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同区域的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目前,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同时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互利合作等方面,已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阶段。对此,本章主要分析2017年四大板块、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覆盖城市的综合信用状况,为促进区域协调建设、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信用保障。

一、四大板块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四大板块包括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从地域范围来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其中东部地区涉及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的8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涉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的80个地级以上城市;西部地区涉及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区、市)的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东北地区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的34个地级以上城市。

2017年四大板块各城市信用状况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信用事件监测情况取得较大进步。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优良信用事件数量同比增长145.8%,不良信用事件数量同比下降34.6%;优良信用行为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强化生产监管、东北地区加强司法信息化建设、中部地区提高依法服务水平、西部地区聚焦精准扶贫等方面;不良信用行表现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教师违纪、教育机构违规、校园安全等问题突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违规乱建、工地拖欠工资、工程事故等问题严重。

二是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制度逐渐完善。2017年监测到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制度数量同比增长59.7%,其中中部地区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两方面信用制度建设较好。此外,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制度公开较好领域主要集中在依法行政、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等。

三是各地区积极落实各项信用工作。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部地区有效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信用市场发育等信用工作;东北地区稳步推进“黑名单”记录建设;中部地区已有55.0%的城市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栏目。

(一)四大板块城市信用状况排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部地区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的城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厦门市、南京市、苏州市、福州市、威海市、温州市、衢州市;中部地区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的城市包括咸宁市、黄石市、武汉市、宜昌市、芜湖市、荆州市、马鞍山市、合肥市、襄阳市、滁州市;西部地区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的城市包括重庆市、成都市、渭南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银川市、延安市、兰州市、泸州市、吴忠市;东北地区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的城市包括沈阳市、齐齐哈尔市、大连市、牡丹江市、哈尔滨市、鞍山市、佳木斯市、辽阳市、鹤岗市、双鸭山市(见表3-2-1)。

表3-2-1 四大板块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续表

(二)四大板块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推进较好的方面

1. 东北地区优良信用事件增长幅度最大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大板块城市持续加大信用事件网络传播力度,优良信用事件发布数量较2016年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东北地区同比增长197.5%,在四大板块中涨幅最高(见图3-2-1)。

图3-2-1 2017年四大板块优良信用事件同比增长情况

通过对比近两年四大板块城市信用事件优良率变化情况(见图3-2-2)可知,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信用事件优良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政务诚信方面西部地区提高较多,商务诚信方面东部地区提高较多,社会诚信方面中部地区提高较多,司法公信方面东北地区提升较高。

图3-2-2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信用事件优良率变化情况

(1)东部地区强化生产监管,预防安全风险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部地区商务诚信方面生产、税务、交通运输领域优良率较高(见图3-2-3)。其中,生产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城市监管部门加大重点生产企业走访工作,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树立保安全思想理念,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多数城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活动,用事故教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防范和风险管控能力;三是部分城市监管部门联合企业积极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联动性,提高参与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为减少事故损失积累经验。

图3-2-3 2017年东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事件分布

(2)东北地区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司法公信力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北地区司法公信中法院检察院公信领域优良率较高(见图3-2-4),在21个领域中排第一。具体优良信用事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审判流程、庭审、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建设,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公开力度,积极落实阳光司法各项措施;二是部分城市司法部门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积极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进法律送基层、进社区等惠民活动,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法律意识;三是一些城市全面落实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和完善一体化办案和内部工作配合机制,严惩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

图3-2-4 2017年东北地区各领域信用事件分布

(3)中部地区优化服务水平,促进阳光执法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部地区政务诚信中依法行政和守信践诺领域优良率较高(见图3-2-5)。在依法行政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引导电子证照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中的普遍使用,深入开展“办事难、办证难”专项整治,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为公众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的服务;二是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问责制度,坚决杜绝粗暴、野蛮、不文明执法。

图3-2-5 2017年中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事件分布

(4)西部地区聚焦精准扶贫,维护农民工权益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西部地区社会诚信中社会保障领域、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优良率较高(见图3-2-6)。在社会保障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城市大力开展扶贫救助工作,严格落实扶贫政策,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监管,严惩不作为、数据造假、虚报瞒报,工作不实不深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二是大部分城市高度重视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企业欠薪预警系统,在节假日来临前,加大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及清理拖欠力度,同时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图3-2-6 2017年西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事件分布

2. 中部地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相较于2016年四大板块信用制度建设情况,截至2017年12月31日,各区域信用制度平均完善得分均有所提高,信用制度体系日渐完善。其中,东部地区信用制度建设情况在四大板块中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地区信用制度建设水平已超越东部地区排在首位,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见图3-2-7)。

图3-2-7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制度完善水平平均得分对比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四大板块城市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的信用制度平均数量来看,东北地区着重加强政务诚信方面信用制度建设;中部地区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方面信用制度较为健全;东部地区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3个方面信用制度较完善(见图3-2-8)。

图3-2-8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在不同领域信用制度建设情况对比(2)

从21个领域信用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四大板块城市出台的信用制度主要集中在依法行政、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等领域(见图3-2-9)。

图3-2-9 2017年四大板块发布各领域信用制度数量

依法行政领域信用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多数城市政府部门加强政务公开,积极制定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切实保障公众享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二是部分城市为推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纷纷出台各类责任制细则,设立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单位责任制,形成履职有遵循、落实有抓手、考核有依据的格局。

生产领域各城市发布的信用制度涉及两方面:一是多数城市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敦促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稳步推进安全主体责任制全面落实;二是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部分城市已出台风险与信用分级监管办法,并推行“黑名单”管理制度,努力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大部分城市深入研究本地区污染形成机制,出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同时配套制定防治考核问责办法,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防范并及时消除环境污染风险隐患。此外,部分城市环保部门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推进信用与环保挂钩,出台环保信用信息管理细则,建立环保“红黑名单”制度,落实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诚信体系建设领域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深入学习领会并与实际结合,制定发布本地区2017年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全面推进信用基础建设。

