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设备工程BIM技术
- 赵军 印红梅 海光美主编
- 9841字
- 2020-08-27 18:59:21
2.3 建筑电气系统概述
2.3.1 建筑电气工程类别
建筑电气工程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建筑物类别可分为工业电气工程和民用电气工程
工业电气工程主要以输变配电工程,高、低压动力和电热及其控制系统为主,负荷大、控制保护系统复杂,一般配以微机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仪表以完成生产工艺所要求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安装调试技术难度大,工程造价高。
一般民用电气工程以照明为主,配以相应的设备和动力,电流小,控制简单。但现代民用电气工程随着高层建筑、商业中心和写字楼等对自动化、信息化方面要求的提高,微机系统,各种弱电报警装置、电梯装置、广播电视通信系统配备的日益广泛,控制系统日趋复杂化,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按用电负荷级别和性质划分,可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一级负荷是指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负荷中断将会造成重要设备损毁、重要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且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二级负荷是指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的,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三级负荷是指不属于一级、二级负荷的一般负荷。
按电流性质可划分为强电工程和弱电工程
通常建筑物中电力、照明、动力用的电能称为强电。强电系统的作用是把电能引入建筑物,经过用电设备转换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等。
弱电系统则用于完成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传递与交换。弱电系统包括电视系统、通信系统、广播音响系统、火灾报警与联动、保安监控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等。
按用电线路划分又可分为外线工程和内线工程
外线工程包括高压设备的一次回路、电缆线路、架空线路以及防雷接地等;内线工程是指室内高、低压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室外二次回路以及低压设备的检测及控制系统等。
按电压等级划分可分为高压电气工程和低压电气工程
通常把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上的电气工程称为高压电气工程,低于1000V的电气工程称为低压电气工程。
2.3.2 建筑强电系统
2.3.2.1 供配电系统
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升压及降压变电设备、电力网及电能用户(用电设备)组成的系统统称为电力系统。
配电系统一般由供电电源、配电网和用电设备组成。
配电系统的电源是电力系统中的电力网,电力系统的用户实际上就是配电系统。
负荷供电要求
按照负荷分级,对各级负荷供电要求如下。
1)一级负荷供电要求。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此处所说的两个电源,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两个电源之间无联系;②如果两个电源之间有联系,则发生任何一种故障时,两个电源的任何部分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③对于短时中断供电即产生相应后果的一级负荷,应能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下同)失灵时,仍有一个电源不中断供电;④对于稍长时间中断供电才会产生相应后果的一级负荷,应能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保护装置动作正常时,有一个电源不中断供电,并且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失灵以致两电源均中断供电后,应能在有人值班的处所完成各种必要操作,迅速恢复一种电源的供电。
2)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或电缆供电。当采用架空线时,可为一回架空线供电;当采用电缆线路时,应采用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且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3)应急电源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除应有上述两个电源外,还必须增设应急电源,即第三电源。也就是说,即使两个电源同时断电,特别重要负荷还有第三电源保证。
下列电源可作为应急电源:
①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
②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的馈电线路。
③蓄电池。
④干电池。
根据允许中断供电的时间,可分别选择下列应急电源:
①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15s以上的供电,可选用快速自启动的发电机组。
②自投装置的动作时间能满足允许中断供电时间的,可选用带有自动投入装置的独立于正常电源的专用馈电线路。
③允许中断供电时间为毫秒级的供电,可选用蓄电池静止型不间断供电装置、蓄电池机械储能电机型不间断供电装置或柴油机不间断供电装置。
供电系统主接线方式
变配电系统的电气接线图有主接线和副接线两种。主接线即一次接线,是电能传输分配的设备线路;副接线即二次接线,是测量、控制、信号的设备线路。主接线方式如图2.3.1和图2.3.2所示。
图2.3.1 单母线接线方式
图2.3.2 双母线接线方式
配电系统接线方式(见表2.3.1)
表2.3.1 配电系统接线方式分析表
备用电源
当工作电源因故断电、停止供电,随着负荷重要性对不间断供电的要求不同而有下列诸方式供选用作备用电源。
1) 另一路独立电源。系指来自另一个上一级变电所的电源,其独立性最好。
2) 附近另一路电源。取自同一个上一级变电所的电源,其独立性次之。
3) 逆变电源。
①UPS市电整流,对蓄电池充电,其直流逆变为交流作备用电源直不间断交直交逆变供电,功率较小。
②EPS市电对电池充电后,仅应急供电时才直交逆变。节能效率更高,功率可更大此。
4) 燃油发电机多用柴油发电机作高层建筑备用电源。
