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刀下留人

李寻从梅瓶中抠出油纸,小心翼翼的展开,只见上面写着:李半眼、牛一眼、刀疤。

“刀疤是谁?”李寻喃喃自语,“怎么从未听过,为什么三个人的名字会同时出现梅瓶中?”

滴滴滴……

手机声打断了李寻的思路,李寻掏出诺基亚按下接听键:“喂,猴叔啊。”

“我现在刚到河北,我给你的那纸条上的三个人,你还没去找吧。”瘦猴焦急的问道,似乎压抑着即将爆发的情绪。

“今天已经去找了一位,怎么啦?”李寻疑惑不解。

“啊,去的哪家?没事吧。”瘦猴声音有些颤抖。

“我先去找的大栅栏孙瞎子,结果一无所获,还有……”

“没事就好,你记着啊,最近千万别去找金鱼胡同的王二爷,等我回去亲自己带你去。”瘦猴用劝解的语气讲着,他希望李寻能够听从他的意思。

“为什么?”李寻非要追问个明白。

“哎呀,三言两语说不清,总之为了你好,我这就让朋友帮你去找货,我这边还有点事,先挂了啊。”瘦猴匆匆挂掉了手机。

李寻觉得事有蹊跷,心想这瘦猴变数也太快了,明明是自己推荐的人又不让去找,莫非另有隐情?

他将手中的油纸揉作一团丢入脸盆中,激起的水花溅到梅瓶之上,此时,他猛地打了一个激灵,喃喃道:“难道王二爷也知道生肖梅瓶的事情,瘦猴害怕我知道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不行,越是不让去,就越要去一趟才安心。”

第二日,李寻一大早就直奔金鱼胡同8号王二爷的住处。

金鱼胡同邻近故宫、王府井,是北京内最有皇家味道的胡同。

明清时期,能住在这地方的人,要么是非官即富,要么是社会名流。大清晚期,大清朝重臣李鸿章,就曾在此与东洋人商议《马关条约》事宜。

李寻骑车刚进入金鱼胡同,耳边就传来嘈杂的声音。而胡同内原本不算宽敞的道路也被各类杂物所占据,无奈之际只能下车推着前行。

在杂物中穿梭片刻,李寻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核对门牌号后正欲敲门,忽然,一股劲风从身边刮过,耳边传来呼呼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四合院门头上面插着一面杏黄大旗正迎风招展,旗上写着“源顺”俩字,笔力遒劲,磅礴大气。

李寻仰望着这面写着“源顺”二字的大旗,顿时,依稀想起了王二爷的家世。

李寻朦胧的记得李老爷子生前曾说过,王二爷是清末时期大刀王五的曾孙。而大刀王五更是清末时期的豪杰英雄。

当年,因大刀王五暗中支持谭嗣同戊戌变法,并在变法失败以后联合各界英勇志士,谋划劫法场营救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因而得罪了慈禧太后,后来被朝廷通缉。

无奈之际,大刀王五只得跑到北京怀柔郊区避难,常言道英雄不走平坦路,好汉不怕鬼敲门。

大刀王五凭借着侠肝义胆和高超武艺,开设了一家名叫“源顺”的镖局,起初镖局不与朝廷作对,只为黎民百姓服务,生意倒也兴隆,赚了不少银子。

可大刀王五并非贪图名利之人,他一心想着保家卫国,将西方蛮夷逐出中华,于是,他毅然离开镖局加入了义和团,展开了扛起大刀杀洋人护同胞的侠义之举。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后来被奸细出卖,他惨死在了洋人的枪口之下。

洋人为了杀一儆百,将大刀王五的头颅砍下,悬挂于钟鼓楼之上。可没出三天,头颅居然不翼而飞,与此同时,京郊地区又离奇般多出一座大刀王五的坟墓。

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是天津精武门的霍元甲与大刀王五是挚交,霍元甲趁着夜黑风高的夜晚,出手取下了大刀王五的头颅,并将其妥善安葬。

可自那以后,王家再未出现一位大刀王五那样的侠士豪杰,就连他杀洋人时用的那口玄铁宝刀也不见了踪影。

李寻由回忆回到现实,心中不禁对英雄多了几分敬意,他迈着坚定的步子推门进院,可当他刚走到迎门墙的位置,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嗖”的一声响,等再回头打探的时候,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

“王二爷,别冲动,我是忘了敲门啦,可你也不必用刀招呼我吧。”李寻试图摆脱困境,但胳膊被王二爷紧紧拧着,丝毫动弹不得。

王二爷冷笑道:“呸,又想拆老子的房,先问问老子手里的刀答不答应!”

“王二爷,刀下留人,全是误会,我是琉璃厂李半眼的儿子,今天有要紧的事登门拜访,不是来拆房的,我就是吃了雄心豹子,也不敢动王二爷家房顶一片瓦不是嘛。”李寻不慌不忙地回应道,他已经感觉到脖子上那口大刀的锋利,如果王二爷手腕稍稍用力,自己的脖子指定会被划断半个。

“哎呦,老头子你这是干嘛,快放下刀,他不是拆迁队的人,他是李半眼家的小寻子啊。”王二爷的老伴急匆匆从正房跑了过来,将李寻从刀下救起。

李寻扶着墙大口喘着粗气。这时他想起了瘦猴在电话中的叮嘱,心想瘦猴不让自己来找王二爷,难道他早就算出了会有今天这么一场误会?

