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量化选股:筛选法

在量化选股中,除了多因子排序外,还有多因子的筛选。如果把所有股票作为一个集合,那么筛选就是剔除某些条件的股票,再进行排序。一般而言,是先筛选后排序,因为如果排序得到了前10名股票,再用筛选,可能就不足10只股票了。关于筛选和排序怎样结合,我们还是看个例子。

案例分析

我们还是用总市值排序,然后用销售毛利率作为筛选的指标。销售毛利率应该是一个价值投资的指标,销售毛利率越高,那么带来的利润相对更高,如表2-5所示。

表2-5 基于销售毛利率的小市值策略模型1

续表

从表2-5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哪天开始换股,除了2009年12月28日开始的换股策略,其他四个日期的都是在剔除了销售毛利率小于24%~26%的时候,小市值策略超过了不剔除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说,在小市值策略上,我们加上了销售毛利率的筛选条件,年化收益率会优于只用小市值策略。我们再来看看每个月、每年的表现是否还是这样呢?把2009年12月25日到12月31日这5天不同日期起始换股的数据进行平均后就得到表2-6。

表2-6 基于销售毛利率的小市值策略模型2

从近7年的数据中得到的年化收益率可以看出,整体来说,用销售毛利来进行筛选还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最近三年。而2010、2012、2013这三年经过筛选收益率反而下降了,这也说明了很多条件的表现是有时效性的,没有一个因子可以永远有效。即使像现在A股第一有效的小市值因子,将来真的实行注册制了,一定会失效的。如果不相信,就看看香港市场的小市值股票,遍地都是折价的小市值,而且还有几天没有成交量的。如果把现在A股市场最有效的小市值策略搬到香港市场,那会输得连内裤都没有。A股市场迎来注册制后,小市值策略一定会失效,只不过我无法预知是哪一天。但我们也不能因为策略要失效就不用它,正确的态度是一边使用,一边观察影响策略的这些因素的变化。

当然,也可以通过MA、MACD、KDJ等技术指标来选股,只是个股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技术指标往往偏离,甚至个别主力通过骗线反技术指标,导致技术指标在个股上的有效性欠佳,但是在指数上还是有效的,下面还会提及。

总结

量化选股的因子有技术面和基本面两大类,可以用排序或者筛选两种方法进行单因子或者多因子组合。因为年化收益率、夏普比例、最大回撤等是非单峰函数,所以传统的对分法、黄金分割法等都会失效。可以用计算机编程遍历找到最佳值,但如果区域过大,因子过多,遍历法的结果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天文数字。当然,将来也可以用人工智能的办法,但这不是我们业余投资者可以完成的。对业余投资者而言,也可以用最土的方法——分段寻找,虽然不一定能找到最佳值,但找到次佳值,在业余投资中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