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PPT高手:从思维开始重塑PPT能力
- 马馺
- 2848字
- 2020-06-25 09:09:14
如何让观众听得进去
我们想要成为一瞬间的焦点很容易。比如在公共环境下突然大吼一嗓子,你瞬间就能成为200平方米内的焦点。但这种吸引注意力的方式对于PPT制作是没有用的,因为当人们发现你的举动和他们并无关联时,他们会立刻将注意力转移走。我在《哈佛商业评论》看到过一组调查数据,数据显示大约90%的受访者承认在会议中做白日梦,73%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利用会议时间做其他工作。
如何才能让人们注意力集中地听我们的内容呢?
所有的观众都更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所以想要获得更高的关注,需要培养一项能力——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能够了解、预测他人行为和感受的社会洞察能力,它更是一种“破冰”的底层逻辑。比如管理团队需要同理心,你需要了解每一个队员,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销售也需要同理心,你需要说出你的产品对消费者有什么样的帮助;至于PPT的制作及演示演讲,更需要同理心,我们需要让观众觉得我们在说的是跟他有关的事情。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同理心运用到制作PPT中?有以下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找到共同点。
同理心就像一把尺子在帮你衡量内容与观众的距离,和观众的距离越短,你对观众的吸引力就越强。
2017年,马云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和当地中小企业主做了关于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的演讲分享,其演讲可谓是燃爆了整个现场,让观众频频赞叹。这场成功的演讲中其实包含了很多小心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就是马云找到了观众与他的共同点。
他在演讲开头通过PPT演示,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平凡人做到现在这样的成就的,然后对大家说:“没有多少人相信我们可以做到,18人的团队中中仅3人了解电脑,剩下的15人完全不了解电脑和网络。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我们更没有关系人脉,我们都来自普通家庭,不是富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我们甚至没有多少才华。如果我们可以成功,那世界上80%的年轻人都可以成功!”他通过白手起家的故事鼓励美国人拥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时代。
为什么马云要这么去演示?因为他要制造一个和台下观众的共同点。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一直钟情于美国梦,而底特律又因为经济衰败、产业空洞化,有大量蓝领工人下岗。这时的底特律人正需要一个和他们一样的平凡人去激励他们重拾美国梦。马云利用同理心一下抓住了观众的情怀,很好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同样的还有罗振宇。2016年,他在名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开场上,讲了台风“海马”的事件。跨年演讲开始的一个半月前,演讲的所在地深圳曾经发布了“海马”台风的预警信号,然而第二天,台风预警取消了——虚惊一场。于是在开场上,他开玩笑地说:“一场称职的台风是这样的:停课停工,然后调转风向,擦身而过。”他的一个玩笑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把观众带入了回忆中,他们在想台风即将到来的那几天,他们周边有没有因为台风而受到什么影响。
随后,他抛出了好几个当年众所周知的重要事件,比如阿尔法围棋(AlphaGo)、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等,这些话题并不是随便选取出来,而是有一定普及程度,一定能引起大流量舆论的话题。他通过这几件自带“神转折的事件”来引导观众思考,在这种不可控的浪潮中,资本市场、实体经济等切合观众自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有什么趋势和变化。就这样,一场“与观众息息相关”的跨年演讲开始了。
第二个方法,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观众,你最想听到什么?
我的一个朋友是历史老师,他要在社区办一场关于秦汉对比的历史知识分享,我去帮他做一下PPT指导。我先让他讲了一遍知识分享的内容,发现其中有一页PPT里铺满了古文,而他大概是这么讲的:九卿等俸禄一年2160石,诸侯相一年1800石……
当时我就懵了,满脑子都是“我是谁?我在哪?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于是我问他,那天都有谁来听?他说,谁都能来听,可能是学生,可能是退休大妈,也可能是某个历史爱好者……总之,来的人对历史的认知层次参差不齐。
我说,那就不能这么讲,太不接地气了。我们可以先找一个官职,比如大鸿胪,他在汉代掌管着诸侯及藩属国的事务,年薪是2160石,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5万元。在演示这部分内容时,加上一些图标,对古今职位的年薪进行对比,如此一来既容易理解,还有趣味性。观众可以把古人和自己的工资做对比,一下子就有代入感了,想不被吸引注意力都难。
举个例子,同样的一份提案汇报,在公司内部,想要你的老板或是你组织内的伙伴认同这个提案,常见逻辑结构就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你要怎么做?预期效果是什么?把这三个问题说清楚就能很好地体现该提案的可执行性,而老板最关注的也就是这一点。
但是如果你给客户提案,就不能用刚才的方法了。行业内趋势分析就必不可少,你对其他品牌的理解也会是客户考核你的一个方面。只有你对其品牌的定位准确,才能保证你后面制定的执行方案是适合你客户的。而根据你的方案推导出的最终效果,也会成为客户最终是否选择你的依据。
当然换位思考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每一次做PPT时都要和自己的观众进行一次换位思考。2019年我们在为“58神奇日”中的“58同镇”板块做PPT时,原本以为设置的内容只要既有力,又充满正能量,一定会让媒体和行业内的人产生兴趣。但是临近活动,当我们再次审视内容的时候,却突然犹豫了。因为“58同镇”并不是第一年向媒体和行业内发布,2018年我们在为“58神奇日”做PPT时,已经对“58同镇”有了简单的介绍,虽然没有很大篇幅,但如果我是观众,看到主办方两年都在定义一个新的业务,会对这块内容产生新鲜感么?如果我是去年来过的媒体,我对这一块的期待是什么?于是,我们立刻和“58同镇”的内容负责人一起再次拉提纲定内容,将内容聚焦到“58同镇”已有的成绩和深入乡村更加细节的服务中去,将内容落在了实处。
换位思考是生活中特别基础的方式,看似很简单,但是换位思考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不能主观臆断,要真的从观众也就是你未来的目标接收者的视角去审查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约上不同身份的人,对你的PPT先进行内部评审,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第二,面对相同的观众不能一成不变,相同的观众例如时刻关注你的媒体、粉丝,或者身边的同事,他们可能见证了你每一次的变化。这种伴随式的观众,我们要善于迭代,每一次都要在之前PPT的基础上进行升级优化,否则内容的匮乏将令你很难一直成为观众眼中的焦点。
我们要利用好同理心,才能更好地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我们PPT的内容本身。有时候一些失败的职场汇报,不是因为内容不够好,也不是点子不够新颖,而是没有用同理心去思考,导致提报的方案没能够被执行下去。因为决策者们每天都在为决策排除风险,每一次的决定都承担着极大的压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提出一个项目的执行可能存在风险,如果你的领导看到这个项目有这么多的风险,他会怎么想?他的想法就是,既然风险这么多,那我们就不做了。
所以当我们提出项目风险的时候,一定要在这个风险后面传递你规避风险、克服困难的信心。你可以说:“这个项目一定会存在一些风险,但是请不要担心,所有的风险我们都已经预见到了,并做了几套应对方案。”这就会让你的领导获取足够的信心去配合你把项目一块儿执行下去,毕竟谁也不会在一个连提出者都没有信心的项目里白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