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无效沟通:沟通力升级的53种策略
- 王春芝
- 1865字
- 2020-08-27 10:37:25
02 用“礼”打造第一印象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的人际沟通中,懂礼貌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也更能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个年轻人想去乡政府,但是找不到路,于是问路边的一个老者:“喂!老头,到乡政府怎么走?离这里还有多远?”
老人没有作声,翻了翻眼皮,用拐杖指着地面,没好气地说:“还有500拐杖!”年轻人听了笑着说:“路只有论里的,哪有论拐杖的。”
老人说:“论礼(里),你应该叫我一声爷爷。”
年轻人顿时满脸通红。
年轻人的无“礼”,给老爷爷留下了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导致沟通失败。在实际沟通中,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有些人有迟到的习惯,不管多重要的约会都不能准时到场,给对方留下了“不守时、不守约”的第一印象,之后再怎么解释和挽回都难以实现愉快、有效的沟通。再如,有的女孩被父母逼着去相亲,故意穿得邋里邋遢,结果看到对方刚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赶紧找借口去洗手间整理一番,但是对方却因为第一印象不好而不愿意再给她继续沟通的机会,转身离开了。
心理学中有个效应叫“首因效应”,说的正是第一印象对沟通的影响力。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沟通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通过第一印象绝对化判定一个人,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最鲜明、最牢固,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双方接下来的沟通是否顺畅。
在实际的沟通中,影响一个人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是“礼”。
一个姑娘曾跟我分享了她的一次相亲经历。
出发之前,双方约定好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姑娘出于礼貌,提前半个小时抵达约会的餐厅。超出约定时间半个小时后也不见男生人影。于是,姑娘就给他打电话,问他到哪了。
男生很着急地说:“我在公交车上,路上堵车呢!”
姑娘无奈地说:“好的,你路上注意安全,不必着急。”
通完电话一个小时后,男生才气喘吁吁地出现在约定地点。姑娘原本以为他会为自己的迟到道歉,没想到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没想到你这么准时。”姑娘当时感到非常气愤,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忍住了。
吃饭的时候,男生说:“听说你什么都吃,那就我来点菜了。”
姑娘笑着说:“是的,你点吧。”
吃过饭之后,男生邀请姑娘一起散步。路过一家水果店的时候,姑娘说想买点水果。男生主动掏腰包给姑娘买了一把香蕉。姑娘拿出一根香蕉递给男生,男生却摇头说不吃,姑娘就自己剥开吃了起来。男生问道:“好吃吗?”姑娘开心地说:“好吃,谢谢。”男生却说:“不是用自己的钱买的,当然好吃。”听完这句话,姑娘当时恨不得把香蕉吐在对方脸上。回去后,姑娘给男生发了一条短信说:“以后不用联系了,我们不合适。”
尽管姑娘把这当成一件趣事分享出来,但我依然在她脸上看到愤怒,可见当时男生无礼的言行给姑娘留下了多么糟糕的第一印象。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不懂礼貌的人,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谈不上实现有效沟通。因此,要学会用“礼”打造第一印象。
用“礼”打造第一印象必须做到“从内到外”都有“礼”。
为什么要做到内外兼“礼”?
在一个问答网站上,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相亲的时候,你更看重对方的外表还是更注重对方的内在?点赞量最高的答案是“一个人的外表决定了我要不要继续了解他的内在,而一个人的内在决定了我会不会一票否决他的外表”。换句话说,外表决定了对方愿不愿意开始与你沟通,而你的言谈举止决定了对方是不是愿意进一步与你沟通,或者进一步发展关系。
内在有“礼”即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并尊重对方的感受。例如,约会吃饭的时候,你应先询问对方的意见并询问对方是否有忌口。询问对方问题的时候,要说“请问”等。
外在有“礼”即外表要大方得体,要做到衣服合体、整洁、干净,整体搭配要适宜。例如,你应根据场合选择着装,衣服不能太夸张等。
“礼”是一个人素质、品德的基本体现。在实际的人际沟通中,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没有素质与品德的人沟通。所以,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必须学会用“礼”打造第一印象。
场景演练
见面的时候如果迟到了应如何做到“有礼”?
A:“我路上堵车,不然我早到了。”
B:“非常抱歉,我迟到了,也谢谢你愿意等我这么久。今天这顿饭我请客,以表歉意。”
技法解读
A的应对方式会让对方认为,你对自己的迟到行为没有任何歉意,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这时候,你的印象分已经大大降低。
B的应对方式则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歉意和诚意。原本对方很生气,但是你主动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想办法补救,即便迟到行为让你留给对方的“印象”有点瑕疵,但是相信这不会影响你们接下来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