摄影灯,不如关注灯前设备。在本书中你能够发现:拍摄一张好照片,重要的不是相机和镜头,它们只是记录工具;拍摄好照片重要的是创意性的构思,以及在实战拍摄中如何使用、如何“发明出”适合自己创意的灯前设备。

事实上,本书用的就是一支100mm的微距加上24-70mm镜头,甚至是非全幅的套机镜头(18-55mm)。相反,在灯光上用到了一些自制的设备。摄影,最重要的是“想法”两个字。

静物和产品摄影上手很容易,设备不要求很多,关键是多琢磨、多实践。无论如何,好照片并不是用昂贵的器材就能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