3. 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信用信息较为透明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持续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平均透明度水平较2016年均有所提高,东部地区虽然平均透明度得分有所下降,但在四大板块中信用信息公开情况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见图3-2-10)。

图3-2-10 39.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信用信息透明度平均得分对比

(1)四大板块城市信用信息公开量较大领域相对集中

“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四大板块公开的信用信息涉及21个领域,其中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流通、依法行政等领域信用信息量较大。

从不同区域信用信息分布来看,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生产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高,信息主要与安全生产有关,具体涉及两方面:一是对于企业来说,两个地区的城市积极组织大检查、大整顿行动,鼓励企业开展全方位的自检自查,及时整顿严重违规违章企业,严惩非法违法单位责任人,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二是对于群众来说,两个地区全面启动“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口述讲解等方式,宣传《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见图3-2-11、图3-2-12)。

图3-2-11 2017年东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

图3-2-12 2017年东北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高,信息主要涉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信用建设两方面(见图3-2-13、图3-2-14)。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两个地区的城市主要通过开展警示教育、节前约谈、党纪法规学习、日常督查等方式,敲响廉洁“警钟”,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在推进信用建设方面,两个地区的城市深入探索并采取积极措施,如加大诚信文化宣讲力度、建立居民和商家诚信档案库、推行居民诚信“身份证”、开通“红黑榜”发布平台、推动企业签订“诚信用工协议书”等。

图3-2-13 2017年中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

图3-2-14 2017年西部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

(2)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双公示”公开情况较好

2017年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深入推进“双公示”信息公开工作,较2016年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平均公示水平均有所提高,其中西部地区进步幅度较大。此外,虽然2017年东部地区“双公示”工作未有突破,但在四大板块中依旧处于领先地位,为其他三个地区树立良好典范(见图3-2-15)。

图3-2-15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双公示”平均得分对比

监测数据显示,各城市“双公示”建设情况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所有城市均已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双公示”信用信息透明度较高。

二是四大板块中大部分城市在本市信用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上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进行公开。

三是四大板块部分城市将信用公示信息上传至“信用中国”网站,其中东部地区有22.5%的城市已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交换共享。

四是四大板块均有部分城市在相关部门网站上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其中西部地区有18.1%的城市加强海关、食药监、安监等政府职能部门“双公示”建设(见图3-2-16)。

图3-2-16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双公示”情况分布

4. 东北地区总体信用工作推进较好

2017年,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程,各地区稳步推进各项信用工作落实,其中东北地区信用工作绩效得分高于其他三个地区。与2016年相比,信用工作取得较好进展(见图3-2-17)。

图3-2-17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工作绩效平均得分对比

(1)中部地区大多数城市已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持续加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其中,中部地区有55.0%的城市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在四大板块中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情况最好;东北地区次之,有47.1%的城市已开通;东部地区有44.9%的城市已开通;西部地区相对较少,有33.0%的城市已开通(见图3-2-18)。

图3-2-18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开通情况

(2)东部地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成绩突出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部地区持续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且取得较好进展。其中,平均重错码率为0.7%,低于其他三个地区;平均重错码纠正率为53.8%,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见图3-2-19)。

图3-2-19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

(3)东北地区持续推进“黑名单”记录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东北地区“黑名单”记录建设平均得分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表明东北地区积极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严抓各领域失信行为,持续加大“黑名单”公开力度(见图3-2-20)。

图3-2-20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平均得分

(4)东部地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依旧较好

2017年四大板块均高度重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不断有城市加入共享平台建设队伍中,与2016年相比,四大板块共享平台建设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东部地区共享平台建设水平依旧领先,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紧随其后,西部地区虽然共享平台得分较低,但2017年提升幅度较大(见图3-2-21)。

图3-2-21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平均得分对比

5. 东部地区信用市场发育较好

加快信用市场培育有利于创造更多的信用应用需求和场景,促进信用服务遍及生产生活,释放信用红利。通过对比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市场建设情况可知,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不断激发信用市场活力,信用市场建设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信用市场发育水平依旧较高,西部地区信用市场建设进步较大(见图3-2-22)。

图3-2-22 2017年和2016年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平均得分对比

从社会主体信用意识水平来看,2017年随着国家大力鼓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四大板块城市信用市场培育力量不断壮大,商业机构用信意识均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东部地区的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和个人信用意识水平均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这主要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影响,经济基础雄厚将为信用市场培育提供强大物质保障(见图3-2-23)。

图3-2-23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社会主体信用意识水平

(三)四大板块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四大板块城市失信事件涉及领域较为集中

(1)金融领域失信问题最为严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大板块城市均在金融领域发生多起失信事件,主要涉及金融机构违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以及其他四类。其中金融机构违规占69.2%,失信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括交易资金违规、期货违规、业务范围违规、年报财政信息不符、金融产品违规、信贷违规、票据违规等。金融诈骗占16.6%,主要涉及骗保、骗贷、刷单诈骗、信用卡诈骗、纪念币诈骗、支付宝恶意透支、合同诈骗等。非法集资和其他失信问题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分别为3.6%和10.6%(见图3-2-24)。

图3-2-24 2017年四大板块金融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2)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文体教科领域失信问题突出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文体教科领域信用事件不良率相对较高,失信问题种类较多,包括教师违纪、教育机构违规、校园安全问题、虐待学生事件、违规补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非法出售出版物、私设电台等。其中教师违纪行为占29.3%,亟须开展整治行动;教育机构违规占18.3%,主要涉及违规办学、乱收费、违规招生等,严重扰乱正常教育秩序;校园安全问题占18.3%,涉及校园霸凌事件,校园食物中毒、校车遗落幼童致死、危险实验爆炸等,严重威胁学生生命安全;虐待学生事件占11.0%,多发生在幼儿园,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余失信问题占比相对较小,但仍需加强治理(见图3-2-25)。

