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形
- 肖爱武 谭海林 赖春明主编
- 1380字
- 2020-08-27 18:25:03
3.5 钢的表面淬火
表面淬火是一种不改变钢的化学成分,但改变表层组织的局部热处理方法。例如:生产中,有许多零件是在弯曲、扭曲等受力复杂的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层受到比心部高得多的应力作用,而且表面还要不断被磨损,因此必须使工件表层强化,使它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及疲劳极限;而心部为了能承受冲击载荷的作用,仍应保持足够的塑性与韧性。通过对钢进行表面淬火或化学热处理,能满足同一工件在表层、心部的不同力学性能的要求。
钢表面热处理的生产手段较为简单,其应用也较为普遍。钢表面热处理是通过快速加热使钢的表面奥氏体化,不等热量传至中心,立即淬火冷却,这样就可获得表层硬而耐磨的M组织;心部仍保持原来塑性、韧性较好的退火、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表面淬火方法较多,常用的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表面淬火适宜选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在表面淬火前要正火或调质,表面淬火后必须低温回火处理。工件应满足表面高硬、耐磨,心部为正火或调质时的高韧性和塑性的要求。
3.5.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基本原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如图3-22所示。把工件放入由空心铜管绕成的感应器(线圈)内,当线圈通入交变电流后,立即产生交变磁场,工件会产生频率相同、方向相反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工件内形成闭合回路,则有电阻热产生;且电流密度在工件截面分布不均匀,表面密度大、中心密度小,表层迅速被加热到淬火温度时而心部仍处于较低温度,立即喷水冷却后,使表面淬火获得高硬度,而心部组织保持原正火或调质的状态。
图3-22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2)感应加热输入电流频率的选用
高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00~300kHz,淬硬层深度为0.5~2mm;主要用于处理淬硬层较薄的中、小型零件,如小模数齿轮,中、小型轴的表面淬火等。
中频感应加热: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度为2~8mm;主要用于处理淬硬层要求较深的零件,如直径较大的轴类和模数较大的齿轮等。
工频感应加热:频率为50Hz,淬硬层深度可达10~15mm;主要用于处理要求淬硬层较深的大直径零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等。
超频感应加热:频率为20~40kHz,淬硬层深度为1~4mm;适于中、小模数的齿轮、花键轴、链轮等。
(3)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优缺点
优点: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加热速度快,生产率高,加热温度和淬硬层深度容易控制,工件表面氧化和脱碳少,工件变形小,可以使全部淬火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缺点:设备较昂贵,形状复杂的零件感应圈不易制造,且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5.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是用燃烧的火焰(如乙炔-氧的燃烧)喷射至零件表面,使它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水冷却,从而获得预期的硬度和淬硬层深度的一种表面淬火方法。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常用的装置如图3-23所示。
图3-23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优点为: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适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也适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淬火要求,如大齿轮、轧辊、大型壳体(马达壳体)、导轨等;不易产生表面氧化与脱碳;不受现场环境与工件大小的限制,适用性广,操作简便。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的缺点是:不易稳定控制质量,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和凭肉眼观察来掌握温度;表面容易烧化、过热与淬裂,很难达到均匀的淬火层与高的表面硬度;淬硬层深度一般是2~6mm;实现机械化流水线生产较为困难;火焰加热的均匀性很难保证,中、高碳钢和合金钢在进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时容易发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