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红楼

如果你想深入全面地认识《红楼梦》,你不仅需要多读小说,还应多看一些有关《红楼梦》点评以及研究的文章。第一遍读《红楼梦》,不论你是细读,还是一目十行,或者是捡着喜欢的章节去读,你都只是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可能还看不出它的微妙。要了解其中的微妙,最好拿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看一下,里面有很多提示性的东西。如《红楼梦》中提到甄士隐,书中说:姓甄名费,字士隐。书中脂批就提示:真、废,托言将真事隐去;提到贾雨村,书中说: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脂批提示道:假话、实非,村言粗语也。如果没有这一提示你可能根本注意不到这些。说到认识《红楼梦》,应首先了解《红楼梦》的大致故事情节。下面先谈一下个人对《红楼梦》的一些初步认识。

(一)故事线索

总体上说,《红楼梦》是讲述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由鼎盛奢华开始走向没落的一段生活故事,演绎了众多人物的悲欢离合。《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有以下几个线索:

1.石头记的线索

《红楼梦》又叫《石头记》,这个名字体现的是故事的原始出处。书的开头讲,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丢弃了一块未用的石头。这块石头因看到其他的石头都用来补天了,就日夜悲号惭愧。某天遇见一僧一道两位仙人,心想既然不能补天那就落地到人间享受一下,于是便哀求这两位仙人把它带到人间去经历一番荣华富贵。仙人劝它说,人间的富贵繁华是一场乐事,但凡事不可长久,瞬息间就会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究竟是虚幻一梦,万境归空,到时候不要后悔。无奈石头一心只想下凡去经历富贵,两位仙人只得答应。于是,仙人大展幻术,将石头幻化成小块宝石,便携了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红楼梦》一开始就讲到贾宝玉出生时口衔一块宝石,就是这块石头,此后它一直挂在贾宝玉的身上,不离不弃,一旦离开,贾宝玉就变得疯疯癫癫,像丢了魂一般。这样,石头与贾宝玉一起共同经历了《红楼梦》中的故事。石头成了整个故事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后来有个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经过,见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原来上面讲述的就是这块石头被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故事,因而抄录下来编成书,书名就叫《石头记》。

由一块石头讲述故事固然荒唐,但它同这个故事的发生既无时间又无地点是一致的,都有将“真事隐去”的意思。石头的角色与主人公贾宝玉的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合二为一。石头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而主人公是一个不思上进的纨绔子弟,一事无成出家了。尽管两者有相似,但却是不同的角色形象,一个是亲历者,一个是见证者。读者千万不要把两者混淆了。分开来说,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的石头,它既不是宝玉本身,也不是宝玉的前身。宝玉仅是石头的携带者,宝玉的前身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石头与贾宝玉在角色上的区别,在书的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体现得很清楚。书中说石头因见到宏大气派的场面,不禁以自己的口吻发出感慨:“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这是《红楼梦》中石头下凡后唯一一处表现自己的地方。如果没有这一表现,人们很容易将石头与贾宝玉混为一谈。

2.宝黛爱情故事的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两个主要人物,整个故事实际是围绕宝黛的爱情主线展开的。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还有一段前世因缘。书中讲: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赤瑕宫的一位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去浇灌它。天长日久,绛珠草就脱去草胎木质变成了人形,修成一个女体。一日,这神瑛侍者思凡心切,想到人间去经历一段。绛珠仙子听说后也要随他下凡。绛珠仙子对警幻仙子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贾宝玉与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是以这段前世因缘展开的。

林黛玉寄人篱下,又体弱多病,养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她绝顶聪明、悟性极高,加之自尊心强,所以很易伤感。在贾府,贾宝玉是林黛玉的重要依靠,两人在一起有真情、有欢乐,但更多的是猜忌、感伤。林黛玉终日以泪拭面,最后泪尽而亡。黛玉死后,宝玉跟宝钗结婚,这是爱情的一个变故。对于这个变故,《红楼梦》在前面的太虚幻境描写中就表明:“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表明了宝黛爱情的悲剧色彩。

