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起源故事(2)——黄帝时代

黄帝时代,本盘踞于长江流域的蚩尤部族不断对黄河流域的部落们发起战端。位于黄河中下游的炎帝部落首先遭到蚩尤的入侵,炎帝部落无力阻抗骁勇的蚩尤,只好求助于黄河中上游的黄帝部落。黄帝应炎帝之请,共同对蚩尤发起反攻。就在黄帝追击蚩尤到一处名叫轩辕丘的地方,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砾,黄帝失去了进军的方向,只好就地休整。然而就在晚上三更时,奇迹发生了:从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巨响,原来是九天玄女奉西王母之命,来为黄帝助战的,她将一部名叫《龙甲神章》的玉匣天篆文书赐予黄帝,而后驾云西去。黄帝及其宰相风后等对此部天书进行解密,最终制得指南车,演出兵法十三章、孤虚十二章以及《奇门遁甲》一千有八十局,最终大破蚩尤。

一、黄帝战蚩尤

轩辕黄帝不一般的出生

远古时代,在黄河、长江已经盘踞了许多部落和联盟。其中有熊氏部落和炎帝部落就盘踞在黄河中上游。有个传说,发生在一个夜空朗朗的晚上: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的妻子附宝在观看北斗七星时,天枢之处忽然白光闪耀,照得四野通明。附宝受感应后在寿丘生得一个儿子,取名轩辕。

蚩尤的入侵

在少典死后,年仅十五岁的轩辕继承父位,成为有熊氏的新一任酋长。然而来自外族入侵的战争浓烟正在黄河流域蔓延开来。本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九黎部落联盟迁徙到了黄河下游,在蚩尤凶神的统治下,不时入侵炎黄华夏部落联盟,特别是与毗邻的炎帝部落战争不断。由于炎帝很难平息入侵,于是请求黄帝部落。黄帝对蚩尤挑起战端甚是不满,也早存有戒心,于是决定跟炎帝联手讨伐蚩尤。于是决定中华民族基本格局的涿鹿之战在黄河流域展开了。

黄帝追丢了蚩尤

虽说蚩尤部落不是游牧民族,但是由于常年的战争练就了其凶悍的部落习俗,胜似游牧铁骑,刚开始黄帝九战九败,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双方于涿鹿遭遇,黄帝集结多个部落向蚩尤发起总攻,蚩尤为此败退。黄帝乘胜追击,突然天昏地黑,浓雾弥漫,狂风大作,雷电交杂,黄帝所辖部队顿时陷入迷阵,不知东西南北。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使得天气不利于黄帝。于是黄帝只好就地休整,待时而发。

“九天玄女”的下凡

就在晚上三更,奇迹发生了。轩辕丘上惊天动地的巨响惊醒了梦中的士卒,大家出营一看,轩辕丘上方光芒四射,似天崩地裂之象。黄帝及其众人匆忙前去观摩,只见一道彩虹自天缓缓而降,从中走出一位全身大放光芒的仙女,仙女手上捧着一个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原来是西王母派来的九天玄女,特为黄帝轩辕赐上天篆文册《龙甲神章》,以破蚩尤。黄帝根据书中所记,制得指南车,最终大破蚩尤。

二、天篆文册

天篆文册《龙甲神章》的秘密

据说,《龙甲神章》不仅记载了兵器打造之法,还有深奥的调兵遣将之策。于是黄帝令其宰相风后将其演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有八十局。

1.指南车

指南针,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首,帮助黄帝在天气阴暗的情况下准确识别方向,最终战胜蚩尤。但是很难就此下定论,认为指南针最早用于战争。指南针,也叫司南,一个刻满方向标明式文字的底盘加一个勺子组成。而这个勺子是用磁石打磨而成的,带有磁性。之所以要用勺子作为指针,其实是为了模拟北斗七星。可见,司南是古人根据天文天象的启发而发明的。黄帝之所以能战胜蚩尤,靠的是科技,靠的是民族的智慧,所以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就是一个以科技打败野蛮的战例。

2.兵法十三章

指南针,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天篆文册之中所谓的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还有奇门遁甲其实并不为世人所知晓。原因很简单,指南针的制作比较简单,操作也容易,可是专门用于军事活动的兵法、孤虚法、奇门遁甲不是人人都能可以掌握的,它们可是统治者的专利。