图3-2-25 2017年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文体教科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3)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工程建设领域失信问题较为严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事件不良率相对较高,主要涉及违规乱建、工资拖欠、工程事故、违规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款拖欠、工程期限违约、工程欺诈、工程污染等问题。其中违规乱建占26.9%,对附近居民出行造成诸多不便,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工资拖欠占24.1%,严重侵害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工程事故占19.4%,对施工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违规施工占12.0%,对附近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其余不良信用事件占比虽然较小,但失信影响不容忽视(见图3-2-26)。

图3-2-26 2017年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工程建设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2. 西部地区各领域信用制度完善程度较为落后

监测数据显示,四大板块中西部地区总体信用制度建设水平较差,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信用制度平均发布数量均处于末位。因此,西部地区各城市需提高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各领域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以制度为保障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此外,四大板块城市在21个领域信用制度完善方面存在不均衡问题,其中,各地区的大部分城市集中发布了依法行政、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等领域信用制度,只有较少的城市发布了中介会展广告统计、知识产权、守信践诺领域信用制度。因此,各城市需均衡各领域信用发展,全面完善“规划纲要”中列出的重点领域制度建设。

3. 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双公示”环节略有不足

在信用信息公开方面,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四大板块城市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价格、知识产权等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较少。其中对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多数城市主要发布加强廉洁采购管理、严惩串标行为、提高招投标透明度等信息,但关于采购和招投标准入退出机制建设、信用评估建设等方面的信息较少。在价格领域,信息主要集中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大节假日期间价格检查、严打价格欺诈行为等,而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价格风险提示等方面的信息较少。对于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主要涉及审判商标侵权案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等有关信息,但总体公开量较少,不利于增强企业商标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在“双公示”推进方面,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有1.1%和3.1%的城市未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进行公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需提高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强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放管结合,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 西部地区信用工作落实情况相对较差

西部地区近两年信用工作绩效得分均处于四大板块末位,分析各项信用工作落实情况可知,西部地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67.0%的城市未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二是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过程中重错码率相对较高。因此,西部地区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有效落实各项信用工作,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

5. 东部地区涉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较多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四批涉金融领域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和一批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中,东部地区涉及两个领域失信的城市占比均处于四大板块首位,其中有47.2%的城市共计298家企业被列入涉金融领域“黑名单”,有29.2%的城市共计176家企业被列入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黑名单”;东北地区有41.2%的城市出现涉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中部地区有21.3%的城市出现电子商务领域失信行为(见图3-2-27)。因此,东部地区需大力展开涉金融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工作,严惩企业不良信用行为;东北地区需强化企业债务监管,严防重大逃废债事件发生;中部地区需加强诚信文化宣传,增强电子商务领域经营者诚实守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图3-2-27 2017年四大板块城市被列入失信专项治理的城市占比

6. 东北地区信用服务市场发育水平较低

东北地区个人信用意识水平和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在四大板块中均处于末位,信用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东北地区信用市场发育最好的城市如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大连市等在信用市场发育单项中均排在一百名以外。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大信用市场建设投入力度,降低个人信用信息查询门槛,引导居民重视个人信用信息,同时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协同参与,扩大信用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7. 中部地区重大失信事件大幅上升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重大失信事件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42.9%)和中部地区(31.4%),东北地区(14.3%)和西部地区(11.4%)相对较少。与2016年相比,仅中部地区重大失信事件占比大幅度上升,其余三个地区均有所下降(见图3-2-28)。

图3-2-28 2017年和2016年重大失信事件区域分布对比

如图3-2-29所示,东部地区重大失信事件涉及公共安全公信、金融、文体教科、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依法行政6个领域。其中公共安全公信领域失信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威海等地发生影响较大的火灾事故,造成多人伤亡;金融领域重大失信问题主要表现为北京、天津、临沂等地发生涉及金额巨大的合同诈骗和非法集资案件,对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图3-2-29 四大板块城市重大失信事件领域分布

中部地区重大失信事件涉及生产、金融、公共安全公信、文体教科4个领域。其中生产领域失信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发生重大矿难事故,且部分城市/企业存在隐瞒不报、少报、谎报行为,反映出生产安全隐患重重,事故遇难信息通报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因此,各城市亟待完善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和改进信息报送工作,确保事故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东北地区重大失信事件主要涉及生产和金融两个领域,其中生产领域主要表现在沈阳市、双鸭山市、葫芦岛市等地发生重大煤矿事故造成多人死亡。究其原因,与矿企安全隐患意识淡薄、日常监管不到位、事故处置水平较低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亟须加强矿企排查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西部地区重大失信事件集中在金融领域,具体表现在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非法吸纳公众大量资金,主要涉及乌鲁木齐、西安、昆明、昭通等城市,对公众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各城市亟须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辨识度,提高广大投资者防范风险意识。

二、京津冀地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2017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2559.8亿元(3),约占全国的10%,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众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新时期我国解决区域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重要实践,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几年间,大思路、大战略带来大转变,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初步形成。本部分主要围绕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省(市)的13个地级以上城市信用状况展开,分析当前京津冀地区信用环境,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减少社会矛盾等提供有效保障。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状况主要呈现三方面特征:

一是北京市和天津市引领京津冀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7年北京市和天津市在信用事件监测、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信息透明度、“黑名单”记录建设、信用市场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二是稳步推进各领域信用事件监测和信用制度完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显示,2017年京津冀地区优良信用事件表现在规范权力运行、严控生产安全、强化廉政建设等方面;不良信用事件集中在环境污染和公共安全隐患两方面;21个领域中,各城市集中出台环保、依法行政、生产等领域信用制度。

三是各项信用工作得到扎实落实。京津冀地区36.4%的城市已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栏目,84.6%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水平较高;46.2%的城市着力推进信用市场培育。

(一)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状况排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综合信用指数排在前五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廊坊市、石家庄市(见表3-2-2)。

表3-2-2 京津冀地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五名(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京津冀地区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推进较好的方面

1. 依法行政、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较高

“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信用事件平均得分为26.36。在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信用事件监测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30)。

