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操作系统案例教程(第2版)
- 彭英慧 刘建卿
- 4192字
- 2021-03-25 07:39:27
2.3 案例:Linux安装过程
【案例目的】掌握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装过程。
【案例内容】
1)将计算机设置为从CD-ROM启动。
2)用Linux第1张光盘引导,选择某一模式进行安装。
3)安装一台Linux服务器系统,要求创建3个分区:根分区5G(/)、引导分区100MB/boot)、交换分区500MB(swap)。
4)选择GNOME桌面;选择DNS、FTP服务选项;其他自定义。
5)密码设置为123456。
6)IP地址、网关、DNS等随机房设置。
7)从图形化界面进行登录。
【核心知识】 安装Linux时磁盘的分区方法。
下面以RHEL 5光盘安装为例,详细讲述Linux的安装过程。
启动安装程序。如果安装程序启动成功,会出现如图2-1所示的安装界面。这时可以直接按〈Enter〉键,便开始在图形模式下安装。如果30s未操作,会默认进行图形模式的安装。也可以在“boot:”提示符下输入“linux text”后,再按〈Enter〉键,这时在字符模式下进行安装。还可以使用功能键进行更多的选择,功能键为〈F1〉~〈F5〉键,功能如下。
图2-1 启动安装程序
●[F1—Mainl]:返回主界面。
●[F2—Options]:显示安装选项。
●[F3—General]:常规帮助界面。
●[F4—Kernel]:内核参数帮助界面。
●[F5—Rescue]:救援模式。
现在简单说一下每个功能键返回的界面按〈F1〉键返回的是图2-1。按〈F2〉到〈F5〉键分别对应进入的是Installer Boot Options界面、General Boot Help界面、Kernel Parameter Help界面和Rescue Mode Help界面。
这里按〈Enter〉键,继续图形模式安装,系统会开始加载并进行检测,可以看到经过图2-2和图2-3所示的画面,然后进入到CD Found界面,如图2-4所示。
图2-2 安装主界面
图2-3 系统开始加载并进行检测界面
图2-4 CD Found界面
选择是否进行介质检测。如果检测,单击“OK”按钮;如果不检测,单击“Skip”按钮默认是检测的,这里不进行检测,单击“Skip”按钮跳过,然后按〈Enter〉键继续。
接下来便开始准备进入语言选择界面,如图2-5所示。
图2-5 准备进入语言选择界面
这里单击“Next”按钮继续,进入安装语言选择界面,如图2-6所示。选择安装语言这里选择“Chinese(Simplified)(简体中文)”,单击“Next”按钮继续。
图2-6 安装语言选择界面
进入键盘选择界面,如图2-7所示。系统会自动检测出用户的键盘,并给出默认选择。一般使用的是“美国英语式”。单击“Next”按钮继续,弹出“安装号码”对话框,如图2-8所示。
图2-7 键盘选择界面
图2-8 “安装号码”对话框
如果用户有安装号码,输入号码后单击“确定”按钮继续。如果没有安装号码,也可以选择“跳过输入安装号码”,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继续。安装号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安装的组件和订阅内容相匹配,为配置安装程序提供正确的软件包。如果输入了安装号码,可以不选择要安装哪些组件,因为每个安装号包含了预先设置好的安装组件。而如果没有输入安装号码,那么只有核心服务将会被安装。其他功能可以在以后手动安装,功能上没有任何限制安装好的服务器也没有任何功能上的不同。
如选择“跳过输入安装号码”,则会弹出“跳过”对话框,其中罗列一些“跳过”后可能出现的后果。要想避免这些可能的损失,可以通过单击“后退”按钮返回到图2-8的界面,输入安装号码后再继续;如要不在意这些可能的损失,则直接单击“跳过”按钮继续即可。假如系统没能识别现有分区,会弹出“警告”对话框,如图2-9所示。
图2-9 “警告”对话框
要想继续安装需要重新分区,这将导致数据丢失。因这里是全新安装,所以单击“是(Y)”按钮继续。
进入分区方式选择界面,如图2-10所示。勾选“检验和修改分区方案”复选框,然后单击界面上方的下拉列表框,其中有4个选项,分别是:“在选定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在选定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使用选定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和“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这里选择“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图2-10 分区方式选择界面
进入分区界面,如图2-11所示。界面上显示的是“磁盘分区”,是对当前磁盘空间配置情况的映射,通常分为/boot(引导区)、swap(交换分区)、和/(根分区)3个分区。分3个区很简单,先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添加分区”对话框。在“挂载点”文本框中输入“/boot”也可通过右边的下拉菜单来找到“/boot”;在“文件系统类型”中选择“ext3”;大小为100MB如图2-12所示。其中,挂载点指定了该分区对应Linux文件系统的哪个目录;文件系统类型指定了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可选项有ext2、ext3或vfat等。
图2-11 分区界面
图2-12 新建boot分区
推荐的分区方案如下:①一个交换分区:用于虚拟内存的交换分区,由操作系统管理,用户不能使用。其大小一般设置为物理内存大小的2倍,太小了不能较好地起到虚拟内存的作用,太大了则浪费硬盘空间;②一个/boot分区:用于存放Linux的所有文件、内核和启动程序、临时文件和设备信息;③一个根分区:用于安装Linux文件系统的分区。ext2是Linux专用的文件系统,ext3是ext2的升级版本,所以采用ext3作为Linux的文件系统。
接着进行swap分区,同样先单击“新建”按钮,然后在“添加分区”对话框中的“文件系统类型”中选择“swap”,大小一般为物理内存的2倍左右,如图2-13所示。
图2-13 新建swap分区
最后分根分区。单击“新建”按钮,在“挂载点”文本框中输入“/”,在“文件系统类型”中选择“ext3”,选择“使用全部可用空间”单选项。如图2-14所示。分好后,如图2-15所示。
图2-14 新建根分区
图2-15 磁盘分区界面