就说这兵法十三章,现在已经亡佚了。大家想必都知道千古第一兵书《孙子兵法》吧,也是十三篇,所以即使风后兵法十三章已经看不到了,也可以看《孙子》十三篇嘛。那么这《龙甲神章》所记载的十三章兵法是否可以与孙子十三篇相媲美呢?这个很难说。但是可以认为,在统治者看来,《龙甲神章》所载兵法在当时来说确实了得,可谓得上是如火纯真的上陈兵法,正是由于统治者对其享有的专利权,至此兵法亡佚于朝代的更迭之中。兵法的灭亡怪就怪统治者的自私,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又如吕后的专权,制造历史黑笔,为了强制剥夺功臣功绩,致使韩信这般名将的兵法不见天日,所留甚少。可见这兵法十三章也不例外。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兵法十三章被风后演入奇门遁甲术里了。由于对于兵法十三章记载很少,所以很难断定奇门遁甲包含所谓的十三章兵法。

3.孤虚法

兵法已去,但是《孤虚十二章》《奇门遁甲》却还是留传下来了。据说这奇门遁甲比较深奥,而孤虚法却甚是简单,所以后人将孤虚十二章直接纳入了奇门遁甲。更有人认为这孤虚法本是奇门遁甲术的前身。所以奇门遁甲在《龙甲神章》的衍生品中是最为有名气的。

三、孤虚法

六十花甲子计时

古人采用六十花甲子计时,六十花甲子就是由十天干跟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的六十种特殊组合。十种跟十二种组合应该是一百二十种,但是花甲子只有六十种,这就是它组成的特殊所在。十天干就是: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辛(八)、壬(九)、癸(十),相当于1到10十个数;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花甲子的组合遵从奇数对奇位、偶数对偶位的原则,比如甲可以跟子组合成甲子,但是却没有“甲丑”这种组合。这样一来,甲共有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六种组合,乙共有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六种组合,其他类推,总共六十花甲子。六十花甲子不仅可以循环一个六十年的大周期,还可以独立循环一个六十个月、六十天、六十个时辰(五天,即一元)的周期。

采取六十花甲子计时,结果就是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某一时都有一组八字对应。比如农历2012年5月26日下午5点半,对应:壬辰 丁未 丙子 丁酉。

“得天时”

十二地支可以把空间分成十二个30度的走向。子对应北方,午对应南方,其余顺时针类推。“孤虚”,其中孤的意思是高上独尊,虚的意思卑下虚弱,“孤虚法”就是以高制下,以强胜弱的办法。不仅是时辰上存在着孤虚,年月日上也同样存在着孤虚。孤虚不仅是时间上的孤虚,空间上也有孤虚,空间上的孤虚来自时间,时间不可以选择,空间可以人为争取,所以孤虚之法就是凭借空间方位来在特定时间下达到以强胜弱的办法,又称“得天时”。

何为“孤虚”

孤虚,孤虚,何谓孤?孤虚,孤虚,何谓虚?《史记•龟策列传》有云:“日辰不全,故有孤虚”。日就是十天干,辰就是十二地支。其中以十二地支自子到亥循环,当年地支的前一位为当年的年孤(也叫“空亡”),当月地支的前一位为当月的月孤;如子年孤在亥,子月孤在亥。一月三十天,十天为一旬。一旬十个天干配得十个地支,剩余两个地支,剩余地支所表示的方位正是此日的孤方,比如丁卯日,属于甲子旬(见下文),甲子旬包括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十天,剩余了地支戌、亥,戌、亥在乾西北,所以丁卯日的孤方位于西北。时孤跟日孤方法一样,关键是要找到日辰所在旬,就是找旬头。

六甲旬头

在易经中,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称为六甲,在六十花甲子中分别位居第1、11、21、31、41、51位。这六甲可以将六十花甲子分为六段,每段10个,且都以六甲之一为首: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我们就把为首的这一六甲叫做旬头,以其为首的10天就是一个六甲旬。这样我们就把尾随其后的9个花甲子称为属于该六甲旬,它们的孤就是该六甲旬头的孤。如甲子旬,其孤在戌、亥;甲寅旬,其孤在子、丑,其余类推。所以孤虚法就是六甲旬中空亡(空亡即孤虚)。

背孤击虚

孤所在方位的对冲方位就是虚方。只要背孤击虚,可得天时。其中日孤、时孤的应用广泛,效果显著,年孤、月孤主要用于大事、长久之事、众人之事。通过以上大家可以知道,日孤可以有两个,它们相邻。其实十二地支是分阴阳的,日孤也是分阴阳的。阳位地支为阳,比如子、寅、辰;阴位地支为阴,比如丑、卯、巳。日孤就此分阴阳,某日地支属阴的孤称为该日的阴孤,比如甲寅日,阴孤为丑;某日地支属阳的孤称为该日的阳孤,比如甲寅日,阳孤为子。阳日(日地支为阳)首选阳孤,阴日(日地支为阴)首选阴孤。阳日用阳,阴日用阴。

