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在我国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创新发展促进绿色发展也适用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众多学者将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增长的奇迹”归结于形成了一个“中国式的财政联邦主义”“特殊的财政分权体制”或“官员引领发展”的增长模式。但是,新时代下我国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面对经济增长减缓、环境污染居高不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诸多挑战,如何转型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融合和谐,则是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

改革开放作为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市场化改革,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助力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无法忽视的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市场化程度由于地缘、制度环境等因素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也造成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与内陆文化不同,海洋文化拥有更强的创新倾向,源自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同时,海洋社会有着更强的冒险精神,海洋文化是具有不确定风险创新活动的基础,海洋文化更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扩散传播。在海洋文化与改革开放政策倾斜化的双重影响下,沿海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均大大优于内陆城市,进一步造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创新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协调、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同时,在中国特殊的分权体制和晋升锦标赛下,地方官员具有“晋升激励”和“保增长的激励”,为了实现辖区内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倾向于保护地方企业和市场,广泛存在的市场分割进一步抑制了市场化程度,造成了资源配置方式的低效率。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地区之间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也造就了地区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方式。自然资源更丰裕的城市,容易形成“自然资源”路径依赖,不利于其实现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的转型。

创新发展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体现在创新技术对节能减排的抑制作用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绿色转型,促进了清洁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同时,创新更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实现市场整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效率,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实现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此外,面临新时代发展方式转型的要求,创新体系的构建同样体现在制度创新上。构建市场机制的环境规制治理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政府积极营造公共创新环境、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大力培育人力资本,则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偏好和创新效率,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助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