图3-2-30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事件得分

从信用事件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优良信用事件涉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其中商务诚信所占比重最高,为46.5%;社会诚信次之,占比23.6%;政务诚信占比22.1%;司法公信方面优良信用事件数量相对较少,占比为7.8%(见图3-2-31)。

图3-2-31 2017年京津冀地区优良信用事件分布

从21个领域来看,依法行政、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较高(见图3-2-32)。

图3-2-32 2017年京津冀地区在21个领域信用事件的优良率和不良率分布

在依法行政领域,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主要从三方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公开惠民、公开便民、公开为民”宗旨,逐步打破区域间信息壁垒,不断探索政务公开新模式,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公开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加强权力监督。持续推进阳光执法建设,全面施行《行政执法公示办法》《执法全过程记录办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三项制度,实现执法过程留痕、可回溯管理,并且加大权力清单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三是严抓人员管理。认真落实公务员考核备案制度,督促和激励广大公职人员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勤政廉政,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在生产领域,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高度重视生产安全管控,一方面,加大危险化学品生产、食品加工、矿山开采、特种设备使用等重点安全环节检查力度,采取明察暗访、突击夜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提高检查的实际效果,彻底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严格查处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增强生产经营者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救护常识。

在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加大官员贪腐问题治理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违法乱纪行为,坚决严肃处理,不给贪腐问题留下生存空间,同时坚持常敲警钟,组织警示教育活动,从意识层面筑牢纪律底线,形成持续震慑;另一方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如北京市开通诚信自律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诚信共治格局;唐山市和廊坊市推行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红黑名单”制,强化联合惩戒落实;沧州市建立保温产业诚信体系,规范保温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等。

2. 环保、依法行政、生产领域信用制度建设较完善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信用制度完善程度平均得分为5.70。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北京市、衡水市、秦皇岛市、邯郸市、承德市、邢台市信用制度完善程度均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33)。

图3-2-33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制度完善水平得分

从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来看,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平均发布36项与信用相关的制度规范。其中,北京市引领京津冀地区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的信用制度最多,占京津冀地区信用制度总数的28.5%(见图3-2-34)。

图3-2-34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

从信用制度覆盖领域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信用制度多集中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依法行政领域以及生产领域(见图3-2-35)。

图3-2-35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领域信用制度发布数量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具体制度表现为,大部分城市主要从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入手,积极制定污染防治方案,健全多部门联合执法、跨区域联防联治、重度污染预警和评估等机制,对企业实施环境信用评价红黑榜分类管理制度,推行污染源超标惩治办法,切实保障京津冀地区环境安全。

依法行政领域各城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工作意见,并将政务公开工作延伸至所辖区和政府部门,切实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生产领域各城市一方面深入研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充分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对职责划分、事故级别、响应级别、预警发布、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措施等重要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为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提供了更详尽的依据;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已启用“黑名单”制度,制定了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有效地惩戒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行为,促使生产经营者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3. 北京市和天津市信用信息透明度较高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信用信息平均透明度得分为7.01。在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承德市信用信息透明度均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36)。

图3-2-36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透明度得分

(1)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

从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量来看,京津冀地区合计公开10000余条信用信息,其中北京市在互联网上公开了5500余条信用信息,占地区信用信息总数的52.2%,信用信息公开情况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见图3-2-27)。

图3-2-37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数量

在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这主要是由于京津冀地区深受雾霾困扰,环保部门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设“环保警察”,这不仅改变环保执法联合行动者身份,更是提升执法硬度,打破环保部门和公安执法权限壁垒;二是推进精准治霾,京津冀地区加快大气环保局组建,深入研究大气污染成因机理,推动“煤改气”工程落实,促进清洁供暖,同时在区域范围内全面开展散煤、扬尘、汽车尾气等专项治理行动,着力改善空气质量;三是优化市容市貌,针对城市各类散乱污现象,环保部门加大突击检查频次,为违法违规企业建立排查台账,实施动态监管,对拒不整改企业坚决取缔。

图3-2-38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数量

(2)北京市和天津市深入推进“双公示”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稳步推进“双公示”建设,13个地级以上城市均已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进行了公示(见图3-2-39)。从各城市“双公示”建设程度来看,北京市和天津市已将信用公示信息上传至“信用中国”网站,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保定市、廊坊市、石家庄市等大部分城市主要在城市信用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对“双公示”进行了建设;张家口市和邢台市着重加强相关政府部门“双公示”建设。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双公示”建设情况较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信息透明度较高。

图3-2-39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双公示”情况

4. 北京市扎实落实信用建设各项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通过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工作落实情况可知,京津冀地区工作绩效平均得分为14.95,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和石家庄市均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40)。

图3-2-40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工作绩效得分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各城市扎实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其中有36.4%的城市已开通此栏目(见图3-2-41)。

图3-2-41 2017年京津冀地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开通情况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来看,京津冀地区大部分城市稳步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有69.2%的城市重错码率低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0.3%),在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北京市重错码率最低,重错码纠正率最高。由此看出,北京市在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见图3-2-42)。

图3-2-42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

从“黑名单”记录建设水平来看,北京市、天津市、邯郸市相关工作开展较好,位列前三。各城市持续加强各领域失信行为曝光,为进一步落实联合惩戒机制奠定良好基础(见图3-2-43)。

图3-2-43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得分

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来看,有84.6%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得分高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4.28分),其中北京市、唐山市、保定市名列此项前三名(见图3-2-44)。

图3-2-44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得分

5. 京津冀地区商业机构用信水平相对较高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信用市场平均发育水平得分为8.77分,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位列前三名。从社会主体信用意识发展水平来看,京津冀地区商业机构用信意识平均水平(4.74分)高于个人信用意识平均水平(4.03分)。

图3-2-45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得分

(三)京津冀地区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环保领域和公共安全领域失信问题突出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不良信用事件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均有发生,其中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不良信用事件较多,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信用事件不良率较高(见图3-2-46)。

