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

一、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许多读者觉得工程经济学很难学,本教材总结了以下十条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如果读者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把握好这些原则,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工程经济分析。

1.资金的时间价值原则——今天的1元钱比未来的1元钱更值钱

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即今天的1元钱比未来的1元钱更值钱。投资项目的目标是为了增加财富,财富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获得的,能不能将不同时期获得的财富价值直接加总来表示方案的经济效果呢?显然不能。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未来时期获得的财富价值现在看来没有那么高,需要打一个折扣,以反映其现在时刻的价值。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无法合理地评价项目的未来收益和成果。

2.现金流量原则——投资收益不是会计账面数字,而是当期实际发生的现金流

衡量投资收益用的是现金流量而不是会计利润。现金流量是项目发生的实际现金的净得,而利润是会计账面数字,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并非手头可用的现金。

3.增量分析原则——从增量角度进行工程经济分析

增量分析符合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选择的思维逻辑。对不同方案进行选择和比较时,应从增量角度进行分析,即考察增加投资的方案是否值得,将两个方案的比较转化为单个方案的评价问题,使问题得到简化,并容易进行。

4.机会成本原则——排除沉没成本,计入机会成本

企业投入一些自己拥有的资源,如厂房、办公楼、设备、人工等,因为是自有要素,故企业不允许未使用它们而发生任何实际支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有要素的使用没有成本,将楼房出租或出售给其他企业就能够取得一定的收益,这种收益构成了企业使用自有要素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决策前已支出的费用或已承诺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这些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5.有无对比原则——有无对比而不是前后对比

“有无对比法”将有这个项目和没有这个项目时的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对比;“前后对比法”将某一项目实现以前和实现以后所出现的各种效益费用情况进行对比。

6.可比性原则——方案之间必须可比

进行比较的方案在时间上、金额上必须可比。因此,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必须有相同的货币单位,并在时间上匹配。

7.风险收益的权衡原则——额外的风险需要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

投资任何项目都是存在风险的,因此必须考虑方案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同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是不同的,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取决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选择高风险的项目,必须有较高的收益。

8.采用一贯的立脚点

备选方案的未来可能产生效果,无论是经济的还是其他方面,都应该一直从同一个确定的立脚点来预测。立脚点有个人、企业、政府、国家、社会公众等,一般采用决策者(通常是项目投资者)作为立脚点。然而,对某个特定的决策所采用的立脚点从一开始就应确定,并在今后的描述、分析和备选方案的比较时也应一直采用。

9.考虑所有相关的判据标准

选择一个较优的方案(做决策)需要使用一个或几个判据。在决策的过程中既应该考虑用货币单位度量的效果,也应该考虑用其他测量单位表示的效果或定性描述的效果。决策者通常会选择那些最有利于组织所有者长期利益的备选方案。在工程经济分析中最主要的判据是与所有者的长期经济利益相关的。这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所有者的可用资本将被合理分配以提供最大的货币回报。但是,人们在做决策时还想达到其他的组织目标。这些目标应该考虑,而且在选择备选方案时也应给以一定的重视。这些非货币属性和多目标就成为决策过程中附加判据的基础。

10.重新审视决策

合适的程序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为了使决策更有实践性,被选出的备选方案的初始预测效果应该与随后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一个好的决策过程也有可能产生一个结果不理想的决策。另外有些决策,即使比较成功,但实际结果与最初预测结果差别很大。总结经验教训并适时调整,是一个优秀组织的标志。

将选定方案的实际效果与其最初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常常被认为是不实际或不值得去做的。人们更习以为常的是,在决策过程当中没有任何反馈。组织应该建立一个制度,确保对执行的决策效果做例行后评价,并且将后评价结果用来改进今后的分析和决策制定的质量。例如,在比较备选方案时通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没有充分考虑到所选因素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对决策的影响。只有后评价才集中关注这个组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时的薄弱环节。

二、工程经济分析的一般程序

工程经济学的应用,即应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框架来实现工程经济分析,得出的经济结论将接着用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当然,要做出决策通常还需要其他角度的评价信息。

工程经济分析作为一种评价和决策过程,必须事前有缜密的设计,执行中有正确的技巧,事后有决策的结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人为造成的不完整和不精确,避免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概括地说,工程经济分析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问题定义

问题定义,即确定项目的前提、范围和性质,如项目目标、项目规模、投入产出物品或服务的类型,以及市场特征、项目约束条件等。

分析过程的第一个步骤(问题定义)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接下来所有分析的基础。一个问题只有被透彻地理解并清晰地描述之后,才能进行以后的分析。

这里的术语“问题”只是一般概念,它包括要求进行分析评价的所有决策情况。问题的提出通常来源于社会公众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期望。

一旦发现某个问题,就应该从一个系统的视角来加以描述。也就是说,对所处环境的界限与程度需要仔细地加以定义。这样,就可以确立问题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外在的环境构成。

问题评价包括对于需求和要求的反复研究,并且,评价阶段所获得的信息可能会改变对问题的原始描述。事实上,对问题进行再定义直到达成共识可能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2.提出备选方案

经济评价程序的第二个步骤包括两项主要工作:①寻找潜在的备选方案;②对它们进行筛选,挑出其中可行的备选方案以供详细分析。这里的术语“可行的”是指,根据初步评价判断,每个挑选出来以做深入分析的备选方案满足或超出现有情况下所提出的要求。

3.估计经济效果

工程经济分析过程的第三个步骤结合了上文工程经济分析基本原则中的原则2、原则3和原则4,并且使用了工程经济学中基本的现金流量方法。在本步骤中,应对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和成本数据进行识别、估算,并以现金流量形式表现备选方案的经济效果。

4.选择决策判据

选择一个决策标准(分析过程的第四个步骤)反映了原则9(考虑所有相关判据)。决策者通常会选择那些符合组织所有者长期利益的备选方案。同样,经济决策判据应该反映在工程经济学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统一、适合”的立脚点(原则8)。

5.分析和比较备选方案

分析一个工程问题的经济方面(步骤5)主要是对选定做深入研究的可行方案进行基于现金流量的估计。通常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得到对现金流量以及其他因素——例如常常发生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汇率变化和管制(法律)要求的合理、精确的预测。很明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分析(原则7)是工程经济分析的必要组成部分。当现金流量和其他要求的估计被确定之后,备选方案就可以如原则2所要求的那样,在它们之间有差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了。通常,这些差别可以用货币单位(如美元)加以量化。

6.选择最佳备选方案

如果工程经济分析过程的前五个步骤都已完成得很好,那么选择最佳备选方案(步骤6)就只是前面所有工作的一个简单结果。因此,技术经济模型和分析技术的合理性决定了所获结果和推荐行动方案的质量。

7.执行过程的监督与结果的后评价

最后一个步骤在对所选方案的执行结果进行收集期间或之后才可以实现。在项目的执行阶段,对项目过程进行监督将提高相关目标的实现程度,减少预期目标的可变性。步骤6同样是前面分析的后续步骤,将实际取得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目的是学习如何做更好的分析评价,后评价的反馈对任何组织经营的持续改进都具有重要性。遗憾的是,与步骤1一样,在公共项目实施实践中,这最后一个步骤常常没有坚持做或没有做好。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信息的反馈,用于正在进行的和随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