“嚯,稀客啊,还真是半眼家的小寻子,找我有啥事,我忙着呢,赶紧的。”王二爷手中仍拎着大刀,威风凛凛站得笔挺,丝毫看不出年逾古稀的样子。

“老头子,咋还拿着刀呢,快放下,还嫌把孩子吓得不够啊。”王二爷老伴责怪道,伸手去抢王二爷手中的大刀。

王二爷微微一笑,抬手将刀甩了出去。伴随着“噌”的一声过后,大刀不偏不倚插入了数米外的院内木桩正中心。

“王二爷,真是好刀法啊。”李寻拱手称赞道。

王二爷默不作声淡然一笑,他与老伴一同引着李寻朝正房走去。

三人进入正厅坐下,李寻开门见山表明了来意,恭恭敬敬将照片递给了王二爷,其老伴见二人有事要谈,便主动回避到院内。

“真不是王二爷不帮你,这物件真是少有,近两年我都没怎么碰古玩,家里的物件还都是几年前收到,一直就没增添。最近我也光顾着和拆迁队那帮人斗狠了,他们要拆老子家祖上留下的房子,还说要补给我楼房,老子住一辈子四合院啦,住不惯几十层的水泥鸟笼子。”王二爷将照片猛地拍在桌上,挺着胸脯愤愤骂道。

听了王二爷的话,李寻心中热情难免凉了几分,但仍挤出少许笑意,说:“王二爷就算真没有,那能不能告诉我谁有这物件啊?”

王二爷依然为拆房子的事情而恼火,语气中夹带地怒气:“我认识的人都没有,我不认识的人不知道他们有没有。”

李寻见王二爷这番态度,心想今天是问不出个结果了,淡淡地说:“那成,既然王二爷不知道,那我就再去别的地方打听打听。”

说罢,李寻起身要走,王二爷抬手送客。

行至门口处,李寻顿了顿脚步,因为他想到了生肖梅瓶的事,于是开口问道:“王二爷,我还有个事想打听一下,生肖梅瓶你总该听过吧,它背后有啥秘密吗?”

“哼哈哈,狗屁秘密,又一个想着寻宝发财的,那郑和下西洋的宝藏会藏在那几个瓶子里吗?你赶紧走吧,我不耽误你发财了。”王二爷满脸不屑,摇着手示意李寻尽快出门。

李寻出了王二爷的院门,还没走出几步远,就听到王二爷两口子在家中大喊大叫起来。

“老头子,不得了啦,拆迁队的人又来啦。”

“妈的,快拿老子的刀来,今个非让他们见识见识大刀王五后人的厉害!”

等李寻再回首的时候,一帮人已经将王二爷的院门围得水泄不通,王二爷则如同金刚佛像一般立在门头的房檐上,不过与佛像不同的是,他一手举着那面杏黄大旗,一手挥舞着大刀。

口中还不停吆喝着常人听不懂的话儿,唬得门口的十几个年轻小伙只敢咋呼,不敢向前一步。

李寻推着车慢悠悠出了胡同,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纸条,发觉只剩前门大街146号冯鬼子家没去了。

于是,在心中暗暗盘算起来,如果冯鬼子也还是没有玉壶春瓶,那么下一步就只能去各大古玩城捞货了。总之,无论如何都要做成吴云山这笔生意。

李寻经常听琉璃厂的店主们说起冯鬼子,众人都说他狡猾多疑心机重,但凡与其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的为人处事方式表示强烈不满。

但古往今来怪人多偏才,冯鬼子就是这类人,一般人买卖古玩靠眼力,而冯鬼子却偏偏不同,他靠的是一双好耳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论金石玉器,还是陶罐瓷器,只要他用手指一敲,单凭物件发出的声音立马就能辨别出真伪。

正因为冯鬼子的本事太邪乎,所以,古玩行里的人送给他一个“鬼子”的称号,又因为他姓冯,久而久之,人们纷纷称其为冯鬼子。

冯鬼子纵然厉害,可毕竟也是凡人,闲暇之余也有自己的喜好,比如遛鸟、斗蛐蛐就是他的最爱。

李寻深知若想从老奸巨猾的冯鬼子口中套取有用的信息,那就一定要给他个“枣”,用行内话讲叫作“润口”。

简而言之,就是登门拜访的人带上一件客主喜欢的物件,进门后先将准备的物件双手奉上,然后再表明来意,届时客主会为到访者答疑解惑。

但有一点要清楚,不论客主说的好与不好,答的对与不对,拜访者送的物件都无法再收回。

所以,送给冯鬼子的“枣”分量一定要恰当,如果分量太重,万一冯鬼子不知道玉壶春瓶的下落,到时自己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当然如果分量太轻,冯鬼子看不上眼,倔脾气上来乱说一通,反而更加麻烦。

李寻点燃一支烟冥思苦想,等手中烟抽得只剩烟蒂时,一件绝佳的物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兴高采烈地骑着车直奔聚古斋去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