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20世纪中叶以来,投资正从艺术逐渐演变为科学。量化投资立足于数量分析、系统化和流程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投资市场的理论和实践。

目前,基于量化理论的投资产品越来越多。近些年来增长最快的一类基金——指数基金,本身就来自量化。而对冲基金、战略贝塔ETF等,更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不幸的是,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对科学的投资方法还很陌生。随着量化理论的发展和更多新产品的推出,这个认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不管读者是在积极管理个人的投资,还是把资产交给职业管理人(选择管理人本身也是个投资决定),都需要了解一下这些新的投资选择到底是什么,是怎么运行的,以及如何判断它们的收益和风险关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十几年来在成熟股票市场最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投资者(包括机构在内)没有可能跑赢平均市场,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全市场指数基金。这个建议适合所有人吗,任何时候都是合理的吗?我们看一下2008年,在次贷危机爆发前,金融行业已经占全市场权重的28%,而且市场风险的44%集中在金融板块,这两个数字都大大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在那段时间,投资全市场指数显然不是一个很安全的选择。如果投资者了解指数基金是什么、哪些指标可以用来判断其价值和风险这些基础的量化知识,就能更好地做出投资决策或选择投资产品。

量化投资之所以长期以来保持着神秘,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于目前还没有一本能让普通投资者读懂的量化书籍,并且这本书不是停留在讲故事、晒收益上,而是进一步地展现出量化过程的实质与细节。持有封基先生的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2015年12月底的一个下午,我们还在杭州的一间民居办公,果仁网也才上线几个月,持有封基先生第一次找到我们办公室来。听完他近十年时间,投资于封闭式基金、债券、分级基金的量化经历,我的的确确被震撼到了。一是因为先生毫无保留的态度,二是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说得简明易懂的能力。后来听说先生打算写一本关于量化的读物,自然觉得是再适合不过了。

被称为量化投资“圣经”的《主动投资组合管理》一书的作者,根据对量化能否实现主动收益问题的态度,曾把量化研究者分为三类。这个分类用在个人投资者身上也一样合适,我在这里引用一下。第一类人认为成功的主动管理是不可能的。他们无论多么聪慧,都难以成事。因为你若不相信目的地的存在,就不可能到达那里。第二类人认为这很容易。因为不清楚自己的无知,所以很危险。第三类人认为这很难。他们兼具洞察力和谦逊,认定目标的存在,也清楚道路的艰辛。

持有封基先生显然就属于第三类人。十年来经历风雨、见到彩虹的投资经验;以及更早职业生涯中,以量化为工具的绩效管理,使他对量化有着从不动摇的信心。而一年多前,先生决定开始量化选股的研究,他所表现出来的努力也是惊人的。在果仁网,他是最早对所有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的用户之一。在本书的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到,先生的研究过程,从不会停留在发现一个高收益因子上,而是不断从所有可能的维度去实验和观察,比如说,调整策略的起始日期观察结果波动;研究每一个因子的最优最差平均表现;将因子在各种组合下的表现一一进行比较,等等。

尽管取得了十年十倍的傲人投资成绩,持有封基先生总坚持说他是个业余量化爱好者。这一方面表现出先生的谦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个人投资者在量化上,因为策略容量,投资的自由度,风险承受力等原因,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和机会。持有封基先生的这本书,不仅普及了量化的基本知识,更是一本DIY手册,引导读者发现适合个人投资者、适合自己的原创性量化策略。

对于期待着开始量化探索之旅的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能带来的最大价值,不是某个具体的量化结论,而是有机会近距离地去感知一位沉浸于量化思维的投资者的思路、方法和脚步。

果仁网联合创始人 CEO

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