2.3.2.2 动力系统
电力系统最终的电力负荷就是动力与照明两类,工业建筑无疑是动力远多于照明,随工艺而异。民用建筑中一般住宅和办公用电的动力相对照明回路更为简单。而民用建筑中高层,公共建筑中动力负荷占据用电负荷的主要地位,照明通常仅占20%~30%,且动力负荷多集中在建筑的下层和顶层。
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动力负荷就是电动机,多为中小型交流异步电动机。
2.3.2.3 照明系统
照明方式、种类与供电方式
(1)照明方式
所谓照明方式是指照明设备按其安装部位或使用功能构成的基本制式。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分区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一般照明是不考虑特殊部位需要,为照亮整体场地而设置的照明方式。照明器在整个场所和局部基本采用对称布置的方式,一般照明可获得均匀的水平照度。
根据房间工作面布置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将灯具集中或分组集中在工作区上方,使房间在不同被照面上产生不同的照度,称为分区照明。
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是很小区域)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方式则为局部照明,如仅限于工作面上的某个局部需要高照度的照明。而由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共同组成的照明就称为混合照明。
其适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不适合装设局部照明或采用混合照明不合理时,宜采用一般照明。
2) 当某一工作区需要高于一般照明的照度时,可采用分区照明。
3) 对于照度要求较高,工作位置密度不大,且单独装设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
4) 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装设局部照明。
(2)照明种类
照明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类:正常照明、备用照明、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其适用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常照明:正常照明为永久安装的、正常工作时使用的室内外照明。它一般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事故照明、值班照明同时使用,但控制线路必须分开。
2)应急照明: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而启用的照明。包括备用照明、安全照明和疏散照明。
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装设备用照明;对需要确保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装设安全照明;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对需要确保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装设疏散照明。暂时继续工作用的备用照明,其工作面上的照度不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10%;而安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的5%;疏散人员用的疏散照明,主要通道上的照度不应低于0.5X。
3)值班照明:在非工作时间内供值班人员用的照明。值班照明可利用正常照明中能单热控制的一部分或利用应急照明的一部分或全部。
4)警卫照明:用于警卫地区周围的照明。应根据需要,在警卫范围内装设。
5)障碍照明:装设在飞机场四周的高大建筑物或有船舶航行的河流两岸建筑上表示障碍标志用的照明。装设时应严格执行所在地区航空或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
(3)照明供电方式
照明器的端电压偏移一般不高于其额定电压的105%,也不宜低于额定电压的下列数值。
1)对视觉要求较高的室内照明为97.5%。
2)一般工作场所的室内照明、露天工作场所照明为95%,对于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工作场所允许降低到90%。
3)疏散照明、道路照明、警卫照明及电压为12~42V的照明为90%(其中12V电压适用于检修锅炉用的手提行灯,36V用于一般手提行灯)。
在一般小型民用建筑中照明负荷,线路电流不大于30A时,进线电源电压可采用220V单相供电。当照明容量较大的建筑物,应采用380/20V三相四线制供电。正常照明供电方式一般可由电力与照明公用的380/220V电力变压器供电。
对于某些大型厂房或重要建筑物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变压器的低压回路供电。对于容易触及而又无防止触电措施的固定式或移动式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为2.2m及以下,且在高温或特别潮湿或具有导电灰尘或具有导电地面时,其使用电压不应超过24V。
照明电光源
常用照明电光源如图2.3.3所示。
图2.3.3 常用照明电光源
其中,除热辐射光源及弧光放电灯外均为非照明光源。常用电光源特性及应用场所如表2.3.2所示。
表2.3.2 常用电光源特性及应用场所
2.3.3 建筑弱电系统
建筑弱电系统主要用于完成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包括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楼宇机电设备监控、广播、会议等子系统。
2.3.3.1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建筑智能化的基础。在智能建筑内部,借助于通信网络,使分散在建筑物多的事务管理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构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即OAS;借助于控制网络,使分散在建筑物内部的不同类型的建筑设备和设施实现了综合自动化运行管理,即BAS;通过网络互联,使不同楼宇、不同地域的不同类型计算机网络连成一体,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再加上上述的现代通信技术成为通信自动化系统,即CAS;借助于网络互联及综合布线(即PDS)技术,使建筑物或建筑群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设备自动化系统(含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关互联、协调统一的系统——智能建筑。
