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与越南两国贸易现状、特点及趋势

(一)中越双边贸易地位依时稳步提升

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关系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深化。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越双边贸易总额2000年还只有25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0.5%,占越南贸易总额的8%左右),但自此以后,双边贸易额度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日益奠定中越双边贸易地位。2005年中越两国总贸易额达82亿美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3倍,2010年则超过300亿美元,2013年达654.78亿美元,2011年至2013年,每年以100亿美元的增幅加速度发展。2013年对于中越双方来说均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时间节点,与2000年相比,双边贸易总额增长近27倍,所占比例增长近3倍,由占越南进出口总额比例的8%提高至24.79%。从2005年至2013年的10年间,中国均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2015年越南跃升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于越南的经济持续增长贡献巨大,中越贸易关系稳步前进。在近年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越双边贸易额在寒冬中依然不断增长,2015年中越双边贸易总额高达958.19亿美元,2015年中国从越南进口298.45亿美元,对越南出口661.3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为49.9%和3.9%。2016年以982亿美元的巨额纪录刷新了双方的贸易历史,2016年越南首次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预计2017年中国和越南货物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具体情况见表1-8。而据IMF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仅为2.2%,降至2010年以来最低点,相比之下,中越双边贸易的逆势增长弥足珍贵。10余年来,中越双边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5%,最高增幅达到33%,双方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随着民间交往的不断推进,双方经贸合作关系将持续深化。

表1-8 2005—2016年中国、越南双边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续表

资料来源:海关信息网(www.haiguan.info)、WTO统计数据库(www.stat.wto.org)。

(二)中越商品贸易结构同质化严重

中国与越南贸易的产品形式主要是基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及技术特点展开的。具体来说,越南出口的产品主要以自然资源、能源和未加工产品为主,如石油、水果、农产品、铜矿、原木以及橡胶等;进口的产品则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或者半成品,如机电一体化产品、石化制成品、农业机械、成品油及冷轧钢等。越南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水产品和资源类,其中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大,2007年以来占比均为总进口的30%左右,其次是天然橡胶,占比达8%左右,煤炭、原油和天然橡胶等资源密集型产品是越南出口中国的主打产品,服务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对中国出口总体上偏少,交易产品单一且层次较低。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品种同样单一,但中国出口到越南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拥有相对较高的技术含量,如农业机械装备、甘蔗制糖设备、小水电发电机组、小型纺织机械、制药设备、成品油和钢铁制成品如冷轧钢、工业建材、小型便捷运输车、农药等。

从表1-7数据显示的商品构成来看,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商品贸易的结构过于单一,产品同质、商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会直接影响双方贸易的深度发展,不利于两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如机械设备的进出口属于两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商品,2015年越南向中国出口了44.22亿美元机械设备,同时中国也向越南出口了222.20亿美元机械设备。近年来,随着FDI占越南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外资中的机电企业对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有巨大需求。但越南第二产业仍以附加值较低的轻工业为主,无法满足本国需求,只能依赖于中国进口,这也是导致中国对越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主要因素,说明中国与越南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方面存在差异。另外,来自越南的进口产品如水果、蔬菜、铜及铁矿石、原木及制成品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大大缓解了中国市场的部分资源压力,并为轻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中越双方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比较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型商品所占份额偏小,可能成为制约双方未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开拓新的贸易商品。

造成中越贸易商品结构趋同、相互竞争性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和越南双方整体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虽然中国整体发展水平比越南高,但工业化水平还是处于较低阶段,因此出口越南的产品多数附加值偏低。其次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内还存在一定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双方企业对原产地规则以及显性贸易标准的利用率偏低,大部分企业只利用了初级产品的优惠政策便利,其中原材料和零部件贸易占很大比例,从而使贸易产品结构趋同,双方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这种具有竞争性特征的贸易结构既反映双方的产业演化级别,也反映双方在国际分工中的较低地位。当双方的区域内贸易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竞争性不能体现各自的优势,甚至可能抵消双边贸易带来的贸易便利,如何进行更好地国际分工,通过贸易获得各自的产业红利成为双边贸易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中越双边贸易关系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中越双边贸易总量和增长速度持续上升,但越南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要素生产率低下、产业发展落后的经济条件制约,总体来说,越南发展水平弱于中国,越南对中国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中国对越南的原材料需求旺盛,需求差异和产品价值分化使中国和越南在双边贸易中处于明显的不平衡状态,中国较长时期处于顺差地位,直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越南的贸易顺差才有所回落。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情况和发展状态如图1-1所示,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中越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贸易总量急剧上升,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自2000年的6.08亿美元开始,缺口不断增大,自2004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更是直线上升,于2008年一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而至2011年中国顺差额更是达到212.87亿美元,2014年达到445.2亿美元,增幅巨大。到2015年,因为越南出口到中国的农副产品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才使中国的顺差额降至360亿美元左右,同比下降近17%。近年来,随着中越商品贸易总量的稳步提升,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呈现产品多样、层次提升、价值增大的特征。以往,中国对越南的出口主要是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钢铁产品、纺织产品以及矿物和石化类燃料,近年伴随着越南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速度的加快,对高技术含量产品的需求增强,越南从世界各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明显增加,中国对越南农业机械、高功率电机、电气自动化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现了大幅增加,“双高”产品贸易可能成为未来中越两国新的商品贸易增长点。