图3-2-46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失信事件集中在大气污染、废水偷排、污染治理不力、散乱污问题、废物倾倒、抗拒执法、垃圾随意堆放,噪声污染以及其他等方面。其中大气污染占31.3%,失信问题严峻。因此,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深化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见图3-2-47)。

图3-2-47 2017年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

从各领域信用事件不良率来看,公共安全公信领域失信问题最严重,失信行为主要涉及消防安全问题、气体爆炸、电梯困客、高压线外漏、路面下沉、私自遮挡消防栓等,其中消防安全问题占54.5%,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火灾,对公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害(见图3-2-48)。因此,京津冀地区亟待加强安全检查力度,积极组织消防事故演练,提高各部门协作能力,提升居民火灾逃生水平。

图3-2-48 2017年京津冀地区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

2. 多领域信用制度亟待完善

从21个领域信用制度完善程度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在中介会展广告统计、守信践诺、旅游等领域信用制度建设较为薄弱,只有少数几个城市发布了相关规范文件,大部分城市未测监到这四个领域的制度文件。因此,各城市应加快信用制度体系建设进程,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各领域行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 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21个领域公开的信用信息数量存在巨大差距,信用信息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生产、诚信体系建设领域,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价格、守信践诺领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公开数量极少,表明在这三个领域,诚信宣传和失信惩戒曝光力度较小,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不利于社会各界及时了解这三个领域信用建设进展情况,减少了公众参与机会。

4. 多个城市“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较高

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有63.6%的城市未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表明大部分城市对此栏目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亟待提高重视程度。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黑名单”记录建设中,京津冀地区被列为失信“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的市场主体平均占比为16.51%,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公开的“黑名单”企业占比均高于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亟待开展联合惩戒行动(见图3-2-49)。

图3-2-49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情况

5. 京津冀地区个人与商业机构信用市场发展水平不均衡,个人信用意识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个人信用意识水平低于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究其原因,与信用信息应用领域有限、信用宣传力度不够、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门槛较高等多重因素有关。因此,京津冀地区亟须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拓宽个人信用分的使用范围,鼓励公众重视个人信用,养成使用信用产品的习惯。

6. 北京市和天津市亟待加强严重失信专项治理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中涉金融领域涉及5个城市的31家企业。其中,天津市所占比重最高,为67.7%;北京市次之,占12.9%。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涉及5个城市的35家企业。其中,北京市所占比重最高,为60.0%;天津市次之,占31.3%(见图3-2-50)。由此看出,北京市和天津市在涉金融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失信问题严重,亟待加强专项治理,严惩失信违法行为。

图3-2-50 2017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严重失信“黑名单”情况

7. 公共安全和金融领域重大失信事件高发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重大失信事件涉及公共安全公信、金融、文体教科、依法行政等领域。其中,公共安全公信和金融领域重大失信事件较多,主要发生在北京市和天津市(见图3-2-51)。

图3-2-51 2017年京津冀地区重大失信事件分布情况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的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生产总值352987.7亿元(4),占全国的42.7%。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本部分主要围绕长江经济带所覆盖的地级以上城市信用状况展开,对城市信用事件监测、信用制度完善、信用信息透明度、信用工作绩效、信用市场发育、失信专项治理、重大失信事件等多层次进行分析,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为建设“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提供基础保障。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状况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

一是持续加强信用事件监测。2017年长江经济带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强化污染治理、提高依法行政服务水平、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等方面;不良信用事件集中在流通环节纠纷频现和商标侵权问题突出两方面。

二是持续完善各领域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市、扬州市、荆门市总体信用制度较为健全,在21个领域中,各城市着重加强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生产等领域信用制度建设。

三是全力推进各项信用工作落实。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有77.3%的城市在本市信用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双公示”;有43.6%的城市开通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此外,绍兴市认真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校核工作;重庆市加大“黑名单”记录建设力度;南京市共享平台建设水平较高;杭州市个人信用意识水平较高;上海市商业机构用信水平较高。

(一)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状况排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成都市、咸宁市、温州市、衢州市、宿迁市(见表3-2-3)。

表3-2-3 长江经济带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十名(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长江经济带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推进较好的方面

1. 商务诚信方面优良信用事件占比较高

“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事件平均得分为25.93分,有38.2%的城市信用事件监测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成都市、重庆市、南京市名列前三(见图3-2-52)。

图3-2-52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事件得分TOP10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优良信用事件分布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其中,商务诚信方面占比最高,为36.2%;政务诚信次之,占28.4%;社会诚信占24.6%;司法公信占比相对较小,为10.8%(见图3-2-53)。

图3-2-53 2017年长江经济带优良信用事件分布

从21个领域来看,长江经济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依法行政、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较高(见图3-2-54)。

图3-2-54 2017年长江经济带在21个领域的信用事件优良率和不良率分布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为98.1%,在21个领域中排名第一,具体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强污染治理。对于河流污染问题,各城市统筹规划“水十条”各项任务,在基层推行“河长制”监管,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对于大气污染,各城市加大了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检查指导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渣土拖运和秸秆焚烧行为;对于土壤污染问题,各城市不仅监控企业废渣废料的排放,还对化肥、农药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定。此外,重庆市计划实施环境保护税法,这将对未来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扩大节能宣传。大部分城市积极组织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等主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环境保护思想认识,营造全民节能低碳的良好氛围。

三是保护野生资源。部分城市运用打击、防范、治理、整顿等手段,全力开展野生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平衡。

依法行政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依法行政基础建设,深入挖掘大数据资源,拓展大数据功能应用,推行数据资源体系标准化和规范化,用真实权威的数据助力决策公正;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切实贯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及时通报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调整情况,广泛接受公众监督,杜绝乱检查、重复检查现象,优化投资环境,保护企业利益;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网上服务等便民服务举措,打造电视政务大厅、开设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优化完善各类网上便民利民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减轻办事企业和群众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为消除消防安全隐患,遏制火灾事故发生。各城市针对重点场所、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建立联动机制,在检查过程中紧盯消防安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涉及多部门的重大消防安全隐患和整治难点,主动开展沟通会商,做到重点监管、事前预防,将火灾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外,部分城市还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组织消防演习,切实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夯实消防安全工作的社会基础。