3.太虚幻境的线索

前面提到,《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时间不清、地点不明的侯门家族由盛变衰的故事。书中说:“朝代年纪,地域邦国,却反失落无考。”至于内容细节,又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书中的一幅幅场景描写得相当细致而又生动,像出丧、省亲、祭祖、排家宴、制灯谜、兴诗会等都像作者亲身经历过一样。《红楼梦》中的繁华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具体的情节描写又让人感到真实,所以《红楼梦》给人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

《红楼梦》在描写整个家族繁华生活的同时,又展现出这个家族的生存危机,后继无人、阴盛阳衰,男人们只知吃喝玩乐,甚至腐朽堕落,家中仅靠王熙凤这样的女人支撑。尽管作者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半部,但已经预示了这个家族的悲惨结局。石头在下凡时,僧人和道人都说:“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说明《红楼梦》中描写的这个家族最后是败落了,一切富贵繁华化为乌有,就像是一场梦境。关于贾府的败落,在书中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一回进行了含蓄的表述,在这回中,警幻仙子为贾宝玉预演了红楼梦,就是预演贾府今后的消亡过程。

书中讲到因贾宝玉春困午休,到秦可卿的房中睡觉,谁知这一睡竟梦游了太虚幻境。在太虚幻境中宝玉看到了象征自己家族人物命运的册子:薄命司里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其后,他又在警幻仙子的导引下听了《红楼梦》十二支曲。红楼梦曲和十二钗册子分别将贾府后面发生的家族悲剧和每个人物的最终命运进行了暗示性地表演和说明。对家族后来的结局,太虚幻境中仙子唱到,“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十二钗册的形式是每个人都有一首诗、一幅画。如象征贾宝玉的大丫头花袭人的是: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词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叹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表明了花袭人的形象和其命运结局。书中的她正像这四句说的那样,最终没有留在贾宝玉身边,而是嫁给了优伶蒋玉菡。这种一诗一画的形式有点像古代推测历史发展的《推背图》。实际上,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包括写的诗、住的场所、喜欢的花木、喜欢的历史人物都暗合着这个人的命运遭际。

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的名字也很有深意,从字面上理解,警幻就是以幻象来警示的意思。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唱红楼梦曲,意在以幻象警示贾宝玉,那这部《红楼梦》难道不是作者在警示教育世人吗?!

4.风月宝鉴的线索

风月宝鉴是书中一个跛足道人所用的法器。私塾先生贾代儒的儿子贾瑞因垂涎王熙凤的美色不能自拔,思念成病。一日,一个跛足道人送给贾瑞一面镜子,让他天天看镜子的反面,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并告诫他千万不要看镜子的正面。贾瑞看到镜子的反面是一堆堆吓人的白骨,震惊害怕,索性去看镜子的正面,而镜子的正面是王熙凤在里面向他招手,勾引他,于是他更不能自拔,荡悠悠飘进去遂了自己心意。他忘掉了道人的告诫,天天看镜子的正面,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葬送了性命!道人曾讲这面风月宝鉴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所制,说明风月宝鉴的故事与太虚幻境的故事都是让人警醒、迷途知返的意思。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并不是将这一段故事作为书的核心,而是将书比作风月宝鉴。《红楼梦》中讲述了许多风月故事,描写了贾府许多偷鸡摸狗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该书曾一度被列为淫书、禁书。《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的用意就在这里,就是提醒读者不要只着意于表面的风花雪月,要看清故事其实讲的是一个家族消亡的过程,这与作者的那句“谁知其中味”是相呼应的。

风月宝鉴的含义表明了《红楼梦》绝非表面上的故事那么简单,它真正要表达的东西需要人们深入探讨。

5.四大家族线索

《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史家、王家和薛家。说到这四大家族的富有,护官符中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家是联络有亲的关系,贾家的贾母史太君和她的侄孙女史湘云来自史家;贾家的王夫人和她的侄女王熙凤来自于王家;薛姨妈同薛蟠、薛宝钗代表的是薛家人,还有薛姨妈与王夫人是姊妹关系,都来自于王家。

