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花艺设计概论

一 花艺的历史

花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风格插花。西方风格插花源于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就用睡莲花(印度蓝睡莲和齿叶睡莲)插入瓶中或碗里装饰餐桌,或作礼品,或作丧葬品。至于东方风格插花的发祥地,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说起源于印度,理由是插花首先由佛前供花兴起,佛教源于印度,但至今未找到任何足以证实这一说法的历史资料;其二说源于中国,理由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前,民间已有切花(古代称折枝花)的广泛应用,这是原始的插花意念,是插花的雏形。

1.中国的插花历史及现状

关于中国插花的起源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是认为起源于六朝时期(公元200-581年)。南北朝诗人庾信作《杏花诗》云:“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当时民间已有采折花枝入盘待客的习俗。六朝时代的《南史》中也有关于插花的记载,“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明确证实此时期已有插花水养,并作为佛前供花,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其二是认为中国插花起源于汉朝。据考古发现,在河北望都发掘的一座东汉古墓壁画上画有一件陶质卷沿盆,内插等长、等距、同形的红花枝6枝,酷似人为插作而成。说明早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已经有了原始插花的意念和雏形。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宫廷已广泛应用切花装饰自身或馈赠亲友,传递感情,发展到东汉,将切花插水贮养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

纵观我国古代的插花艺术,曾经有过昌盛的时期和卓越的成就,至今在世界插花艺苑中仍有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插花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划分为六个时期:

(1)六朝以前(公元220年以前)。属插花萌芽阶段,已有插花的原始意念。

(2)六朝时期(公元220-581年)。为插花初级阶段,有简单的瓶插和盘插两种表现形式,佛前供养插花已经比较盛行了。

传统端午节供花

(3)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为插花普及、发展、兴旺阶段。在这个时期,举国上下普遍出现了以花为友、寄情花木、陶冶情操的盛况。无论民间、寺庙或宫廷皆盛行插花,尤为寺庙供养插花为盛,每次插千余枝,十分壮观。插花形式不仅有瓶插、盘插,还有吊挂插花以及专门供插花朵硕大的牡丹、芍药等花卉的缸插。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插花的著作。

(4)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的繁荣昌盛阶段。这时全国各地种花、卖花、买花、赏花盛况都超越了以往各代,插花之风盛极一时。除宫廷、寺院、民间盛行插花用以陈设外,就连公共场所的饭店、花馆、酒楼甚至游船都有插花布置,并以此招引食客和游人。每年春末,各大城市(如杭州、开封、扬州、洛阳等)还举办不同规模的万花会,用花10万余枝。由此可见,我国当时插花艺术的普及、规模及发展盛况,绝不亚于当今世界盛行插花艺术国家的现状。

新中式插花——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画与插花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对于插花技艺的研究,当时也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人们崇尚理学,注重内涵,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用以表达人生的抱负和理想。不同的花材和花型用于不同的场合,如构图直立对称、花枝紧密繁茂的常用于宫廷或家庭厅堂插花,而清疏素雅、简洁明快的就常用于寺院及斋房中的插花。

对于花材的保养及保鲜,当时也有较多研究。宋元时期的插花技艺中,已经有诸如烧灼法、沸汤法、封蜡法、涂沫药剂法等运用。涉及花材保鲜的书籍也很多。这些方法及资料对当今的花材保鲜都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总结。

元代插花虽不及宋代兴盛,但由于受当时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多以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冥想为意愿,所以出现了心象花和自由花,表现出自由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简逸的风格。

(5)明至清末时期(公元1368-1911年)。为插花成熟、完善的鼎盛阶段。在这个时期,插花技艺、花型创新及风格、艺术理论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水平和成就。花型多变而新颖,有理念花、院体花、新理念花、心象花、写景花等等。插花著作十分丰富,有专门论述插花的专著,如《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等,标志着该时期插花技艺的成熟及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6)清代以后。此时期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该时期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又因国民经济持续衰落,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

由于历史上出现的断层,使中国插花艺术停滞、衰落100余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门古老的艺术才有幸得以复苏,目前正处于恢复、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恢复及普及较早的城市当数上海、北京和广州。在它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已有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专业委员会,而且有20多个省市都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且举办过多次各种类型的插花活动。这些插花活动的普及,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及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多地机构还曾与国外插花组织一起进行过观摩展览、表演、讲学、研讨等多种学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更进一步推进了插花艺术的发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插花艺术必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2.日本花道的历史及现状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最初是由唐代佛前供花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的。唐代的礼仪、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用的青铜花瓶、祭坛器皿等的传入,使日本佛教得以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祭坛插花的兴起。日本插花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以寺庙祭坛插花为主导,仅在僧侣中流行,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花型严谨而对称。直到14世纪,日本的足利义满将军十分爱慕中国文化,举办了花御会(即插花比赛),又仿效中国的“七餐供陈”习俗,兴办了七瓶花赛会,深得将军、贵族们的喜爱,一时在宫廷中盛行。从此,插花便逐渐脱离宗教色彩,步入宫廷、武士、贵族之家,由供花变成赏花,作为庆典和装饰的艺术品。日式插花重视构图美,崇尚自然,常以7~9枝花材构图,并用常绿枝叶相配,这便是早期的“立华形式”。15-16世纪以后,日本太平盛世,插花广泛普及,插花技艺得到长足发展,艺术风格有较大变化。除了立华花型的完善之外,还派生出生花花型,由于其多以3枝花材构图,作品简洁优雅,故很快得以蓬勃发展。随即插花在日本形成了一定体系,并建立了插花理论,著作也相继问世,新的插花流派多有产生。17世纪末中国袁宏所道著的《瓶史》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为此专门创立了宏道流。以后又有投入花、自由花、盛花等花型的出现。插花更在民间普及和盛行,成为一种教养必备的常识,造型不再拘泥于形式,而更趋向自由构思。