2. 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生产领域信用制度建设较完善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制度平均完善程度得分为6.40。有51.8%的城市信用事件制度完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其中上海市、扬州市、荆门市名列前三(见图3-2-55)。

图3-2-55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制度完善水平得分TOP10

从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来看,长江经济带平均发布33项与信用相关的制度规范,有35.5%的城市信用制度完善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其中衢州市大力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出台的信用制度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见图3-2-56)。

图3-2-56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TOP10

从信用制度覆盖领域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制度多集中在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以及生产领域(见图3-2-57)。

图3-2-57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领域信用制度发布数量

依法行政领域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一方面深入贯彻国务院印发的《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国办发〔2017〕14号),纷纷出台各部门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提高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监管改革,制定出台“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建立随机抽查机制,不断完善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和检查人员名录库,严格规范执法事中事后管理。

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主要表现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落实、制定联合惩戒机制、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加快个人诚信建设等方面。如上海市、宣城市、黄石市等已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长沙市、南昌市、芜湖市等已发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宿州市、阜阳市等已出台信用修复处理办法;杭州市、合肥市、安庆市等已出台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生产领域各城市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特别是非煤矿山挖掘、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方面,纷纷出台综合治理方案,明确治理工作任务责任清单,完善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制定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要点,对生产经营严重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强化生产企业违法行为动态监管。

3. 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信用信息透明度较高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信息平均透明度得分为6.88,有51.8%的城市信用信息透明度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排在前三名(见图3-2-58)。

图3-2-58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透明度得分情况TOP10

(1)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

从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量来看,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平均公开421条信息,有31.8%的城市信息公开量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成都市、重庆市、芜湖市位列前三名(见图3-2-59)。

图3-2-59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数量TOP10

从信用信息涉及领域来看,长江经济带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具体表现在整治贪腐和推进诚信建设两方面(见图3-2-60)。针对“微腐败”问题,各城市主要通过约谈、督办、问责、曝光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严明的纪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推进诚信建设方面,各城市的做法有所不同,其中杭州市积极与信用评估机构合作,加快信用信息公示和信用联动监管建设;合肥市认真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着力推行个人诚信“身份证”,并不断拓宽服务覆盖领域;昆明市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通过社会公益服务修复个人信用等。

图3-2-60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数量

(2)长江经济带各城市扎实推进“双公示”公开建设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均已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进行了公示,其中以合肥、南京、杭州为代表的多个城市已将“双公示”信息传至“信用中国”网站,有利于全国信用信息互联;宜春、广安、宜宾等部分城市,着重加强政府部门信用建设,已在相关部门网站进行了“双公示”公开;大部分城市已在城市信用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上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进行公示(见图3-2-61)。

图3-2-61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双公示”公开情况

4. 重庆市、成都市、宿州市有效落实各项信用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城市信用工作绩效平均得分为14.75,重庆市、成都市、宿州市排在前三名(见图3-2-62)。

图3-2-62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工作绩效得分TOP10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开通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有43.6%的城市已开通此栏目(见图3-2-63)。

图3-2-63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开通情况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有74.5%的城市重错码率低于平均水平(1.3%)。总体来说,长江经济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水平较高,其中,绍兴市不仅重错码率较低,而且纠正率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中排名第一,代码转换工作推进力度较大(见图3-2-64、图3-2-65)。

图3-2-64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率情况TOP10

图3-2-65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码纠正率情况TOP10

从“黑名单”记录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有51.8%的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水平高于平均水平(8.96分)。其中,重庆市、成都市、宿州市加强失信行为曝光,“黑名单”记录建设得分排在前三位(见图3-2-66)。

图3-2-66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得分TOP10

从信用共享平台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共享平台建设平均得分为4.42,有71.8%的城市信用共享平台建设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南京市、嘉兴市、杭州市在此项工作落实中排在前三位(见图3-2-67)。由此可见,长江经济带高度重视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着力推进信用信息良性循环,为信用信息应用和实施联合奖惩提供重要基础保障。

图3-2-67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共享平台建设得分TOP10

5. 杭州市、上海市、武汉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较高

2017年,在国家大力倡导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深入挖掘信用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不断拓展个人信用分的使用领域,着力增强商业机构信用风险意识。监测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有46.3%的城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高于平均水平(9.05分),其中杭州市、上海市、武汉市排在前三名(见图3-2-68)。

图3-2-68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得分TOP10

从社会主体信用意识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有46.3%的城市个人信用意识水平高于平均水平(4.34分),其中杭州市、武汉市、淮南市排在前三位;有40.0%的城市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高于平均水平(4.71分),其中上海市、杭州市、成都市排在前三名(见图3-2-69)。

图3-2-69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社会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得分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流通和知识产权领域失信问题严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失信事件分布在21个领域。其中,流通领域不良信用事件数量最多,知识产权领域不良率最高(见图3-2-70)。

图3-2-70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流通领域不良信用事件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消费退款难、商家欺诈、强制消费、商家违规、无证经营、虚假宣传等多种问题,其中产品质量问题最为严重,所占比重为35.3%,食品安全问题次之,占比为29.9%(见图3-2-71)。由此看出,产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流通领域屡禁不止的失信问题,各城市亟须加强治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图3-2-71 2017年长江经济带流通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知识产权领域不良信用事件集中反映在商标侵权问题,涉及的产品包括酒类、建筑材料、食品药品、汽车、服装鞋子、百货、生活用品以及其他。其中,酒类侵权问题最为严重,严重侵害合法商家良好名誉,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见图3-2-72)。对此,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亟须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保护体系,引导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强化专利、商标、版权等集中管理,实现政府和企业共治格局。