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设备互联集合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资源子网 负责处理信息,提供可用资源,用于执行用户程序和作业的数据终端设备。
2)通信子网 负责全网的信息传递,而不执行用户程序,包括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通信控制设备等。通信媒体既可用有线方式(如双纹线、光缆),也可用无线方式(如微波卫星、红外线等)工作。
3)网络软件 包括通信协议、通信控制程序、网络操作程序和网络数据库等。
常见的拓扑结构形式有星形、总线、环形、树形、环星形等。
组成部分
1)网络硬件部分 分为网络服务器、客户计算机、网络适配器、网络传输介质及网络连接和集线设备五类。
2)网络软件部分 完成各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和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包括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应用系统三部分。
2.3.3.2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可划分为6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其功能如下。
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布线子系统提供从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到用户设备之间的连接,它包括工作站连线、适配器和扩展线等。
2)水平子系统又称为配线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该子系统由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组成。它与主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配线子系统总是处于同一个楼层,并与信息插座连接。
3)干线子系统就是垂直子系统,该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跳线以及设备间到各楼层交换间的干线电缆组成,它将各楼层的管理子系统连接到主配线间。
4)管理子系统就在楼层配线间,它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干线子系统连在一起或把垂直主干和设备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以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管理网络通信线路。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用于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电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并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的作用是把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设备间子系统由电缆、连接器和有关的支撑硬件组成。
6)建筑群子系统是将多个建筑物内的设备间子系统联在一起,包括光缆、电缆和电气保护设备。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组成如图2.3.4所示。
图2.3.4 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组成
2.3.3.3 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SPS,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ESPS,engineering of security protection system),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或其组合)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通常也称为技防工程。
入侵报警系统(IAS,intruder alarm system),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一般由入侵报警探测器、传输和入侵报警控制器组成。如图2.3.5所示。
图2.3.5 入侵报警系统结构图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VSCS,video surveillance & control system),利用视频技术探测、监视设防区域并实时显示、记录现场图像的电子系统或网络。一般由前端设备、传输和终端设备组成。前端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和云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存储和控制管理。
出入口控制系统(ACS,access control system),利用自定义符识别或/和模式识别技术对出入口目标进行识别并控制出入口执行机构启闭的电子系统或网络。一般由识读部分、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和执行部分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组成。如图2.3.6所示。
图2.3.6 出入口控制系统结构图
电子巡查系统(GTS,guard tour system),对保安巡查人员的巡查路线、方式及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电子系统。一般有离线式和在线式两种。离线式由巡更点信息纽扣、巡更棒和管理中心组成;在线式由巡更点信息纽扣、传输和管理中心组成。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PLMS,parking lots management system),对进、出停车库(场)的车辆进行自动登录、监控和管理的电子系统或网络。由入口控制部分、出口控制部分、(库)场内监控部分、中心管理/控制部分组成。简单的系统不设置(库)场内监控部分,如图2.3.7所示。
图2.3.7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组成框图