说白了,孤虚之法,就是自古认为的得天时。四季变化更替,这是时间的变化。看似恒定空间却对应着相应的季节,只要争取到季节所在的空间方位,就意味着得到了天时。就拿四季的变化来说,“春天宜坐东方寅卯,夏天宜坐南方巳午,秋天宜坐西方申酉,冬天宜坐北方亥子之地而击其冲百战百胜”。如果说孤虚法是争取天时的简单办法,那么奇门遁甲则是最为复杂的一种系统性办法。

《奇门遁甲》的地位

奇门遁甲,在易经八卦的数理运用上可谓得上是登峰造极。在古代军事上地位极高,像风后、姜尚、张良、诸葛孔明、刘基对其研究颇深,也算得上奇门遁甲术的继承者跟发扬者。其中风后演出了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姜太公删减成七十二局,刘邦谋士张良再次删减为十八局,诸葛演成《八阵图》,刘基最终完成《奇门遁甲大全》,至此奇门遁甲术成型。奇门遁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天、地、人、磁场四大基本元素来模拟人类自然社会。是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的结晶,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它能够最大潜力的发挥人的思维能动性,来达到事物与人脑的极高通悟。

何为“得天时”

尚且不说孤虚法、奇门遁甲术在古代历史、军事方面的应用,也不必怀疑其预测水平如何,但是我们起码得知道自古所谓的“得天时”是指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又有何深意?

为了了去世人几千年来对渴望天时的纠结,我今天不得不大胆的为“天时”一词下一个定义。“天时”原本是指由于宇宙的移星异宿而在地球自然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而这些变化不仅改变着自然界,也对人类生活生产产生着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天时就是四季。直到后来人们意识到人类社会历史也存在着所谓的周期变化,朝代的更迭,战争与和平的交织,于是间接地将“天时”一词纳入社会学说,认为天下大势、历史走向就是“天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天时”,以及《三国演义》里“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用人和”所谓的“天时”都指天下大势、历史走向。

所谓“得天时”,就是洞察天下的大势、主宰历史的走向,正如毛润之在《沁园春•长沙》中所说的“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残缺的历法”

那么孤虚法以及奇门遁甲术对于天时又有何定义呢?想必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术数理论的逻辑关系是否能达到预测事实的效果。

“日辰不全,故有孤虚”,所以孤虚源自日辰,而日辰则是历法,历法是对天文测算的结果,天文测算结果来自天体自然运动,所以孤虚来自天体运动。问题是测算水平如何,历法效果又如何?鬼谷老道有言:“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误差的存在是普遍的,在天文学上有“岁差”,通俗来说就是地球的自转是不稳定的,其他天体在轨道、周期上也普遍存在着误差。正是由于“天地尚有残缺”,所以测算存在误差是必须的。这也导致历法也是存在着残缺和漏洞,比如农历的闰月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残缺而定的,在奇门遁甲之中更有置闰一说,而且置闰方法也不专一,所以要求预测到时辰,其误差是显而易见的。再说了,当预测精度要求到具体的某一时间时,我们可以用历法来表示这一具体时间,但是历法是人为制定的,也是多样的,所以通过分析“残缺的历法”来预测诸如天气、天时这类高精度的事件是否能行?

自然的“潜规则”

就算存在着与天文完全吻合的理想历法,但是在常人看来,天文与生活这两种本不搭边际的事物,又会有何种因果逻辑关系呢?我们知道在古代历法是用来指导人类生活生产,特别是农耕。所以四季的变化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就必须了解天文,历法于是诞生了。那么天文与人类生活、生产就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因果逻辑。至于古人祭天地、日月乃至星辰,则认为是对自然的无可奈何可能更为准确,而不是崇拜。

在自然力量的恐吓之下,人类不仅制定了历法,而且为了尽可能地满足自我安全感,还制定了孤虚法、奇门遁甲术这类可以与天文相挂钩进而指导自我生活、生产的术数理论。人们迫切地需要它来指导自我行为,以达到躲避自然惩罚的效果。在孤虚法中所言“日辰不全,故有孤虚”可见一斑,设法找到“历法的空洞(孤虚、空亡)”来作为自我的庇护所,这难道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吗?所以孤虚法、奇门遁甲术是人类为自然所迫害后不得不选择的潜准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文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小,除非出现巨大彗星陨落的噩梦,但是在人类历史中还没有一次诸如此类的灭顶之灾。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挑战不在外太空,而是在我们的地球跟人类社会本身,诸如洪水、地震、海啸、疾病、战争……如果天文称之谓“天时”,那么避免洪水、地震、海啸这类自然灾害可以称之谓“地利”,而避免战争、疾病则是“人和”。所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