图3-2-72 2017年长江经济带商标侵权问题涉及产品分布情况

2. 各领域信用制度完善程度不一致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信用制度多集中在依法行政、诚信体系建设、生产等领域,而中介会展广告统计、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价格等领域的相关制度文件出台较少,信用制度体系建设不均衡(见图3-2-73)。因此,各城市亟须提高这四个领域信用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相关约束性文件出台,规范市场秩序。

图3-2-73 2017年长江经济带制度不完善领域涉及城市占比

3. 多数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较少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电子商务、中介会展广告统计、价格、知识产权、守信践诺、税务、金融、旅游、医药卫生、文体教科等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均低于1000条,这11个领域信用信息公开水平较低。对此,各城市需加大诚信事件报道和失信行为曝光力度,提高信用信息网络公开水平。

4. 部分城市亟待加强失信治理

2017年,长江经济带仍有56.4%的城市未落实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亟待进一步加强,为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有利条件。

在“黑名单”记录建设中,长江经济带被列为失信“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的市场主体平均占比为16.6%,其中有42.7%的城市高于平均水平。由此看出,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市场主体失信问题较为严重,亟须加强整治。

5. 个人信用意识水平尚待提高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长江经济带个人信用意识平均得分(4.34分)低于商业机构用信意识平均得分(4.71分),公众对使用信用的潜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各城市亟待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增设个人信用查询设备,扩大信用产品推广,提高公众信用分使用率。

6. 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中涉金融领域“黑名单”涉及69个城市的344家企业。其中,上海市、苏州市、成都市被列入涉金融领域“黑名单”的企业数量排在前三名;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涉及39个城市的189家企业,其中成都市、重庆市、杭州市被列入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的企业数量排在前三名(见图3-2-74)。综合涉金融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行为来看,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重庆市、杭州市、宁波市失信问题突出,亟待进一步开展失信专项治理行动,净化市场经营环境。

图3-2-74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严重失信“黑名单”情况TOP10

7. 金融领域成为失信重灾区

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长江经济带重大失信事件发生在合肥市、昆明市、南昌市、上海市、武汉市、娄底市、株洲市、湖州市、昭通市、益阳市、六安市等多个城市,涉及金融、公共安全公信、文体教科、生产、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等多个领域(见图3-2-75)。其中,金融领域所占比重最高,具体表现在非法吸纳公众巨额资金,对社会稳定、和谐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图3-2-75 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重大失信事件分布

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信用状况监测与评价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涵盖我国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个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正式被签署,对港澳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保持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主要对粤港澳大湾区所涵盖城市(5)信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围绕信用事件监测状况、信用制度完善程度、信用信息透明度、信用工作绩效、信用市场发育水平、失信专项治理、重大失信事件七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参考。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状况呈现三个方面特征:

一是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信用事件监测情况较好。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鼓励电商企业诚信自律、加强道路交通监管、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等方面,不良信用事件集中反映在生产安全事故和金融机构违规两方面。

二是东莞市、惠州市、肇庆市信用制度相对完善。在21个领域中依法行政、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出台数量较多。

三是珠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信用工作推进较好。在各项信用工作中,66.7%的城市已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珠海市着力推进“黑名单”记录建设;广州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良好;深圳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较高。

(一)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状况排名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在前五名的分别为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江门市(见表3-2-4)。

表3-2-4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前五名(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推进较好的方面

1. 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较高

“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信用事件平均得分为25.68,其中广州市、深圳市、江门市、佛山市的信用事件监测得分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76)。

图3-2-76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事件得分

从信用事件分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优良信用事件涉及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其中,商务诚信所占比重最高,为36.2%;社会诚信次之,所占比重为27.6%;政务诚信占比为27.3%;司法公信方面优良信用事件数量相对较少,占比为8.9%(见图3-2-77)。

图3-2-77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优良信用事件分布

从21个领域来看,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较高(见图3-2-78)。

图3-2-78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21个领域信用事件优良率和不良率分布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一是重拳打击刷单炒信行为。利用消费大数据监控手段,对严重侵犯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刷单炒信企业进行严查,并在征信机构及信用公示平台进行公开,强化消费信用联合惩戒,让失信者无处可逃。二是大力推动互联网诚信体系建设。部分城市通过成立诚信经营联盟,助推诚信体系建设,凝聚政府、园区、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倡导电商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和理性消费意识,共建共享公平诚信、和谐满意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多渠道开展放心消费共建。公开邀请社会责任和诚信意识较强的企业,以与消委会签订协议的方式实现共同创建。

交通运输领域优良信用事件表现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一方面通过开展交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行人、非机动车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加大车辆乱停乱放处罚力度,打击有轨电车沿线交通违法行为,规范共享单车管理;另一方面大力激发群众举报热情,开展交通违法举报有奖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借助微信、微博等方式举报交通违法行为,强化群众交通安全监督。

公共安全公信领域优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检查,特别是认真排查消防设施维护更新情况,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保障各类消防产品正常使用;二是积极引导和规范基层消防队伍建设,创新设立微型消防站,满足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需求,提高抵御火灾事故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检验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提高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能力,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大消防安全教育,详细讲解各种消防器材在火灾发生时的重要作用和操作使用方法,同时普及消防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和防火技能。

2. 依法行政、环保、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较完善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制度平均完善程度得分为6.22。其中东莞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佛山市、中山市信用制度完善程度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79)。

图3-2-79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制度完善水平得分

从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来看,各城市平均发布11项与信用相关的制度规范,其中,江门市发布的信用制度最多,占9个城市信用制度总数的36.3%(见图3-2-80)。

图3-2-80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制度发布数量

从信用制度覆盖领域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重点出台依法行政、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见图3-2-81)。