这里不仅可以通过“新建”按钮来新建分区,还可以通过“编辑”按钮来修改分区信息,通过“删除”按钮来删除分区。另外,还可以在这里建立RAID和LVM。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Inexpensive Disk,独立/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用来增加磁盘读写带宽,提高从硬盘崩溃中恢复的能力,包括RAID0、RAID1、RAID5等。LVM(Logical Volume Group,逻辑卷组)是建立在硬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用来提高磁盘分区管理的灵活性。尤其是安装RHEL和Windows双系统时,很可能会用到LVM。继续单击“下一步”按钮进行安装,进入到引导装载程序配置界面,如图2-16所示。
图2-16 配置引导装载程序
RHEL5默认的引导程序是GRUB。在界面中的列表框中,列出了目前系统中已经安装的引导项,可以通过右边的“添加(A)”“编辑(E)”“删除(D)”按钮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要想添加引导项,可以单击“添加(A)”按钮,弹出“映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指定“标签”和“设备”,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图2-17所示。
图2-17 添加引导项界面
为防止别人修改其配置文件,还可以在此勾选“使用引导装载程序口令(U)”,这时会弹出“输入引导装载程序口令”对话框,在其中输入“口令”并确认,从而为引导装载程序设置密码保护。
单击“下一步”按钮,可以进行网络配置,选择“通过DHCP自动配置”单选项,配置界面如图2-18所示。也可输入可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若只是在局域网使用,可以使用内部IP地址,如192.168.1.xxx,其中xxx的范围为1~254,如图2-19所示。
图2-19 网络设备配置界面(2)
在“网络设备”列表中列有可供选择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单击右侧的“编辑”按钮进行设置,单击后会出现相应对话框,如图2-20所示。在对话框中可以设置是否使用动态IP配置(DHCP)、是否启动IPv4与IPv6支持、是否引导时激活等,还可以手动指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图2-20 网络设备配置界面(3)
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图2-19所示的界面,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时区设置界面,如图2-21所示。
图2-21 时区设置界面
可以从下拉列表中选择时区,在我国选择“亚洲/上海”。也可以直接单击地图来选择时区。左下角有个“系统时钟使用UTC”单选项。所谓UTC,就是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的简称,即协调世界时。日常中还会说到非常有名的“格林尼治时间”,即GMT,全称是Greenwich Mean Time。如果同时还有Windows进行双重引导,应取消这个选项。因为Windows不使用UTC时间。设置好相应的时区后,单击“下一步”按钮,进入设置根口令界面,如图2-22所示。
图2-22 设置根口令界面
这里必须输入一个根口令。根口令必须至少包括6个字符,输入的口令不会在屏幕上显示,密码不要过于简单,最好是数字和英文混合。单击“下一步”按钮确认,经过获取安装信息后,进入选择支持的任务界面,如图2-23所示。
图2-23 选择支持的任务界面
首先,在列表中选择希望提供支持的任务。如果需要查看任务细节,可以选中下方的“现在定制”单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进入选择安装软件包界面,如图2-24所示。界面中左侧为软件包组的名称,右侧是详细的软件包列表,下方文本框中是对应软件包的说明。默认选项是在“桌面环境”软件包组上,还可以查看应用程序开发、服务器、基本系统、语言支持信息,如图2-25所示。选择需要安装的软件包进行安装,只需要在软件包前勾选即可。当然也可以在图2-23所示界面中选择“稍后定制”单选项进行默认安装。
图2-24 选择安装软件包界面——桌面环境
图2-25 选择安装软件包界面——开发
单击“下一步”按钮,系统会开始检查所选择包的依赖关系,如图2-26所示
图2-26 检查所选择软件包的依赖关系
检查完所选择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后,系统进入准备安装界面,如图2-27所示
图2-27 准备安装界面
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会弹出“需要的安装介质”对话框,如图2-28所示。
图2-28 “需要的安装介质”对话框
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系统会开始建立磁盘分区,然后对分区进行格式化并创建文件系统,开启安装进程,处理安装文件,最后开始安装,如图2-29所示。安装过程中会有更换安装光盘的提示,按提示更换光盘即可。安装完成界面如图2-30所示。
图2-29 安装界面
图2-30 安装完成界面
安装完成后,单击“重新引导”按钮,重启服务器重启后,系统进入后期设置阶段。首先是欢迎界面,此时表明安装程序复制已经完成,如图2-31所示。
图2-31 欢迎界面
在欢迎界面中,单击“前进”按钮,进入许可协议界面。选“是,我同意这个许可协议”单击“前进”按钮继续,进入防火墙设置界面,如图2-32所示。
图2-32 防火墙配置界面
防火墙默认处于“启用”状态,在“信任的服务”列表中可以选择允许通过防火墙的服务,设置完毕后,单击“前进”按钮,进入SELinux设置界面,如图2-33所示。
图2-33 SELinux设置界面
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即安全增强型的Linux,这是一种新的安全模型,允许在权限方面进行更精细的划分。更多的内容会在以后的章节做详细介绍。这里默认的选项是“强制”,单击“前进”按钮继续,进入Kdump设置界面,如图2-34所示。
图2-34 Kdump设置界面
Kdump提供了一种内核崩溃时的强制写入机制。当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时,Kdump会自动记录相关系统信息。显然,这对于崩溃原因的排查是非常有意义的。默认是不开启的,如果需要,可以勾选“Enable kdump”选项,将此功能开启,然后输入分配给其占用内存的大小。
需要设置的项目设置完成后,出现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如图2-35所示系统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正确,则出现登录成功的界面,如图2-36所示。
图2-35 登录界面
图2-36 登录成功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