防爆安全检查系统(SISA,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for anti-explosion),检查有关人员、行李、货物是否携带爆炸物、武器和/或其他违禁品的电子设备系统或网络。
安全管理系统(SMS,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对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统进行组合或集成,实现对各子系统的有效联动、管理和/或监控的电子系统。
2.3.3.4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FAS,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是探测火灾早期特征,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为人员疏散、防止火灾蔓延和启动自动灭火设备提供控制与指示的消防系统(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以及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组成。触发装置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和火灾探测器。根据探测原理,可将火灾探测器分为感烟、感温、感光、可燃气体和复合探测器五种。火灾报警装置主要指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显示盘。火灾警报装置则用于发出声、光报警。系统主电源应当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一般采用蓄电池组。消防联动控制装置用于联动自动灭火、防排烟、防火分隔设施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
系统形式有区域、集中和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三种。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并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2.3.3.5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系统)的作用是实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化运行。通过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系统控制器连接起来,实现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BA系统的目标就是对建筑物的各类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自动化监控,使建筑物有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的要求,对特定事件做出适当反应。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梯系统等。
系统组成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和一般的自动化系统一样,基本上由三个部分组成:测量机构、执行机构、控制器。
1)测量机构。人们常常称它们为传感器,或者测量变送器,其作用就是把一些非电信号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如压力、流量、成分、温度、pH值、电流、电压和功率等。
2)执行机构。如调节加热功率的调功器、调整阀门开度的阀门执行器和调节风机转速的变频器等。
3)控制器。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器称为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是一种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具有DI、DO、AI、AO四种输入输出端口类型。
系统架构
按控制方式分类,目前主要有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两种形式。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分为三级。现场控制级,承担分散控制任务并与过程及操作站联系;监控级,包括控制信息的集中管理;企业管理级,把建筑自动化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集散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3.8所示。
图2.3.8 集散控制系统结构
2.3.3.6 公共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又称为广播音响系统,它设于公共场所,按照功能有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或应急广播。
广播系统通常由节目源设备(电子语音盘、录/放音、话筒等设备)、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功率放大器)、传输线路和扬声器四大部分组成。需要时可增加音频处理设备、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公共广播、背景音乐或应急广播这三个功能可以用一套设备实现,平时用于播放业务广播或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或紧急状态下自动切入紧急广播,并能实现分区输出指挥疏散。需要时,系统可与安防、消防系统联动。
(1)节目源
节目源通常有无线电广播(调频、调幅)、普通唱片、激光唱片(CD)和盒式磁带等,设备有FM/AM谐调器(接收机)、电唱机、激光唱机和录音卡座等。此外,还有传声器(话筒)、电视伴音(包括影碟机、录像机、激光唱机和卫星电视的伴音)、电子乐器等。
(2)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
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包括调音台、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各种控制器及音响加工设备等。这部分设备的主要任务是信号的放大(包括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和信号的选择(即通过选择开关选择所需要的节目源信号)。
调音台与前置放大器的作用或地位相似(调音台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更高),它们的基本功能是完成信号的选择和前置放大,此外还担负对重放声音的音色、音量和音响效果进行各种调整和控制任务。有时为了更好地进行频率均衡和音色美化,还另外单独接入均衡器。