图3-2-81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领域信用制度发布数量

依法行政领域信用制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广州市已印发《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依托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商事登记管理信息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企业信息归集、公示、共享。东莞市制定《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约束管理暂行办法》,有助于规范企业信息公示,完善企业信用约束管理机制。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如中山市转发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财政信息公开,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肇庆市积极开展阳光政务建设,制定了《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工作。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制度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加强污染源监管。广州市已出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明确了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行业、时限、管理要求、适用技术规范等;肇庆市推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二是提高公众投诉举报积极性。江门市已印发了《公众举报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有效地遏制环境违法行为蔓延。

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主要表现在各城市积极发布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其中,惠州市已印发《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各方面信用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中山市出台《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分工方案》,深入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全市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3. 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信用信息透明度较高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信息平均透明度得分为7.08,其中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信用信息透明度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82)。

图3-2-82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透明度得分

(1)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

从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平均发布信用信息数量为272条,其中江门市和佛山市发布的数量最多,信息公开水平较高(见图3-2-83)。

图3-2-83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信息公开数量

从21个领域信用信息公开数量来看,各城市发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最多(见图3-2-84)。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环保利剑”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掌握污染企业的分布、排污情况及环境守法情况,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二是拓宽投诉举报通道,通过来信、来访和网络举报等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加入环境保护队伍中,为青山绿水贡献一份力量;三是推行行政处罚案件认错认罚从宽制度,强化处罚教育和提高守法意识,引导污染企业主动道歉并做出环保守法承诺,突出社会联动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作用。

图3-2-84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

(2)粤港澳大湾区信用信息公示情况良好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双公示”建设水平较高,其中广州市、惠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已将信用公示信息上传至“信用中国”网站,促进全国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东莞市、江门市、佛山市、中山市、肇庆市已在城市信用网站或政府门户网站上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示(见图3-2-85)。

图3-2-85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双公示”情况

4. 珠海市、广州市、东莞市综合信用工作推进较好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工作绩效平均得分为15.67,其中珠海市、广州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大力落实各项信用工作,信用工作绩效得分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86)。

图3-2-86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工作绩效得分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建设情况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有66.7%的城市已开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落实较好(见图3-2-87)。

图3-2-87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栏目开通情况

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来看,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重错码率平均水平为0.6%,重错码纠正率平均水平为64.8%。从各城市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校核情况来看,深圳市重错码率不足0.1%,重错码纠正率高达76.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工作推进较好(见图3-2-88)。

图3-2-88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换情况

从“黑名单”记录建设水平来看,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平均得分为9.14,其中珠海市、广州市、肇庆市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89),失信公开水平较高。

图3-2-89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黑名单”记录建设得分

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平均得分为4.87,其中江门市、佛山市、肇庆市、东莞市、珠海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水平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2-90)。

图3-2-90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得分

5. 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较高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信用市场平均发育水平为9.42分,其中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信用市场发育得分高于平均水平。从社会主体信用意识发展水平来看,深圳市、惠州市、广州市、东莞市个人信用意识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4.60分);深圳市、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高于平均水平(4.82分)(见图3-2-91)。

图3-2-91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信用市场发育水平得分

(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金融领域和生产领域失信问题突出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不良信用事件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4个方面均有发生,其中生产领域不良信用事件较多,金融领域信用事件不良率较高(见图3-2-92)。

图3-2-92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领域不良信用事件分布情况

生产领域失信事件集中表现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坍塌事故、中毒事故、违规操作、产品质量不达标、化学品泄漏、制造假冒产品等方面。其中爆炸事故和违规操作占比较高,均为23.1%,失信问题较为严重(见图3-2-93)。因此,各城市亟须加大生产安全培训,提高操作工人技术水平,督导各类生产企业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切实保障生产安全。

图3-2-93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生产领域发生的不良信用事件分布

金融领域不良信用事件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企业票据违规、恶意透支信用卡、盗取他人信息、财产侵占等问题。其中,金融机构违规操作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包括违规放贷、暗箱操作、违规提供征信报告等方面(见图3-2-94)。因此,各城市亟须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严防重大金融类失信事件发生。

图3-2-94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在金融领域发生的不良信用事件分布

2. 电子商务、流通、中介会展广告统计领域信用制度建设较差

从21个领域信用制度完善程度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要发布了依法行政、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诚信体系建设领域信用制度,而电子商务、流通、中介会展广告统计领域只有少数城市发布了相关规章制度,大部分城市在这三个领域信用制度建设较为薄弱。因此,各城市亟待加快各领域制度发布步伐,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建设。

3. 商政采购和招投标、价格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较少

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城市中,肇庆市、东莞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中山市信用信息公开量均低于平均水平(272条),诚信宣传和失信行为曝光力度有待提高。此外,政府采购和招投标领域、价格领域信用信息公开量较少,表明这两个领域信用信息透明度较低,不利于公众及时了解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情况。

4. 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江门市亟待加强失信治理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黑名单”记录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被列为失信“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的市场主体平均占比为18.5%,其中深圳市、珠海市、广州市、江门市公开的“黑名单”企业占比均高于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表明这几个城市应加大联合奖惩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鼓励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见图3-2-95)。

图3-2-95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黑名单”及重点关注名单企业占比情况

5. 各城市个人信用意识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的城市中,江门市、肇庆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信用市场发育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亟须加强信用市场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此外,各城市的个人信用意识水平均低于商业机构用信意识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受个人信用查询门槛较高、信用产品宣传范围较小、个人信用分的使用领域有限、社会诚信文化薄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各城市亟待加大信用产品推广力度,鼓励公众重视个人信用,拓宽个人信用分使用领域。

6. 佛山市和深圳市亟待加强失信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作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四批涉金融“黑名单”和一批电子商务“黑名单”显示,涉金融领域“黑名单”涉及佛山、深圳、东莞、广州、肇庆、惠州、中山7个城市的64家企业。其中,佛山市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数量最多,所占比重为43.8%;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涉及深圳、广州、中山、惠州、东莞、珠海6个城市的94家企业,其中深圳市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数量最多,所占比重为92.6%(见图3-2-96)。因此,佛山市和深圳市亟须加强开展失信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金融领域和电子商务领域市场秩序。

图3-2-96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严重失信“黑名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