图1-1 2000—2015年中越贸易逆差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www.chinacustomsstat.com)。

中越贸易主要始于20世纪90年代,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跨度为1991—2000年,双方以边境互市贸易为主,越南与中国广西边境贸易量大,其他区域量小,贸易呈现明显的量小、价低、类少特点,双方地位以越南贸易逆差状态为主。第二阶段,时间跨度为2000—2004年,2000年开始双方贸易出现量的跃升,贸易规模不断增长,2003年中国成为越南的第二大商品贸易伙伴,2004年中越贸易开始加速,中国与越南当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67亿美元,相较2003年提升45.5%。中越双边贸易总额占到越南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6%,中国超过日本从而成为越南的最大贸易伙伴。第三阶段,时间跨度为2005—2007年,2007年中越双方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52%,提前3年实现中越两国领导人于2005年提出“力争到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实现150亿美元”的目标,从此,中越贸易不断刷新纪录。第四阶段,时间跨度为2008—2016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东南亚经济整体出现大幅下降,中越双边产品贸易的增长率也出现下降,2009年双方贸易仅维持在8.1%的增长率,成为双方贸易增长率的低点。到2010年,中越双边贸易重新快速增长,2010年进出口总额顺利达300.94亿美元,2011年突破400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43%和33.5%,2013年更是突破600亿美元,2014年中越贸易达到顶峰,2015年有所回落,2016年双边贸易又大幅增长,显示双边贸易强劲势头。

(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双方出现新的贸易增长点

2013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2015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的完成,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规划,为中国与越南的热带水果贸易提供了政策便利,中越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得到长足发展。据越南谅山省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越南单从谅山省新清口岸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总额就高达4.9亿美元,其中贸易额度高居榜首的农产品类为火龙果、荔枝干、西瓜、鲜荔枝,分别以3.545亿美元、1.049亿美元、1950万美元、1080万美元的额度为越南做出经济贡献。2015年火龙果、西瓜和荔枝三种水果对中国出口总额近3.8亿美元,相较于2014年的1.676亿美元,增长幅度巨大。除农产品贸易政策红利释放外,轻工产品贸易也增长迅猛,2015年越南鞋类、箱包和雨伞出口额近150亿美元,对中国市场的出口额度增长近50%。越南依靠加工贸易,通过从中国采购纺织、服装、鞋类原材料,再加工成商品后出口到欧美国家的方式,极大地刺激了越南服饰、鞋类、箱包的对外贸易发展,而且为越南居民提供了轻工产品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

(五)中越两国跨境电商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跨境电商贸易,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以互联网为工具,通过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平台实现交易,以运输物流完成进出口商品对接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跨境电商的交易主体受限于国别或国境,远程交易依靠互联网联结的信息平台,具体实现方式是在信息、单据确认后通过跨境物流实现的商品运输,是一种国际贸易的新型商业活动形式。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5年下降0.9%。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6.7万亿元人民币,相较于2015年增长24%。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预计2017年将达至1.85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数据清楚表明,虽然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跨境电商却依然逆势增长,并已成为取代传统贸易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是传统对外贸易突破“瓶颈”的方向,预示着贸易增长潜力和方向。另外,据越南工贸部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越南电商收入高达50亿美元,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渗透,越南电商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如图1-2所示)。

图1-2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跨境电商交易额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商务部、阿里研究院(www.aliresear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