池坊流

(1)立华。其含义为竖立的花。起源于16世纪,成型于17世纪第二代家元专好时期。它由7~9枝花材构图,分上、中、下三段插作而成,是一种左右对称而竖立的花型,构图严谨,意念抽象,着力表现山川峻岭、岩石峭壁、溪流山村等大自然的景观之美。每枝花材都有一定的长度、一定的位置、一定的伸展方向和插作次序。各花枝必须插在瓶内,并由此伸出,花脚集中呈圆柱状。立华有传统立华与现代立华之分。

(2)生花。含义为生长着的花。起源于18世纪,成型于19世纪池坊专定时期。以3根主枝为骨架,组成半月形或不等边三角形的不对称花型。选用花材少而精,构图简洁,造型优美,亭亭玉立,充分表现出花材的自然形体美、色彩美与组合之美,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人们对花草所寄予的情感。生花的3根主枝分别象征宇宙间的天、地、人。

(3)盛花。出现于19世纪,由小原流创建,是用浅盘花器和插花器插置花材的一种形式,表现自然美观之美。

(4)投入花。投入花的容器,一般其颈项较高,以便花材投入,且不用插花器固定花材,仅将花材靠在容器的内壁或底部使之稳定。投入花对于初学者不易掌握,但对于插花熟练者则得心应手。初学者可以选择自然姿态优美的花材直接投入成型。

(5)自由花。为近期形成的一种插花形式。主张表达个性,表达各种花材自然之美和基本特性。其风格有自然式和抽象式两种。

目前,日本花道不仅流派众多,花型有特色,技艺高超,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由此可见,日本的花道虽源于中国,但却已演化成日本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已经走向世界。

池坊流

小原流

草月流

3.欧美各国插花艺术史与现状

欧美各国由于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因此在宗教信仰、插花艺术等文化形态方面也有许多共同特点,形成了统一的西方插花艺术体系和风格。

西方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前文已经讲过,早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就懂得用睡莲花插在瓶、碗里作为装饰品、礼品或丧葬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最原始的插花作品。后来随着文化的传播,插花艺术首先传至希腊、罗马,进而进入荷兰、比利时、丹麦、英国、法国,并得以发展。而真正昌盛发展的时期,是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插花的主题表现不再受宗教束缚,类型亦开始多样化,瓶花、花篮、花束、果盘等,渐渐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的常用装饰品和礼品。插花技艺也有了很大提高,它不再是简单的自然花束,而是选用多种、大量的花材,进行色彩和造型上的设计,匀称地插满容器,构成丰满而密集的大花束,初步形成了造型简单规整、花朵匀称丰满、色彩艳丽、形态直立的西方大堆头式风格。

18-19世纪,欧洲的殖民主义不断扩张,促进了欧美各国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扩大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大量的异国观赏植物、陶瓷容器、工艺品等涌入欧洲,掀起了观赏植物栽培、花卉装饰和花园建设的热潮。无论是宫廷或民间,干、鲜插花作品已广泛应用在室内装饰和社交活动中。为了与雄伟壮丽的宫殿和别墅式建筑、珍贵的家具以及其他装饰品协调一致,这一时期的各种花卉装饰品都趋于大型化,插花作品也具有体量大、容器大、花材量大的特点,可以说是将原有的大堆头式风格发挥到极致。此外,它还吸收了东方插花艺术的一些特点,即在插作时,不仅所用花材种类丰富,而且量大,各种几何图形的构图,既丰满匀称又对称规则,充分表现出自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其新的变化是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不仅表现直立的线条,也追求斜出、下垂和弯曲等各种流畅的美感。这种丰满而活泼的构图,更进一步完善和形成了西方插花艺术的风格。至今,这种风格仍然在欧美各国得以保持。

当然,由于受到当前世界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西方插花艺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既有传统式插花,也有改良后极具时代感的插花,以及融东西方插花艺术为一体的自由式、抽象式和装饰性的各种插花形式,特别是室外大型花艺、舞台装饰花艺、大型橱窗花艺、大型装饰花束等更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