功率放大器则将前置放大器或调音台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通过传输线路去推动扬声器放声。
(3)传输线路
对于礼堂、剧场、歌舞厅、卡拉OK厅等,由于功率放大器的距离较近,故一般采用低阻大电流的直接馈送方式。传输线即所谓的喇叭线,要求截面较大的粗线。由于这类系统对重放音质要求较高,故常用专用的喇叭线。
对于公共广播系统及客房广播系统,由于服务区域广、距离长,为了减少传输线路引起的损耗,常要求采用高压传输方式。这种方式由于传输电流较小,故对传输线要求不高。此方式通常也称为定压式传输。
另外,在客房广播系统中,有一种与宾馆CATV(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共用的载波传输系统,这时的传输线就使用CATV的视频电缆,而不用一般的音频传输线对于整个居住区或建筑群的广播,目前可采用网络方式,采用光纤和对绞线电缆传输。
(4)扬声器
扬声器系统也称音响或扬声器箱,其作用是将音频电能转换成相应的声能。由于从音响发出的声音是直接放送到人耳,所以其性能指标将影响到整个放声系统的质量。音箱通常由扬声器、分频器、箱体等组成。
智能化广播系统是指全面引入计算机管理的广播系统。智能化公共广播主机具有分区、定时、寻呼、遥控、强插、电话和警报管理等功能,同时能提供24h不间断的背景音乐,以及可预置的固化录音。
2.3.3.7 会议系统
(1)会议管理系统
系统设置一台会议管理计算机,会议管理计算机放在大厅,留有与物业管理系统的接口,装有会议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功能包括编辑会议主题、会议内容、播放媒体广告、会议计时、会议的结算收费、打印会议费用清单等,并配有一台打印机,会议管理计算机通过综合布线和网络与各个会议室门口的PDP连接。
在大堂设置引导显示屏,集中显示各会议室会议主题及会议主办单位。在每个会议室门口墙上设置一个PDP显示屏,显示会议的举办单位和会议主题、媒体广告等内容。
(2)会议发言、讨论系统
会议发言、讨论系统具有讨论、发言、扩音、投影等功能,会议由主持人通过主席机优先控制键控制会议,可以使其他代表的话筒暂时关闭;代表机可以通过话筒,内置扬声音器或耳机进行交流。
会议发言和讨论系统由中央控制器、代表机、投影机、功放等部件组成,如图2.3.9所示。
图2.3.9 会议发言和讨论系统
代表机:可以通过话筒,内置扬声器或耳机进行交流。
主席机:除了有代表机的所有功能外,还带有一个优先键,可以暂时或永久的强行控制已启动静音的话筒。
中央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他除了控制主席机和代表机外,还具有音频输入和输出接,其控制器上的音频输出可以连接到扩音系统上来完成整个大厅的声音传送。
2.3.3.8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主要向建筑物内的公众或来访者提供告知、信息发布和演示及查询等功能,如图2.3.10所示。
图2.3.10 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
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组成。
1)信息显示屏。目前有液晶显示屏、等离子显示屏、电视显示屏、LED显示屏等类型。大小也有多种。各类显示屏具有多种输入接口方式。应根据所需提供观看的范围、距离及具体安装的空间位置及方式等条件合理选用显示屏的类型及尺寸。
2)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有专用的服务器和控制器。同时配置信号采集和制作设备及选用相关的软件,能支持多通道显示、多画面显示、多列表播放,支持所有格式的图像、视频、文件显示及同时控制多台显示屏显示相同或不同的内容。
3)系统的信号传输。是可以纳入建筑物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并配置专用的网络适配器或专用局域网或无线局域网的传输系统。
4)信息导览系统可以用触摸屏查询、视频点播和手持多媒体导览器的方式浏览信息。
2.3.3.9 时钟系统
时钟系统是为一个建筑物、建筑群或单位提供统一时间信息的系统,可以为工作安排、考勤、财务管理、物流、计算机网络等提供时间信号。
时钟系统一般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授时。母钟可向其他有时基要求的系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一般采用母钟、子钟组网方式。系统可采用总线、自由拓扑、星形拓扑结组网。同时可为其他数字系统提供时间参考信号,如计算机网络系统、机床控制、安全防范系统、考勤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等。时钟系统和建筑物监控中心系统连接,通过中央监控系统主机实现系统的网络控制、时间设定、时间提示等。
图2.3.11是一种单母钟时钟系统。其中管理机就是一台配置有时钟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实现时钟系统的故障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状态管理。在要求高的场所也可以采用双母钟的时钟系统。子钟网络可以采用CAN或RS485总线。
图2.3.11 单母钟时钟系统
在天线部分可以接入避雷器。授时天线安装时,应远离高压线及强电场、磁场等干扰源。信号电缆线铺设时,应远离高压线、电源线、电话线等。
2.3.4 防雷与接地
2.3.4.1 防雷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并相应采取不同的防雷措施。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可按雷击风险评估或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防雷装置分为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两种。外部防雷装置主要防护直接雷,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内部防雷装置主要防护感应雷,由等电位连接装置、接地装置、屏蔽装置、浪涌保护器等组成。
2.3.4.2 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通常分为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类。
根据IEC标准,系统的接地形式分为TN、TT和IT三种。第一个字母说明电源是直接接地(T),还是对地绝缘或经阻抗接地(I);第二个字母表示系统内外露导电部分(如设备外壳)是经中性线在电源处接地(N),还是单独接地(T);第三四个字母说明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用一根导线(C),还是各用各的导线(S)。如图2.3.12~图2.3.14所示。
图2.3.12 TN-S系统
图2.3.13 TN-C-S系统
图2.3.14 TT系统