《红楼梦》中史家、王家、薛家的人仅在贾家出现,他们的家族情况在书中没有正面展示。书的开头作者就说:“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虽然如此,《红楼梦》却通过四大家族的联系将着笔于贾府闺中的描写一下辐射到整个上层社会,四大家族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

6.甄家和贾家的线索

“甄家”和“贾家”的谐音就是“真家”和“假家”。《红楼梦》正面描写的是贾家,而相对于贾家的甄家是在南方。甄家是什么情况,书中没有具体去描写,仅是数次提及,只说两家是密切的老世交关系,并说贾府中存有甄家送的礼物,贾家用钱可以到甄家去拿。重要的是两家的人物故事具有相似性。

书中讲贾家有个贾宝玉,甄家还有一个甄宝玉。贾宝玉住在大观园,甄宝玉也住在一个园子里,并且两个人的性情和长相是完全一样的。甄家人曾说如果两人站在一起是分辨不出来的。《红楼梦》中这种甄家和贾家人物的对应关系一下把甄家的人物故事隐含性地过渡到贾府中去了,这样一来,甄家人物也就没有重复描写的必要了,看到贾家的人物故事自然联想到甄家的人物故事。

尽管甄贾两家具有相似性,但却不是等同或者重叠的关系,甄家和贾家是书中并存的两个家族!很明显是一真一假的关系!

在书的开头还借用了两个人物做引子,一个是甄士隐,一个是贾雨村。前面说过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一个寓意是隐去真事,一个寓意是存在假话。这两个寓意说明了《红楼梦》的真实故事应落脚于甄家,而甄家的故事其实就隐含在贾家的故事中。关于这点,许多人只看到贾府的生活故事,忘记了假语存,进而去论证贾家的人物原型,这显然走入了误区,后面我们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二)贾府的规模

上面介绍了《红楼梦》中的几个主要线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红楼梦》中贾府的规模。

这个贾府有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处相连的府邸,还有一处可以住许多人的大观园。贾府的建筑规模非常宏大,与所谓的侯门不太相符。我们从一些章节的描写中去认识一下。

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借人物冷子兴之口将整个贾府描述了一番,勾勒出了大致轮廓。书中说: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

对荣国府最详细的描写是在“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一回中,借林黛玉的眼睛将整个荣国府的宏伟外观、精致布局、华贵陈设演示了一遍。仅其中的“荣禧堂”就描述为“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极其轩昂壮丽”。

对宁国府最详细的描写是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是这样描写的: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进入院中,白石甬路,两边皆是苍松翠柏。月台上设着青铜古铜鼎彝等器。宁国府九重大门的布局在民间绝对没有,恐怕只在《红楼梦》中才有。

对大观园最详细的描写是在“大观园试才题封额”一回中,通过贾政带着宝玉对大观园的建筑题写封额呈现出大观园的整个面貌。里面楼阁、水榭、亭台、曲廊应有尽有,还有贾府各位大小姐的住所以及尼庵等。在建造大观园时书中曾提到园子的规模大小:“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面,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从描写的情况来看,又何止三里半大?其规模远远超出了任何一家私家花园的规模。

贾府不光是建筑的规模宏大,还有人员众多。统计一下,贾府中生活着的本族人、眷属、姻亲不下一百多人,《红楼梦》中写到的人物将近九百多人。仅两府就有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另外还有门客、优伶、僧道、尼姑等,贾府就是一个小社会。

因为《红楼梦》描述的这个大家族的故事非常具体生动、活灵活现,加之脂砚斋在批语中一再说“经过见过、非经历者不能写出”,一些人就认为这是一段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问题是这么一个规模的家族到底是谁家呢?到底是谁家,恐怕是很难确认的!既然没有这样一个家族,那就很有必要探讨一下“经过见过”的问题。“经过见过”到底是经过见过类似的生活场面,并以此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还是亲身经历了书中一模一样的生活?这家族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在哪里?是谁家的故事?作者究竟是谁?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历来人们对《红楼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